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深汕深度協作加速布局。1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與汕頭市人民政府籤署深度協作框架協議。兩市在框架協議中敲定了深度協作「怎麼幹」的關鍵問題,明確了「合作原則」「五個方面合作內容」和「三年行動」等內容。協議乾貨滿滿,提出聯合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實現兩市高鐵直連貫通、加強教育與醫療衛生合作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舉措。
這次對兩市深度協作的表述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定位和提法:為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樣板示範。同時,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推動汕頭建設高質量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引領深圳都市圈與汕潮揭都市圈融合互動發展等,成為引領兩市深度協作的目標任務,承載著堅持區域協調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扛起新時代經濟特區使命擔當,兩個特區攜手共進、蓄勢而發。
定出時間表任務書:3年5方面
兩市深度協作框架協議包括指導思想、合作原則、合作領域、推進機制和其他事項等五大部分,提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導向、企業主體、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合作原則。
其中,「市場導向」和「企業主體」兩點尤為引人關注。根據合作內容,接下來兩市將推進深圳創新、產業、資本、人才與汕頭傳統產業、僑鄉經濟互利合作、互惠雙贏,務實推進兩地深度協作,促進高質量協同發展。
「未來三年」是兩市協議定出的「時間表」。根據協議,接下來三年,兩市將從加強區域協同和交流互鑑、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強社會民生領域合作、加強人才培訓交流等五個方面著手。
在加強區域協同和交流互鑑方面,兩市將共同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互學互鑑經濟特區建設經驗,聯合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強區域重大平臺對接合作,深化國有企業合作。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汕頭南澳就與深圳市航運集團籤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建設「大旅遊」、發展全域旅遊達成合作意向。
在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最受關注的當屬兩市間的高鐵直連貫通。據悉,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鐵路於1月4日宣布開工,該項目起於深圳樞紐西麗站,至深汕特別合作區,引入廣汕鐵路深汕站,設計時速350公裡,建成後與廣汕鐵路、汕汕高鐵相銜接,實現汕頭與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速、高頻的鐵路聯繫。另外,協議還提出,加強深圳港、汕頭港協同發展,推動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合作內容。
在構建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方面,兩市將打造協同創新生態體系,推動深圳「設計+」賦能汕頭傳統產業,攜手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製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海洋產業、金融、特色旅遊等方面合作,以農業轉型升級帶動汕頭鄉村振興。
其中,設計和金融等合作內容已經提前在做部署,兩地的工業設計行業機構前不久剛達成合作意向,「深交所汕頭基地」剛剛正式落戶。據介紹,深交所將立足汕頭基地,集中專業資源為汕頭企業提供包括IPO、併購重組、幹部培訓等多元化服務,支持汕頭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和併購重組等方式轉型升級,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
深圳和汕頭兩市人員往來頻繁,社會民生領域的合作頗受關注。協議提出,加強教育合作,加強醫療衛生合作,加強文體合作,加強人力資源合作,加強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合作。這裡面包括:探索兩市高校開展互認特定課程學分以及科研聯合攻關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建立跨區域重大疾病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及重大疾病協作救治機制,鼓勵深圳社會資本在汕頭建設醫療機構等。
「推動幹部人才互動交流,加強人力資源合作」也是協議的重要內容之一。近期,深圳市人社局、汕頭市委組織部、汕頭市人社局聯合在深圳舉辦「2020年汕頭市中高端人才專場招聘會(深圳地區)」,現場達成初步意向博士10人,碩士355人。
推動「深圳經驗」在汕頭複製推廣
2020年,在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濃烈氛圍中,兩個經濟特區開啟了「深度協作」的新路。
