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東森新聞雲」剛剛消息, 臺北榮民總醫院今(30)日證實,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已在晚間19點24分病亡,終年98歲。
臺媒報導截圖
此前假傳出的李府訃告
李登輝加入過舊日軍,入過共產黨,隨後又加入國民黨,最後支持民進黨。感覺其就是個標準兩面三刀的政客,沒有政治目標,口號喊統一,實則搞分裂,最終導致了國民黨的分裂。
李登輝病逝
大陸網友:可惜可惜,死得太早了
沒能親眼看到中國完成統一的那一天
據報導,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因病逝世,享年98歲。
據臺灣媒體剛剛消息,已證實臺灣前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已在今日晚間19點24分病逝。
李登輝的病程「綿長」,數度傳出「死訊」,臺媒甚至長期駐守醫院,以便突發。
有人稱其為「亂世梟雄」,也有叫他「蒼髯老賊」。
關於病情,近十年來的報導中,李登輝身體每況愈下,但都「大難不死」。
據此前報導——
2011年,李登輝確診罹患大腸癌二期,結腸有一個3.5公分的腺癌,11月2日住院手術切除約25公分的結腸。原本預計最快一周可以出院,但隨後出現肺部術後積水、持續發燒,延至11月中旬才出院。李登輝一生成就的掌聲和罵名都在他的「政治圈」。
縱觀李登輝的一生,你會發現,每一個時期,他拿的劇本都是不一樣的。
這也是他備受唾罵的原因之一。
李登輝曾經用一句話形容自己:
「我不是我的我」。
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有的人想了很久也沒有明白。
除了最核心的利益,沒有什麼可以打動李登輝。
1984年,李登輝曾說:
「臺灣和大陸的學院關係以及歷史淵源,臺灣和大陸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人民日報)
1995年,李登輝在母校康奈爾演講時表示:
「臺灣是民主典範,是中華民國,不是臺灣共和國」。
看似是一個「臺毒」。
同年,李登輝又說出了另一番話,不是在公開場合,而是和趙少康在私下說的:
「我要逐鹿中原,改善中國大陸的農業。」
此時,又看似是一個「親善大使」。
1996年,在李登輝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典禮上,他說:
「早日完成統一大業」。
看似很符合同胞們的期待,是一個正常人。
2014年,李登輝在和大陸學生交流的時候說:
「李登輝不講臺獨」。
但這一切都只是「看似」。
就在2014年當年,李登輝在接受採訪時還說過「九二共識逗你玩」、「都在表演,我去照相」。
在2015年,李登輝還在日本雜誌上用日語撰寫:
「臺灣沒有抗日,日本是我的祖國」。
公然否認中國人民抗日,島內外一片譁然。
不知道,臺灣賽德克人聽到李登輝這樣說,是什麼感受?
(電影《賽德克·巴萊》)
2015年,李登輝還說:
「九二共識上面有我的籤名是中國人和馬英九捏造的」。
2016年,在媒體面前的李登輝更加決絕,直言:
「中國和臺灣完全是兩個國家」。
從上面的採訪片段來看,你很難看出這是一個人說的話,仿佛劇本拿錯了。
但這確確實實是李登輝的「劇本」。
1994年,李登輝真正掌權後,對大陸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
也幾乎是他一手推動了臺獨思潮在島內傳播。
20年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轟炸後,臺灣爆發大規模遊行,抗議美國侵犯中國主權。
如今20多年過去了,這樣的事情恐怕不會在臺灣發生。
這和李登輝上臺後的一系列舉措有相當大的關係,李登輝的政治手腕在國際上都屬罕見。
更是在蔣經國晚年又一手推動了臺灣民主化改革——直選領導人。
如何評價李登輝一直是一個「世紀」難題。
難就難在,無法給李登輝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李登輝,到底是誰?
只有最核心的利益才能觸動他,他可以是日本人、可以是國民黨、可以是臺毒、甚至還可以是共產黨員。
李登輝1923年1月15日生於臺灣淡水,那時的臺灣正處於日據時代。
在日本教育下長大的李登輝有嚴重的「日本情結」。
他甚至公開說「22歲以前是日本人」。大學更是在京都帝國大學求學。
2004年,李登輝我身穿日本劍道武士服拍攝了一組宣傳畫,為「臺灣團結聯盟「領導人拉票。
島內也一度有媒體說李登輝是」日本人的兒子「。
李登輝對日本的親善,可以說是突破了原則和底線。
如果說他在兩岸關係中是搖擺不定的變色龍,那麼在臺日關係中,李登輝卻從未變過。
這裡有一個小插曲——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已成強弩之末。
當時的李登輝正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讀書,他上血書要求入伍參戰,最後成為日本陸軍後補生。
可見,李登輝有多麼的熱愛日本的軍國主義。
那時的李登輝還不叫李登輝,是十足的日本人——「巖裡政男」。
二戰後,李登輝進入臺大教書,當時臺灣的新民主主義思潮瀰漫。
1946年,遍讀馬列著作的李登輝,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
由於當時臺灣籠罩在蔣介石的政權之下,入黨不到一年,周圍的同伴要麼被暗殺,要麼被抓。
李登輝沒頂住壓力,選擇退出。
1969年,年近50的李登輝仕途才真正起步。
李登輝加入了國民黨,「最危險的地方是最安全的」。
李登輝靠著蔣經國對他的信任和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地爬到了「副總統」的位置。
這其中的風波恐怕是不一兩句能說清楚的。
按理說,李登輝在國民黨內已經取得了如此高的成績,應該坐享其位才對。
但是李登輝又「變」了。
阿扁上臺後,李登輝完全露出了臺獨本性,開始站臺綠營,國民黨內一片譁然。
最終,李登輝被開除黨籍。
2000年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登輝多次在不同的立場支持臺獨,大陸罵聲一片。
等到民進黨上臺,李登輝總算可以和民進黨相安無事了吧?
