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國家人文歷史
ID|gjrwls
作者|嘯吟
近日,bilibili開始上架播放經典版的四大名著電視劇,分別是「水滸傳」1998年版、「三國演義」1994年版、「紅樓夢」1987年版、「西遊記」1986年版,以及2000年拍攝的「西遊記續集」。
B站上架四大名著
一時間,打卡觀看四大名著電視劇的人比比皆是,這其中又以「三國演義」人氣最高,觀看人數最多。
B站「三國演義」的彈幕鋪滿屏幕
94版「三國演義」,細數下來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了,時至今日卻仍然受到這麼多人追捧,在年輕人社群中頗有人氣。B站「三國演義」評論區,關於情節與人物的討論也是如火如荼,年輕人談論起諸葛亮、劉備的事跡,也是如數家珍。
那麼,94版「三國演義」為何會有這麼大的魅力?
數風流人物,還看三國
在說電視劇「三國演義」的魅力之前,還得先講三國本身的吸引力。
都說亂世出英雄,三國的魅力也在於此。漢末風雲突起,黃巾起義打開了蒼天已死的亂世帷幕,也給生在那個金戈鐵馬時代的英雄們提供了展示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最佳舞臺。
亂世難存,唯有能者安於其中。時代背景造就了曹操、劉備、孫權等留名青史的英雄人物。很多人認為,三國是中國古代最浪漫的時代,而三國的歷史,本就是一幅眾生相。
早在陳壽的「三國志」成書之前,民間就已存在許多關於三國的傳奇故事。西晉陳壽著「三國志」時,借鑑了當時官修和私修的多種史書以及雜史、雜傳,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所搜集的二百一十多種史書,許多都是民間的傳說故事,不少故事還充滿奇幻的神怪色彩。
陳壽「三國志」
元代有許多雜劇是展現三國故事的,比如「關大王單刀會」「關張雙赴西蜀夢」和「諸葛亮博望燒屯」等。這些故事在融入了民間藝人加工之後廣泛傳播。
「三國志平話」
與此同時,許多文人也對三國有一些評價。魏晉南北朝時,就有許多文人在筆記中對三國人物進行描述和評價,比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唐代文人士大夫借詠三國人物和故事,抒發個人情懷。無論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還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都是唐宋文人以周瑜、諸葛亮等三國知名人物為載體,或抒懷或評價。從側面也可知三國人物影響之廣。
明代中後期,手工業的發展和商品的流通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繁榮,也就擴大了市民階層的隊伍。許多讀書人投入正統文學之外的戲曲、小說、曲藝的採編整理,書商們則將這些作品大量印刷行發行,滿足民眾文化娛樂需求。這一時期的三國故事進入一個新的繁榮時期,三國題材的創作也由俗變雅。明清時期湧現了許多三國傳奇話本和雜劇,甚至還有蘇州評話「三國」、北方評書「三國」。這其中,最著名的創作當屬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了。
由此可見,千百年來,國人對於三國的熱愛幾乎成為一種傳統。三國成為一種文化,滲入到社會各個階層中,也融入到各種文學藝術流派中。
人們始終愛看電視劇「三國演義」,不僅是因為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更是國人長久以來的三國情懷。
「天下第一才子書」
三國故事的傳播,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功不可沒,它也是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的靈魂。
「三國演義」的主要敘事線以魏、蜀、吳三國霸業興衰為主線展開。不過,這三條故事線並不是獨立存在,羅貫中不僅把三家興衰結合起來,還將群雄的亂世沉浮也穿插進去。這些情節線索都與魏、蜀、吳三家主線相互融合為一體,並且相互承接、互為因果,最終形成了一部集大成之著作。
不同於「三國志」,「三國演義」語言較為通俗,故事性很強,對許多歷史情節也有藝術加工,甚至是虛構杜撰。這種介於文學與說唱藝術的通俗小說,霎時便獲得了時人的追捧。明代有二十多家書坊刊刻不同版本的「三國演義」,其中包括官方刊刻和民間刊刻,連都察院和司禮監都刊刻過「三國演義」。清代刻本更有七十多種。
