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王菲演唱會的悲劇重演?

2021-02-15 OPEN開腔

終於,王菲12月30日的「幻樂一場」演唱會門票,被炒糊了。

從「39萬人同時在線哄搶」,到「100萬元一票難求」,再到中國網發文稱政府介入王菲天價門票事件,某些哄抬票價的力量尷尬「破功」。據說,大麥等一級市場只分到800張票,而絕大多數被主辦方囤積後砸在了手裡。對此,圍觀群眾紛紛表示喜大普奔,出現了一邊倒的全民性幸災樂禍。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營銷神話終有破滅的一天,情懷和粉絲並不是萬能的。目前這個結局,各種媒體和自媒體已經有很深入的分析,但在商業和產業層面談的足夠透的卻不多。由於經歷、興趣和工作的原因,我對這個行業有一定了解,在此談下自己的看法,算是一個願意買票看演出的觀眾心聲(當然不是王菲),期待同好交流。

黃牛的合理性

票價和黃牛,一直是經濟學中很有意思的話題。比如為什麼黃牛最愛炒票?為什麼電影院不能按座位定價,而演唱會就能用按座位定價?為什麼消費者普遍感覺最便宜和最貴的票難買,而黃牛黨手中往往會有票源?以及,為什麼公共服務的票價往往偏低?

黃牛愛炒票,一方面是因為票方便攜帶和運輸,另一方面是因為票有時間性,可以提前安排,炒起來獲利空間大。而黃牛黨之所以存在,基本原因有三:價格分歧、交易成本和利益最大化。

價格分歧,這裡指的是同樣價格的票,對不同的消費者,其價格和價值是不同的。比如一場巴赫音樂會,對痴迷者而言千金難買,對不懂者而言一文不值。黃牛組織可以鑑別不同類別的顧客,能更好的實現價格分歧,從而實現供需的動態平衡。

交易成本,這裡指的是雖然存在價格分歧,但實現供給和需求的精準匹配成本太高。一般而言,由於票務有時間性,演唱會舉辦者無法判斷誰願意出高價,誰的票賣不出去。這是黃牛群體存在的基礎,也是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黃牛存在有合理性的原因。

利益最大化,指的是主辦方默許黃牛存在,甚至優先放給他們一些票。因為主辦方賣票,可能一搶而光,也可能無人問津,以票面價格出售給黃牛組織,其總收入會高於不容許這些組織存在的情況,從而轉移了主辦方的風險。

既然如此,為什麼王菲演唱會撲街了呢?


演出市場的產業鏈

這就要從商業層面說起。一般而言,演唱會的產業鏈可分為四個環節:藝人方、主辦方、商務和票務,其中又有三個關鍵點:利益分配、收入來源和票務渠道。

藝人方通常會拿走50%以內的票務費用,還有部分贊助費用(五花八門,具體情況不一),然後主辦方、票務分剩下的錢。此前,中國大的票務公司有三家:大麥、永樂和中演,大麥被公認為技術最好、實力最強,這算是一級渠道,但在BAT發力娛樂之前,他們其實沒太大話語權。對主辦方而言,他們都屬於技術支持方,票價也好、座位也好,都是主辦方說了算。

與大多數人的直覺相反,中國絕大多數演出是靠贊助而非票務活的。國內真正有票房號召力、能單純靠票房盈利的明星,屈指可數。一般1800元左右,就是一線歌手的貴賓價了。多數主辦方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其實是來自品牌贊助,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營銷和傳播費用。

因此,這個行業裡以贊助為目的的商務市場空前發達。手頭有客戶資源、廣告資源的個人及公關公司,都會接到些此類項目,介紹成功後也會按一定比例獲得贊助分成。而主辦方為客戶提供的回報,除了品牌授權和傳播之外,還會按票面價值把一定數量的票回饋給贊助客戶。

