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9日訊 (記者 王丹玉 張威) 菏澤醫學專科學校自1950年建校以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根本宗旨,培養了10萬餘名高素質技能型醫療衛生人才,為全省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菏澤醫專建校70周年之際,中國山東網記者走進這所低調、內斂但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學校,了解菏醫人走過的不平凡道路、留下的奮鬥足印。
狠抓內涵建設 教育教學水平實現新突破
據悉,菏澤醫專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餘人,專任教師597人,兼任教師363人。有大學路、廣州路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1200畝,固定資產達11億元,教學儀器設備值1.1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00萬冊。設有臨床技能實訓中心、護理技能實訓中心等16個校內實踐基地實訓基地。現有1所直屬附屬醫院、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所醫養結合型康復養老基地,校外各類實踐教學基地190餘家。
近年來,菏澤醫專強化專業及課程建設,目前開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藥學、醫學檢驗技術、針灸推拿技術、老年保健與管理等18個專業和3個專業方向。
「臨床醫學專業為首批全國職業院校健康服務類示範專業點,與護理專業均為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多個專業為全國教材建設評審委員會常委單位和省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學校與濰坊醫學院達成合作協議,聯合招收護理專業『3+2』專本貫通培養班。」菏澤醫專黨委書記於洲聲介紹說,「學校還與英國拉納克郡新學院、菲律賓女子大學、韓國草堂大學、嘉泉大學、西蘇格蘭大學等籤訂合作協議。此外還參加了『中國—英國—全球教育夥伴』基金『一帶一路』口腔健康項目,建立多方合作關係,推進校際和學生間的職業與文化交流。」
作為山東省高職高專類院校學分制改革首批試點單位,菏澤醫專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自2019級學生開始施行學分制管理,在臨床醫學、護理、康復治療技術等專業試行創新型「1.5+0.5+1」即1.5年在校基礎課教學+0.5年在醫療衛生機構專業課教學和實習+1年臨床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了實踐技能鍛鍊,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於洲聲介紹說,學分制改革圍繞學生來開展教學,更注重學生自身發展,也能極大程度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知行合一 白衣「逆行」彰顯擔當
菏澤醫專附屬醫院坐落於菏澤廣州路與珠江路交叉處(珠江路777號),佔地325畝,總投資6.68億元,床位1000張,現為三級綜合醫院。設醫療、養老2個區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菏澤醫專附屬醫院積極響應上級黨委、政府的號召,主動向省衛生健康委請纓,先後分兩批派出20人參加了山東省援助湖北第九批、第十二批醫療隊,分別支援黃岡和武漢。此外,據不完全統計,有60餘名各屆畢業生也紛紛馳援湖北,共克時艱。他們與全國各地奔赴湖北一線的醫護人員一起,白衣執甲,千裡赴援,在歷時40餘天的援鄂戰「疫」中,無畏生死,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圓滿完成任務。
據悉,在菏澤醫專附院「逆行」援鄂英雄的中,穆君蕊被授予省級「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魏斌獲選「山東抗擊疫情榜樣」, 1998級畢業生王光海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多名畢業生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
菏醫新院區開工建設 助力「升本」夢
如果問菏澤醫專師生最大的夢想是什麼,那麼答案一定是「升格為本科院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數十年來,菏澤醫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並且始終未曾停下追求的腳步。
由於歷史的多種因素,菏澤醫專發展一直較為緩慢,錯過了幾次發展機遇。近年來,學校對照《普通本科院校辦學標準》,全力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發掘特色,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強校之路。
經過近年來大刀闊斧的改革發展,目前,學校在基礎設施、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學科專業等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辦學實力、辦學水平進一步增強,且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已經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衛健委、菏澤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20年12月5日,菏澤醫專新校區建設項目舉行奠基開工儀式,為「升本」夢更添助力。
據悉,菏澤醫專新校區項目位於菏澤市牡丹區,在現有校區北直線距離1公裡,南至泰山路、西至牡丹路與齊魯工業大學菏澤校區相鄰、北至規劃路距日東高速150米、東至太原路。項目佔地1076畝,總建築面積363620 m,總投資約31.6億元,預計2022年9月投入使用。項目完成後,將極大地緩解學校佔地面積、師生比略有不足的現狀,為菏澤醫專升格為本科醫學院校掃除最後一處辦學條件障礙。
「新院區請院士團隊幫助設計,力圖建設『百年不落後』的醫學校區」,於洲聲說,「從醫學教育理念上來說,新校區吸納現代化教育理念,為更好地培養醫學生創造良好基礎,也打開了菏澤醫專發展、上升的空間,大幅度、大規模地改善了教學的硬體條件。」
於洲聲表示,2020年是國家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學校建校七十周年,菏澤醫專將認真落實全會關於高等教育和醫療衛生方面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突破菏澤」對醫專發展制定的目標,堅持「懸壺濟世、孜孜以求」的校訓精神,加快新校區建設和附屬醫院建設,狠抓教學管理,擴大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進一步拓辦學空間,提升辦學層次,開創學校更加美好的明天,為醫療衛生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