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古詩中的蓮心

2020-12-24 初衣勝雪

「蓮飄知薏苦,藕斷識絲纏。

慘澹黃姑渚,玲瓏織女躔。」明朝 孫蕡西庵記事一百韻其一

關於荷花的詩句,從古到今,數不勝數,對於生長在我們身邊荷花,我們並不陌生,普通的人至少知道荷花的種別稱,比如芙蓉,藕花,蓮花

稍稍有些古文知識的,知道荷花還叫「芙蕖」,因為曹植的洛神賦中有「灼若芙蕖出綠波。」這是」清水出芙蓉「的最原始版。

知道荷花還叫「菡萏」,南唐後主的名詩,「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這個「菡萏」是指荷花未開放的花苞。

至於說水芸,水芝,玉環之類的聯繫上下文,基本可以判斷這些是說的哪種花。

所以基本讀荷花詩,許多人是沒有障礙的,當然了,如果是用繁體字,可能對於習慣了簡體字的今人來講,會有障礙。

但是我最近讀詩就讀到了一種不通的地方,比如歐陽修的《漁家傲,荷葉田田青照水》

「荷葉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陰底。昨夜蕭蕭疏雨墜。悉不寐。朝來又覺西風起。

雨擺風搖金蕊碎。合歡枝上香房翠。蓮子與人長廝類。無好意。年年苦在中心裡。」

這首詩其實也沒有生僻字,「香房翠」可以說是蓮蓬。但唯其有三個字「無好意」,來得特別的突然。「蓮子與人長廝類,無好意,年年苦在中心裡。」按道理歐陽修是宋朝時候最主張文風實在的人,這句話,難道是宋朝特有的情境用詞?一方面讚美荷花,愛惜荷花,一方面又說它沒有好寓意?怎麼解釋都覺得拗口。

不過誠如張愛玲說,一個人大約成了名,就有胡說八道的權力,大家都不作聲,也就沒有人追究了。於是我也就放了過去,誰叫歐陽修名氣大,除了這個「無好意」我怎麼都不懂,我也覺得他的詩詞寫得流暢大氣。這件事情就輕輕地放了過去。

但是宋朝吳文英有寫荷花的句子「西風不到窗紗,端的舊蓮深薏。」卻讓人回味了。因為讀·來讀去,「舊蓮深薏」就是「舊年深意」或者「舊年深憶」呀,宋朝人重文輕武,文字功夫沒話說,可是「深薏」到底是什麼呢?是深深的薏米草嗎?

宋朝劉將孫的一首《滿江紅》,寫的是夏天遊湖,他遇見了自己的舊情人,卻因為自己遲遲而來,感到慚愧,裡面有一句:

蓮子擘開誰在薏,徐娘一笑來何暮。

徹底揭開了謎底,原來這個薏是指蓮芯。我把蓮子米剝開,誰在乎裡面的苦心,你只嘲笑我來得這麼遲。

一切迎刃而解。原來歐陽修的那個「無好意」是指蓮米成熟後,其心愈苦,又雙關了人心如蓮芯。那個吳文英的「舊蓮深薏」,不是薏草長在蓮花外,原來是苦心就在蓮花裡。

成書於漢朝的《爾雅釋草》中有「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密,其華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這解釋了荷花,它的蓮子在先秦或者民間稱為"的",而蓮芯,叫做「薏」。

那麼為何宋朝的詩詞用先秦的說法?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民間的叫法一直簡單,且口語多,承襲單音節古語,蓮子簡單叫做「的」,蓮心就叫做「薏」。所以這種包含著古語和民間方言口語的詩詞,反而有一種當時的人心領神會的雙關。

所以歐陽修說」無好意「,時人知道他抱怨蓮米老了不甜,可惜我看得一頭霧水。宛如聽不懂隔壁郊縣的方言,看他們自己有滋有味的笑。

不過拿到這把鑰匙,也就沒什麼難的呢。

「的中薏嫩蓮新釆。」宋朝朱翌。難不住我,這是說,蓮子米正嫩,蓮芯不苦,趕緊吃!

