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講了人受了外感的侵襲而出現的「疑難雜症」,今天再講講如果在冬天受了寒邪所引起的發熱。注意,這裡的發熱不單單是指外邪引起的發熱,更重要的是由於受了寒邪所引起的內熱。可能有很多人問,既然是寒邪咋能和溫熱有關係,其實這兩者是有直接關係的。
先看冬傷於寒,春必溫病的概念。從字面意思來看,冬天由於沒有做好防護,讓自己感受了寒邪,這個時候沒有發病,這個寒邪潛伏了下來,等到了春天陽氣開始升發外引的時候就會出現發熱,或者一些外因的誘發,人身的陽氣就化熱了,出現一些溫熱的現象。後面會講五臟出現的熱有什麼表現。
第二:冬不藏精,春必溫病。這裡的精指的是腎精,之前與大家分享過。一切的疾病發生都是陰陽不和,但是陰陽的發源是來源於腎。如果在冬天的這個季節中沒有很好的閉藏腎精,依然夜夜笙歌,房事無節,或思慮太多就會導致人體陰精不足,陰精不足必然會導致陽熱有餘,如果再感受了邪氣就會化熱,也會出現一些溫熱的現象。
第三: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內經》中講,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意思就是說夏至以前出現發熱的病叫做溫病,夏至以後化熱的病叫做暑病。當然這裡就需要對節氣對人體的影響有足夠的認識。所以,溫邪傷人速度要比寒邪快,因為溫邪先傷的是人的手太陰肺經,如果失治就會傷及到髒了。所以只要人一有上火的咽喉部位就容易出現疼痛,這就是熱邪必然會傷陰,而且以太陰肺為主。
總之,雖然每個人的說法不同,但是認識是一致的。溫病是由溫熱之邪引起的,最能傷人的陽氣、津液。在平常生活中,這種現象非常的常見,有時候上火發熱不一定是因為感受了溫邪,比如你吃一次麻辣火鍋,生一場抗戰持久的氣,或者思慕不遂的總想一件事等等,這些內因也會讓人體內發熱。這個熱如果持續不退,這裡的熱不是發燒,說的是身體裡淤積的火,慢慢的會耗傷津液,津液被傷,就會出現很多長期伴隨的症狀。在臨證中可以發現,現在人舌體出現的裂紋現象非常常見,有好多小朋友也出現了。在這裡把這個問題講出來,就是想說,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要總是煩悶憂鬱,給體內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讓身體恢復到上清下溫的狀態。
那麼,人如果五臟有了熱,會有什麼症狀?接下來一個髒一個髒的講。
肝:肝氣不舒或肝火太旺,人首先出現的是小便發黃,腹痛(疼痛部位多在肚臍周圍),人總是喜歡躺著,這個現象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出現,還有就是經常生氣的人也喜歡躺著不願意動。嚴重的時候就會出現上半身躁熱,這個時候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語言增多,不斷的說話。但是伴隨出現的會有驚懼,誰不小心嚇一下,或者突然有一種聲音,都被嚇得心跳加速。還有就是脅痛,這是比較典型的肝氣鬱結的證,因為火為陽邪,熱邪,氣有餘便是火,這個氣鬱的時間久了就會化熱,化熱後就會造成少陽樞機不利,簡單理解就是氣血不順暢了。下面出現的問題就更明顯了,於是就開始躁擾不安,不能靜下來,即使坐在那裡,心神不知道已經跑到哪裡去了,緊接著就出現失眠,不能入睡,有的人常年的失眠其實就是這個原因。說到這裡,我分享一下師兄治療失眠的方法,我覺得很有用,因為師兄說了,他治療失眠用的就是「半夏瀉心湯」加減,只要看到舌邊尖紅,胃中怕涼或者胃不舒服就可以用。經過我的實踐,發現確實能從根本上解決失眠的問題。
