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愛」工作室的助人尋親能手

2021-02-20 中國社會報

1月7日,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當救助工作人員為曲常順接通視頻時,在外流浪40多年、現年63歲的他一眼認出了視頻那邊的弟弟。他問早已淚流滿面的弟弟:「父母怎麼樣?」弟弟告訴他:「父親早已離開人世,母親健在。哥哥,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找你,沒有註銷你的戶口,每一天都在盼著你回家。」

曲常順在流浪40多年後,終於「想回家」了。

2020年12月28日,寒潮抵滬的前一晚,曲常順在寶山區大華派出所民警護送下完成核酸檢測確認為陰性後,被轉送到寶山區救助管理站。「他體態佝僂,白髮,鬍鬚雜亂,很明顯長年在外流浪。」寶山區救助管理站副站長楊勇峰介紹,「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和他溝通,但是他警惕心很高,拒絕交流,只說自己叫李強勝,是山東龍口人。」

寶山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通過「今日頭條」推送受助人自述信息,並聯繫山東龍口相關部門,但查無此人,尋親工作陷入僵局。

2021年1月5日,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愛」工作室兩名工作人員來到寶山站協助甄別。曲常順起初不配合,不願透露身份信息。「我們就與他聊天,打算根據他的口音特徵辨認。」市救助管理站「甄·愛」工作室負責人唐懷斌在20多年的甄別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熟稔多地方言,能辨認不同地域的口音。「我們發現老人說話的一些發音像東北方言,從而判斷他不是來自山東,而是來自東北。」唐懷斌說。

聽音辨人讓尋親工作找到了突破口。經過循循善誘,工作人員終於得知老人真實姓名為曲常順。但此後,老人就緘默不語,眼神也飄忽游離。

「只要他精神狀況可以,能聽懂他人言語,我們就有信心幫他找到家。」唐懷斌和同事們毫不畏難,給老人遞上了熱茶和泡麵,讓他邊吃邊聊。

在放鬆狀態下,老人逐漸吐露隻言片語,談起了兒時的「大院」生活。有著豐富閱歷的唐懷斌立即想到,上世紀60年代曾有一段東北重工業工廠內遷的歷史。經過仔細查詢史料,再反覆跟老人核實後,最終確認他家正是那時隨廠從東北撫順遷移到河南洛陽的,並鎖定了工廠的名字。

唐懷斌介紹,在關鍵信息破解後,老人的記憶閘門打開了,和工作人員講起自己的故事。他20多歲時因情感受挫而離家出走,40多年的流浪生活讓他忘記了很多事情,但依然記得自己有個弟弟,在他離開家時年僅8歲。

工作人員抓住這一信息,立刻與河南省洛陽市屬地鄉鎮的戶籍民警取得聯繫,最終找到了老人的弟弟曲常青,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兄弟相認的那感人一幕。

1月13日晚,曲常順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寶山區救助管理站三名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乘高鐵回到河南老家,40多年未見的一家人終於團聚。

曲常順與家人的團圓,正是在市區聯動、多地互動中實現的。

近年來,上海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由甄別經驗豐富的專家帶頭、全站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甄·愛」工作室,並在一次次實戰中培養尋親骨幹,赴各區指導協助開展疑難個案甄別工作。

近三年來,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已為3100名疑難受助人員開展了身份查詢和尋親服務。

2020年3月1日,閔行區救助管理站救助了一名肢體殘疾、方言濃重、不會書寫的老人。3月19日至4月3日,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愛」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先後三次赴閔行區救助管理站協助甄別。面對講話前後矛盾、記憶缺失的老人,他們通過口音特徵辨別、環境地理搜尋等方法,最終幫老人找到了遠在貴州、離別42年的家,並護送他回家和家人團聚。

「2020年,我們派出甄別骨幹97人次,為47名受助人員實現了團圓夢。」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長康清萍介紹。


