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的時候,我們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當時收到了一封農民的來信。信中向他反映說,麻雀這種鳥太禍害莊稼了!
於是毛主席向全國發出指示:
麻雀是害鳥,必須消滅它們...
於是,《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第27條則有了一條新規定:除四害。從1956年開始,分別在5年、7年或者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
既然麻雀被定性為害鳥了,全國各地積極響應號召,立刻展開了捕捉麻雀的運動。
到了1957年10月,由於部分生物學家們的意見,導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第27條除四害內容在細節上有所更改。其更改後的內容是:「從1956年起,在12年內,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滅老鼠、麻雀、蒼蠅和蚊子。打麻雀是為了保護莊稼,在城市裡和林區的麻雀,可以不消滅。」
在消滅麻雀的戰役中,據統計,上海市第一次滅雀大戰進行了3天,滅雀88171隻,獲雀卵265968隻,而第二次滅雀大戰進行了兩天,滅雀598001隻。
據當時參與過消滅麻雀戰的人們說,人們都拿著銅鑼、臉盆一類可以敲打出聲響的傢伙站在房頂、高坡、田園、市區以及樹林和山谷中同時敲打可發出聲響的金屬器皿,使得麻雀等鳥不敢落地停飛,最後把麻雀累得實在飛不動了,就從半空中撲通啪嚓地往地上掉,活活地累死了...
不過呢,那個時候有一道非常有名的大菜就叫做「炸鐵雀」成為了一道人們的美食。
那麼,麻雀到底對糧食作物有沒有危害呢?又是什麼時候麻雀被平反,從四害之一中剔除的呢?
首先咱們說一下麻雀的主演食性是如何的。
由於麻雀在冬季,主要以草籽為食。到了春季麻雀繁殖的季節主要靠捕食蟲子類為食。而到了七八月間,幼雀的確有啄食莊稼的現象。
就在大量消滅麻雀的戰役後,忽然全國各地出現了蟲害危機並且十分地嚴重。
於是人們開始認識到,麻雀對人類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於是毛澤東主席批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蟲,口號是'除掉老鼠、臭蟲、蒼蠅、蚊蟲」於是麻雀被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