心:心為君主之官,本身不受邪,所以心臟沒有症,只有病。心如出現發熱的時候,也會有一些表現,首先人表現出來的是不高興,為啥不高興呢?心念一動,五臟皆搖,當然,人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尤其是在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這就不難看出了。不高興時間稍微常點,人就開始出現熱的感覺了,這個熱沒有及時的消除,就會出現煩悶,心中發熱的感覺,煩都比較好理解,就是一種自我的感覺,但是心中覺得熱是啥?我舉個例子,現在是冬季,穿著厚厚的衣服去商場,商場的人很多,走路都擁擠不堪,在這樣的環境下所以出現的一種心裡熱而煩的感覺就是心中發熱。再通俗講,就是空腹吃了蒜的感覺,心跳會伴隨加快。然後就開始出現頭痛,頭痛相信每個人都發生過,中醫病機十九條就說:「諸痛癢瘡皆屬心」。緊接著就會出現面部發紅,尤其是兩顴骨周圍紅的比較明顯。在平常,心中一旦發熱,與上面的症狀是一樣的,如果有症出現,就要及時調理。
脾:脾主運化,脾統血,脾主思,開竅於唇。正常情況下,食物所產生的能量是要脾來運,但是脾如果出現失職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水,溼,痰,飲等等病理變化。所以人首先會感覺到頭重,為啥會頭重呢?因為溼邪,溼邪的特性是重濁粘膩,難分難解,如果體內有溼了,會隨著脾的運化將溼一塊帶著上去,脾的特性就是以升為健。所以就出現了頭重如裹的症狀。還有就是平日裡突然覺得臉兩側疼,有很多人以為是晚上睡覺被枕頭壓著了,早晨出現臉單側或雙側的疼痛,過一會就緩解了,其實這就是提示脾中有溼了,中焦有熱了。還有一些人經常心裡煩悶,腹部脹滿,還伴隨著想嘔吐但是吐不出來的症狀,這就是早期比較輕的症狀。隨著淤積的時間越來越長,內熱也就越來越重,這個時候人就出現腰痛,這個腰痛與腰肌勞損或腎虛腰痛是有區別的,脾熱而生的腰痛,主要症狀是不能俯仰,伴隨著腹脹滿而洩瀉,就是便溏,大便不成形,這個現象多發生在脂肪肝或血脂偏高的人身上。當然沒有血脂異常的人,如果飲食起居不規律也會出現,這個時候往往按照補腎的方法去調理,效果不理想。
肺:肺主氣,司呼吸,通調水道,肺主皮毛,肺又為華蓋,又稱為嬌髒。在傷寒論中,把肺歸到了太陽經。這是因為太陽在六氣中屬太陽寒水,寒水的意思就是冷的,在自然界,天空越往上,氣候就越冷。在人體,正常情況下人的皮膚表面應該是涼的,如果皮膚摸著發熱了,那就提示體內有邪氣,或者有水溼停留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了。所以肺臟所發的熱,人首先感到的是寒冷,這個冷是一種主觀感受,假如外面天氣很冷,你穿的比較少,就會覺得冷,這是正常的。現在是冬季,你感覺到冷,這也是正常的,如果像去年那樣是個暖冬,這就是不正常的,就會發生瘟疫或疾病。你已經覺得冷了,但是沒有及時的保暖,結果這個寒冷就會進一步往裡走,寒冷透過皮膚毫毛就會到達湊理,這個時候就開始出現正邪雙方的鬥爭,如果你的抵抗力好,邪氣就不會影響你,如果你的抵抗力差,就會出現怕冷,怕風的症狀,因為你的正氣不足,正氣就要奮起抗邪,奮起抗邪就會消耗人體的津液。因為要通過體內的津液把停留在皮膚下的津液做一下交換,只有新鮮的津液來了,舊的津液才會被排出體外。所以就出現舌上發黃的現象,然後就出現全身皮膚發熱了。熱盛到一定的程度,就開始出現咳嗽喘,這就起在傷寒論太陽經篇中為什麼出現了喘的論述。有的人就有這樣的症狀,感冒好了,但是剩下的就是咳嗽,反反覆覆的持續一段時間才會好,甚至咳嗽的時候咳的胸疼,不能大喘氣,伴隨著也會有汗出。這這就是肺部發熱的表現。如果有感冒後咳嗽不斷的人,可以用生山藥20克,牛蒡子2克煮水代茶飲,效果不錯。好了以後,再用生山藥打粉,堅持喝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可以痊癒了。