沒有。
又和民進黨翻臉了。
網上有一個段子形容李登輝一生在政黨和國家之家左右搖擺:
我打日本人的時候你李登輝是日本人;打共產黨的時候你是共產黨;
討厭國民黨的時候你是國民黨;我反對臺獨的時候你是臺獨分子;
現在民進黨上臺了你又跟民進黨翻臉了。
李登輝到底誰是?他執政臺灣12年,給兩岸之間帶來了什麼?
白居易有一首詩說得很貼切: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難怪大陸網民會這樣感嘆:只可惜李登輝死的太早了,沒有能讓他親眼看到中國完成統一的那一天。
於是這個能把自己名字寫入中華民族屈辱史的男人,就這樣走了。留下給很多人永久的「遺憾」。
一、李登輝與李登欽(左)
李登輝生長於日據時期,經歷過日本帝國主義的「皇民化」運動,還有一個日本名字「巖裡政男」,其兄長李登欽曾經還加入過日軍,參與過侵略戰爭,死後至今仍供奉在日本臭名昭著的「靖國神社」。1942年,李登輝進入臺北高等學校文科(即臺灣師範大學前身),次年,李登輝還未畢業,便到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求學。因日本不準殖民地的學生攻讀法政科系,李登輝不得不選擇農業經濟。1944年,李登輝在短暫的回臺受訓以後,再度編回日本千葉市千葉高射炮部隊做見習士官,但未及赴戰地,就在千葉迎接了日本的戰敗。2007年6月7日李登輝前往日本靖國神社「祭拜」李登欽,實際上李登欽靈位早在20年前就從靖國神社移靈至臺灣新竹北埔的濟化宮。
二、李登輝與共產黨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臺灣光復。1946年,李登輝返臺,進入臺灣大學農經系繼續其學業。在日本期間,李登輝曾接觸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的追隨者,並閱讀了《資本論》等書籍。返臺初,正值臺灣人民與國民黨政權的矛盾迅速激化,島內越來越多的人追隨共產黨。李登輝也於1946年秋成為中共地下黨員。開始,李登輝表現頗佳。他參加過1947年初臺北市1萬多人抗議美國士兵強姦北大學生沈崇的暴行,參加過「新民主主義讀書會」的籌建工作。後因與其他同志產生矛盾,李登輝決定退黨。
三、李登輝與蔡英文
李登輝可以說是蔡英文的「精神教父」,自蔡英文上臺後,一直在表面上強調「維持現狀」,蔡英文可謂是李登輝的「真傳」。沒有李登輝就沒有蔡英文,蔡英文是李登輝這一路強行提拔的。蔡英文原來的本質沒有那麼壞,但是被民進黨裹挾被李登輝汙染。1986年,從英國博士畢業回臺的蔡英文,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貴人」,這位「貴人」就是李登輝。李登輝看中了蔡英文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選她作為「行政院陸委會」成員,成為了自己的幕僚。蔡英文並沒有「辜負」李登輝的期望,隨後不久,便推動了所謂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解決方案的起草,直接導致了兩岸關係很長時間的緊張,成為分裂中國的始作俑者。
四、李登輝與陳水扁
陳水扁是李登輝一手提拔上來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即使用「情同父子」這樣肉麻的話來形容也不為過。李登輝在島內被稱作是「臺獨教父」,而陳水扁當年則被盛讚為「臺灣之子」。1994年,臺北市長恢復民選,李登輝在暗中支持陳水扁,使得陳水扁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臺北市長。為了爭取連任,陳水扁更是不吝惜地稱讚李登輝,說:「我對他,總是有這樣的一種心情感受,惺惺相惜。」李登輝這輩子的遺憾,恐怕就是唯一的兒子李憲文壯年早逝,當陳水扁得知自己和李憲文同年時,曾跑到李登輝夫婦面前說,「你們可以把我當作自己的兒子。」李登輝夫婦聽後相當感動。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陳水扁在2004年爭取連任。當時已經81歲的李登輝親自為陳水扁輔選,連戰再次鎩羽而歸。
五、李登輝與蔣經國
蔣經國選中李登輝,主要有三個考慮:一是李登輝在日本和美國都留過學,還是農業博士,蔣經國扶持他上位臺北市長、臺灣省長、「副總統」,當時的表現也沒有辜負栽培;二是李登輝對蔣經國言聽計從,俯首帖耳,成功迷惑了蔣經國;三是李登輝無子,會少些聚斂之心,起碼不會搞子承父業的事情,對臺灣的民主化有正面作用。蔣經國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才發現李登輝的真面目,1995年,蔣孝勇的遺孀方智怡女士曾向海內外媒體透露,蔣經國在病逝之前,曾對身邊家人哀嘆說:「我看錯了人!」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大搞分裂,國民黨人都看不下去了,在2000年大選之後就開除了他的黨籍。李登輝曾出版《蔣經國與我》一書,但稱受蔣提拔不便評價。