大多數情況下,客戶拿到的是最貴(1800元)或最便宜(280元)的票,這也是為什麼一級市場上最難買這兩類票的原因,反而只能在二手市場上買到(而且是最好賣的),源頭就在主辦方或贊助方。

這裡還有個有趣的現象:2016年之前,演唱會80%以上是拼盤而非專場,拼盤指的是各種歌星湊一個演出,每人唱幾首歌拿點錢走,而且很多公司的年會就是拼盤。能做專場演唱會的都是有一定知名度、實力和江湖人脈的歌手,這其中又有曝光率、巡演城市、排期、審批等一系列考慮環節。

從江湖到商業

2013年之前,音樂市場並不景氣,很多歌手和經紀公司,甚至要自己貼錢開演唱會。有號召力的港臺明星,很多在國內都有御用的落地執行公司來共同主辦。而在中國落地執行,特別是涉及多個城市的巡迴演唱會,是要解決當地消防、文化、場館和落地執行等一系列問題的,沒有誰能包打天下,必須得有熟悉情況的地頭蛇,大家抱團取暖、互相支持。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半封閉的圈子。藝人方和主辦方之間建立起長期信任,很多籤了獨家代理。主辦方與協辦方之間形成互利互助,完成在當地的招商、傳播和落地執行。後來發展成為共同投資項目、採取各種方式自由組合。比如一場五月天演唱會,大家都覺得靠譜,就按預估的預算劃分股份,各自認購,共同承擔風險、分享盈利。如果不願意入股,也可以拿落地工作應得的那份報酬,如果拉來贊助則按比例提點分成。

早期的藝人和主辦方都很苦,也因此形成了這個圈子認人、重感情的特點。比如任賢齊演唱會,達芙妮一定會贊助,因為達芙妮老闆陳英傑年輕時跟小齊一起組過樂隊,小齊是主唱,陳英傑是鍵盤手;任賢齊紅的時候,五月天才出道,跟著小齊巡演當表演嘉賓混臉熟;等到五月天紅了,再帶A-Lin、MP魔幻力量等等,一代傳一代。而演出代理商、當地協辦方也是這樣逐漸基於信任建立起了半封閉的圈子,有點像影視圈常講的那句話「過命的交情不算什麼,我們是過本(劇本)的交情。」

隨著娛樂營銷的興起,圍繞這個圈子又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贊助商。比如瀘州老窖、三九胃泰、紅牛等等,快消、汽車、IT、地產這幾個行業的客戶比較多,票務反而在這個領域裡非關鍵環節,居於從屬和支持的位置。

有趣的是,雖然同屬一條產業鏈,大家彼此之間了解並不多。藝人方和主辦方之間還好,主辦與票務、商務之間其實挺隔行的,對彼此的運作並不算了解,反倒是我們這種從商務領域進入的邊緣人了解多一些。2008年左右,這種情形開始改變,2013年前後是個關鍵節點。


BAT叩門,二手市場崛起

2005年李宇春那屆超女,可以視為中國娛樂營銷的起點。在此之前,各種演出的贊助方多是國企,比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等,每年要辦幾百場演唱會。自此之後,大量民企開始出現在贊助領域,2008年微博出現,這方面的企業營銷需求開始井噴(中間坑也很多,這裡略去不談),2010年左右網際網路開始注意這個領域,2013年前後資本開始大量湧入。

可能是由於接觸大量商戶的原因,BAT中反應最快的是阿里,2010年前後就開始在這個領域布局,試圖用併購、參股的方式控制主辦方,但進展不是太順利,圈內人都習慣了自給自足,不太願意被人控制。反倒是在原屬邊緣的票務領域進展神速(票務適合電子商務和營銷需要),比如參股大麥等等,現在已經開始去做演出場館了。

