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流浪地球》中的邏輯漏洞,這難道是劉慈欣的浪漫主義科幻?

2021-01-07 揭秘神奇宇宙

目前為止《流浪地球》票房勢如破竹,輕而易舉的拿下春節檔魁首。

這樣一部科幻作品給國人帶來的衝擊與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但在我們自豪的同時更要直視《流浪地球》作為科幻電影的諸多不足。

下面,我們來列舉一下《流浪地球》中的邏輯漏洞。

1、 太陽真的會氦閃麼?

答案是:會的,只不過需要在五十億年後。作為二代甚至三代恆星,太陽的質量比起前輩小的可憐,也僅僅才燃燒了45億年,如今的太陽可謂正值壯年。因為質量太小,太陽死亡時甚至連黑洞也無法形成。太陽氦閃,也就是太陽在死亡之前的一次大爆發。在太陽內部不斷聚變的氦元素將要燃燒殆盡,這時太陽內部向外的輻射力大幅度減少,導致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迅速收縮,而收縮時又將加快太陽內部的輕核聚變從而產生大爆發,也就是氦閃。氦閃過後太陽將會成為紅巨星,慢慢冷卻之後最終成為一顆白矮星。而比太陽質量更大的恆星,要麼成為中子星,要麼塌縮成為黑洞。

太陽與地球

2、 地球真的能被發動機推走麼?

答案是:不能!

我們知道達到第三宇宙速度(42.1千米/秒)時,地球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脫離太陽系。因為地球本身就在圍繞著太陽高速運轉,公轉速度約為29.8千米/秒,公轉速度就可以算作初始速度,那麼我們只要再按照公轉方向增加給地球12.3千米/秒的速度便可使地球逃逸,也就是需要加速12300M/S。

這樣想邏輯上是沒錯的,問題就出在我們無法提供這樣的加速度。

太陽系

影片中的行星發動機,一臺產生的推動力為150億噸,而一萬臺就是150萬億噸,150W億噸換成牛頓應為1.47*10^20N的力。

300天換算成秒25920000秒,那麼每秒需要多大的加速度呢,12300/25920000大約每秒加速0.00047M/S,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地球質量5.98*10^24kg乘以0.00047=2.8106*10^21牛頓的力。

這兩個數據之間的差距雖然不是太大,但也不是一星半點,影片中所說逃逸時代只用了15億年,而事實上就算達到了足夠的力,使地球脫離軌道也需要最少273年!

影片中所說採用燒石頭的重聚變發動機,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誕生的,現在的技術依舊停留在人造太陽的階段,而太陽內部也僅僅是氫核聚變,想要足夠的條件使鐵元素之類的重核原子發生聚變,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就算發動機造出來,我們還是不能推動地球,因為地球本身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圓球,而是橢圓的球體,而地殼就是地球外部薄薄的一層,受力不均產生的後果便是地球地殼的分崩離析,還沒出發地球就崩潰了。

行星發動機

3、 太陽系可以輕易出去麼?

答案是否定的,知道旅行者一號麼?號稱人類歷史上飛的最遠的宇宙飛行器,近期稱已經到達太陽系邊界。它能被製造出來完全是一個巧合,之前人類從來不相信飛行器可以不受八大行星的引力和隕石帶的幹擾,直到美國一名天文學家偶然發現,八大行星可以在一個特殊的周期同時分布在太陽一側,讓出一條通道,這條通道被稱為「偉大航路」。

偉大航路讓旅行者衝出了太陽系,但畢竟那是一個還沒隕石大的探測器,若是換成一顆行星,想要毫髮無損的衝出太陽系無異於痴人做夢。

旅行者一號

4、 地球能流浪2000年麼?

很可惜,答案還是不能。

假設以上條件全部滿足,地球衝了出去,地球的大氣會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不斷被消耗殆盡,沒有大氣保護,地球會接收到劇烈的宇宙射線,晝夜溫差極為誇張。燒石頭也並不是長久之計,發動機在兩千年間會將地球吞噬三分之一。雖然,居住在地下吃蚯蚓可以讓人類苟活,但是地球會成為一顆死星,就算到達目的地也失去了重建的價值。

從科學角度看,流浪地球確實不能深究,但是從藝術欣賞角度看,這是一部劃時代的浪漫主義作品,至高的情懷搭配瑰麗的想像與絢麗的特效,也難怪會成為僅次於戰狼2的優秀影片。