」釆蓮不釆的中薏,見人但道蓮心苦。「這是明朝鄭源的《採蓮曲》,如此的生動,也就是說在江南的廣大地方,至少在明朝的時候方言中仍舊是把蓮米稱做」的「,蓮芯稱作」薏」。這裡不過是釆而不吃罷,但是苦苦蓮芯是上好清火養心的藥材。夏天是要多少吃一點苦的,因為苦味可以鎮心,消暑。只是苦若來形容人生滋味,閱歷過的人,都覺得舌頭一澀,連心也抽搐吧。

「碧藕連根絲不斷,紅蕖著子薏何多。「宋朝張表臣《句》

這不是一首詩,只有這一聯。平淡無奇的詩。但是如果你知道這個「薏」是指的青青又苦苦的蓮心,這聯詩,就橫看成嶺側成峰了。

它是指相思,是指人生,是指家庭,是華麗與辛苦並有,是思念不斷,是苦旅多多。是荷花也是人的一生,是苦多也是意義多。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焦點

  • 用哭戲徵服觀眾---《如懿傳》蓮心
    皇上身邊的大太監王欽覬覦蓮心美色許久,利用各種機會接近蓮心。蓮心是不喜歡王欽的,通過劇情和劇中其他人的描述,可以看出王欽這個人非常的狹隘和狡詐。皇后為了探聽皇上的心意,故意讓蓮心和王欽來往後來更是為了徹底的籠絡住王欽讓皇帝同意了蓮心和王欽的對食。
  • 《如懿傳》中皇后的蓮心,如懿的阿箬,翻臉起來才是無情
    而且對待蓮心又優柔寡斷,最後皇后牆倒眾人推的時候,蓮心給了她致命的一擊,也算是報答了如懿的恩情。而如懿籠絡了蓮心,卻沒看顧好自己身邊的阿箬,阿箬是她的陪嫁丫鬟,兩個人可謂是情同姐妹,對待阿箬所以難免寬鬆,使得阿箬惹來不必要的禍端,特別是阿箬阿瑪治水有功之後,心氣更好,想進一步做皇帝的女人,被如懿多說幾句便懷恨在心,想著是如懿打壓自己
  • 《如懿傳》蓮心最後陳述信息量很足
    一旦蓮心當面咬出背後主使,如懿勢必會與之為敵。那樣的話,後宮就會更亂。皇帝平時處理政務已經很忙了,後宮如果不穩,勢必會與外臣產生連鎖反應,局勢很可能就不受自己控制了,另外也有損皇家顏面。此外,皇帝也是替蓮心的安全做考慮。儘管屋裡只有李玉和如懿,但多一個人知道秘密,就多一分洩露的可能。蓮心咬出誰,誰就可能報復蓮心。畢竟蓮心不是阿箬,皇帝還是想善待她。
  • 如懿傳中的宮女蓮心,走到這一步真的是宿命嗎,如懿回答!
    最近的電視劇中,可以說被《如懿傳》搶奪了很多的收視率,也可以說,《如懿傳》把清宮戲又推向了熱門。在以往的清宮戲中,往往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宮鬥很激烈也有一些朋友認為,其實清宮戲大部分的內容就應該是以鬥爭為主。
  • 蓮心結局是什麼意思最後死了嗎
    雖然《如懿傳》開播之後受到很多網友的吐槽,但隨著後面的劇情越來越精彩,很多觀眾都被吸引了,而劇中蓮心這一角色雖然只是一位宮女,但她的遭遇卻令很多看劇的網友十分同情。來看看如懿傳蓮心是誰演的?
  • 《如懿傳》蓮心終於解脫了!抱緊全新出發的王小橙~
    至今,部分前期主要角色紛紛退場,由王小橙飾演的蓮心也在昨天的劇集中正式下線了。🌞作為一個悲情角色,蓮心可是一點也沒有辜負這個設定,被賜與變態太監做對食,遭受身心的雙重折磨,從最初的隱忍到情感的爆發,都讓人忍不住心疼這個楚楚可憐的溫柔宮女。
