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共和國》歷史轉折中的全鬥煥:一點隨感

2020-10-12 拉馬克與達爾文

斷斷續續看了整個劇(至少大部分吧)。主要關注雙十二政變和光州事件,從頭到尾看了。

全鬥煥這個人,怎麼說呢。他的五共在這部劇成了大反派,整個劇都是黑他的,黑這個政權的。不過他最大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是內因——他是個粗野狂妄、只信奉槍桿子強力鎮壓的武人;第二是外因——他用的方式其實跟前任、他的老上級和知音樸正熙總統沒什麼本質區別,但是時代不同了,全鬥煥沒有意識到。這是他和國家的悲劇。

樸正熙統治時期分成了兩個共和國:第三和第四。如果說第三共和國還是蒸蒸日上高速發展大家滿懷希望的時候;那麼第四共和國暴露的其實就是韓國社會對於軍人專政已經開始不滿的環境了。由於國際大環境(1973年布雷頓體系的瓦解,整個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進入低速增長甚至「滯漲」時期):一直依賴於日本和美國經濟、搞外向型經濟增長的韓國自然也連帶進入低谷。人們生活下降,自然對於政治高壓的社會環境也感到難以容忍。但是樸正熙是怎麼處理的?他不像很多韓國右翼保守派認為的那麼英明神武富有政治智慧——他的處理本質上還是軍人高壓式的。1979年的釜馬事件就是最大的明證:樸調動三空輸武力鎮壓。這也成為金載圭刺殺他的導火索。可以說如果沒有刺殺事件,繼續執政的樸正熙肯定會越來越頑固、越來越信奉武力至上。這可不是簡單的車智轍迷惑上級的結果(在這點上車倒有點像未來全手下的許文道)。

人們也可以想想:釜馬事件和光州事件,中間差了幾年呢?就這幾年就完全不一樣了麼?人們的認識、社會的觀感就完全不一樣了麼?實際上,光州最後搞那麼大乃至成為今天的韓國版「二二八」,很大程度上跟它所在的全南地區跟軍人政權仰仗的慶北等地在經濟繁榮中的不同待遇有很大關係。全南的經濟在韓國大環境裡是不受重視且拖後腿的,自然人們對於現政權,不管是樸正熙還是全鬥煥,都不會有什麼好感。樸正熙好歹還算經濟奇蹟的發起者,全鬥煥?

然後談談雙十二政變。

1979年的雙十二政變據說連同後面的戒嚴時期算上,時長上了金氏世界紀錄(「時間最長的軍事政變」)。這似乎沒什麼好誇耀的。相比於1961年幾乎眾望所歸的「五一六」,1979年的這場政變反對者眾多,也有相當程度的流血發生。過程有點險,但最終也算得了一個成功的結果。

兵變的源頭其實在於軍隊中傳統勢力對於民主化的不滿,而兵變受到的阻力較大,也是在於軍隊內支持民主化的勢力也不小。事實上樸正熙如果活著,他肯定會站在全鬥煥這幫人這一邊。從兵變者的角度而言,如果說這場政變有導火索,那一定是鄭升和在軍隊會議上那句「絕對不能再出現樸總統那樣不幸的軍人了!」——全的前輩黃永時中將大發雷霆,鼓動全去拉人搞兵變。

政變主要動用的是全的老部隊(現在是他親信盧泰愚指揮的第九師團)、首都警備司令部的兩個團(特別是張世東的第30團),還有特戰司令部的三個空降旅團(樸熙道的1空輸、崔世昌的3空輸和張基悟的5空輸)。特戰司令部基本上成了空架子:作為國軍精銳的空降部隊居然只有一個旅團靠得住(還缺少運輸車輛)。

插一句:3空輸真的算空降部隊出鏡率最高的代表了。前有樸大總統鎮壓釜馬示威用它;再則雙十二兵變有它;最後鎮壓光州起義也是衝在最前線——可謂歷代軍人總統都喜歡的親信部隊。

政變成功幾大要素:

1,全鬥煥在兵變前掌握了實權:

全本來就是樸正熙眼中的紅人。樸本來想讓這個後輩也去搞政治,但頗有自知之明的全留在了軍隊。在越南,他和老友盧泰愚的搭檔幹得很不錯。回國後被樸任命為保安司令部長官,這其實是韓國國軍中的實權控制者。這決定了樸被刺後,雖然戒嚴司令部是參謀總長鄭升和主政,但實權完全掌握在全鬥煥手中。他成了戒嚴司令部名義上的二號和實際的一號人物,因為許和平和許三守的情報處控制了全部情報,信息優勢成為未來兵變的關鍵。