腎:腎主骨生髓,藏精,腎為作強之官。腎又是陰陽的發源之處,先天之本。所以,自古的醫家對於補腎都有不同的方法。可見腎在人體的重要。在臨床上,任何的一種病都會涉及到腎,包括外感病。太陽主表,少陰主裡,經常會出現太少合併的病,這就是說太陽可以直接傳到少陰,少陰就是腎。所以在太陽經的條文中提到了腰脊痛或骨節痛。這也就是我一直說的,有許多病都與外感有關係的原因。如果身體內有熱,人先會感覺到腰痛,伴隨著出現小腿發酸,腿沒有勁,有口渴光想喝水,但是不解渴。這個症狀在什麼時候比較明顯,房事以後基本上會出現這種現象,當然這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情況也有口渴。身體總覺得熱的不行,這個熱就類似於低熱但是不發燒,如果嚴重了就出現盜汗,五心煩熱了。如果腎精不足了,發熱就會加重,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頭痛,尤其是後腦勺部位的疼痛,疼痛的同時會伴隨頸椎的強直,小腿覺得也涼而酸,開始言語減少。如果到了這個階段就比較麻煩了。我就有這樣的一位患者,他人在澳大利亞,通過網診告訴我,說自己膝關節到腳踝處已經涼了3年多,在國內的時候就找各種醫生調理,但是症狀並沒有緩解。一開始我也是用了健脾溫腎,活血化痰,通經活絡的方法調理,只能說有一點點效果,持續了4個多月的調理一直沒有去根。我也很納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就在近兩次的調理中我轉換了思路,既然溫腎效果不明顯,那就用溫中散寒,滋陰清熱,引火下行的方法,沒想到效果竟然出奇的好,患者用了4劑藥症狀就緩解了8成還要多。其實我就是抓住了患者說的一句話:他說長期脖子不舒服,頭項部總覺得有一種急迫的脹痛。其實這就是腎精不足後造成的腎氣上逆。這個醫案也讓我有所體悟,長期頸椎病的人或後頭部不適的人可能存在腎精不足而發熱,熱傷筋脈的原因,所以才長期不能痊癒,如果能滋陰涼血補腎,這個問題應該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好了,講了五臟的發熱。如果出現發熱了應該怎麼辦?我與大家分享一下簡單的祛熱法:治療熱病,在後背脊椎上有幾個穴道是可以清熱的。如果有發熱,注意,這裡的發熱不是發燒,只要有上述對應的症狀就是熱。那麼就可以用刮痧的方式來調理清熱,往往效果很好。在人體後背第三脊椎下可以瀉肺熱。第四脊椎下可以瀉心熱。第五脊椎下可以瀉肝熱。第六脊椎下可以瀉脾熱,第七脊椎下可以瀉腎熱。注意:如果哪一個髒有熱,就在對應的脊椎下刮痧,一直刮到出來的顏色比較深為宜。刮痧的時間不能過於頻繁,一次刮完熱去了後就不用再颳了,如果沒有去,可以繼續刮。會針刺出血的人,可以在刮出的青紫色點上點刺出血,這樣效果更好,不會的人就不要操作了。
今天就跟大家聊這些,主要是讓大家對於傷寒,發熱引起重視,更要明白其實內傷發熱多與不良情緒的危害有關。還是那句話,氣有餘便是火,如果我們能儘量遠離不良情緒,然後做好必要的防護,寒溫適宜,那麼外感和內熱的傷津耗氣的問題就不容易出現了。最後祝大家快樂健康,六時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