騰訊、百度也迅速跟上,很快國內就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票務補貼大戰。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樂視,它是從演唱會直播切入的,早期很多音樂大咖如李宗盛等對此是婉拒的,但通過做汪峰演唱會在線直播,樂視打開了一條新路。隨後微信出現、直播流行,技術對這個行業產生了較大衝擊,也帶來了民企需求的引爆。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八項規定讓國企的投入大幅減少,拼盤市場大幅萎縮。

行業格局的改變,帶來了新的創業機會,比如二手票務。2011年左右,原《中歐商業評論》執行主編李明偉創辦了西十區,這是國內最早的二手票交易平臺。

西十區創辦之初,我跟明偉兄有過一次比較深入的交流,印象特別深的是當時他提出的 「回到現場」的觀點。他認為隨著電影、電視和手機的普及,人們會對虛擬的「宅生活」感到厭煩,再加上年輕人消費力的提升,現場會重新復興,就像某年草莓音樂節的口號:「SNS life is rubbish,get a real life!」

事實上,國外的二手票務市場已經實現反超。StubHub是成立於2000年的美國二手票網站,啟動資金60萬美元,2006年被ebay以3.1億美元收購,2015年交易額突破50億美元,已超過了美國最大的票務代理網站ticketmaster。還有英國的viagogo, 2006年成立,現已成為歐洲最大的在線票務交易平臺。

但它們都是平臺,自己不做交易。而此次被媒體曝光的自囤自售,性質完全不同。這不是國外那種規範合法、統一發售,大家各憑本事去搶了以後轉手倒賣,而是有組織的從源頭控票,對行業的影響巨大、危害深遠。

王菲改變了什麼?

關於這點,我覺得自媒體人楊樾講得非常好,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


有人也許會說,價格能炒上去,說明市場有需求,市場經濟你情我願,自己窮買不起怪藝人是什麼邏輯?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黃牛取代一級市場這種情況,只有在主辦方全面配合下才可能出現。這不但使娛樂完全背離了文化屬性,也嚴重傷害了整條產業鏈,是典型的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為什麼公共服務的票價往往偏低?比如北京人藝,濮存昕、何冰、徐帆、宋丹丹等都是名演員,但一場話劇演出票價不過幾百元,遠比不上他們去拍電視劇和電影。但這種定價,恰恰是讓真正熱愛藝術的人走進劇場,所以全世界負責任的政府都會對藝術進行補貼,而商界也願意贊助這些活動,是因為藝術聚集的人群是他們的目標人群。

而像「幻樂一場」這種,買高價票入場的已經不能算是粉絲,而是腦殘了。這種高價票會逼退真正熱愛音樂的人群,反過來又影響到贊助商的判斷(目標人群是否真實、價格是否合適等等),票務從一級市場全面轉入黃牛之手後,面臨的是整個演出產業鏈的崩潰。

這絕非危言聳聽,有個相似的例子,就是電影為什麼不進行差別定價。演唱會可以進行差別定價,是因為不同區域可以投入足夠的安保力量,確保監管到位。而電影除了場地小、觀影體驗區別不大之外,不能投入巨大人力進行監管是重要原因。而沒有監管,如果好位置的票沒賣出去,觀眾會自覺從差位置走到好位置,久而久之學乖了,就會永遠只買低價座位進場,反而影響總體票房,還不如不進行差別定價。

二手票交易網站自身變成黃牛,就會出現類似結果。事實上,很多演出中黃牛被抓、網站被舉報的情況,舉報者都是主辦方和協辦方,因為不但損害了觀眾的利益,也損害了他們和贊助方的利益。

網際網路的下半場

二手票交易網站的存在,是必要的。我見過很多真實的粉絲被黃牛用假票坑了,在體育館臺階上大哭的事情。我也見過因為拿假票的人太多,主辦方怕引發群體事件,被迫妥協讓持假票的人入場的案例。因此,類似StubHub、viagogo和西十區這種,致力於解決供需、安全和信任的二手票網站,既是市場的需要,也受到了產業鏈上下遊和用戶的擁護。