2,全和他的同道們果斷且全力以赴:

全自己召集家人顯得很悲壯,事實上他也是賭上了自己的前途幹這一票。

盧泰愚關鍵時刻下令停戰區的第九師團出動29聯隊(全在越南戰場指揮過的老部隊)向首都開進(這完全違反軍紀:停戰區的國軍部隊就算平時也要在美軍指揮下才能調動,結果美國人沒管)。

許和平監聽到漢江大橋接到阻止政變部隊過橋的命令,馬上直接連線大橋守備部隊說服對方放行。

兪學聖中將想出兵不厭詐的主意,表面提出雙方都撤軍,實際上默許自己一方通過漢江大橋開進漢城。

兵變集團非常團結,以全小將為中心,群力群策,共同努力促成最終成功!

3,韓國國軍內部對鎮壓政變猶豫不決:

這樣的表現有三個原因。

第一,韓國國軍的指揮系統完全是鄉土關係至上(舊日本軍隊也是這樣)。這種前提下的「忠誠」不是現代軍隊意義上的。

在兵變最危機的時刻:全讓兵變集團的"一心會"成員都去動員能拉上鄉土關係的軍官去說服不要鎮壓政變。最後連最頑固的張泰玩也被手下軍官抓起來了。這就是同鄉說服的力量。

第二,鎮壓派墨守成規,其實根本就是不當回事。沒有調令軍隊不動,參謀總部的軍官們紙上談兵毫無積極性。

一個不算恰當的例子是:聽到兵變槍響嚇得先去找老婆孩子一起逃難的國防部長官盧載鉉,事後被政變軍抓到被迫見崔圭夏,要求這位代總統事後認可。他對崔所言之理由也是這個。雖說這是託辭,但也反映了這種思潮在當時軍隊中是主流觀點。

4,美國的最終認可,這點最終確認了全鬥煥的成功:

世人皆知南半島實際上是典型的美國附庸,與近鄰和前殖民主子日本不同,韓國是靠著美國才能免於金家光芒普照的,自然是跪著接旨的角色。韓國國軍戰時指揮權屬於聯軍司令部(就是駐韓美軍司令部、美第八集團軍司令部),甚至三八線南邊停戰區駐紮的國軍部隊,在平時也是美軍才能調動的(結果盧泰愚兵變時擅自做主,美國人都不吭聲)。

對比樸正熙當年的五一六,美爹在雙十二中的表現很耐人尋味。

1961年樸正熙五月起事時,甘迺迪剛剛入主白宮四個月,正是理想主義的自由派精英大搞進步主義意氣風發之時。這個時候的華盛頓主流,對於南半島民主運動最終由軍人兵變結束很有微辭:當時在漢城的代辦會同駐韓聯軍司令會見總統尹潽善,主動提出調動停戰區的國軍部隊回師首都平亂。尹潽善見大勢已去也害怕武力平亂會招致內戰北方得利,拒絕這一建議。美爹才勉強接受了樸正熙。

時鐘走到1979年,世界已經大不同。蘇聯在這個十年佔據冷戰主動權,美國則因為在中南半島的失敗國威低落。金日成的"北傀"自從1968年普韋布洛號事件給了深陷越戰的詹森政府下馬威後,越發神氣十足——1976年的板門店斧頭事件差點引發第二次韓戰。當樸正熙被刺韓國政局混亂時,美爹最關心的首先是南邊要穩定——北方趁亂再次南下?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的。

這個時候華盛頓就要求穩了。在漢城的三個太上皇——大使來天惠(作為生於中國的傳教士之後,他更喜歡自己這個文縐縐的中文名)、駐韓美軍司令小約翰·威卡姆上將、中情局漢城站站長羅伯特·布魯斯特,最終的共識是:韓國不能亂。全鬥煥得到了肯定。當然要是這幾位知道全私下派人監視他們(其實他們也是知道的),內心肯定會極端反感的。但這就是政治!