六、李登輝與馬英九
2013年3月22日,李登輝在臺中中興大學出席法政論壇,李登輝在答覆提問時稱,馬英九並不是臺灣人,不懂臺灣史。馬英九在《八年執政回憶錄》書中透露,李登輝當年「執政」時,臺灣發生幾起重大社會案件,當時五萬民眾上街頭抗議,李登輝居然說「這是中共的陰謀」,讓他錯愕、失望,深刻感受到「執政者」的「以權謀私」,因此才會辭去行政部門政務委員職務。
七、李登輝與宋楚瑜
李登輝接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初,黨內領導地位並不穩固,在多次政爭風波中,宋楚瑜始終是李登輝身邊最倚重的一員大將,外界多以「情同父子」形容兩人關係。1994年宋楚瑜當選首屆民選「臺灣省長」後,聲勢如日中天,李登輝卻在1994年將「省府」虛級化,李宋從此漸行漸遠,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兩人更形同徹底決裂。李登輝說,宋擔任「省主席」與「省長」時其實表現非常優秀,只是後來「廢省」,才產生了後續的風波。宋楚瑜在《如瑜得水》中,回顧影響自己一生的重要人士,但內容中獨缺與過去李登輝的部屬情誼和恩怨情仇,格外引人聯想。
八、李登輝與連戰
1975年,連戰步入政壇,歷任「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副總統」。2000年3月,連戰作為國民黨候選人參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敗。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之職後,連戰當選為國民黨主席,2001年連任國民黨主席,兩次得票率都超過90%。李登輝1988年起掌權12年,連戰、宋楚瑜、蕭萬長、馬英九皆出自「登輝學校」,連戰更是「登輝學校」首席門生。2000年選舉,李登輝為了連戰,與宋楚瑜反目成仇。但一場敗選,連戰也步上宋楚瑜的後塵與李撕破臉;李登輝甚至是在連戰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被開除國民黨黨籍,自此,李連決裂。
九、李登輝與王金平
1975年,年僅34歲的王金平在第一屆」立委「增額補選中高票當選,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立委」。此後王金平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六任「執政」,是島內政壇最資深的「立委」,也是任期最長的「立法院長」,連任5屆共17年。李登輝曾贊王金平處事圓融,具有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條件,他甚至點名王金平可以代表本土勢力出馬角逐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2019年4月12日, 王金平今再次否認自己「藍皮綠骨」,稱很冤枉。他還說從未聽李登輝說「臺獨」兩個字,難道自己有「臺獨」言行嗎?沒有啊,李登輝也沒有。
十、李登輝與安倍晉三
2010年,安倍晉三曾於訪臺時拜會李登輝,並主動到臺北忠烈祠獻花致敬。當時李登輝表示,安倍到忠烈祠致敬是應該的,同樣,臺灣人到日本靖國神社也應去鞠躬一下,這是「尊重『國家』」的表現。2015年,李登輝在日本之行中,安排拜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據東京電視臺報導,安倍晉三7月23日上午到李登輝下榻的東京都內飯店,進行約1個半小時的會談後離去。日本記者還透露,安倍與李登輝23日上午在JR東海名譽會長葛西敬之的安排之下共進早餐。
十、李登輝與李光耀
李光耀和李登輝, 一個新加坡的國父,一個曾經是臺灣地區的總統。而且新加坡與臺灣的關係也一直很好,特別是李光耀與李登輝的上一任蔣經國,更是親如兄弟。但是李登輝上臺,逐步暴露其臺獨本質後,二李「道不同不相與謀」,終於反目成仇。1989年3月,李登輝訪問新加坡(當時新中還沒有建交),臺灣媒體以「兩龍相會」為題大幅報導,李光耀也對李登輝說了不少溢美之詞。後來,李光耀說:我訪問臺灣很多次,最後一次是在1994年,之後,我發覺李登輝有了明確的想法後,我再也沒有訪問臺灣了。這時,李光耀和李登輝的關係也降到了冰點。1994年5月15日,李登輝出訪南非,回臺灣時停留新加坡,新加坡只是由吳作棟等人出面接待,李光耀沒有出面。李光耀和李登輝,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本應關係更加親密,卻在兩岸關係上撕破臉皮,從「雙龍相會」到「李不見李」,反映出的是他們對「兩岸統一」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