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古村落探尋之古橋訪記:大涵山橋

2021-01-12 牛眼觀世相

大涵山橋,現在位於東吳鎮的史家灣村與生薑漕村之間、大涵山東邊山腳下的五港交會之處。因為在大涵山腳下,因山而取其橋名為:大涵山橋!橋西史家灣村,是南宋時期「一門三宰相、四世二封王」史氏家族的發祥地,鄞東史氏第一位宰相史浩的祖父史詔,為伺候母親、躲避做官,從寧波城裡搬出,最早來到的就是史家灣。

大涵山橋所在的河道縱橫,河面寬達50米,深2.5米以上,為東鄉河道最深之處,久旱不涸,水流清甘。大涵山橋就建在河面遼闊、流水湍急,俗稱「虎狼關」的五港交匯之處。故用「虎狼」二字來形容此橋,恰當不過!「刀鋒」二字又從何而來,這還要從其橋墩說起:最奇特的是橋墩由5塊長條石豎直排列,墩上覆置巨大條石作橫梁。該橋的直豎橋墩由於薄而有榫卯結構,並且由於橋墩直豎而微薄,尖角而單面迎水,既減弱了水流的衝力,又加速了水流的排洩。終於使這座矗立在急流中之中橫跨廣闊河面的橋體,經受住千百年急流的衝擊而穩固如初。所以用「刀鋒」來形容此橋也是恰如其分!!

據鄞州地方志記載,大涵山橋始建於唐代,該橋在明代萬曆年間重建,在清代道光年間、宣統年間重修橋牆和纖道。為一座三孔、二墩(直豎)的石結構三眼平板橋。橋的中間欄板上題有「大涵山橋」橋額,下款為「萬曆戊戌(公元1589年)吉旦」紀年,全橋長13.9米,面寬2.28米,左右橋孔各寬3米,中間橋孔為5米。大涵山橋體量不算大,但在古代卻是溝通鄞州東鄉山區和水鄉的交通樞紐,因此已被列為文物保護點。 為保護大涵山橋,有關部門曾下過一番力氣:隨著鄞州區經濟建設的發展,大涵山橋已不便通車,但決不能將其拆除。於是,當地鎮政府會同文化、水利部門在古橋附近新建了一座投資50萬元的新橋;1997年,在興建同三線高速公路時,為避讓這座貌不驚人的古橋,甚至不惜多花了數百萬元劈山繞道。現在這座橋所在的位置就是:鄞州公安分局東吳派出所大堰山執勤點治安崗亭對面!!

還有就是橋欄上右邊兩行小字,首行為「道光庚子歲仲春月吉立」(公元1840年),第二行為「宣統庚戌歲春仲月」(公元1910年)

還有一特別地方是此橋的承梁石刻的卻是獸面,齜牙咧嘴,園眼怒瞪,這是傳說中的吸水獸,經常刻在橋門上,用來鎮嚇興浪作濤的水怪,一般都出現在早期橋梁上,如今寧波也僅見此一例。

在這個古橋上還有更驚奇的發現:在西墩靠南第二條墩石上,有一行字,字體與橋聯的一致,石質也相同,為「大元延祐六年歲在己未良月吉日重建」,延祐六年即公元1319年,距今699年。橋聯共用了三條墩石,落款採用單款的形式,兩條分別刻橋聯的上下句,它是現存寧波年代最早的實物橋聯:「橋梁固日月長溪山如舊,地脈靈車馬富人物還新。」與下句隔一條的墩石上則刻了此落款。這樣,現存大涵山橋的重建年代,可以再向前推279年,朝代也可從明朝上推到元朝,真是太難得了。有如此詳細之橋聯在寧波古橋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

另據科學家分析:橋墩厚薄要合於水流的緩急,太薄要出險,過厚會加大水流的衝擊力,更要把握好常年流量與突發洪水的衝力變化。關於這種單向推力橋墩的建造理論,法國橋梁專家>橋梁專家在十九世紀才有研究成果發表,而大涵山橋在千年前已經應用了這個原理。鄞州區古代工匠所創造的這一奇蹟。雖然橋形簡單,周邊環境也改變很多,但大涵山橋的價值是毋容置疑的,它有寧波古橋中少見的元代紀年石刻,有寧波最早的橋聯,有寧波最早的書寫橋額題名,以及風格獨特的石刻。

這就是旁邊新修建的「大涵山橋」

「虎狼刀鋒」大涵山古橋果然笑傲江湖,與眾不同!

