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旅行選擇去一趟麥積山石窟,將來才有談資你懂得石窟文化

2020-12-24 一隻旅途中的豬

麥積山石窟被譽為「東方雕塑館」,也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22處申遺點之一,計劃於2014年在世界遺產大會上進行投票,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可以說,它已久負盛名,並已成為許多人的最愛。

麥積山石窟位於陡峭的巖壁上,麥積山石窟的邊緣被綠色植物包圍,是最經典的石窟雕塑,作為中國西北地區最著名的石窟之一,這些雕像的大小不等,大小從16米到剛好超過10釐米不等,只有沿著山脈建造的木板路,參觀洞穴,攀巖才能體驗這種特殊的洞穴文化。

麥積山石窟始建於1600年前,即公元401年,後來的秦朝皇帝姚星尊崇佛教,並崇拜佛經的主要翻譯者庫瑪拉吉娃(kumarajiva)作為國教,皇家石窟建於麥積山上,香火旺盛, 194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馮國瑞回到故鄉,根據古代記錄研究並保護了麥積山石窟,並加以繼承。

這裡展示的佛教藝術實際上是從西部地區向中原地區轉變的分水嶺,西方地區雄偉莊重的雕像,北魏時期雕像的微笑風以及中原的精緻,英俊,美麗的文化相繼呈現,在參觀石窟的同時,在聽講解的同時,會慢慢發現石窟所缺乏的知識,但要仔細觀察,一切都為古代石雕的精美藝術和好評!

在遠古時代,懸崖峭壁上的洞穴的技術難度和雕刻難度都非常高,這在當時體現為:「蜂巢密密麻麻」和木板路「飛雲密布」,地震後,人為破壞等等,現在有221個現有的洞穴和壁ni,泥塑,石雕和7,000多個雕像,壁畫超過1000平方米,北有8個懸崖亭,即使這樣,這裡仍然被稱為「東方雕塑畫廊」之稱。

在中國的四個石窟中,麥積山以其北朝時期的精美泥塑和西魏時期的壁畫而聞名,其自然風光在主要的石窟中首屈一指,從東崖步行到西崖,再從西崖回到東崖,再到西崖出景區,慢慢漫步,需要一天的時間,親身經歷下來,麥積山確實是中國人石窟壯麗不朽的傑作。

另外,在看了很多方法並仔細觀察後,發現,佛像的大修近幾年來大部分,地下室的佛像埋了很多鋼,表面布滿了混凝土,幾乎全部是新的,所以嘗試修復舊的一樣甜蜜,佛陀可以來觀察,大部分的小佛像鎖起來,看不到。

另外,這個石窟裡有些令人遺憾的事情,因為所有的石窟都在這座山上,上升到石窟,下降到圓形路線,下觀光巴士後,我仍然要走2公裡,那裡到處都是小商店和小餐館,為了業務起見,感覺有點太商業化了,爬完山後,您可以在這裡用餐,當然,它更昂貴。

麥積山是山上比較容易風化的巖石材料,許多佛像實際上都是用泥漿做成的,古老的麥積山石庫也有此雨簷,據說地震後被毀,所以現在很多石雕被衝走了在雨中,另一個區別是,參觀麥積山石雕需要狹窄的人行道,當風吹過時,那些怕高處的人會發抖。