優秀的影視作品對於觀眾的影響不容小覷,穿上科幻外衣之後,很容易讓觀眾對其中的事實信以為真。如何在影片有表現力的同時保證其作為科幻電影的嚴謹性,使其在娛樂大眾的同時科普大眾,這才是我們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中最大的「漏洞」,研究員:推動地球等於自取滅亡?
    引言:今年春節檔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成功逆襲成為了票房冠軍,它就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特效可以說十分精良,觀眾們看了之後直呼過癮。然而它畢竟是科幻片,有專家指出了電影暴露出來的最大「漏洞」,推動地球就等於自取滅亡。
  • 地球還在的人沒了?別讓流浪地球的算術漏洞成真
    文:梁建章、黃文政最近,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引起了熱議。很多科學家指出了原著中一些有悖物理規律的漏洞,而我們則發現原著有個算術漏洞,導致小說中的一個基本政策犯了方向性錯誤。有漏洞並不奇怪,因為科幻小說畢竟是對未來的社會和經濟問題進行大膽地想像和推演,其演繹路逕往往遠離日常經驗。
  • 劉慈欣大讚《流浪地球》電影:難以置信的中國科幻大片
    作為劉慈欣的最高代表作,《三體》遲遲不能搬上大屏幕令人扼腕,不過大年初一(2019年2月5日),劉慈欣的另一經典作品《流浪地球》將在電影院和大家見面。陣容方面,本片由郭帆執導,青年演員屈楚蕭扮演男一號劉啟,吳京特別出演,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等也鼎力加盟。
  • 流浪地球驚喜亮相 劉慈欣:中國科幻電影正式起航
    定於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近日在北京、南京、成都等12個城市舉行了提前觀影活動,原著作者兼監製劉慈欣1月20日在北京觀影后認為,「中國的科幻電影正式起航了。」以知名文化學者戴錦華為代表的觀影人認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真的來了!」  「和大劉一起看《流浪地球》」活動是《流浪地球》首次大規模集體超前看片。
  •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出漫畫了!網友:中國的科幻漫畫太燃了
    ​01.中國科幻第一人2019年春節,一部中國人自導自演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一經上映就引起了人們的熱烈反響。這部電影不僅叫好又叫座,還使中國的科幻電影終於在世界電影史上佔得一席之位。豆瓣上,《流浪地球》的熱評第一條是這樣說的:這是華語電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劉慈欣的硬核科幻設定、東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地心引力與星際穿越的融合、意料之外的特效大場面超讚,比肩好萊塢。
  • 《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電影元年
    》黑馬逆襲 朋友圈掀起「影評大賽」              中國科幻電影由《流浪地球》出發 卡梅隆送祝福              春節檔電影盤點:票房口碑雙豐收 科幻電影迎來大突破              《流浪地球》上映以來熱度不減 對國產科幻電影多一份期待              《流浪地球》奪冠助春節檔電影票房再創新高
  • 劉慈欣:《流浪地球》的冒險成功了,但中國科幻電影不可能每次冒險...
    中國科幻作品改編 原本只面對科幻迷的作品現在要面向大眾這一年與《流浪地球》有關的話題層出不窮,用導演郭帆的說法就是,「被這個小破球折騰了一年」。有觀點認為,原著作者劉慈欣的作品更加硬核,而電影《流浪地球》比較軟。由此也產生了一種爭議,對科幻作品進行電影改編時,「軟一點好還是硬核一點好,是還原度高一點好還是創新多一點好?」
  • 深度解讀: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眼中的AI模型?
    導讀:科幻作家眼中的AI和現實中的AI到底有著什麼不一樣?流浪地球計劃科幻情節又是出於什麼樣的科幻背景下創生的?下面編者帶大家一起來解讀流浪地球作者劉慈欣眼中的AI模型?這些範疇包括預測地球生命將如何隨AI科技文明演化而進行的智能共生法則;揭示行星和恆星如何形成、相互作用和死亡的天體物理學;揭示物質在最小尺度上的行為的粒子物理學;以及揭示幾千年來地球大陸變化的板塊構造學。劉慈欣著作的流浪地球正是以太陽系塌蹦,木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事件原型所衍生出來的科幻題材。劉慈欣之地球為何流浪——科幻背景起源地球為何要流浪?
  • 流浪地球後,劉慈欣科幻《球狀閃電》也被改編,網曝陣容很有意思
    不過,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科幻」這兩個字在國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期,網上又有消息傳來:科幻巨作《球狀閃電》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很快就要上馬、開機,作為劉慈欣的大作,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 劉慈欣:給《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打滿分
    《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兩部高成本大製作科幻片各領風潮,在不同方向的探索上取得突破,也都受到大眾肯定。 《流浪地球》為國產片樹立了工業水平的新標杆,而《瘋狂的外星人》更首度實現了文化自信,創立了屬於中國本土的、深入觸及中華文明內核的國產科幻大片。這兩部電影背後的「精神教父」都是劉慈欣。
  • 《流浪地球》劉慈欣:從未長大,從未停止成長
