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從何而來?玄奘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不解之緣

2021-01-17 史課郎欽泓

在佛教的眾多經典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然要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無論是耄耋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大都市,人們都會時不時地朗誦這篇經文。人們最為熟悉的那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處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為什麼在成千上萬的佛教經典中《心經》會成為流傳最廣的經典呢?在《心經》的背後有著一段神奇的故事,或許這就是其中的緣由吧。

玄奘與《心經》之緣

玄奘法師十二歲便出家做了和尚。在誦讀佛教的一些經典之時對於當年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經文有很多地方想不明白。可能是鳩摩羅什錯了,可是先聖又怎麼會錯呢?就算錯了又錯在哪裡呢?帶著這樣的疑問,玄奘法師很想前往印度看一看原始的經文到底是怎麼寫的。

後來,玄奘到成都掛單。一日,玄奘遇到了一個滿身瘡癤的老和尚。路人見狀皆紛紛避而遠之,唯有玄奘法師菩提心發願,上前為其清洗膿血,塗抹藥膏。後來在玄奘法師的悉心照料之下這位老和尚漸漸的康復。恢復建康的老和尚萬般感激玄奘的調治之恩,於是便將一部經書通過口傳,贈與了玄奘。

老和尚的這篇經文全文一共二百六十字,這篇經文的名稱正是叫做《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好奇,之前便讀過由鳩摩羅什翻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與老和尚的這篇不同,鳩摩羅什傳授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有很多「如是我聞」等語。內容艱澀難懂,遠不及老和尚這篇經文翻譯的曉暢。

於是,玄奘便將經文牢牢地記在了心中。據說當日傳授這篇經文給玄奘法師的正是乃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後來為弘求佛大願,玄奘前往天竺求取真經。在經過八百裡無人的莫賀延磧沙漠之時,多次遇險。飛禽走獸,流沙暗窟。每次在遇到危難的時候,玄奘法師就在心中默念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起奇怪,只要玄奘在心中念起經文,每當走投無路的時候,便會有人前來搭救於他;迷路時,總能找到前進的方向;飢腸轆轆體力難支的時候,便會有人為他送來食物;每當遇到毒蟲猛獸的時候,也能一次次的逢兇化吉。依仗著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神奇力量,玄奘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到達印度。

回到中原之後,為了銘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自己前行途中的支持與陪伴,於是廣泛的傳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部經書。

另一個說法則是說,玄奘在取經的路上行至一處廢棄的寺廟。見一位老和尚臥病在床卻。當即便留在了這位老和尚的身邊悉心照料。當得知玄奘是要前往天竺求取經文的時候說道「不顧自身安危,一心求法,難能可貴。只是這西去路途艱險,只身前往恐怕兇多吉少。我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部,若你能持誦西去,定能護你周全。」於是老和尚便將經文傳授給了玄奘。

第二天,當玄奘起床正準備動身西去的時候,破廟老和尚全都不知所蹤。而後來,當玄奘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那爛陀寺的時候又再一次見到了那位老和尚。

這個故事也被後來《西遊記》中改編成了玄奘見到烏巢禪師之後獲得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段。

這兩個故事便是《心經》的來歷,其中不免有神話的部分。破除神話的色彩《心經》卻也實實在在的能給人以堅持的勇氣和戰勝恐懼的信心。其原因就是在於《心經》解釋了所謂的「受想行識,一切皆空」和「色空不二」的思想,乃是大乘佛法的總提綱,往往能夠指導人破除迷障,遠離顛倒。當一個人真的能夠破除迷障,遠離顛倒的時候便可不在由心而生恐怖。