雍正年間,還有人在奏摺中引「三國演義」杜撰的「孔明不識馬謖」事,使得皇帝「因其不當以小說入奏」而大怒。
清刻本「三國演義」
可以說,作為家喻戶曉的名著「三國演義」,是電視劇版「三國演義」在內容上的藍本,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立體有層次的人物,是電視劇質量高的核心因素之一。同時,電視劇也是名著的衍生產品,名著的歷久彌新和長期流行,也是電視劇能夠不斷受到各代人關注的最主要原因。
老三國:時代經典,國人記憶
原著固然優秀,但是歷年來,關於「三國演義」的影視作品也不在少數,人們卻只認94版「三國演義」,包括經典版「紅樓夢」「西遊記」,它們都沒有被後來的翻拍作品取代,反而因為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具有更加無可比擬的生命力。
94版「三國演義」,由於拍攝時間拉得過長,許多演員都頻繁更換,甚至有人一人分飾兩角。這反而成了「三國演義」的亮點之一。比如說周瑜的扮演者洪宇宙老師,就飾演了袁紹和周瑜兩個角色。
他的袁紹,與董卓對峙時說出的那句「我劍也未嘗不利」,同樣讓人看得是大呼過癮。
94版「三國演義」截圖,洪宇宙扮演的袁紹
他飾演的周瑜,儀表堂堂,雄姿英發,完全就是人們心中的「美周郎」模樣。比如在「群英會」一集,他唱歌舞劍的畫面意氣風發,豪情萬丈,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94版「三國演義」截圖,洪宇宙扮演的周瑜
袁紹和周瑜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被演員演得惟妙惟肖,由此也可見「三國演義」的演員功底之深厚。
94版「三國演義」截圖,洪宇宙扮演的周瑜
「三國演義」在情節上基本忠於原著,也是它為人所稱道的原因之一。原著120回中所講述的各種故事被分為群雄逐鹿、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南徵北戰、三分歸晉等五大章節,形式上也延續了小說章回體的風格。對於原著前部分最精彩的曹操、劉備等英雄在世時亂世爭霸的故事,電視劇用近60集的較重篇幅進行描繪,同時也用了20集左右的篇幅講述三國時代的終結,使得故事的大體框架跟原著保持一致。
「三國演義」每集都有小標題
在情節的設置與改編上,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雖然忠實原著,但已經有了開放式思維,知道如何運用劇本改編,創作更適合表達主題的作品。比如第一集,將劉關張三人簡單的招兵榜與酒店的相遇改為三人的「不打不相識」,就讓整個情節更富有戲劇張力。
94版「三國演義」截圖,關羽和張飛發生衝突
這樣的改編還體現在在人物塑造上。原著中有些角色,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其實是被醜化的。古代人尊劉貶曹,曹操和周瑜站在蜀漢的對立面,都被作者不同程度地醜化了。而電視劇則摒棄了這種臉譜化的手法,比如將周瑜對諸葛亮的敵意處理為國家立場上的敵意,而不是私人恩怨。這就使得周瑜形象更加合理化。
94版「三國演義」截圖
此外,在取景上,94版「三國演義」在多地取實景,還為此搭建了影視城,復原了戰爭場面,所以許多故事發生的場景都給人身臨其境之感。由於「三國演義」的攝影審美水平不俗,構圖和拍攝都能將歷史滄桑渲染到極致,充分烘託氣氛。
94版「三國演義」截圖,東臨碣石
1994年10月23日,完整版的「三國演義」登陸中央電視臺的螢屏。
據統計,「三國演義」首播時,全國收視率高達46.7%,可謂盛況空前。一時間,從中國到東南亞甚至整個亞洲都掀起了三國文化熱。
94版「三國演義」海報
在當時就有極高關注度的「三國演義」,至今熱度不減。即便是從現在的角度來看,94版「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拍攝手法和演員演技,都非常值得稱道。因此,94版始終受到各年齡段的關注也是理所應當。
94版「三國演義」之後,國內還湧現了許多關於三國的影視作品,比如「新三國」「洛神」「三國機密」「大軍師司馬懿」電視劇,還有「赤壁」等電影。
新版「三國」海報,此時曹操已經佔據C位
這些作品在給三國題材帶來關注度的同時,無形中給94版「三國演義」帶去許多關注,更向大眾證明了老三國的生命力。許多年輕觀眾在觀看了「新三國」之後,對於其中的故事和演技或有不滿,於是又在老觀眾的指引下去看94版「三國演義」;有些則是因為新三國的緣故,而對老三國產生好奇,想要來對比。
這樣的爭論和好奇,也會讓年輕人對94版「三國演義」產生興趣,就此意外收穫一部好劇。
年輕人在關注什麼?
