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和弦的話題,我們之前在這篇文章裡提到了一些基本樂理和基本練習方法,大家可以先看看鞏固一下學吉他繞不開的和聲學,再難也要啃一口
今天聊一下和弦編配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和弦編配並不是要學到很高的境界才可以關注,而是從一開始學吉他就要搞清楚的音樂邏輯,因為一切歌曲樂曲練習的根本目的就是掌握音樂方法,建立音樂能力,最終達到音樂上的隨心所欲。
這一部分會涉及到較多的概念,初學者不用怕,抱著吉他邊看邊摸耐心理解一下,慢慢消化,不能總是等自己有能力看懂的時候再看,因為什麼時候才叫「有能力」是個很主觀的東西。沒那麼難,慢慢理解完全看得懂,或至少懂一部分,只要有三十分鐘的耐心。
要理解和弦連接,第一步是理解音的關係,我們前面講過,音律學的建立原則為共鳴優先,比如1-5(純五度)關係的頻率比為2/3,反過來就是5-1的頻率比為3/2,由於1-h1為純八度頻率加倍,於是可以推導出5-h1(純四度)的頻率比為3/4,(根據十二平均律的等比例特性可知1-4、2-5、3-6等等也是純四度,所有純四度頻率比均為3/4)這些頻率之間具有良好的共鳴關係,因此純五度、純四度都是協和音程。
在和弦的連接邏輯中,我們也可以利用上述原理來安排音樂框架,使某歌曲或樂曲的骨幹由一級、四級、五級構成(統稱正三和弦),再配置其他和弦二級、三級、六級、七級(統稱副三和弦)進行連接。為了方便講述,後面用羅馬數字代表和弦級數:I、II、III、IV、V、VI、VII
怎麼理解以上敘述呢?比如,如果我們設計一個只有一個和弦的曲子,無論這和弦是哪一個,它必定天生就是「主和弦」。這樣一定最協和,但過於單調,好,下一步我們為這個主和弦配上四級和五級和弦,既解決了單調的問題,又使得音樂整體上仍然保持極高的協和關係,這就是樂曲的骨幹部分。
這裡面要注意:由於這幾個正三和弦均為「大三和弦」,音程結構完全一致,所以其和弦內音的音程關係也都一一對應為純四度、純五度。比如1-3-5對應5-7-2,或者4-6-1對應1-3-5,全部為純五度對應。
這種協和,是作為一個整體而言的協和。在樂理中我們描述為:五級和弦從上方五度支持主和弦(順五度,I-V為純五度)、四級和弦從下方五度支持主和弦(逆五度,I-低音IV,當然也是純五度),(注意這個細節,I-IV為純四度,倒過來低音IV-I為純五度,同一和弦的順逆數總和為9,記住這個竅門便於推算)。沒繞明白的再看看前面的內容……在吉他上,由於音程範圍比鋼琴小得多,尤其是開放和弦部分的根音基本都在一個八度內,所以不太強調嚴格的順逆關係(比如小橫按的F根音為4,大橫按的F根音為低音4,很多時候可同等使用,而在鋼琴上這兩個根音是不一樣對待的,這個不理解的可以先跳過)
綜上所述,我們僅僅使用I、IV、V就可以構建典型的音樂作品了。比如,I、IV、V均可以作為歌曲的開端,以及樂句、樂段的連接處。結束一般在I級和弦。這些部位為骨幹位置,我們稱I為主和弦,V為屬和弦,IV為下屬和弦。
下面說說另一個概念:和弦的「解決」:越是不穩定的音,就越具有趨向於穩定的趨勢。比如7-1、4-3、#5-5等等,這些音之間均為小二度關係,極不協和。如果後者是比較穩定的音,前者就會呈現出強烈的傾向感,這種將緊張進行釋放的過程就叫解決。比小二度的傾向感稍弱的是大二度,更弱的是三度、六度。
一般的歌曲樂曲設計,首尾大多是主和弦(一級和弦或小調中對應的平行大調之六級)非常穩定,在樂句中走向主和弦結束的地方往往會用到傾向感較強的五級和弦,原因在於V的構成音5-7-2與主和弦的構成音1-3-5中,7-1和2-3為小二度和大二度連接,傾向感較強,同理我們會發現,V7的構成音5-7-2-4中4-3為小二度連接,傾向感比V還要強烈。IV-V的連接4-6-1到5-7-2均為大二度,傾向感較強。
再舉個例子:IV-IVm-I(F-Fm-C),注意構成音的變化過程:4 6 1---4 b6 1---1 3 5,這裡面6-b6-5是連續的小二度解決,4-3也是小二度解決,1不變,雖然IVm這個和弦不是調內和弦,但仍然可以用以進行解決,產生流暢好聽的進行。
綜合「骨幹」和「解決」兩方面思路,我們總結出一些和弦序進的常用規律:將IV-V-I稱為完全終止式(非結尾處稱為完全進行),IV-V稱為半成進行、IV-I或I-IV稱為變格進行,V-I或I-V稱為正格進行,V-IV稱為阻礙進行。初學者不用記這麼多名詞和概念,大體理解I、IV、V的骨幹地位和序進傾向就好了。
下面的原則很重要很實用:和弦連接時,根音距離(音程)與進行力度有著直接關係:能背下來最好背下來。實在不行抄成表格隨身攜帶慢慢體會。