相關焦點

  • 麥積山石窟 | 1957年與1992年(高清全集)
    有去過麥積山的讀者朋友可以對比 1957 年與現狀之變化,以作參考。麥積山石窟全貌  1957 年麥積山石窟是中國佛教石窟,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麥積山(因形似麥垛而得名,約在天水市中心東南 45 公裡處),開鑿於山體西南
  • 央視新聞頻道直播麥積山石窟勝景
    新天水訊【天水日報記者 童強】10月5日,央視新聞頻道國慶特別節目「奮進中國,奮鬥有我」欄目攝製組來我市對麥積山旅遊進行了直播宣傳報導活動,這對於宣傳推介天水,促進天水旅遊發展,提升天水知名度發揮著重要作用。
  • 陳杏珍(白藍)詩作——《七絕·題麥積山石窟兩首》暨真幻莫辨...
    陳杏珍(白藍)詩作——《七絕·題麥積山石窟兩首》暨真幻莫辨、龍欣、陳志剛同名七絕四首
  • 《中國石窟走廊》石窟——人類藝術寶庫
    看完了《中國石窟走廊》又一次被感動,千百年來,無數的畫工,塑匠用畢生的精力、驚人的創造雕琢而成燦若繁星的壁畫,雕塑,覆蓋了一座座石窟一座座石窟連接成千米的藝術走廊,形成全人類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石窟、天水麥積山、涇川王母宮等他們是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見證,是絲綢之路璀璨文化的載體是佛教、美術、音樂、舞蹈、服飾等的變遷者、記錄者使甘肅隴東這片看似荒蕪的地區有了瑰麗的生命和無限的價值
  • 易烊千璽彩排照曝光,撞臉麥積山石窟像,素顏造型很硬漢
    11月10日中午,距離雙十一晚會開始還有不到半天的時間,所有的藝人開始投身於緊張的彩排中,代言人易烊千璽也不例外,這不,易烊千璽工作室就在社交平臺上放出了一組易烊千璽的彩排照,而細觀這些照片,卻發現易烊千璽的某個舞蹈動作竟撞臉了麥積山石窟像,真是不可思議。
  • 中國佛教石窟,絲綢之路上經久不衰的藝術
    中國有許多石窟和洞穴藝術遺址向公眾開放,以下是我們為你推薦的目的地。不同的雕塑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和物理特徵。這裡最壯觀的雕塑是27米高的彌勒坐像,但一些較小的菩薩在細節上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這處石窟始建於公元494年左右,洞內的雕像和碑文是了解早期政治、文化和藝術環境的絕佳窗口。石窟中的許多雕像都是受皇家宮廷委託製作而成的,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 河南旅遊景點大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北魏孝文帝年間龍門石窟開始鑿建,歷經多個朝代陸續營造400多年,南北長達1公裡,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 2020教師招聘筆試備考:四大石窟考點大全
    四大石窟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名勝古蹟,也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體現,因此在中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到中也會經常出現。現在我們就共同來對四大石窟的考點進行梳理總結。   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有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尤其是以敦煌莫高窟最為著名,其壁畫藝術盛名國內外,考頻較高,並多次以主觀題出現,該知識點多做主觀題進行備考。
  • 走近導演安秋·走進《中國石窟走廊》
    《中國石窟走廊》海報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楊「四集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所做的,正是要集中呈現絲綢之路帶給甘肅的這一文化胎記與藝術寶藏。讓千年石窟復活,讓觀眾走進歷史,發現一個石窟裡的精彩中國。」導演安秋在自己的手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 龍門石窟,位於伊河東西兩側,為何一邊人頭湧動,一邊冷冷清清
    導讀:去洛陽旅行,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遊客都會去打卡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的龍門石窟,作為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先不說它的藝術成就以及歷史地位,單純從人氣來說,它就是洛陽人氣最高的景區了,乃至整個河南省內人氣都是排在前三的景區。龍門石窟是國內四大石窟當中開鑿延續時間最長,跨越朝代多的石窟。
  • 神秘之地 | 揭開麥積山千年石窟與壁畫美學密碼之旅【環球觀築】
    >走進這個隱藏著寶藏石窟的神秘之地探索麥積山尚未被大眾挖掘的石窟彩塑與壁畫美學藝術獲得文化藝術創新的力量之源為讓麥積山的精品在後世中永久留傳,他與大自然的侵蝕開始了長跑。此後,麥積山大大小小的洞窟裡,都可見他的身影。三十餘年間,他臨摹、研究了麥積山及各大石窟中多個朝代的幾十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用青春時光來守望這座藝術殿堂。
