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登陸院線,到票房破十億,《戰狼2》僅僅用了5天。
兩年前,《戰狼》橫空出世。彼時,「國產戰爭片」還是一個幾乎無人問津的領域,吳京的名氣也並不太大,沒人能想到,這部小成本、小製作的電影,能夠以星火燎原之勢點燃億萬國人的心火,成為如今最大的黑馬。
即便有了《戰狼》珠玉在前,《戰狼2》的表現,還是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一部「主旋律電影」能夠如此既叫好又叫座,本身就稱得上是一個奇蹟。這部電影打動無數觀眾的真正「法寶」不在這些表面功夫上面,而在於閃耀在整部電影之中,也閃耀在所有觀眾心裡的「中華軍魂」。
在電影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中國軍人形象,其中有被開除軍籍後依然心繫家國的孤膽英雄,有身負國家撤僑眾任的海軍艦長,也有被「達康書記」演繹的有血有肉的光榮老兵。
他們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所做的事情也不同,但他們卻有著一種相同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止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類宏大的口號,而更是一種深埋於他們內心之中的正義感、對國家與人民的責任心、以及真正無所畏懼的勇氣。
「海運倉內參」(ID:hycplb)發現,這部電影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它通過一個發生在海外的,關於中國軍人如何在海外捍衛國家與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這種「中華軍魂」。然而,和無數真正奮戰在海外的中國軍人心中的軍魂相比,一部電影所反映的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生死時速:葉門撤僑
有人說,《戰狼2》劇情的原型,就是發生在2015年3月的葉門撤僑行動。現實或許沒有電影裡表現的那麼戲劇性,但是,在撤僑的緊迫性和危險性上,現實卻可能比電影更令人震撼。
當年3月,葉門當地緊張局勢驟然升級,多個阿拉伯國家準備對葉門境內的胡賽武裝進行軍事打擊,而胡塞武裝也做好了充分的反擊準備,規模巨大的空襲旋即展開,美、英、法、德等多個國家先後關閉了駐葉門大使館,所有身在葉門的外國僑民都陷入了巨大的危險之中。
就是在這樣緊迫危急的情況下,一次史無前例的「軍艦撤僑」開始了。在此之前,中國也曾從多個戰亂國家撤回本國僑民,但採用的交通工具往往只是空軍的運輸機,以及國家徵用或租借的客機客船。這些民用交通工具雖然也能幫助僑民回家,但是卻難以應對各種突發狀況與危險,同時也不夠高效。
面對葉門特別緊張的局勢,多艘中國軍艦被派到了葉門,與民航和客輪不同,擁有武裝的軍艦可以強行登岸,也可以對來犯者做出反擊,具備極強的威懾力。
據媒體報導,在接到撤僑命令之後,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立即開始組織艦艇和有關力量赴葉門執行撤離中國公民任務。3月26日深夜,海軍命令正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的臨沂艦、濰坊艦和微山湖艦向葉門亞丁港海域高速機動,並且成功在3天之後趕到了亞丁港。
當時,亞丁港的形勢十分危險,不論是等待撤離的僑民還是執行任務的軍艦,如果停留過久,都有生變的危險,因此,不論「人等艦」還是「艦等人」都是不能發生的現象。為此,海軍和使館進行了天衣無縫的協調與合作。在高度戒備的狀況下,臨沂艦在當天中午13時46分抵達了港口,僅僅過了44分鐘,122名中國僑民和2名外國人就都順利登艦,臨沂艦隨即離港。
在臨沂艦上,或許沒有冷鋒那樣傳奇的特種兵,也沒有發生外國傭兵團的襲擊,但艦上官兵的勇氣與付出,卻一點不遜色於電影中的英雄人物,他們沒有經歷電影中的艱難險阻,但正是他們的努力,才讓現實中的僑民們免於遭受危險與苦難,在這個層面上,他們比電影中的角色更加偉大。
和平衛士:中國海外維和部隊
多年來,35000多名中國軍人先後開赴遙遠的異國他鄉,為戰亂地區的人民與國際社會的福祉犧牲奉獻,甚至埋骨他鄉。他們的任務在國內並沒有多少人了解,他們的使命也與公眾對軍人「保家衛國」的一般印象頗有不同,或許因為這樣的原因,這支頭戴藍盔的和平之師很少得到關注,但是,他們的偉大貢獻卻不容抹殺。
1990年4月,中國派往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的5名軍事觀察員啟程赴任。中國軍隊在海外的維和事業,自此正式拉開序幕。199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柬埔寨維和工程兵大隊先遣隊抵達柬埔寨。修復金邊波成東國際機場、搶通6號公路……中國軍人用驚人的施工效率、高超的工程質量徵服了外國同行。中國維和部隊的出色表現第一次給他國維和部隊和當地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7年過去了,如今,中國派出的維和部隊已經從區區5名軍事觀察員,擴展成了一支規模浩大,遍布全球十幾個戰亂地區的國際維和事業中堅力量。多年以來,中國先後參與了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人員位居聯合國各成員國首位,所承擔的維和費用也位居全球第二。
中國的軍人們,用行動詮釋了何謂大國責任,何謂國際道義,用自己的忠誠證明了中華軍魂的偉大。他們的忠誠,不僅是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也是對和平的忠誠,對正義的忠誠,對全人類福祉的忠誠。
當下,中國海外維和部隊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在南蘇丹維護聯合國工作人員和難民的安全,監督衝突雙方執行停火。在靠近赤道,酷熱難耐的南蘇丹,維和士兵平均每天需要在哨位站崗8個小時,白天5小時,晚上3小時。即便是對於久經訓練的老兵,這也不是什麼輕鬆的差事。
和平來之不易。27年來,先後有13名中國軍人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獻出生命。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中國軍隊累計新建、修復道路13000多公裡、橋梁300多座;發現、排除地雷及各類未爆炸物近萬枚;運送物資超過120萬噸,運輸總裡程超過1300萬公裡;接診病人17萬餘人次;完成機動巡邏和警戒護送1500多次……
每一個傲人的數字背後,都有無數官兵的汗水與血淚,他們用自己的身體與精神,鑄成了守護世界和平的鋼鐵長城。
資料來源:人民網、新華社、環球網等
撰文/楊鑫宇 編輯/黃帥
本微信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並註明微信公號:海運倉內參( ID:hycp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