  • 蓮蓬裡的三樣寶——蓮子、蓮心與蓮房
    小小的一顆蓮蓬中,除了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蓮子之外,還有另外兩味中藥。接下來就給大家說說這蓮蓬裡的三樣寶。首先是蓮的種子——蓮子。蓮蓬是蓮花中心的果實,而蓮蓬中心二三十顆可以剝下來的籽正是蓮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寫蓮子:「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蓮子的味甘澀、性平,歸脾、胃、心經。
  • 《如懿傳》原著:蓮心對富察琅嬅見死不救,有充分的理由
    她的這一舉動,把如花似玉的蓮心推進火坑。稍有一絲良知的嬪妃,聽到這個消息時,都替蓮心感到惋惜。如懿聽到這個消息,她先是徵了半天,半晌才回過神道,「好好一個女孩子,真是可惜了。」蓮心平日裡,因為富察琅嬅的緣故,對如懿並不友好,經常出言不遜。即使這樣,如懿依然同情她,認為她應該有一個真正的夫君,而不是與一個太監對食。
  • 難怪蓮心半夜「慘叫」,身上傷痕累累,你看王欽做了啥噁心事?
    皇后其實知道王欽這樣的人,就是禽獸不如,根本對蓮心沒有真心,光看他看上蓮心的出發點就知道,就是貪圖蓮心好看,年輕漂亮,所以想娶給自己當妻子,皇后為了拉攏他,這樣更方便揣摩皇上的心思,所以捨去了蓮心,蓮心自從嫁給了太監王欽後,一直以淚洗面。
  • 《如懿傳》八大以「心」為名侍女結局中,蓮心遺憾,而她最幸運
    劇中這八大以「心」字取名的侍女,她們的結局截然不同,其中蓮心很遺憾,茉心忠誠,麗心身不由己,而如懿的陪嫁丫環內心最幸運圓滿!蓮心是皇后富察琅嬅身邊的侍女,她性格單純善良,容貌秀麗,忠心耿耿,但命運卻印證了自己的名字,如同蓮子一般苦澀。
  • 藝拍社 | 王小橙 - 換下戲服的我,不是苦「蓮心」
    藍字關注我們吧藝拍社 X 王小橙—  點擊觀看 王小橙 時尚片  —她是《如懿傳》中讓無數人心疼的「蓮心」她 也是 演員 王小橙隨著《如懿傳》的熱播,演員王小橙所飾演的「蓮心」話題不斷。高牆之內危機四伏,王小橙用極具感染力的表演將「蓮心」如名字一般苦楚的人生演繹的淋漓盡致,多場哭戲備受好評和熱議。
  • 蓮心和太監成親後,特別害怕回家,究竟王欽對她做了什麼?
    在古代太監一直都是個特殊的身份,一般男子選擇進宮做太監,都是被生活逼的走投無路,很多太監因為身體上的缺陷問題,長期生活在深宮大院中,導致心理產生了很大變化。在宮中太監跟宮女是同一個等級,但是相比之下太監出人頭地更為容易一些,後宮中有一些妃子為了能得寵,會通過將宮女嫁給太監來走捷徑,如懿傳中的王欽便是一個例子。王欽貪圖琅嬅身邊宮女蓮心的容貌,王欽多次請求對食,琅嬅為了籠絡王欽,就將蓮心賞給了王欽,二人成親後,蓮心每天都特別害怕回家,這到底是何原因呢?
  • 富察琅嬅落水的時候,蓮心和凌雲徹為什麼會不約而同地見死不救?
    富察皇后接連失去兩個嫡子後就一直鬱鬱寡歡抱病在床,後又為了留下自己僅剩的女兒和敬公主不被遠嫁去科爾沁部,強行打起精神與太后鬥法,最後卻因為富察氏族看上了科爾沁這個女婿而落敗,她的身體就更差了,這個時候皇帝還傳來東巡的決定,富察皇后不想再讓如懿越俎代庖,再次強撐著身體跟了去,結果在路途中掉進水裡