相關焦點

  • 沙灣縣:以教學能手工作室為依託,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沙灣縣教學能手工作室以學科為紐帶,以先進的黨建思想和教育理念為指導,由同一學科領域內的學科帶頭人共同組成,集黨建、科研、培訓和專業引領等職能於一體,開展學習、教學研究和教師提升工作。全縣各級各類教學能手工作室,勇於承擔各級大賽課或培訓活動,提供場地和優質服務。
  • 張氏宗親尋根尋親求助!(2020.11.25 星期三)
    希望湖北和江西的宗親留意幫忙,能對接上的請聯繫,助我們尋根自己的根!謝謝!聯繫人:張繼祖電話:13071381199微信:13071381199【張氏尋根】尊敬的各位張氏宗親們,大家好!我是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宋家鄉宋家村張氏後人。
  • 馬來西亞華裔老人漂泊異鄉40年 老人院助其尋親
    多年來,她一直想要回鄉尋親,如今病重,老人院想要努力幫她完成心願。1976年,袁杜娣隨母親從中國來到馬來西亞,在檳城車水路觀音寺一住就是40年,袁杜娣擁有紅色身份證(馬來西亞永久居民身份證),但遺失已久,加上她年事已高,無法獲取指紋,馬來西亞國民登記局無法驗證其身份。兩年前,她已無法自理,於是入住老人院。在園長陳瑞萬的細心照料下,她康復得極快,一度可以行走。
  • 張氏宗親尋根尋親求助!(2020.12.26 星期六)
    【張氏尋親】各位張氏宗親,大家好!我是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威奢鄉山泉村火石組(咪哆囉)張家人。 聯繫人:張高興電話:13529313560微信:13529313560郵箱:470712828@qq.com     【張氏尋親】各位張氏宗親大家好!我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高潭鎮普聯村委走馬崗村張氏族人。本人是福建漳州市平和縣安厚鎮馬塘村文通公的七世祖大授公移居至此開基的二十世孫。
  • 為緣尋找 為愛堅守——陽月星的公益尋親故事
    本報記者 蔣 秋 通訊員 龐建輝「助人尋親,我見證了一個個悲喜人生;每個尋親者的重逢喜悅,讓我忘卻尋找的艱辛。且行且珍惜,我希望能將這份對公益的愛心傳遞、延續。」九三學社社員、廣西大學商學院教師陽月星說。為緣尋找,為愛堅守。
  • 昨天,他們跨越千裡來蘭尋親,現場讓人淚目
    據了解,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各種原因,蘭溪不少被遺棄的孩子被本地人或外地人抱養。活動現場,來自河北、山東的30名尋親者千裡迢迢來蘭尋親,100餘名蘭溪本地的尋親子女也在現場找尋著希望,還有不少得知尋親會消息的蘭溪本地父母也前來尋親。
  • 養蜂能手吳金寶:做大「甜蜜」產業 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這是波洲鎮長塘坪村養蜂能手吳金寶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不只是嘴上說,吳金寶也是這樣做的。在養殖蜜蜂發家致富後,吳金寶積極向鄉親們傳授養蜂技術,帶動周邊困難群眾養殖蜜蜂200多箱,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腎不好的男人,早飯吃這2種「補腎能手」,或許助你「生龍活虎」
    腎不好的男人,早飯吃這2種「補腎能手」,或許會助你生龍活虎。一、鵪鶉蛋鵪鶉蛋被譽為認為是動物中的人參,是非常好的一種滋補食品,而且鵪鶉蛋在營養上有著獨特之處,有著「卵中佳品」之稱。雖然鵪鶉蛋的個頭非常小,但是它的營養價值不亞於雞蛋。鵪鶉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使男人補氣益血,強腎健體。
  • 助農直播真人秀上線,李雪琴池子去了李佳琦工作室實習
    由芒果TV自製的首檔電商助農直播真人秀《希望的田野》今日上線。「希望小組」受邀到訪李佳琦工作室實習,親歷李佳琦直播間選品過程,李佳琦嚴格的選品標準曝光,同時,「希望小組」在李佳琦的指導下,開啟首次助農直播,然而各種突發的狀況讓「希望小組」有些手足無措,李雪琴情緒一度低落自嘲沒有粉絲,擔心無法為助農帶貨。
  • 幼雛尋親
    人可以教會雛鳥如何和同類相處嗎?不能2. 人可以教會雛鳥覓食捕食技巧嗎?不能3. 人可以教會雛鳥如何躲避天敵嗎?不能4.人可以教會雛鳥用叫聲表達信息嗎?不能5. 人可以教會雛鳥遠離人類生活嗎?不能所以人餵大的雛鳥,只能是不會吃飯、不會躲避危險,沒有朋友,不會交流,卻願意和人呆在一起的鳥。這樣的鳥放歸後幾乎只能獲得短暫的自由,接著就會被自然淘汰掉。
