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石窟,絲綢之路上經久不衰的藝術

2020-11-19 澎湃新聞

佛教提倡隱逸清淨,因此部分僧侶們會在崇山峻岭中擇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中國在其瀚若星河的歷史中,也積累下了無數的石窟洞穴財富,在絲綢之路上熠熠發光。

絲綢之路

© Megan Eaves / Lonely Planet絲綢之路是世界上最早的貿易路線之一,使得中國和沿線國家能夠進行貨物交換。在公元一世紀,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從印度傳入中國,佛教石窟和壁畫藝術也隨之在中國傳播開來,數百個宏偉的洞穴藝術遺址遍布中國。

這些洞穴需要數年才能挖空,僧侶和其他追隨者會雕刻成千上萬的佛陀、菩薩、飛天等。除了這些仙界的存在,石窟壁畫還描繪了許多真實的細節,如中亞商人、穿白袍的印度僧侶和在田野裡勞作的農民。這些的肖像靜靜地駐留在中國西部的石窟中,等待著後世發掘他們的美。

© Keren Su / Getty Images中國的許多佛教洞穴既是居住在那裡的僧侶崇拜和冥想的地點,也同樣是來訪的朝聖者和商人的焦點。然而幾千年的過去,由於海上運輸的增加,絲綢之路沿線的貿易減少,許多洞穴被遺棄或摧毀。

直到19世紀,隨著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探險家和考古學家重新發現這些隱藏的寶藏,洞穴才開始再次開放。

保存最完好的中國佛教洞穴藝術

中國的佛教石窟主要分布在遙遠的西部,如新疆、甘肅等地,其中許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它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信仰紀念碑之一,也是人類一直以來分享和傳播新思想的方式。中國有許多石窟和洞穴藝術遺址向公眾開放,以下是我們為你推薦的目的地。

莫高窟

© Megan Eaves / Lonely Planet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藝術收藏點之一,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戰略要地,處於貿易以及宗教、文化和知識的十字路口。石窟最早是在公元366年由一個和尚雕刻而成的。

這裡的藝術品在唐朝(618-907年)達到了創作的頂峰,如今該地也因其保存了1000年的佛教藝術雕像和壁畫而受到珍視。 炳靈寺

© Megan Eaves / Lonely Planet甘肅省的寺院隱藏在黃河形成的乾旱峽谷中,該遺址不僅為旅行者們提供了一次冒險之旅,也意味著它是少數幾個在時間和人類的幹擾下相對完好無損地倖存下來的佛教洞穴遺址之一。

從公元420年左右開始,雕塑家們在陡峭的峽谷壁上雕刻了將近200個壁龕和700個雕塑。不同的雕塑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和物理特徵。這裡最壯觀的雕塑是27米高的彌勒坐像,但一些較小的菩薩在細節上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克孜爾千佛洞

© Tess Humphrys / Lonely Planet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西部的克孜爾千佛洞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洞穴群,始於公元前3世紀。

儘管這裡向公眾開放的洞穴較少,但那些洞穴裡的彩色壁畫涵蓋了十分豐富的宗教主題,有關於佛陀的生平,也有因果報應的故事。壁畫中存在著阿富汗、波斯和印度元素,表明它們可能是由當時早期的西方旅行者製作的。 雲岡石窟

© Mark Brandon / Shutterstock山西省雲岡石窟的雕像稱得上是宏偉壯觀,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

它們主要是在北魏時期雕刻而成,當時的雕塑家從印度、波斯甚至希臘的文化中汲取靈感,創作出他們的傑作。 龍門石窟

© Tess Humphrys / Lonely Planet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以南幾公裡處,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這處石窟始建於公元494年左右,洞內的雕像和碑文是了解早期政治、文化和藝術環境的絕佳窗口。

石窟中的許多雕像都是受皇家宮廷委託製作而成的,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

其中的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根據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佛像,乃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遊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麥積山石窟

© Megan Eaves / Lonely Planet麥積山是建在懸崖表面的石窟,有221個洞穴和壁龕,容納了約7800尊雕塑。一系列令人眩暈的走道和樓梯井讓旅行者們得以進行參觀。

20世紀80年代,該遺址在進行修復工作時還發掘了藏在佛像扇子裡的一件寶物:一份手寫的《金光明經》。

❓你去過國內的哪一處石窟洞穴?