去年以來,深圳和汕頭兩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進行了迅速的溝通對接。7月29日,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率深圳市黨政代表團在汕頭學習考察時提出「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導向、優勢互補、創新引領、協同發展,推動深圳創新、產業、資本、人才等要素資源與汕頭沿海開放、僑鄉經濟等優勢結合,努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度協作模式」。9月15日至17日,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率汕頭市黨政代表團赴深圳考察,對標學習深圳成熟經驗和先進做法,推動兩市深度協作。王偉中在會見中表示,「深圳、汕頭深度協作是省委、省政府交給兩市的重要任務,必須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隨後,汕頭綜保區加快推進與深圳鹽田綜合保稅區的對接合作,汕頭南澳縣與深圳市航運集團籤訂合作框架協議、深圳華僑城文旅小鎮發展有限公司與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策劃小公園開埠區嘉年華系列活動……
這一過程中,兩市把握合作方向,緊扣各自發展實際,推動深圳創新、產業、資本、人才等要素資源與汕頭沿海開放、僑鄉經濟等優勢結合,堅持有利於兩市高質量發展、有利於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有利於提高發展的平衡性、有利於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積極構建深圳與汕頭協作新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和汕頭兩市擁有共同的特區招牌和特區精神。如何擦亮招牌、弘揚精神,需要攜手共進、一同行動。
其中,「深圳經驗」在汕頭的複製和推廣就是一大課題。經過40年發展,深圳仍是意氣風發的「改革闖將」「開放先鋒」,很多探索經驗值得汕頭借鑑和學習。此前,馬文田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汕頭要主動學習、率先複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改革舉措和授權事項,在5個重點領域和一批重大平臺上深度合作。
對此,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指出,走過40年,汕頭在新時期的發展需要擴權賦能,離不開深圳。
發力產業合作
與平臺對接
近期,汕頭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再次強調深化深汕深度協作機制,並提出「1146」工程,聚焦新時期的新定位新目標新任務。
「1146」工程布局做大做強先進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文旅產業、現代農業4個新興支柱產業,圍繞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全力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徑、保障改善民生、抓好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統籌做好發展和安全等六大著力點。記者發現,汕頭市委「1146」工程的工作重點尤其是產業發展方向,與深汕深度協作重點高度契合。
據了解,汕頭接下來將抓住「雙區」建設重大機遇,不斷深化深圳汕頭在各領域的協作,重點做好加強產業對接招商、國企合作交流、平臺區縣對接、機制協調對接等四件事。在加強產業對接招商上,汕頭將依託深圳工業設計產業協會、深圳產業園區商會、潮汕商會等行業協會,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開展產業鏈招商,進一步加強服裝紡織、工藝玩具、化工塑料等產業對接,促進上下遊配套產業和資源要素聚集;聚焦重點,著力招引先進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文旅產業、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做強產業鏈資源,促進產業發展壯大。
在加強國企合作交流方面,兩市將推進深圳汕頭協同創新科技園、深圳汕頭協同創新交流中心建設;推進與深圳城建集團、振業集團、深房集團、萬科集團在地產板塊的合作交流,做好項目的宣傳推介;加強與深圳食品物資集團、深農集團的合作對接,力爭項目近期落地;深度對接深投控、天健、特建發、深農等深圳國企,積極探尋更多的契合點,努力實現更寬領域的務實。
在加強平臺區縣對接上,在兩市區(縣)、戰略平臺互動交流基礎上,深圳和汕頭將找準雙方深化協作的切入點,進一步推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深圳高新區、鹽田綜合保稅區、坪山綜合保稅區、汕頭高新區、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汕頭綜合保稅區等平臺,以及深圳福田、羅湖、南山、寶安、鹽田、龍崗、坪山、龍華、光明、大鵬新區與汕頭各區縣對接,強化科技、產業、貿易、金融、人文等領域合作,深度融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格局,共同打造區域發展新增長點。
在加強機制協調對接方面,建立常態化交流溝通、協調銜接機制,加強區域協同和交流互鑑,落實深圳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發展規劃,紮實推進基礎設施相連相通、產業發展互補互促、資源要素對接對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進一步強化城市發展能級,推動深圳都市圈和汕潮揭都市圈融合互動發展,共同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