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眾號|格十三(GSSW13)
從一開始,《乘風破浪的姐姐》話題度就高,主要是觀眾們對節目的理念比較滿意,抱有無限期待。
但沒過多久,越來越多的人說節目「無聊」,到現在,不買帳的群眾越來越多,有網友評論節目規格統一,無差別風格,流水線操作,為取悅而取悅。
節目本可以靠的是它的「理念」來取悅大眾,但如今這個「理念」看起來是個原則性笑話,它已經在非常寫實的「做不到」中崩潰瓦解。
這節目到底什麼理念?30+姐姐也一樣可以活出精彩,成熟的美,無懼年齡……立意有點高,可惜只是硬抬價值。
打著「無懼年齡」旗號的審美倒退
「50+的姐姐在鏡頭中依然皮膚光潔零瑕疵,曲線緊緻無缺陷,宛若一個20歲姑娘」,成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亮點。
那麼按照我們說好的「每個年齡都有它的美」,50+姐姐臉上有斑並略有鬆弛,胸有點下垂屁股不怎麼翹也沒什麼腰,但是走上你們的舞臺卻依然做到昂首挺胸步履自信,那不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嗎?
但現在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都不是真正乘風破浪的姐姐,而是在踩著小浪花回歸20歲的姐姐。
打著「每個年齡都有它的美,成熟美也是一種美」的地基,卻蓋了一座「逆齡才有活路,減齡才是王道」的高樓,最後再搭個「擁有低於自己年齡段的樣子才是真優秀」的金屋頂,富麗堂皇,虛無縹緲。
說好的「無懼年齡」,但節目一直在強調年齡,就怕這些大齡的姐姐們不能無限貼近20歲。
一切都以「根本不像30+,根本不像40+,根本不像50+」為瘋狂歡呼吶喊的加分項。
這對於觀眾的潛移默化的洗腦是很厲害的。現在觀眾們的標準也被架上了高臺——
「皮膚太好了吧,簡直像20歲。」
「身材太好了吧,簡直像20歲。」
如此這般,乾脆直接找20歲的選手來乘風破浪好了。
你看,這弄的不倫不類的,所有的「太好了」都是因為不像30+本身。
用20歲的統一標準來衡量30歲、40歲、50歲的女性,這不是一種進步,而是一種審美倒退。
如果50多歲的女性被讚美優秀不是因為「她50歲所具備的美感」,而是因為「她像20歲一樣」,那這節目的理念被碾碎了。
但節目製作是為了符合大眾審美,所以這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大部分觀眾還是只認「年輕」的。
看似想搞一場女性對年齡的革命,搞到最後還是不幸變成了女性對年齡的妥協。
人生追求不止於美和年輕
對女性來說,最可怕的一種標準化,就是「符合自己的和力所能及的事情」被排除在「美」的範疇之外,「夠不到的和很困難的東西」成為人生必要的追求。
女性確實應該有一定的追求,但這種追求不是被什麼人定義好了的。
我就想躺在沙發上享受一個清靜的下午,你非要說「別的姐姐都在健身房裡努力,你好失敗」。我就想好好吃頓肉,你非要說「別的姐姐都在吃草,你好不自律」。你說到底是我做人沒做好,還是你不想做個好人?
不少人還話裡話外一直提「年齡優勢」,啥叫年齡優勢?20歲有優勢還是30歲有優勢?
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優勢,你贏在年輕時間多,我贏在有閱歷不走彎路,大家走自己的獨木橋,也不要懷疑那些四、五十歲被有些人認為沒有年齡優勢的人已經走上了陽關道。這已經是一個沒有年齡優勢,只有能力優勢的時代了。
但總有些輿論和價值導向,把人們不斷引向年輕才有流量,導致那些優質的、有了年紀的人們,餘地變小了。
有些人整天琢磨著洗腦中年人,口口聲聲「30+獨具美感」實則只覺得「看起來像20+的30+才獨具美感」。
倘若有一點點尊重自然規律,崇尚生理邏輯,懂真正的審美價值,她們也不會無視30+,40+,50+的自然美,而是模版化地把所有人往20+去靠。
這叫什麼不懼年齡啊,這叫什麼活出精彩啊,這是活出精分吧?
我們三四十歲的女性,安靜地往那一坐,但凡眉眼一瞟都活脫脫像個蒙娜麗莎一樣飽滿優雅,你以為我們在思考深邃的人生,其實我們只是在等孩子下課,如此令人猜不透的我們難道不美?非要帥氣地甩著老胳膊老腿跳街舞唱rap才算乘風破浪?
這不行,別把我們中年婦女都教壞了。
美不能只有一個模板
不能否認,前凸後翹楊柳腰是美的,但美不能只有一個模板,我們能承認小蠻腰的迷人,也要承認裝滿智慧的大腦的魅力,承認成熟、理智、有閱歷的心智的魅力。非把能瞬間下腰不眨眼當成優秀姐姐的標準,那不厚道。
當然,30+姐姐可以選擇像20歲一樣生活,那是一種態度,但這只是一種選項,而不是唯一的審美標準。
30歲的皮膚應該什麼樣子,40歲身材應該什麼樣,50歲老胳膊老腿還能不能大劈叉一字開,這些都不應該有標準。
期待能有更高級和真實的節目出現,披荊斬棘媽媽,劈頭蓋臉爸爸,雞湯大師嬸嬸,教你做人奶奶,帶孫達人爺爺......
我們不需要將20歲裱進相框裡日日懷念,更不需要將年輕當做衡量是否足夠優秀的標杆。
這個世界如此多元,隨便一點菸火氣都勝過強行包裝的年輕。
十三姐,高人氣豹紋體質作者,集親子/情感/生活畫像於一體的城市女性代言人,公眾號格十三(GSSW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