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在針對大陸開通M503等4條航線祭出報復措施後,大張旗鼓地向多國媒體「投書抗議」,企圖用國際輿論向大陸施壓。臺當局漠視兩岸民眾福祉,傷害兩岸民眾感情,對外裝可憐,對內耍強硬,如此荒腔走板、頻出昏招,只能招致兩岸民眾更加厭惡。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由於臺當局擔心本就不存在的所謂「海峽中線」的消失。
投書抗議 可憐可悲
據BBC中文網報導,臺灣駐英國代表林永樂投書《泰晤士報》、駐日本代表謝長廷投書《產經新聞》、駐美代表處新聞組長投書《華盛頓郵報》,抗議大陸開通M503等4條航線,稱北京違反國際慣例,「危害臺海和平與安全穩定」。對於一連串的「投書抗議」,臺灣「外交部」方面說,將持續爭取各國支持,並聲稱已有「重要國家」向大陸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表達關切。
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18日以「臺灣海峽之飛航安全,與東亞息息相關」為題,在日本右翼媒體《產經新聞》上撰文稱,今年1月4日,大陸「未經事前協商,片面啟用接近臺灣海峽中線之航線,並與該航線至大陸沿岸三都市之航線」「這次大陸片面啟用,不僅影響航空安全,更對兩岸關係維持現狀帶來明顯影響」。謝長廷還危言聳聽地稱,「片面開設航線,不僅不利於臺海中線的緩衝地帶,甚至影響可能波及東亞全體」。
臺當局這種「對外裝可憐、對內耍強硬」的做法,顯然很難收到期望得到的效果。雖然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中心中國權力項目主任葛萊儀聲稱,國際社會應該公開點名大陸,各國應發表更多的公開聲明。但各國官方對此卻幾乎沒有什麼反應,只有美國國務院官員回復臺灣媒體詢問時,模稜兩可地表示,「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採取行動改變兩岸現狀」。對此,臺前「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林郁方撰文認為,「從巴拿馬與我斷交到M503等航線的啟用,只證明了一件事:大陸有能力對付臺灣,美國卻只會袖手旁觀,頂多說句老話:『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臺海現狀』」。
臺當局每每在兩岸關係出現「狀況」,便會急於抱美日大腿。可惜,「設立和啟用這一航線是大陸民航空域管理的一項常規工作,是大陸的內部事務」,並不涉及臺灣的航線和航點,臺灣的反對自然沒有任何道理,而美日更無權說三道四。因此,臺灣「投書抗議」的舉動,把「家事」扯到國外,可謂既可憐又可悲,只能再次鬧個國際笑話。
拒絕「一中」 舉步維艱
此次大陸啟用的M503航線以及W121、W122、W123等4條航線,是向國際民航組織ICAO申請批准的航線。其中,M503航線於2015年3月29日正式啟用,2018年1月4日,M503航線北上運行及相關銜接航線開始啟用。
由於M503航線處在所謂「海峽中線」以西靠近大陸一側,距離所謂「海峽中線」最近距離「只有7.8公裡」,且W122、W123與臺北飛馬祖及高雄、臺南飛金門的航路W8、W6航線等有空域交叉,在臺灣官方和媒體輿論立刻引起強烈關注。
事實上,M503航線在馬英九時期就已經規劃。2015年1月,大陸發布4條航線公告,因為距離「臺海中線」太近,在兩岸關係融洽的氣氛下,當時雙方經由反覆協商,同意M503飛行時往大陸方向西移6海裡,而且只開通了該航線由北向南的飛行,三條支線和由南向北的航線暫不開通。
當時,之所以沒有馬上開通航線的全部,是因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達成的「共識」。但蔡英文政府上任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又陷入敵對氛圍,官方交流停擺,大陸方面在履行必要告知程序後,自然用不著像2015年一樣釋放善意,而是直接開通運營。
啟用M503北上航線及相關銜接航線,目的是緩解現有航線流量壓力,提升飛行安全水平,提高航班準點率。這本是一件好事,但臺當局以大陸東航、廈航使用M503航線及其連接線為由,不惜影響兩岸5萬名旅客出行,阻撓兩航空公司共176班春節加班計劃,表明臺當局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已經徹底站到兩岸民眾的對立面。
蔡英文上臺以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官方接觸溝通機制停擺,兩岸關係出現倒退,兩岸和平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對臺灣而言,由於臺灣與大陸的體量相差甚遠,加之近年來大陸綜合實力已遠非臺灣可比,臺當局如此折騰,只能「殺敵不成自損八百」。也正因為拒絕承認「一中」原則基礎上的「九二共識」,臺當局荒腔走板,昏招頻出。比如,蔡英文鼓吹「新南向」政策,在大陸遊客驟減的情況下,蔡英文「貼錢」買遊客,卻因此鬧出了振興東南亞「色情服務業」的笑話。
對此次大陸啟用M503南向北航路及W121、W122、W123航線,臺「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誣衊陸方此舉是「刻意以民航包裝對臺灣的不當企圖」「要求對岸立即停止相關飛航行動」,並威脅「如陸方一意孤行,將必須承擔任何影響兩岸關係的嚴重後果」。但張小月的話顯然底氣不足。兩岸春節加班機已行之有年,這既是為了滿足眾多臺灣同胞返鄉過年的需求,也是為了滿足大陸遊客去臺灣觀光的需求,對這一事關兩岸民眾福祉的事,臺當局「不核准」,說明已到了黔驢技窮、氣急敗壞的境地。不過,這一切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臺當局如果繼續拒絕「一中」原則,今後將更加舉步維艱。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