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80後熟悉的)
(90/00後愛覺不累的)
(臺灣省本土歌手,人稱「小鄧」:公認的鄧麗君傳人、當年敢於在臺灣省大張旗鼓唱「為我愛你中國」、「十五的月亮」、「春天的故事」、「中國人」和「走進新時代」等「紅歌」的歌手演繹的「甜蜜風紅歌」)
這兩首歌與本文的語境相契合。為什麼要放三首呢?難道聽一遍不過癮嗎?不是了!放這三首,要表達兩個意思:其一:時代感。同樣的歌詞和旋律,有了不同的演繹風格和韻律,而且後者在畫面呈現上,還有很多「鬼畜」風格的再創作,甚至有點隔世感。對呀,二次元嘛。更大的變化是前者流行的年代基本都是VCD播放,而後者基本都在B站和抖音等平臺播放。這是發展和進步的表現吧。其二:還是時代感。上世紀七十年代,大門剛打開,鄧麗君的歌就風靡大街小巷,時人有個說法,所謂「小鄧打敗老鄧」。可是過了二十多年,「小鄧」在她的專輯裡大唱《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等「紅歌」。更有意思的是,當年偷偷摸摸聽「小鄧」的人,來到臺灣省走一圈,有一致印象:這裡,原來就是一個「村兒」。當然,以上歌曲請慎重點擊哈,非常容易暴露年齡和性別。不信你試試哦。2020年7月30日晚,97歲的李登輝(當然了,他本人似乎更認為自己是「巖裡政男」)病死於臺北榮民總醫院。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等官媒用的詞語是「病亡」。
版本一:他是中國人
(傳說中李登輝的祖籍。估計這個村子了解到這一點,極有可能會說:真他媽倒黴,一個留下千古罵名的日本人,居然說根在這裡。背靠青山,招誰惹誰了?)
李登輝,客家人,祖籍福建永定湖坑鎮奧杳樓下村。1923年1月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今新北三芝)的「源興居」。家境不錯,小康之家,使得他有機會接受完整的教育。他的父親是李金龍。媒體考證稱,李家遷臺後,落腳於桃園縣龍潭鄉的三合村,後因謀生不易,而遷居臺北縣大屯山下靠海的三芝鄉埔坪村。李家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是十分馴服的「良民」。李金龍曾是日本「警察療養院」裡的一名雜役,後進入警界成為日據時代的刑警。不過,有一點,李登輝給自己改的日本名是「巖裡政男」(「李」變成了「裡」),可是李金龍的日本名是「巖裡李龍男」(「李」沒有變,「龍」也在。)。人如其名,相信在這名字背後反映的內容能夠體會到一二。李登輝的爺爺是李財生,當年販賣鴉片。這就能解釋他的家境為什麼是小康。
等等,有個問題呀。為什麼父子倆怎麼這麼的不一樣,彷佛都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李登輝的母親。
版本二:他是日本人
(李登輝全家福。特別高的就是李登輝,旁邊是他「弟弟」:李炳男。兄弟身高差夠大的,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他的母親名曰江錦,原是日本「警察療養院」裡的一名洗衣工。於是,一個流傳已久的段子:
李的生父為筱原笠次郎,系日本派駐臺北服務之刑警。生母為江錦氏,在筱原家中幫傭時,被他多次強姦,導致懷孕,於是生下私生子。她母親一輩子受盡了屈辱和歧視,但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夠光輝榮耀,所以個兒子取了一個乳名叫阿輝。後拜李金龍為義父。
這個段子的真實性不得而知。不過後來李登輝的人生大事上似乎可以得到些許佐證。李金龍偶然間透露過下面一番話:阿輝與曾文惠結婚時,要我不可為他主婚,因嫌我長得太矮,一塊站在臺上不稱配,有失他一個日本人兒子的面子。
(曾文惠的全家福,站立者就是曾文惠。曾文惠還在念書的時候,父母就安排她跟同鄉世交之子的李登輝訂婚。)
李登輝的妻子名曰:曾文惠,1926年3月31日出生於臺北州淡水郡三芝莊(今新北三芝)一個家境優裕的家庭環境中,父親是地主。她17歲那年高中畢業後考入臺北女子學院——日據時期臺灣女子的最高學府。曾文惠受的是日本式的教育,她的日本名字叫文子,乳名壽米可。
這裡多說一句,曾文惠的父親曾慶餘和李金龍是小學同班同學,又是農會的同事。
李登輝與曾文惠於1949年2月9日結婚。婚後,他們的生活很艱苦。夫妻2人住在歸綏街的一間小屋子裡,李登輝剛擔任助教,買不起稍好一點的「新樂園」香菸,只能買更便宜的老「樂園」煙抽,而且只能兩支、三支的向對門小雜貨店零買。曾文惠在沒有找到工作前,以插花賺取少量費用貼補家中。這樣有時還是不夠,只好賣掉從娘家帶來的金戒指等。不管怎樣,二人的感情倒是挺感人。
曾文惠的日語水平高於李登輝,但普通話講得不好。在大兒子李憲文入學前為了能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自28歲時開始從拼音字母學起,練習普通話。後來,李登輝跨入政界,經常與一些外國人打交道,她又開始學習英語。結果就是普通話仍有「臺灣腔」,英語裡仍有「日本腔」。
李登輝的哥哥很值得一提。
(「兄弟」二人合影。從身高到臉型和眼睛等,哪個都不像。如果直接給到你,你會覺得他們是親兄弟?而且,作為弟弟,從來不去哥哥的牌位前祭掃,這兄弟情未免太「塑料」了。)他名叫李登欽,1921年出生。1943年10月在高雄左營「臺灣總督府海軍兵志願者訓練所」入伍,自此開始為日本法西斯賣命。1944年他被派往菲律賓作戰,於當年12月15日被美軍擊斃。
李登欽以「巖裡武則」的日本名被祭奉在日本靖國神社裡。當然了日本方面把他的牌位列入靖國神社,主要為了促成李登輝參拜靖國神社一事(當年在位的日本首相是小泉純一郎)2007年李登輝訪問日本時,前往供奉了日本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並參拜自己的哥哥李登欽,許多正義人士為此表達了抗議與譴責。
要說李登輝真的是為了祭奠他哥哥嗎?恐怕不是。在臺灣新竹濟化宮,設有李登欽的靈位,李金龍曾多次前往祭悼,李登輝則從來沒去過。這或許是對他身世的另一個佐證。於是,李敖生前調侃,「李金龍矮矮的,李登輝高高的,兩個人除了一樣上男廁之外,其他沒有一點相像。」
(看來李登輝的親日很可能源自基因深處)
這身世,一團亂。看來,李登輝親日極有可能是源自基因的。所以,標題中的「巖裡政男」,正合適。
他,不僅身世一團亂。而其人生也幾乎是一團麻。咱們後續繼續深入挖掘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