相關焦點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佛典,是修學佛法者日常修誦的佛經,因其在佛經裡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進而可以說,五蘊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識,同那作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這種關係。因而也可以說,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識即是空,空即是識。舍利子!這世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皆稱為諸法。這一切法的本相便是空。
  • 佛法的精華要意思《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依據梵文原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念法為Praj ā -p ā ramit ā -h daya-s ū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然經文由「觀自在菩薩」作為經文的開始,但實際在此靈鷲山般若會中,佛陀亦在此會上,為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弗的指導作證明。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心經何故無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等六種成就,以證明是佛說呢?,念了一遍,玄奘法師便記在心內,後來把它譯出來,一個字也沒有更改;鳩摩羅什法師也有翻譯這部心經,名叫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如是我聞等語,但不及老和尚傳給玄奘法師所說的那麼簡潔流利清楚,那位老和尚又是甚麼人呢?
  • 司馬南楷書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白洋小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用《心經》印證書法
    有多幅作品被中國藝術研究院等藝術機構收藏。傳略及作品被收入多種辭書及大型作品集。【白洋小楷心經】【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 遠離一切顛倒夢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現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所翻譯的,全文僅二百六十字,是大乘佛教六百卷般若經中最短的一篇。《心經》雖然字數最短,但卻講明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性空的大智慧,可謂是文字簡略而涵義廣博。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七期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卷》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彼岸花開正盛
    所謂色即是空,就是讓我們放棄執著,佛經中通過各種故事闡述了這一點:《金剛經》中用木筏的比喻,闡明了執著的愚蠢。釋迦牟尼說:現在就讓我們聆聽佛陀的教誨,一邊聽著木魚的敲打聲,去看看能引導我們「到達彼岸」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吧。(《心經》全文。)2.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核心內容,就這兩個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觀自在菩薩為了開示舍利子,而在定中為舍利子所講的法。《心經》的內容很玄奧,因為它屬於般若智慧方面的內容,對人的智慧以及悟性要求都非常高。一般人想要看懂它,並不容易。從類別來說,般若部經的內容基本上是以不同的論述來開啟人的智慧。並讓人在實際修行中,去運用自己的這些智慧。這和持戒修行就有著根本上的區別。
  • 楊建和隸書作品欣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2020-12-26 15:01:55 來源: 手機的端倪 舉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人口頭會說,到底如何理解?
    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經典佛語來。在一般人看來,大多理解都是和「性」「色」關聯起來,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其實,這句經典的佛語出自《心經》。《心經》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佛學經典之一,它闡述了大乘佛法的精華要義,表達的關鍵內容是空性,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目前我國流行的《心經》原文,最經典的當屬玄奘譯本。
  • 精品推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紫檀木筆筒
    小葉紫檀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以印度邁索爾邦地區、緬甸地區所出產的紫檀最優。小葉紫檀質地堅硬,盤玩後色澤從橘紅色到紫黑色,變幻多樣,紋理細密。紫檀有許多種類,紫檀生長速度緩慢,5年才一年輪,要800年以上才能成材,硬度為木材之首,系稱「帝王之木」,非一般木材所能比。
  • 常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的你,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精髓嗎?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現在很多的人都在修行的經書,師兄不要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經文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但是其中包含的內容是有很多,所以師兄在誦讀的時候,一定要用心,並且堅持的去體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內容是什麼。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期 朱元培解讀
    舍利子,彼岸無岸,強名曰岸,岸無成岸,心止即岸。是故如來無定相,無往亦無來,舍利子,汝知如來有慧劍否,無也,如來依般若波羅蜜多也。菩薩曰,否,如來有慧劍,有戒刃也,如來無慧劍,無戒刃,不識般若。何以故,般若即般若,衛之則存,矚之則明,存而明之,道假以成。於是乃說大圓滿般若波羅蜜多心咒。
  • 籤字筆臨王羲之《心經》
    《心經》,鳩摩羅什譯,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心經》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直明「第一義諦」,集中展現了般若學的精髓,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即出自該部經文。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觀音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舍利 子,色不 異 空, 空 不yì sè sè jí shì kōng ,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異 色,色即 是 空, 空 即 是 色。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曲迦仁波切
    曲迦仁波切:今天是2020年1月21日,我決定在網絡上正式發布前幾日因為一段視頻而備受關注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