「三國演義」小說不僅在中國有影響力,在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都廣受關注。
以日本為例。十七世紀末,日文翻譯版「通俗三國志」出現後,日本的「三國熱」便一發而不可收。不過,日本人翻譯的三國故事,大多都是改寫和再創作。比如影響最為深遠的吉川版「三國志」,充滿了現代小說的寫法,受到日本讀者的狂熱追捧,單行本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突破200萬部的銷量。
吉川英治
出於對三國的熱愛,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在日本也收到狂熱追捧——為了引進「三國演義」,日本人開出了一萬美元一集的價錢,並且再投入一萬美元一集進行翻譯,火熱程度可見一斑。日本人也將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稱為中國最好的大河劇(歷史劇)。
94版「三國演義」的日版海報
三國故事的大受追捧,使得日本針對三國的漫畫和遊戲也越來越多。橫山光輝創作的「三國志」漫畫連續刊載了15年之久,單行本發行了60卷,共售出7000萬冊,堪稱日本的「國民漫畫」。
漫畫「三國志」
1985年,光榮遊戲公司推出了史上最早一款三國遊戲初代「三國志」,後來發展成「三國志」系列。此外,同是光榮旗下的「真三國無雙」系列遊戲,反響也非常不錯。其中的「真三國無雙2」,更是憑藉著暢快的攻防體驗,被玩家捧上神壇,同時還獲得了日本Fami通白金殿堂的評價。
初代「三國志」遊戲
日本漫畫和遊戲本就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頗深,在中國也不例外。日本遊戲、漫畫的三國熱反過來影響了中國的年輕人。中國年輕人更加關注三國的同時,也開始研發自己的三國遊戲,或者將三國人物融入熱門遊戲中。
遊戲「三國殺」角色牌
如果說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廣受關注,還是因為「三國故事」本身,那麼它又能在B站大火,成為「網紅」電視劇,還有一個元素不可忽視,那就是平臺獨有的一種視頻模式——「鬼畜」。
什麼是「鬼畜」呢?