從這個角度講:後來光州事件時學生居然流傳"美爹兩艘航媽來救我們啦"可謂毫無政治頭腦。事後韓國學生又因為美爹對光州事件裝孫子不知道掀起反美浪潮,這甚至成了韓國民意規模性反美的開始。這的確是不了解世界大勢的結果吧。

相關焦點

  • 《第五共和國》歷史轉折中的高木正雄
    總理崔圭夏代理總統職權,陸軍參謀總長鄭升和擔任戒嚴司令官,兩人均支持民主轉型,但是新政府卻很快被保安司司令全鬥煥小將控制轉向新一輪的軍事強人政治。什麼原因導致一顆子彈射入維新的核心,第四共和國的應變機制就轟然倒塌?電視劇第一集大致描述了當時韓國實際的權力中心,維新政權的領導小組成員分別是最高決策者總統樸正熙,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國軍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全鬥煥,青瓦臺警護室長車智澈。
  • 《第五共和國》試作型歷史轉折系列換頭短評
    眾所周知,歷史轉折系列一共有兩部,一部是本劇即《歷史轉折中的全鬥煥》,一部是著名的《歷史轉折中的XXX》;既然如此,對兩部劇的短評執行換頭操作也就沒問題了吧(大概)本評論改編自真實短評,如有雷同我故意的。
  • 《第五共和國》中的蟲豸政治
    最近在看《第五共和國》(下稱《五共》)這部韓劇。劇情談的是樸正熙大統領被刺身亡後,全鬥煥小將如何奪權上位的過程。目前看到反雙十二政變的部分。
  • 《第五共和國》忠於「理想」的「惡人」(一)——淺析金載圭與許和平的異同
    本來我對韓國第三至五共和國時期(即樸正熙、全鬥煥政府時期)本無了解,最多也就限於樸正熙政權創造了「漢江奇蹟」、其本人又被中情部長金載圭刺殺云云,甚至對樸正熙被刺後韓國是如何過渡到全鬥煥政府時期都不甚了解。在被許多身邊的朋友安利第五共和國這部劇後(可以想像一下我一打開各類社交媒體一堆五共表情包時的心情),我就決定去看了,這也成為了我第一部看完整的韓劇。
  • 《第五共和國》,一部讓人可以在紅線內玩兒政治梗的韓劇
    《第五共和國》是韓國MBC電視臺2005年製作的一部歷史正劇,講述了韓國總統樸正熙被刺後全鬥煥奪權直到民主化改革的歷史進程。這部劇在歷史、政治愛好者中意外地走紅了,我認為重要的原因就是讓國人可以在紅線內玩兒梗——畢竟,電視劇講述的都是韓國的事情,主角是「歷史轉折中的全鬥煥」,與我國無關。這部劇的質量確實相當不錯,在還原歷史上下了一番功夫。
  • 《第五共和國》一部值得一看的韓國政治入門劇
    不過這部劇的缺點在於,主線更多的的筆墨在寫全鬥煥獨裁政權的建立和韓國在野黨以及民眾的民主化鬥爭,對於全鬥煥執政期間穩住韓國經濟的事情沒有著多少筆墨。不過畢竟從主題曲「絕不寬恕」可以看出來,對於第五共和國這段歷史,韓國國內將其視為一段黑暗時期,編劇可能還是希望展現出韓國民主化道路艱辛坎坷這一方面。不過瑕不掩瑜,對於希望大致了解韓國現代政治的人來說,這部劇算是一部很好的入門劇。
  • 《第五共和國》純粹根據第一印象寫出來的東西
    隨便寫寫,沒有啥連貫性老實說李德華塑造的這個全帶統勇比歷史上那個全鬥煥有魅力多了,前者算是一個典型的梟雄,多少有點曹操的感覺在裡頭(當然文化水平遠遠不如);而後者……想想全小將/司令官/卡卡頂著那張面無生氣狀若老年痴呆痴呆的死人臉來部署1212政變,在光州事件中下開火令,把政敵往三清教育隊塞就覺得不寒而慄。
  • 《第五共和國》一部機器是怎樣運轉的(我兩年前寫的影評...)
    《第五共和國》其實我也沒看完,它總共有四十一集,我就看了二十來集,剛好一半多一點。不過據豆瓣上的哥們兒說這個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前半部分。老哥也覺得確實精彩,它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展示了一臺國家機器到底是怎樣運轉的。全鬥煥排除了一切阻力後,開始為自己的總統競選造勢。
  • 法國歷史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國,你分得清楚嗎?
    前言,法國歷史有五個共和國在世界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像法國那樣,不到兩百年時間就發生了多次政治制度的變動,在君主制度和共和制度兩者之間不斷易手,單單是共和制度,就實行過五次,形成了法國歷史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國,其正式國號都是「法蘭西共和國」,但是後世為了方便劃分和研究法國歷史,就命名為法蘭西第一、第二、
  • 《第五共和國》激蕩五共史
    他行動完全沒有計劃,臨行動前才告知屬下拉人墊背更是屑中之屑 。 後來他在公審中說是為了民主主義云云,嘿,他金載圭不就是西冰庫大酒店創立者?他這些年不是一直在從事鎮壓活動?還從財團敲詐勒索地皮?突然良心發現了?這種人怎麼可能會良心發現呢?只不過是知道自己難逃一死,而把行為自我美化而已,人沒了,至少要留個好名聲。再次印證了只要你地位夠高,編鬼話也有人信。
  • 1792年到現在,法國是如何從第一共和國,發展到第五共和國的?