  • 【走近導演安秋·走進《中國石窟走廊》】之四:累著 苦著 歡喜著
    炳靈寺石窟(吳健攝)  「這部紀錄片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集中呈現甘肅石窟藝術,明確其在中國石窟史上的地位和價值。3000裡石窟長廊的集體亮相,是按地理文化單元劃分?還是按藝術連接整合?總導演秦川最初的分集大綱選擇了後者。」談及《中國石窟走廊》創作之初時,安秋導演很是感慨,「2018年盛夏,當我們各分兩集寫完一匯總,發現問題來了,四集內容多處重複交叉。痛定思痛,重新按地理文化單元,即涼州石窟群、敦煌石窟群、天水石窟群、隴東石窟群來分集。就這樣,四集7萬多字的初稿清零重寫。沒有抱怨,沒有遺憾,很安靜地投入新一輪創作。
  • 「走近導演安秋·走進《中國石窟走廊》」之四:累著 苦著 歡喜著
    炳林寺石窟(吳健攝)「這部紀錄片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集中呈現甘肅石窟藝術,明確其在中國石窟史上的地位和價值。3000裡石窟長廊的集體亮相,是按地理文化單元劃分?還是按藝術連接整合?總導演秦川最初的分集大綱選擇了後者。」談及《中國石窟走廊》創作之初時,安秋導演很是感慨,「2018年盛夏,當我們各分兩集寫完一匯總,發現問題來了,四集內容多處重複交叉。
  • 走進《中國石窟走廊》」之三:人就是故事 就是文化...
    榆林窟全景(吳健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楊如果您正在觀看《中國石窟走廊》這部紀錄片,就會發現每一集都貫穿著兩條人物線索——歷史鏡像中創造石窟的人、當代現實中保護研究弘揚石窟的人。甘谷大象山在甘肅石窟的歷史脈絡中,有一個鮮明對比——宋元以後隨著河西走廊這條孔道的封閉,格局開始狹隘,精神隨之萎縮,文化也日漸衰落。這一淪陷折射在甘肅晚期洞窟衰敗的氣息裡,以及明清對魏晉和隋唐雕塑壁畫拙劣的修複印記中……「這一比照和反思,是我參與創作這部紀錄片最深的感觸。一個民族,一個地域的精神氣象是何等重要!
  • 遊覽麥積山,人們習慣選擇陰雨天,趕上煙雨迷濛時,更有神姿仙態
    麥積山位於天水市東南45公裡的麥積區麥基鎮南部,因為這座山峰就像農民堆積的小麥堆,所以被稱為麥積山。在一個農耕文明強盛的國家,神奇的麥積山佔據了農耕文明的精髓,形成了一種帶有農耕情結的宗教文化。北魏時期,佛教、佛法、佛教思想由西向東傳入中原,代表豐收希望和喜悅的麥積山開始依附於佛教。人們在高達142米的孤峰上砍柴築崖,砍塞佛,挖石窟。時代在變,朝代在變,麥積山上的佛像和壁畫隨著時代的痕跡和歲月的流逝而保存了下來,今天,在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的194個洞穴中,分布著7800多尊雕像和1000多平方米的壁畫,被稱為「東方雕塑博物館」。
  • 甘肅最值得去的地方,夏季旅遊必去的地方,不是嘉峪關和敦煌石窟
    今天說到甘肅,人們的第一印象也許是荒涼的,其實不然,這是對這片土地的誤解,事實上,甘肅有幾千年豐富的文化,是一個地區獨特的變化多的地方。,這也是不可或缺的項目,去北京之後,沒去過萬裡長城,心裡有點遺憾。
  • 揭秘四川安嶽石窟鮮為人知的密宗文化特色
    是中國南方地區石窟文化留存最多的地方。 與北方龍門、雲岡、敦煌、天水四大石窟所不同的是,北方石窟造像時間較早,多是淨土宗、禪宗特色,密宗石窟雖然也有,基本在唐代後期才開鑿,這時北方石窟已經過了鼎盛階段,數量相對較少,文化特徵也不如四川石窟明顯。如安嶽石窟的密宗特色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著稱於世,能夠看出唐宋石窟文化在四川地區傳播的路徑,以及本地化的演變過程。
  • 被摸出包漿的龍門石窟,是怎麼來的
    祈福,確實是龍門石窟的關鍵詞。龍門石窟的第一座洞窟——古陽洞,就是當時的皇帝為了給祖母祈福而開鑿的。至於為什麼祈個福非要花費那麼大力氣跑到山上開窟(廟裡它不香嗎),那就有特殊的時代背景了。龍門石窟是什麼?小學的時候我們就背誦過,龍門石窟和莫高窟、雲岡石窟以及麥積山石窟一起,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雲岡石窟,是如何開鑿的?
    原創 星球研究所 可視化星球 收錄於話題#拆開中國古建築,你會看到什麼?北魏建都初期疆域圖丨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在這個關鍵時刻北魏的建國讓平城成了新的焦點貴族、僧侶、工匠、商賈[gǔ]、文人學士等各地的精英從四面八方趕來平城從一個邊陲小縣躍升為北中國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 絲路行丨法相莊嚴炳靈寺,秘境尋蹤探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裡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崖壁上,是中國十大佛教石窟寺之一。一般前往炳靈寺石窟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在劉家峽水庫碼頭搭乘渡輪或快艇。由於預定前往炳靈寺的當天必須在傍晚前趕回蘭州市區搭火車前往下一站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