來源:《孤獨星球》雜誌圖|孤獨星球雜誌,部分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喀什三仙洞:中國最早的佛教石窟
    它位於中國最西端的一個城市——喀什市。喀什的居民以維吾爾族人為主。那裡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也是維吾爾族人的宗教文化中心。但我今天要講的還是中國佛教藝術的起源問題,也就是中國最早的佛教石窟在哪裡?根據專家們多年的研究,喀什市邊上的三仙洞可能是中國境內現存最早的佛教石窟。它在石窟藝術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 鑑賞|絲路上的克孜爾:中國石窟藝術的起始點
    鳩摩羅什的東去傳教,也將佛教藝術傳入東方,為中國佛教藝術尤其是石窟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南北朝隋唐時期,我國石窟藝術中常見的二佛並坐像就是依據羅什版本《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而創作的。唐代龜茲佛教繼續發展。
  • 從于闐到龜茲到高昌,從絲綢之路上的壁畫風格演變看出佛教的傳播
    在絲綢之路上,誕生了壁畫藝術,壁畫藝術主要表現在佛寺牆壁和石窟建築巖壁上,佛教壁畫是以藝術圖像訴說佛經中的故事,主要有本生畫、佛傳畫、因緣畫等等,以這樣的藝術形式,也可以起到傳播佛教的作用。不同的佛教派別,所講述的故事也不同,這樣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壁畫和壁畫風格。
  • 《中國石窟走廊》石窟——人類藝術寶庫
    看完了《中國石窟走廊》又一次被感動,千百年來,無數的畫工,塑匠用畢生的精力、驚人的創造雕琢而成燦若繁星的壁畫,雕塑,覆蓋了一座座石窟一座座石窟連接成千米的藝術走廊,形成全人類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石窟、天水麥積山、涇川王母宮等他們是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見證,是絲綢之路璀璨文化的載體是佛教、美術、音樂、舞蹈、服飾等的變遷者、記錄者使甘肅隴東這片看似荒蕪的地區有了瑰麗的生命和無限的價值
  • 從印度到中國的石窟藝術_文藝_澎湃新聞-The Paper
    向東 絲路遺產敦煌石窟藝術以中國漢晉悠久文化傳統為根基,吸納印度等外來文化藝術營養,中外文化經過不斷交融,導致了隋唐佛教藝術的創新、繁榮和發展。綿延1000年的敦煌石窟常建常新,不斷產生新的題材內容、新的藝術形式,創造出了與印度佛教藝術和佛教理論不同,而富有中國民族精神和民族氣派的佛教藝術和佛教思想。
  • 敦煌莫高窟如何遊玩,十四張圖片帶你領略絲綢之路上的藝術瑰寶
    說起敦煌,可能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莫高窟,這座屹立在絲綢之路上佛教文化的藝術瑰寶,留給世人太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它的風採!它與我國的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列於世,馳名中外。
  • 雲岡石窟,是如何開鑿的?
    旗幟鮮明 獨樹一幟不過中國人也嘗試過讓建築成為永恆的藝術如今散布在中國大地上的上百處石窟寺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佛教石窟寺分布圖丨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在這遍布大地的石窟寺中有一處最為與眾不同那就是位於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不同於其他的石窟雲岡石窟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次以皇家的力量主持開鑿的在長達一千多米的崖面上開鑿有大小洞窟
  • 旅遊推薦: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 不可錯過的藝術盛宴
    《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之際,「絲路華光——敦煌·雲崗·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在洛陽博物館盛大展出。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經歷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修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 走近導演安秋·走進《中國石窟走廊》
    這部歷時2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紀錄片,首次採用4K超高清畫質全方位展示了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石窟群、特別是甘肅三千裡石窟走廊殊勝的藝術造像、壯美的歷史畫卷,為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中國石窟藝術的視覺盛宴。而導演安秋就是這場視覺盛宴的締造者之一。她和總導演秦川等5人,在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裡的時空坐標上,探尋著中國石窟的來龍去脈……讓我們一起走近導演安秋,走進《中國石窟走廊》,探尋這部紀錄片背後的故事。
  • 山西行08:雲岡石窟裡的悲劇藝術
    石柱陣盡頭是「佛教雕塑牆」。走完「佛光大道」到湖邊,到了電瓶車起點,上電瓶車不到幾分鐘到石窟群。其實步行也不遠,從湖邊的石橋穿過湖中的靈巖寺廟宇建築群,不到十分鐘就到石窟群。 ,這種小窟小龕的鐫建一直延續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那時平城作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
  • 學術|北魏平城佛教藝術與後秦長安的關係