    1792年到現在,法國是如何從第一共和國,發展到第五共和國的? 早在好幾萬年前,法國的土地上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但如果說法國什麼時候形成的共和國,那便是1792年。
  • 89歲的全鬥煥終獲刑,但不是所有韓國人都恨他
    那次庭審持續了1小時16分,全鬥煥否認了檢方的全部指控,並稱「其回憶錄是根據自己的記憶、國家機關的記錄及檢方調查記錄撰寫,並無故意記載虛假事實損害死者名譽」。當天在光州地方法院外,民眾朝著全鬥煥發出怒吼:「請接受歷史的審判!」
  • 《第五共和國》韓國政治鬥爭是
    全劇基本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樸正熙遇刺,幾派勢力相互較勁,算是全鬥煥的登臺亮相;第二部分是雙十二政變,也是全劇最緊張,最精彩的部分,全鬥煥如何掌控了政局;最後一部分是全鬥煥當場了總統,如何治國的故事了。看第二部分,真的是欲罷不能,恨不得一口氣看完。
  • 法國為什麼曾有5個共和國?1958年10月4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法國為什麼曾有5個共和國?1958年10月4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 很多朋友對於今天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不了解,薩沙就來說一個流水帳。
  • 《孝子洞理髮師》幾個和歷史相關的有趣點
    這部片的時代背景橫跨了從韓國第一共和國末期到全鬥煥發動兵變之後的第五共和國二十多年的歷史,情節也是非常經典的展現市井小人物機緣巧合地介入並窺視到高層政治運作,在權力鬥爭的動蕩之後又不得不回歸平凡生活的故事(與此類似的電影還有《觀相》)。導演把很多真實發生的嚴肅政治歷史事件通過主角的視角以詼諧戲謔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 中外歷史上的今天:蘇軾生於眉州、戴高樂就任第五共和國總統
    歷史上的1月8日 中國 中國詩人蘇軾出生 在984年前的今天,1037年1月8日(農曆1036年12月
  • 1972年:韓國實行維新憲法,建立第四共和國.
    通過此次政變,樸正熙建立起了韓國歷史上完全軍事獨裁的第四共和國。20世紀70年代,東西方國際形勢出現緩和。美國不再認為共產主義的威脅對韓國尤為重要。根據尼克森主義,美國開始減少對韓國國防所承擔的義務,並越來越有可能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韓國國內,新民黨的重新崛起和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使樸正熙試圖通過改憲來謀取連任的計劃受阻。國際、國內的形勢發展對樸正熙政權構成了嚴重的危機。
  • 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國
    法蘭西第一到第五共和國,它們的正式學名都叫「法蘭西共和國」,就好像我們稱呼西漢、東漢;西晉、東晉一樣,對歷史上學名一樣的朝代,需要人為的加上表示前後順序的詞。對應到法國就是,為了區分那些都叫「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所以學術界就為這些國名加上了序號。 首先一張總表鎮樓。
  • 《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全三卷)榮膺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7月29日,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表彰會在京召開,本屆設立7個子項獎,特別設立榮譽獎,7個子項獎獎勵數額共計240個,其中,圖書獎60個。中國攝影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攝影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發行的《口述影像歷史——與共和國同行(1949—1978)》(全三卷)榮膺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 韓國光州事件:數千學生死傷 兇手全鬥煥、盧泰愚終遭審判
    1980年4月,爆發了全國性質的工人學生運動,要求民主以及全鬥煥下臺。1980年5月初,全鬥煥政府發布戒嚴令,取消漢城的一切政治活動,禁止集會遊行;5月15日,10萬名大學生在漢城集會,要求全鬥煥下臺;5月16日,在光州也有3萬名市民集會遊行;5月17日,全鬥煥發布《緊急戒嚴令》,戒嚴範圍擴大至整個韓國,關閉大學關閉國會,拘捕金大中、金泳三以及大量民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