  • 《如懿傳》皇后把宮女蓮心嫁給太監,沒想到王欽竟然這樣對待蓮心
    皇后雖位置中宮,但總是杞人憂天,害怕別的妃嬪對後位圖謀不軌。皇帝生性多疑,且他與嫻妃如懿情投意合,皇后忖度嫻妃可能會危機到自己的地位。嘉貴人對皇后說,養心殿太監總管王欽,看起來很中意皇后娘娘身邊的人,不知是素練,還是蓮心?
  • 如懿傳原著:難怪蓮心「新婚夜」慘叫,你看看王欽幹了啥噁心事?
    導語:蓮心的一生,終究是被皇后給毀了,在原著中,蓮心本來是皇后的陪嫁丫鬟,父母兄弟都被皇后掌握在手心裡,本來一心一意服侍皇后,從來沒有異心的蓮心,被皇帝身邊的大太監王欽看上了,這位大太監,宛如是個變態,向皇后討要蓮心做對食,皇后為了進一步掌握皇帝的動態,於是把蓮心給了王欽。
  • 《如懿傳》皇后下線後,蓮心做的幾件事,讓人佩服
    皇后下線後,蓮心沒有選擇投靠如懿,也沒有選擇投靠純貴妃,而是坦坦蕩蕩的做了這幾件事情,讓人佩服。由於如懿不相信皇后的誓言,於是讓皇上把一直侍候皇后的兩個宮女蓮心和素練找來詢問,但李玉帶來的消息卻是素練已經觸柱而亡,殉了皇后娘娘了。皇上只能把蓮心找來詢問,此時的蓮心對皇后的死充滿了愧疚,但她還是不慌不忙的做了這幾件事情。
  • 《如懿傳》八大「心」字輩的侍女結局中,蓮心遺憾,而她最幸運!
    其中蓮心很遺憾,茉心忠誠,麗心身不由己,而如懿的陪嫁丫環惢心最幸運圓滿!一、蓮心蓮心是皇后富察琅嬅身邊的侍女,她性格單純善良,容貌秀麗,忠心耿耿,但命運卻印證了自己的名字,如同蓮子一般苦澀。為了鞏固自己在後宮的地位,富察琅嬅讓蓮心跟太監對食,婚後受盡虐待,苦不堪言,但這一切富察琅嬅卻視而不見。最後蓮心目睹著主子落水,卻沒有呼救,她心中有怨恨和不滿,但富察琅嬅下線後她依然選擇了跳河殉主。這樣善良的丫環,只是跟錯了人,結局有點遺憾。
  • 《如懿傳》悲苦的蓮心:從出嫁那晚起,她的心就已經寒了,死了
    蓮心便是如此,她原本是跟著皇后伺候的,她模樣俏麗,性格乖巧,是個很安分的丫頭。她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心思,心性單純,只想好好地侍奉皇后,也未曾想過要攀高枝兒。可是皇后卻聽人耳旁風,打上了她的主意。皇上身邊的太監王欽看上了蓮心,動不動拿一些好東西給蓮心。
  • 《如懿傳》蓮心明明可以出宮,為何最後選擇了投河?答案出乎意料
    為何富察琅嬅下線之後,蓮心明明已經可以在如懿的幫助下出宮,卻選擇了跳河自盡呢?答案細思極恐!同樣是陪嫁丫環,如懿身邊的惢心最圓滿幸福,而蓮心卻有苦不敢多言,她步步謹慎,依然沒有逃出命運編織的陷阱,只因從一開始就跟錯了人。
  • 《如懿傳》12玫答應懷孕晉升玫貴人,蓮心淚眼婆娑嫁王欽
    《如懿傳》第十二集如懿發現蓮心哭得傷心,問起緣由,蓮心只說想家了,心裡難過。如懿勸解蓮心,在皇后跟前當差,可別掛了一臉的淚痕回去。蓮心要嫁給王欽的事早就在宮中傳遍了,阿箬譏諷蓮心有「皇后賜婚」這個好福氣,蓮心只氣得憤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