同樣,我不反對黃牛的存在,但我堅決反對二手票網站自身成為黃牛,而且還理直氣壯的成為黃牛。正如市場經濟更強調製度和監管一樣,此次上海市政府果斷介入調查,正確且明智。

我毫不懷疑,「幻樂一場」現場依然會爆滿,因為票最終會賣出去,哪怕是白送。因為輸人不輸面兒,比炒作更丟人的是空場。但在事實上,這場本該成為經典傳說的神級演出,已經淪為了沒有贏家的博弈。觀眾和投資方都沒得到好處,藝人形象也受到了損害。不得不說,瑛姐真的該退休了。

把話題再扯遠點,從爵跡、阿里星球(或天天動聽)、擺渡人再到「幻樂一場」,大資本的注入對文化藝術本該是好事,但為什麼總是弄得一地雞毛?觀眾不滿意,投資人不滿意,政府也不滿意。

還是那句老話,網際網路已進入下半場。「未來屬於傳統產業裡懂網際網路的人,而不是那些懂網際網路但不懂傳統產業的人。」對文娛產業而言,舊江湖正在瓦解,新秩序尚未建立,有大量創業機會正在湧現。但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的邏輯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創業者還是資本方,都必須學會尊重產業邏輯,而不是總想著顛覆。

這也是十方創投的初衷——專注產業網際網路早期投資,成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VC領航者。如果您有這方面的創業想法,歡迎跟我們聯繫,BP請發:wangyong@tenplusvc.com。

如果您是文娛方面的從業者,或者對文化藝術感興趣,歡迎在公眾號後臺留言,也可以發郵件到QQ:3166227127,我們可以一起聊聊文學、音樂和藝術。

畢竟,除了工作,人生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本文的寫作,源於三聲聯合創始人王曉玲的鼓勵。三聲聚焦文娛創業領域的企業、人物、熱點、資本,提供最專業的文娛產業報導。

餘銘一,十方創投合伙人

七年連鎖零售高管、六年財經科技傳媒、兩年IT研發製造、兩年創業經驗,曾在國內一線主流財經媒體發文近百萬字。

十方創投(TenplusVC),專注產業網際網路投資

@餘銘一 轉載請聯繫授權

此文為大白兔電影社成員轉載文章,大白兔電影群匯聚雲集各影評人、媒體工作者、電影愛好者。在2016年,他們總共進行了不計其數場時下影視劇的近百場精彩論,共產生80多萬「獨立影評」討論文字,總共有200電影評論人電影愛好者加入討論。我們不評分,我們只說真話.


加入本群請聯繫OPEN開腔小助手(微信號:openwechat007)