1 強進行:根音順四度(比如1-4、3-6)、逆五度(比如5-1、1-低音4)、順二度(比如4-5、1-2)。(這裡要注意,如果在吉他作為內聲部時不考慮順逆的情況下,順四恰好等於逆五(比如1-4順四,和1-低音4逆五,均為C-F的進行),順三等於逆六(比如3-5,與3-低音5,均為Em-G)而在鋼琴上是不一樣的,要考慮上行還是下行連接。
2 次強進行: 逆三度(比如1-低音6、6-4)逆二度(比如6-5、2-1)
3 弱進行:順五度、逆四度、順三度
一般很少出現六度連接,比如C-Am往往用的是逆三度根音,因為根音連接在三度以內(含三度)屬於流暢進行,超過四度(含四度)就屬於跳躍進行,通常將I-VI這種根音跨度較大的跳躍連接用逆三度處理而不是用順六度,(如果出現七度則用逆二度處理)四度、五度本身為協和關係,允許跳躍連接。吉他上第一個把位的C與Am根音恰好是逆三度關係,很多教材和教師直接使用而不予說明,我們自己要理解這裡的邏輯。如果是Em或F,要注意使用低音3還是中音3,低音4還是中音4,參考前後和弦根音決定,儘量避免大跨度的六度、七度跳躍進行。
在設計音樂時,根據情緒、節奏的需要來安排進行的強弱。
下面我們舉例說明流行音樂中的一些常用和弦進行套路,大家可以用吉他試試效果:
1-6-4-5(-1): 分別為逆三度(次強)、逆三度(次強)、順二度(強),順四度(強)起始和中間部分用次強連接做平鋪敘述,結尾處用強連接(實際上是一個完全終止式)走向終止或繼續循環推向高潮。
注意:這個連接的常用變體為6-4-5-1循環式,以六級開始結束在1(有點怪對吧),循環下去實際上類似於1645的連接。調性是大調。大家可以試一下,並想想哪些歌曲中用到過這種情況。沒想到?那說明你練的不夠多,哈哈。
1-6-2-5(-1):逆三度(次強)、順四度(強)、逆五度(強)、順四度(強),這裡用正格進行結束。
6-5-4-3-6:小調常用進行,前面全部為逆二度(次強),最後為順四度(強),注意,小調裡的3和6之間構成從屬關係,3為6的屬和弦,在這裡相當於一個正格進行V-I。
6-2-3-6:小調常用進行,在小調中結尾部分恰好構成一個IV-V-I的完全終止進行。(我們統一用大調音階的音名便於計算和理解,而級數則不然,在小調中6為一級,2為四級,3為五級)
卡農:1-5-6-3-4-1-4-5,逆四度(弱)、順二度(強)、逆四度(弱)、順二度(強)、逆四度(弱)、順四度(強)、順二度(強),除了終止處外,其他部分均為強弱交替進行,抑揚頓挫。注意,該樂曲的高音部有一個3-2-1-7-6-5-6-7的級進關係,用以強化和弦之間的連接。
4-7(5)-3-6-2-5-1,強,強,強,強,強,強,正格終止。以4級開始也是大調歌曲常見的情況。這裡注意第二個7音做根音,實際上用到的是五級和弦中的7音,因為7級和弦本身為減三和弦極不協和,很少作為和弦進行來用,偶爾會出現在一些細節色彩的處理上。
這個套路全部為順四度強連接,可以從3開始:3-6-2-5-1-4-7(5),也可以從6開始6-2-5-1-4-7(5)-3,也可以從2開始2-5-1-4-7-3-6,當然也可以從1開始1-4-7-3-6-2-5。這種全部為順四度強連接的循環,被人稱為萬能和弦,當然只是個玩笑,並不存在什麼萬能和弦。一般常見的就是以上幾種變體。
流行音樂的和弦常用套路非常多,大家可以自己總結和設計,就不再例舉了,重點注意:關節部位(樂句、樂段的首尾)大多採用正三和弦(I、IV、V),終止式大多結束在主和弦I上,經過和弦隨意,根據連接的強弱關係適當安排即可。
目前有一部分思潮,過分強調流行音樂的常見套路而忽略和聲之間的連接邏輯,希望朋友們注意這個問題,掌握套路的內在規律,而不要被套路套住。
舉個例子:愛的羅曼斯,學吉他沒有不知道的吧……其和聲結構為:6-6-6-6-6-6-2-2-3-3-6-6-3-3-6-6,除了結尾用的是正格進行外,前面很長一段只用到一個和弦,就能創造出如此優美的旋律來。
再比如一個重金屬樂句的結構:|| 6m-1-3-7-4-1-5-2 :||(未標後綴均為嚴格的大三和弦),用C大調演奏(這裡實際上是A小調)的話就是:|| Am-C-E-B-F-C-G-D || 用吉他試彈一下,節拍為3/4拍,是不是怪怪的不像任何一個常見流行歌曲的套路?因為這裡全部刻意採用弱連接(順三順五,自己數一下看看),弱化流暢感和線條感,卻大量採用離調大三和弦,強化和弦張力,給人以緊張感和力量感。所以,弱連接不等於不好聽的連接,只是音樂色彩、音樂情感不一樣而已,千萬不要僅僅從流暢、溫和、穩定這些片面的角度來看待和弦連接,那樣設計出來的只會是千篇一律的陳詞濫調。
當然,細緻的和弦連接除了根音的考量外還要考慮其他音,一言難盡,等後面有空再說。我們今天就簡單聊到這裡,帶著這些概念再去練習,就會有目的、有參考的進行學習,而不是學一首扔一首。總之一句話:我們要理解和弦,而不是被和弦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