相關焦點

  • 在我國,古村落的名字因為一座橋改變了,當地人說閩南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古村落越來越稀缺,但同時也非常豐富。如果你想去山青水秀,他仍然非常聰明古村落,我為你推薦一個,他被稱為「青山古村」,這個名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很少有人能正確地讀出來。位於浙江省蒼南縣山埠頭村,距蒼南縣23公裡,沿莒溪、清水溪、東臨U布頭老街,西臨遼埠頭新街。
  • 世界第二大孔子後裔聚集地,南京高淳漆橋古村落
    南京高淳漆橋古村落展示給遊人的是一條近2000年歷史的老街,現存長度大約為500米。走進老街,可看到兩側的房子都為古舊的磚木式店房,因為風雨侵蝕,木門上木料的紋路清晰可見;家家屋簷外挑,門楣雕有精美的紋飾,或牡丹,或如意,或鳳凰,極具韻味。
  • 保護古村落 不能只盯著古村落
    近冬至時節,水位不高,水中幾個沙洲點綴,對岸山影連綿,似能聽見山嵐之聲。12月20日,廣東省古村落評審專家組一行到清遠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考察認定工作,這座如畫的小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縛婁、陽禺、驩兜之國……」這是正史典籍最早論及陽山的文字記載。陽禺國為2000多年前的古廣東三小國之一,治所據稱就在今青蓮鎮一帶。秦漢時期,附近開拓了驛道,正與今天的青蓮村隔江相望。專家組組長,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導唐孝祥說,從考察的情況看,青蓮村值得好好規劃。但規劃的時候不能只考慮到村子本身,還要把旁邊的河,對面的山容納進來,「做個大的規劃」。
  • 秀雅古村落的百年時光,醞釀出最地道的麻城美食
    冬天,萬物寂寥冷清,唯有被時光封存、耐人尋味的古老村落,讓人一見難忘。麻城就有這樣的傳統古村落。與其抱著熱水袋和空調房度日,不如帶上相機,遊古村吃吊鍋,來一場冬日邂逅。訪魅力古村寨張家山、龍門河、名山村,攬秋冬鄉村美景——探麻城吊鍋發源地木子店,吃正宗麻城吊鍋第一站:張家灣張家山,找尋明清民居的時光映像張家山傳統村落坐西向東,背靠青山,面臨梯田,村前古樹參天,對面還有杏峰尖寺的杳杳鐘聲,這裡至今仍留存著耕讀傳家的農耕文化生活。
  • 古村落如何做到「修舊如故」?
    代表建議遵循「不改變原狀」的原則查金榮代表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市人代會上提交了一件關於賦予古村落空間現代文化內涵的建議。他在建議中提出,在重塑古村落的原則上,保證古村落整體風貌統一,堅持環境保護的自然性和生態性,修復整理村落的自然風貌與人文環境,保持古村落的原真性,注重可識別性。
  • 最美盤山公路,炊煙嫋嫋的古村落,構成了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
    大家好,我是皚皚,今天小編我要帶你們去看看最美的盤山公路,這裡呀炊煙嫋嫋的古村落坐落兩旁,這裡的葉,路,房都夠策劃管理一副濃墨重彩的畫卷,不信的話就一起去看看吧,一定會驚豔你們的。晚秋是四明山最迷人的季節,漫山遍野的紅楓、古道邊黃的人眼的銀杏葉、炊煙嫋嫋的古村落等等,共同構成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四明山下,那動人心魄的黃色,醉人的紅色,青翠欲滴的綠色,層林盡染,整座四明山色彩繽紛,堪稱絕美秋色。
  • 這才是龍巖人心目中最美的千年古村落,你喜歡哪一個
    福建長汀水頭古村落在福建省龍巖市濯田鎮的水頭古民居,聽說在這個古民居裡至今保存著14座,完整保存的古代宗祠,非常的富貴,這是我們農村建築和文化藝術的一個寶貝,所以現在和大家一起來水頭古民居一起去探訪一下這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