「鬼畜」指的是一種視頻類型,該類視頻以高度同步、快速重複的素材配合BGM的節奏鬼一樣的抽搐來達到洗腦或喜感效果。這類視頻以其魔性、洗腦的效果,受到年輕人的廣泛關注和喜愛。
在94版「三國演義」的第69集,諸葛亮斥責王朗的片段朗朗上口,與RAP的節奏非常相似,十分適合作為鬼畜的素材。尤其是最後一句「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放在視頻中更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因此,這段視頻被作為鬼畜素材被反覆使用,而諸葛亮與王朗也被列入鬼畜全明星。除了這一段,94版「三國演義」空城計部分、出師表部分和舌戰群儒的部分,也經常被拿出來作為鬼畜的素材。
三國鬼畜
94版「三國演義」的鬼畜視頻,播放量最高的居然能夠達到一千多萬次,早已形成一種鬼畜流派。鬼畜受歡迎,自然會引導人去了解原作,94版「三國演義」也因此被不少年輕人拿出來重溫。而且,鬼畜視頻之所以會火,也是因為演員唐國強等人入木三分的演技,這讓年輕人對劇產生了一些正向的興趣。要說最開始的關注只是出於對劇的好奇,後來的年輕人也逐漸發現這部「三國演義」的確是製作精良的「寶藏」電視劇。
年輕用戶對94版「三國演義」有許多嚴肅評價
漸漸地,許多B站上的「三國演義」視頻,也不只是對這一片段的鬼畜,還有關於角色個人向的剪輯和三國故事的再創作,比如角色情節梳理和角色MV。而這樣有質量、有層次的內容,則進一部加深了大家對94版「三國演義」的興趣,還讓許多人成為了諸葛亮的「鐵粉」。
up主此物天下絕響製作的視頻,為諸葛亮設計了新的臺詞,這一視頻在B站大受歡迎。許多人在感動落淚的同時,也開始關注老三國
當94版三國上架的時候,不少人已經是真正的三國迷了,不僅對鬼畜三國的情節比較熟悉,對劇中許多經典情節都如數家珍。
評論區網友的劇情介紹
除此之外,近年來張飛表情包在微博上的意外走紅,又為94版「三國演義」增添了一抹新的「網紅」成分。
在第一集「桃園三結義」中,張飛不斷重複的「俺也一樣」本身就具有喜感,加上其「豹頭環眼」的粗獷外表,更給人一種憨態可掬的感覺,讓人見了會心一笑。
「俺也一樣」表情包來源
作為表情包來傳播,效果非常喜人。
張飛「俺也一樣」表情包
由於這一表情包在全網走紅,B站之外的許多年輕人群體也對94版「三國演義」產生了興趣。他們去看劇,試圖尋找新的「張飛表情包」。
大概是由於張飛這一角色愛叫哥哥,意外與現下追星女孩的習慣話語重合,而重合中又有一種反差感。不久後,張飛的哥哥系列表情包也在網絡上擁有了極高人氣。
張飛哥哥系列表情包
追星女孩與熱愛鬼畜視頻的年輕人,重合度並不是很高,但老三國系列的產物在不同年輕人群體紛紛爆紅,也在吸引更多圈層年輕人觀看的同時,彰顯了它無限的生命力。
那麼,這些衍生品是導致94版「三國演義」在不同圈層中走紅的核心原因嗎?
其實,細觀94版「三國演義」我們可以發現,在保留了故事精華的同時,電視劇也保留了原著中的英雄主義色彩,顯得比較理想和熱血。
與「新三國」的厚黑學解讀相比,94版「三國演義」似乎更能喚起埋藏在大眾內心的英雄主義情結:有劉關張「上扶漢室、下救黎民」的為國理想、有桃園兄弟三結義「誓同生死」的義氣相守、有曹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大志雄心、有貂蟬「捨身為國」的大義、還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這些東西距離普通人生活很遠,卻在現實社會中愈發顯得珍貴。
當我們觀看電視劇時,看到的是一種理想的投射。這種精神內核超越了形式,它可能才是電視劇「三國演義」乃至三國文化真正的精髓,也是老三國有口皆碑的真正原因。
讀者朋友們,你們怎麼評價94版「三國演義」呢?
參考文獻:
韓霄:「三國故事說唱文學研究」,揚州大學,2012年。
黃晉:「三國演義在明清時期的傳播與影響研究」,東北師範大學,2012年。
史辰翔:「三國題材電視劇研究」,陝西師範大學,2015年。
W2:「花之生涯之諸葛亮和關羽:日本人為何狂熱喜愛三國?」,「天府文化」,2018年。
如果覺得不錯又懶得留言
你可以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