    公元5世紀初,北魏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伴隨著掠奪各地人口特別是能工巧匠以充實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統治者兼收納各地的佛教思想及藝術,最終在5世紀中期形成了北魏平城佛教藝術模式,迎來了雲岡石窟的開鑿。在北魏鮮卑族遇到的各地佛教藝術中,十六國後期北方佛教藝術中心後秦首都長安的藝術創作對平城模式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 甘肅本土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5月10日起登陸央視
    這部歷時2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紀錄片,首次採用4K超高清畫質全方位展示了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石窟群、特別是甘肅三千裡石窟走廊殊勝的藝術造像、壯美的歷史畫卷,為廣大觀眾帶來了一場中國石窟藝術的視覺盛宴。 地處絲綢之路黃金地帶的甘肅,是全國石窟群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全省共有大小石窟群205座,數量居全國第一。中國四大石窟,甘肅佔了一半。中國十大佛像,甘肅也佔半壁江山。
  • 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5月10日起登陸央視
    5月10日至13日每晚21時20分,由甘肅省委宣傳部出品的四集電視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 該片由著名紀錄片人周兵、蔡小敏任藝術指導,秦川任總導演,安秋任導演、撰稿,分為《石窟鼻祖》《敦煌丹青》《東方微笑》《國家寶藏》四集,聚焦甘肅三千裡石窟走廊上的四大石窟群——涼州石窟群、敦煌石窟群、天水石窟群、隴東石窟群,並向西上溯到新疆克孜爾石窟,向東延伸到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地區孕育出的多彩多姿的佛教藝術文化。
  • 跨越千年歷史的雲岡石窟
    歷史上,雲岡石窟也經歷過不同方式的保護與 修復,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部門對雲岡石窟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維修保護。交流互鑑梁思成指出,雲岡石窟「非中國」的表現甚多,或明顯承襲希臘古典宗脈,或繁複地摻雜印度佛教藝術影響。依據云岡諸窟雕飾花紋的母題及刻法、佛像的衣褶容貌及姿勢,可知 中國藝術從那時起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 麥客藝術|中國佛教藝術家鄧敬民-敦煌壁畫現代觀世音菩薩像欣賞
    鄧敬民 敦煌壁畫現代觀世音菩薩像欣賞中國佛教藝術家鄧敬民敦煌壁畫現代觀世音菩薩像欣賞文 字 /鄧敬民主要繪畫作品《石窟夢幻佛像系列》《東方意禪山水系列》《田園牧歌系列》《窗外世界花鳥系列》等鄧敬民作品題材廣泛,手法多樣,集工筆、寫意人物畫,青綠、寫意山水畫和工筆畫,寫意花鳥畫為一身,千變萬化中盡顯個人特色的中國畫家
  • 甘肅本土紀錄片《中國石窟走廊》10日登陸央視
    《中國石窟走廊》據悉,《中國石窟走廊》分《石窟鼻祖》《敦煌丹青》《東方微笑》《國家寶藏》4集,全片聚焦了甘肅三千裡石窟走廊上的四大石窟群——涼州石窟群、敦煌石窟群、天水石窟群、隴東石窟群,並向西上溯到新疆克孜爾石窟,向東延伸到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在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裡的時空坐標上,探尋中國石窟的來龍去脈,展示了佛教藝術中國化的全過程
  • 2020教師招聘筆試備考:四大石窟考點大全
    四大石窟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名勝古蹟,也是中國佛教文化的重要體現,因此在中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到中也會經常出現。現在我們就共同來對四大石窟的考點進行梳理總結。   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有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尤其是以敦煌莫高窟最為著名,其壁畫藝術盛名國內外,考頻較高,並多次以主觀題出現,該知識點多做主觀題進行備考。
  • 絲綢之路上的粟特織錦
    羅馬商人從絲綢之路上安息(帕提亞)商人手中購得中國素絲後,運到地中海東岸近東紡織業中心,按照羅馬人喜愛的圖案重新織造和染色,然後行銷羅馬帝國各地。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察時,在阿斯塔納唐墓發現一件拜佔庭風格的織錦殘片。這件織錦的圖案為菱格紋,菱格線上裝飾連心紋,菱格內為八角星圖案,中心則為十字花。
  • 雲岡石窟:飛天,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
    若論北朝各個洞窟的飛天藝術,是以敦煌莫高窟最為著名,敦煌的飛天,可稱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蹟,他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一直延續和發展著,其數量、其風格、其構思、其微妙是世界上無可倫比的。他的藝術效果,早已超越了他原來的宗教內涵,人們在觀賞石窟之後,對佛像未必有多大的共雞。而對那絢麗多姿的飛天,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據統計,僅莫高窟繪有飛天4500身。
  • 畢業旅行選擇去一趟麥積山石窟,將來才有談資你懂得石窟文化
    麥積山石窟位於陡峭的巖壁上,麥積山石窟的邊緣被綠色植物包圍,是最經典的石窟雕塑,作為中國西北地區最著名的石窟之一,這些雕像的大小不等,大小從16米到剛好超過10釐米不等,只有沿著山脈建造的木板路,參觀洞穴,攀巖才能體驗這種特殊的洞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