紅網時刻11月26日訊(記者 陳亞男 通訊員 羅佳藝 楊正強)據多家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25日上午,阿根廷傳奇球星馬拉度納因心臟驟停離世,享年60歲。一代「球王」,傳奇落幕。無數球迷哀痛的同時,「心臟驟停」這一詞也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
早在今年4月,山東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靜靜突發心臟驟停,最終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的消息就曾引發過不少人的關注。而近年來,心臟驟停的相關新聞確實頻頻出現,演員高以翔錄節目時心臟驟停去世、17歲男孩軍訓期間心臟驟停……一條條觸目驚心的消息無一不在提醒著人們,了解心臟驟停相關知識,十分必要。
什麼是心臟驟停?
「心臟驟停是指心臟的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大動脈搏動消失所引起的一系列循環衰竭狀態。」11月26日,湖南省胸科醫院ICU主任醫師蔣澤華介紹道。如果把人看作是一臺機器,那麼心臟就是這臺機器最為重要的發動機,為機器源源不斷提供動力。一旦發動機停止工作,機器也就失去了動力,無法再運轉。心臟驟停就類似於此,當主要負責泵血的心臟停止工作,全身各個器官的血液供應無法保證,很快就會引起死亡。
在過去,大家總是將心臟問題與老年人聯繫在一起,而事實上,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心臟驟停。「引起心臟驟停的原因較多,包括心臟因素和心外因素。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等疾病有引發心臟驟停的可能,而無心臟基礎疾病的人群也可能因為藥物中毒、過敏、觸電、過度勞累等引發心臟驟停。」蔣澤華表示,比如過度疲勞的運動員,長期熬夜的年輕人等,他們看似身體健康,但是也存在心臟驟停的風險。
蔣澤華提醒,雖然許多患者在心臟驟停前會出現類似呼吸困難、胸痛、心悸或暈厥等的症狀,但這些症狀由於缺乏特異性,很容易被忽視或是難以與心臟驟停聯繫起來。因此,心臟驟停很難提前預判,一旦發生,非常危險。「心臟驟停是最緊急的情況,如果出現心臟驟停不及時搶救,通常情況在1分鐘之內大腦會引起損傷。在4分鐘之後人體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甚至是生物學上的死亡。所以當判定為心臟驟停後,迅速進行搶救非常重要。」蔣澤華直言。
遇上心臟驟停,應該如何急救?
蔣澤華表示,如果發現有人突然意識喪失、昏倒在地、呼叫不應,而判定有可能是心臟驟停時,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4分鐘內進行復甦者可能有半數患者被救活,又稱「黃金4分鐘」。
在心臟驟停後的「黃金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並配合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合使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時,其他急救外人員要及時撥打急救中心電話120。
心肺復甦的過程
(1)胸外按壓(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急救者位於傷員一側,面對傷員,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將胸骨壓下5cm左右,然後鬆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覆有節律地(每分鐘100~12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2)開放氣道和人工通氣,清理口鼻異物(如假牙),保證氣道通暢,然後迅速進行人工呼吸。
(3)若現場有AED,應配合使用。
「心臟驟停發生後情況緊急,很多患者難以得到有效搶救,因此,重視預防非常重要。」蔣澤華表示,有心臟基礎疾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確保將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並定期進行體檢。沒有基礎疾病的其他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的作息,避免長期熬夜,合理飲食、堅持運動,不要過度菸酒等。
來源:紅網
作者: 陳亞男 羅佳藝 楊正強
編輯:劉丹
本文為健康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20/11/26/865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