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大證券報紙、重要財經媒體頭版頭條摘要】韓正:有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向前蔥」「姜你軍」重演,農產品漲價題材發酵;全球港口輪番缺箱運價高企,明年行情霧裡看花。
12月4日(星期五),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韓正:有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3日在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謀劃好「十四五」時期住房工作,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有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A股保殼江湖巨變前夜
年底已至,ST股一年一度的「保殼大戰」又進入「尖峰時刻」。伴隨註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A股退市制度將更加完善,保殼江湖將迎來巨變。機構認為,未來主動退市案例或逐步增多。
六年增長六倍 持倉超三萬億 境外機構:崛起中的債市新力量
央行上海總部3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機構持有中國銀行間市場債券達3.1萬億元,創出新高。六年多來,境外機構的中國債券持倉增長超六倍,市場份額升至3%以上,更拿下近10%的中國國債,逐漸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力量。
「向前蔥」「姜你軍」重演 農產品漲價題材發酵
從大豆、玉米的年度級別反彈,到近期「向前蔥」「姜你軍」重演,農產品漲價題材不斷奏出新旋律。農產品種植板塊近期再度成為資金心頭好。
上海證券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
多家評級機構因評級虛高等問題被通報
通報顯示,三季度,評級機構共對89家發行人進行了評級調整,同比增加20.27%。正負面級別調整主要為級別上調,佔級別調整次數六成。更換評級機構後的級別高於原級別的發行人家數同比增加。
健全基準利率體系再進一步 我國首隻DR基準浮息金融債今發行
我國健全基準利率體系進程又有實質性進展。中國進出口銀行將於12月4日上午發行2020年第一期浮動利率金融債券(以DR007為基準),意味著我國首隻掛鈎「存款類金融機構間的債券回購利率」(DR)的浮息債正式面世。
從新勢力到新實力 新能源汽車淘汰賽下半場開打
2014年,網際網路汽車公司定義了造車新勢力,開啟了延續至今的「新造車」浪潮;2020年,攜手產業鏈巨頭密集亮相的國有車企則定義了造車新實力,拉開了傳統車企「造新車」的大幕。
證券時報
全球港口輪番缺箱運價高企 明年行情霧裡看花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下,今年的全球貨櫃運輸行業好像坐上了一個神奇的「蹺蹺板」,一頭是貨櫃短缺,運價走高,另一頭是港口擁堵。兩個問題跨洋、跨洲交替上演,折磨著貨主脆弱的神經。
「開門紅」活動力度不一 中小銀行重金攬儲仍然普遍
歲末將至,某國有銀行營業大廳裡,雞蛋、糧、油等整整齊齊擺成兩排,標誌著2021年銀行「開門紅」活動的號角已經吹響。銀行「開門紅」活動往往會從12月延續至次年一季度末,存款利率上浮、送禮品、返優惠券等都是往年銀行衝刺「開門紅」時吸引儲戶的常規手段。
「冬日經濟」升溫 供暖設備小家電暢銷
進入12月,全國的集中供暖區域基本上實現了暖氣供應。從時間上來看,大部分地區的供暖持續4個月,從11月中旬到次年的3月中旬;個別地區如東北、西北部分城市因為低溫持續時間長從而會有較長的供暖時間。
深圳樓市調控 需要什麼硬核政策?
近期,深圳某新樓盤「萬人搶房」再次發酵,《抑制樓市「打新熱」需要「硬核」舉措》的文章,強調「打新熱」背後的買房牟利與「房住不炒」理念背道而馳。
證券日報
兩融餘額逼近1.6萬億再創5年新高 融資客左手捧金融右手抓科技
新高!在A股12月份首日迎來「開門紅」後,12月2日,上證指數盤中達3465.73點,刷新2018年2月以來新高,與此同時,兩融餘額不但創出了年內新高,更是刷新了自2015年7月以來的5年新高。
險資獨立帳戶大賺 前10個月收益率高達18%
與險資整體投資收益相比,今年險資獨立帳戶「賺翻」了。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保險資金獨立帳戶資金運用收益達326.61億元,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為18.28%,大幅跑贏非獨立帳戶平均收益率(4.19%),也大幅跑贏險資整體運用平均收益率(4.32%)。
前11個月券商股權承銷收入戰報:75家券商「分食」244.6億元
進入年底,證券公司交出了前11個月的投行業績答卷。數據顯示,期內81家券商的股權承銷金額達15002.74億元,同比增長11.5%。
年內支付機構已收60多張罰單 最大罰單涉16項違規
從今年支付機構收罰單的情況來看,截至12月2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央行已對支付機構開出超60張罰單,千萬元級別罰單已不再是「稀缺」個例。其中有近半罰單涉及「雙罰」,除了支付機構自身面臨處罰外,監管對違規機構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在加大。
人民日報
企業升級 服務有「雲」
一年多來,與深圳15家行業協會、6家雙創園區達成合作;入駐福田區52家企業及協會,其中有39家開通人工智慧雲服務,有36家開通軟體開發雲服務……通過園區合作、技術沙龍、企業推薦、社群合作等方式,圍繞人工智慧、軟體開發等核心技術,創新中心不斷引進優質雲服務。
21世紀經濟報導
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正式發布 推動降低複雜性和系統性風險
12月3日,在公開徵求意見一年後,央行、銀保監會正式聯合發布《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自2021年1月1日施行。《辦法》為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認定的依據,也是後續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提出附加監管要求、恢復與處置計劃要求、實施早期糾正機制的基礎。
靈魂砍價至「骨頭」:骨科龍頭市值蒸發100億 高值耗材中標企業忙招人
之前江蘇的帶量採購中,骨科關節類耗材平均降幅在80%以上,可以預見,骨科市場的集採也將對市場造成極大的震動。
經濟參考報
降槓桿承壓 國企加力衝刺收官目標
2020年是國企降槓桿的收官之年,但在疫情等多種因素衝擊下,減負債的壓力有所上升。密集清理出售不良資產,混改上市提速加力、多地國資委表態要加強監管防控債務風險……臨近年末,國企衝刺,爭取完成目標。
連降11個季度 我國信託資產規模下滑至20.86萬億
隨著嚴監管的不斷加碼,信託行業管理規模正持續「縮水」。中國信託業協會12月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7432.79億元。自此,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已連續11個季度下降。
第一財經日報
積極財政政策或回歸常態 明年赤字率降至3%左右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中國出臺了力度空前的財政政策來託底經濟,其中就包括8.51萬億元政府新增舉債和2.5萬億元減稅降費政策,這些積極財政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復甦,支持「六穩」「六保」。
浙江正式探索個人破產制度 未來還將推動地方立法
12月3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浙江法院個人債務集中清理(類個人破產)工作指引(試行)》,這意味著,浙江開始正式探索個人破產制度。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