    ,電影院、朋友圈最火的非《流浪地球》莫屬,大量的褒獎成就其「中國首部科幻電影」的稱號。《三體》把他推到了科幻讀者面前,電影《流浪地球》又將他推了一把,這次,是世界大眾面前。這本探尋太空文明的小說,深深震撼了劉慈欣:原來想像力除了構建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和童話的烏託邦,還能建立一個栩栩如生、觸手可及的文明。他明白了自己所缺的東西:他是一個追夢人,除了攀登,別無選擇。
  • 流浪地球英文版好評如潮,國外科幻迷贊劉慈欣「活著的傳奇」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其電影版也曾是現象級作品。原著故事講述的是在太陽即將毀滅時,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人類選擇了實施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
  • 《三體》《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再出神作!
    《流浪地球》中遍布全球的巨型發動機很多科幻愛好者開始暢想一部2萬字的《流浪地球》,只拍了一半就有如此壯闊的畫面 那敘事更宏大的後半部有多驚豔?流浪地球》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等到《流浪地球》第二部?《流浪地球》就不用說了《鄉村教師》則是寧浩電影《瘋狂外星人》的靈感來源非常多劉慈欣的讀者都是因為這本書才開始看科幻作品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流浪地球可以說這些年來中國科幻片的巔峰之作。說心裡話,郭帆導演將劉慈欣的作品導的很出色。在細節和情節方面真是無可挑剔。與某些科幻電影中將大樓p上屏幕就是未來的敷衍形成了天壤之別。 大家看到我這個題目可能感覺我又是個噴子。但事實並非如此。
  •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電影創意罕見 在好萊塢不會被採納
    劉慈欣在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上。 王迪 攝中新網成都11月22日電 (王鵬)「其實《流浪地球》與好萊塢科幻電影有一個重大區別,這個區別被大家忽視了。」22日,在成都談及電影《流浪地球》,劉慈欣說,這部電影的創意「很罕見、很新」,在好萊塢一般不會被採納,這是《流浪地球》與好萊塢科幻電影間被忽視的區別。當日,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正式啟幕,劉慈欣現身會場,電影《流浪地球》自然是繞不過的話題。這部根據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收穫超46億元票房,被稱為「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
  • 流浪地球,喚醒了沉寂十九年的科幻作品
    六七歲的時候,劉慈欣在河南羅山老家,親眼目睹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划過夜空,從此對宇宙充滿了好奇與想像。1985年,劉慈欣大學畢業後,成為山西娘子關電廠的一名計算機工程師。劉慈欣說,越是在那種封閉的、偏遠的環境中,人們越有突破這個環境去看世界的願望,他就會用全部的想像力去做到這一點。
  • 《三體》《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再出神作,太燃了!
    如果你是大劉的資深讀者,看這幾張圖就懂了《流浪地球》中遍布全球的巨型發動機流浪地球》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等到《流浪地球》第二部?>《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的「神秘計劃」悄然開啟這是一個劉慈欣親自授權、參與由中國團隊主導,國際團隊合作投資千萬的原創漫畫項目項目剛啟動就吸引了全球二十多位頂尖漫畫藝術家加入計劃用四年把《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球形閃電》《微紀元》
  • 《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難怪他拒絕卡梅隆拍三體
    1999年,小說《流浪地球》首次發表,當時的劉慈欣還是一名電力工程師,憑藉這部作品,劉慈欣得到了2000元的稿費。《流浪地球》票房46億,劉慈欣分多少?難怪他拒絕卡梅隆拍三體2019年,根據劉慈欣《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在科幻電影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內,這部電影卻憑藉精彩的劇情,良心的製作,不僅收穫了炸裂的口碑,而且斬獲了46億票房的傲人成績。
  • 46億票房的《流浪地球》,劉慈欣分了多少?難怪他不想拍《三體》
    1999年,當時的劉慈欣還是一名電力工程師,那一年他發表了《流浪地球》的小說,但是只拿到了2000元的稿費。46億票房的《流浪地球》,劉慈欣分了多少?難怪他不想拍《三體》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最終收穫了46億票房的傲人成績,儼然成為國內科幻界的一部現象級作品。
  • 影評:《流浪地球》算是硬核科幻,但和我期待的仍有些距離
    影評:《流浪地球》算是硬核科幻,但和我期待的仍有些距離今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裡,《流浪地球》無疑是流量最大的一部電影了,引起熱議。我也是奔著國產科幻和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這兩個賣點去看的。劉慈欣的《三體》小說曾獲得了雨果獎,這次的《流浪地球》電影的監製也是劉慈欣,所以感覺應該和以往的國內的科幻片不太一樣。說起硬核科幻,好萊塢有很多優秀的電影,比如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這部電影的核心理念,是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為基礎,再加入劇情進行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