相關焦點

  • 花季生命隕落悲劇如何不再重演
    此時,距離悲劇發生已經一個多月。6月4日,金壇區河濱小學五年級學生繆可馨衝出教室,翻越欄杆不幸墜樓身亡。  6月12日,聯合調查組發布第一次調查結果,排除他殺,也未發現墜樓當天課堂中存在辱罵、毆打學生的情況。隨後,網上有聲音質疑,繆可馨因為沒有報名參加自己語文老師袁燈美的作文補習班,遭遇打擊報復。針對網民質疑,金壇區在6月18日再次啟動調查。
  • 波蘭奧斯威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反思慘痛歷史 避免悲劇重演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華沙9月6日電(記者陳序張章)波蘭奧斯威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安傑伊·卡措瑞克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為了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對猶太人大屠殺及二戰歷史的反思和教育永遠不應停止。
  • 《房思琪的失戀樂園》:花季少女慘遭蹂躪凋亡,如何避免慘劇重演
    其實這場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小思琪再勇敢一點,只要父母再多用一點點心,只要有一個人伸出手拉一把已經在懸崖上的小思琪,故事或許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局。斯人已逝,我們除了惋惜,更加要去思考、去反省如何才能避免悲劇重演。這個世界很美好,這個世界也沒有想像中的這麼美好。光明和陰影,往往是並存的。
  • 王菲演唱會的幻象與真相
    死忠菲迷並不服氣:那些說王菲車禍現場的是沒聽過五月天的演唱會嗎?誰不知道王菲的現場前半小時需要漸入佳境。菲迷們還認為,演唱會和視頻直播的效果判若雲泥,不應以視頻直播的效果來判斷王菲唱功的高下得失。音樂直播app「野馬現場」創始人李宏傑向PingWest品玩表示:「國內頂級演唱會都由金少剛來調音,(這個環節)肯定不會導致車禍現場。」至於視頻轉播的通行做法是:對人聲進行增益——為了避免樂器與人聲混成一片,網絡視頻轉播通常會將人聲信號放大。
  • 王菲:父母的婚姻是悲劇,我撐起父親的晚年
    王菲2020年11月,歌壇天后王菲,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北京個人演唱會除了練歌,她還積極健身,儲備體能,以應付長達3個小時的演唱會。而今已51歲的王菲,會給歌迷帶來怎樣的驚喜和感動?王菲的父母婚姻不幸福,常年分居,後媽媽因癌症離世。
  • 王菲:父母的婚姻是悲劇,我撐起父親的晚年
    王菲 2020年11月,歌壇天后王菲,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北京個人演唱會。除了練歌,她還積極健身,儲備體能,以應付長達3個小時的演唱會。
  • 抗戰勝利75周年丨德國年輕一代:應銘記二戰歷史、避免悲劇重演
    在她看來,只有了解和尊重歷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年輕一代以及未來的一代人都應該繼續以史為鑑,絕不能讓相同的悲劇再次上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如果能夠跟見證者進行直接的交流,感觸會更深一些。比如,可以通過跟家裡的祖父母一輩聊這些話題來增強代入感。」
  • 王菲與馬雲合唱《如果雲知道》,你怎麼看?
    微博停更了五年的王菲在2020年的9月9號晚,開啟了直播小型演唱會。對於王菲的突然「營業」,大家的感覺就像是自己喜歡的小說突然更新了一樣的狂喜。王菲這幾年的沉寂,讓粉絲們好想,只能回味她優美的歌聲。如今王菲突然開起了直播,是不是代表歌唱天后的正式回歸。
  • 竇唯與王菲:「高級動物」的「曖昧」
    竇唯的第一張個人專輯《黑夢》出版前後,自己正處在與姜昕、王菲的「三角戀」漩渦之中。一邊是最為自己家人認可、為自己放棄大學學業的「糟糠戀人」姜昕,一邊是在香港乃至整個華語樂壇已經冉冉升起的「天后」級女星王菲,如何進行抉擇,對於竇唯來說,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決定。
  • 關於年終囤貨,不要讓悲劇重演,這種奶粉必須囤!(附囤貨清單)