  • 雲南歌手原創暖心之作 歌曲《尋人啟事》新年開啟新的尋親之路
    在春節來臨之際,雲南原創音樂組合楊俊威和唐欲佳推出歌曲《尋人啟事》,為世間的親情歌唱,助力失散的親人開啟溫暖的尋親之路。演唱歌曲。侯婷婷 攝多年前,因為家庭的不幸,三歲的弟弟何桂林被迫離開了家庭,後因養母帶其遠嫁山東而使尋找的線索中斷。
  • 參加助農直播真人秀《希望的田野》李雪琴 池子到李佳琦工作室實習
    生活報訊(記者 吳海鷗)芒果TV自製首檔電商助農直播真人秀《希望的田野》今日上線。「希望小組」受邀到訪李佳琦工作室實習,親歷李佳琦直播間選品過程,李佳琦嚴格的選品標準曝光,同時,「希望小組」在李佳琦的指導下,開啟首次助農直播,然而各種突發的狀況讓「希望小組」有些手足無措,李雪琴情緒一度低落自嘲沒有粉絲,擔心無法為助農帶貨。
  • 第十五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出爐
    最終評選出第十五屆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李宗建、徐瑋(女)、鞠鵬飛、顧小小(女)、雷克、戴恆瑋、邵孟陽、王瀟驍、沈安、羅良。  提名獎獲得者有:王仲遠、易培雲、沈馗、何江江、秦躍 、王祥祥、汪燕衍(女)、陳清光、蔡冰濤、  會上,15名終評候選人通過視頻介紹、職業感悟分享、嘉賓助講等環節,用自身生動的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行行出狀元,崗崗出能手」的崗位風採,生動呈現了各行業青年在上海打造「四大品牌」和建設「五個中心」中,立足本職崗位、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事跡與形象。
  • 漂洋過海尋親路,尋找丟在中國的童年
    她上傳的另一段集體尋親視頻,甚至引發了更多關注。這一次,孩子們來自重慶地區的福利院,數量多達20人。今年46歲的蘭妮,和丈夫也收養了3個中國女孩兒。因為會中文,有不少收養家庭找到她,委託她幫助孩子在中國尋親。10多年來,她幫助過的家庭中,有上百個尋親成功。
  • 緊急尋親!新寧赴臺老兵孤獨離世,現急尋親人!請大家幫幫忙!
    儘管墓碑、骨灰罈的信息有限,尋親難度很大,但劉德文依然願意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嘗試,也是為了讓更多的單身亡故老兵能夠魂歸故裡。近幾年,劉德文以臺灣志願者的身份與頭條尋人兩岸尋親公益項目組一道為海峽兩岸離散家屬尋根覓親,超過300個家庭得以重獲親人音訊。現在,劉德文將自己掌握的單身亡故老兵信息發給尋親組,希望藉助網際網路的力量為這些老兵尋找大陸親人,幫助長者落葉歸根。
  • 【老樂在線尋親528號】尋找失蹤15年的葛志斌
    葛志斌哥哥找到老樂,說:「弟弟失蹤15年了,我們也一直想找,但尋親無門,都不知道到哪兒找。現在看到老樂在線尋親平臺,感覺有希望了。請老樂幫忙發布尋親信息,也請平臺轉告我的弟弟:快回來吧,家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
  • 西瓜視頻聯合湖南電視臺推出公益節目《尋親記》
    吉翔   中新網8月1日電 近日,西瓜視頻聯合今日頭條、湖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出品了一檔尋親紀實節目《尋親記》,探索融媒體環境下,優質內容的打造之道。
  • 溫州立體尋親、站內託養、源頭治理
    喜人的成績背後,是市救助管理站不斷創新立體尋親、升級站內託養、實現源頭治理的工作寫照。□晚報記者 薛樣洋把一個個離家多年的流浪者送回家在四川大涼山,何橙幾乎找遍了每個角落,但是,媽媽的身影始終沒有出現。幾個月前,她突然接到一通電話,是溫州市救助管理站打來的。電話那頭,工作人員告訴她,「母親周潔(化名)還健在」。
  • 【七人普】救人、尋親、背娃的普查員~你pick誰?
    【七人普】救人、尋親、背娃的普查員~你pick誰?(來源:青海七人普)02抖音「網紅」普查員在抖音上搜索「人口普查」點讚量超過30萬排名第一的視頻創作者是一個被村裡的大鵝追一個人在辦公室加班偷偷啃饅頭的普查員
  • 尋親路團圓夢|十年再見,他依舊是哥哥眼裡的「小傢伙」
    回家,一個多麼普通的字眼,但在有些人的心裡卻是一種奢望。為了送迷途者回家,尋親工作專班持續開展「為長期滯留流浪乞討人員尋親找家」行動,實現了近千個家庭的團圓夢想。為民哥推出專欄「尋親路團圓夢」,講述尋親路上的動人故事,重溫流浪者的回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