    最近筆者發現不少母嬰店店員在讓消費者趕緊囤貨,避免缺貨,甚至有店員讓寶媽囤3個月的奶粉量,真的有這麼誇張嗎?寶媽在年終時節應該如何囤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寶媽可以根據寶寶的奶量以及所選擇的奶粉類別有計劃性地囤貨,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寶媽應該如何囤貨吧!
  • 王菲演唱會成年度第一車禍現場?
    演唱會結束前,她以笑容代替語言,向觀眾表達了謝意。30:王菲演唱會一共唱了30首歌。2100萬+:直播在線觀看人數。4:1994年對於王菲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她一口氣發行了兩張國語唱片和兩張粵語唱片,而且都銷量驚人。
  • 何時才能避免「大頭娃娃」悲劇重演?
    看到這一切,不由得使人既驚且怒,以「特護」「抑菌」為名的嬰幼兒產品,是如何變成荼毒孩子的兇手的?孩子本應該生活在重重保護下,但是卻屢屢成為不法商家和劣質產品傷害的對象。父母雖然極盡全力想要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但卻難以阻止那些暗處伸出的罪惡之手。「救救孩子」既是泣血的控訴,更是憤懣的譴責。
  • 暗湧-王菲
    翻了一下自己寫的218條推送,居然還沒有推薦過王菲的歌。
  • 50歲著名歌手舞臺猝死,現場救治過程混亂不堪,高以翔悲劇重演
    嚴詠能在樂隊擔任主唱的位置,舉辦露天演唱會的時候。有很多觀眾觀看嚴詠能唱歌,肥胖的嚴詠能竟然忽然倒下,而且昏倒的時候還悄無聲息,沒什麼動靜。現場救治太混亂,觀眾急忙上前急救但無效。現場的照片曝光之後,在網絡上引起不少的討論。
  • 50歲著名歌手舞臺猝死,現場救治過程混亂不堪,高以翔悲劇重演
    50歲嚴詠能唱歌猝死,現場救治過程太混亂,高以翔悲劇還未停止嚴詠能在樂隊擔任主唱的位置,舉辦露天演唱會的時候。高以翔悲劇重演,讓人唏噓感嘆。會想起猝死其實就能會想起高以翔的悲劇,只是沒想到這麼快這個悲劇就再次的浮現在我們身邊。
  • 隔著屏幕如何幻樂一場?揭秘騰訊視頻王菲在線演唱會背後的故事
    四小時前,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正式開場。作為幻樂一場的唯一網絡直播平臺,騰訊LiveMusic團隊已經為這場演唱會直播忙碌了好幾個月。這場現場票價最低1800元起的演唱會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行,演唱會提供了一萬二千個位置,能親臨現場的人數有限,但有超過兩千萬人通過騰訊視頻觀看了演唱會直播。
  • 獨家拿下王菲4年來首次演唱會,騰訊視頻LiveMusic如何將運營推向新境界?
    而『有生之年竟等到你開唱』的歌迷們需要選擇的是:花近萬人民幣聽一場王菲現場演唱會,還是在網上看一場王菲演唱會的視頻直播?」今年6月17日,王菲將在上海舉辦演唱會的審批訊息一上線,關於「網絡直播」的消息就鋪天蓋地。據當時消息猜測,阿里巴巴專屬音樂廠牌「阿里星球」已經投得王菲演唱會主辦權。
  • 王菲只開一場的演唱會,騰訊視頻LiveMusic要如何定義新模式?
    騰訊視頻版權合作部總經理韓志傑(右)、王菲及經紀人陳家瑛、王菲御用音樂人張亞東據悉,騰訊視頻LiveMusic將從9月到12月對此次演唱會進行全方位的跨平臺預熱,每月都會有王菲的在線網絡直播活動,讓用戶觀看到最新的演唱會實時紀錄,為此,騰訊視頻LiveMusic將推出「王菲幻樂一場」的專屬頻道,整合王菲音樂、電影、綜藝等各種內容
  • 歌神張學友評價好友王菲演唱會走音,細節見人品
    4年前,浩浩蕩蕩,史無前例全球免費VR直播的一場演唱會拉開序幕,久違的天后王菲難得一見,「幻樂一場演唱會」僅此一場。 此演唱會還被王思聰爆為「天價演唱會」,據媒體報導票價炒到100萬一張。如此誇張的報導必然失偏頗。儘管如此,天后冒著嚴寒,還是為全球歌迷帶來了很多經典歌曲。
  • 跑調的天后與被追捧的竇靖童,王菲演唱會真的唱砸了?
    昨晚在朋友圈刷屏的話題是——「我的朋友圈太窮了嗎,都沒人去王菲演唱會現場?」而關於王菲演唱最熱門的網民評論是:「王菲演唱會聽得人緊張,生怕她走音,不過聽上一會兒就不緊張了,因為她一直在走音。」最終,這場整場唱出30首歌、2100萬+直播在線觀看人數,令萬眾期待又備受爭議的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