  • 「堯都古村落」之土門鎮柴裡村
    敬請期待~往期精彩連結【堯都古村落】之堯廟景區堯廟村【堯都古村落】之屯裡鎮西蘆村【堯都古村落】之麻紙的故鄉賈得鄉小程村【堯都古村落】之古白馬城喬李村【堯都古村落】之堯廟鎮伊村【堯都古村落】之段店鄉西孔郭村【堯都古村落】之段店鄉九洲堡村【堯都古村落】之梨花山下小蘇村【堯都古村落
  • 【堯都古村落】之古白馬城喬李村
    本輯徵集的內容是堯都區的一些古村落。它覆蓋面大,河東、河西、山區、平川,鄉鎮村堡,方方面面,應有盡有。這些古村落給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社會畫面,有爛漫的田野、古老的房屋、廟宇和祠堂,頗有趣味的民俗風情,還有說不完的古老故事,令人心醉神往,愛不釋手。我們臨汾是帝堯之都、中國之源,在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中佔據著特殊的重要地位。堯都區的歷史文化不僅藏在大大小小博物館裡,更多的藏在民間,藏在黃土厚地中,藏在三晉百姓生生不息的血脈裡,這裡不僅蘊積著黃土,更蘊積著深厚的華夏文明。
  • 同是《臥虎藏龍》取景地,皖南這兩個古村落的人氣卻不可同日而語
    是啊,在皖南眾多的古村落當中,宏村的人氣絕對是當仁不讓的,也正是因為宏村的人氣太高,以至於我們來到皖南往往會忽略掉其他的古村落,其實在皖南遠不止一個宏村,在黃山腳下有數不清的依山而建的皖南古村落,它們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築,村中有溪流穿過,山間民居錯落分布,遠遠望去如似塔之層層交錯疊壘,好似一幅水墨丹青畫。
  • 丹徒黃墟村——讓古村落在鄉村振興中「煥新」
    近年來,黃墟村積極修繕保護傳統村落和古建築,讓古村落「煥新」,讓歷史文化「活起來」。據《黃墟殷氏家乘》載,黃墟村始建於元代。現存的黃墟古村落,以「十字街」為中心,向東西南北方向延展,建築以徽派風格為主,歷史遺蹟眾多。古村核心區民國前所建民居約2.1萬平方米,古街、祠堂、故居、古墓、古樹等保存較為完好。
  • 領奏「古村落旅遊」 風華正茂再出發
    成功申遺,將中國之黟縣,成長為世界之黟縣    古黟大地,筆鋒如畫。    當人們紛紛猜測之時,黟縣縣委、縣政府早已成竹在胸運籌帷幄。1994年,黟縣就超前把西遞、宏村、南屏、屏山、關麓等價值較大,藝術性、完整性保存較好的古村落納入縣城總體規劃,對重點古民居按「省保」「市保」「縣保」級別分別掛牌保護。    上世紀90年代開始,西遞旅遊服務公司、黃山京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先後成立。
  • 太行古村落 張泗溝
    古村落的羞澀□芭蕉雨聲不是第一次來,依然找不到張秀才住過的石頭院子。
  • 廣東潮州8處靜美古村落,悠久文化源遠流長
    宋代以來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海濱鄒魯」之稱。 這裡自古人文璀璨,文化悠遠流長。一起來看看這裡8處靜美古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 1 龍湖鎮龍湖寨
  • 長城 村落 古寨……一路西行 賞京西古道之壯美
    京西之美美在西山的山、美在永定河的水美在京西古村落世外桃源的怡然美在紅色聖地的革命情懷美在京西古戰場上的千古滄桑……該村歷史悠久,建於公元1264年,自建村始,該村就與琉璃結下了不解之緣,琉璃的窯火燃燒了700餘年,一直生生不息、薪火不斷。琉璃渠村是中國皇家琉璃的生產基地,目前村裡有三家琉璃瓦廠仍在經營琉璃事業,延續著琉璃產業的發展。古村至今保存有完好的傳統村落的空間形態。村東口的過街樓,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1年),是北京唯一一座黃琉璃頂清代過街天橋。
  • 浙江安吉6處靜美古村落,安樂吉祥之地,隱藏絕美秘境
    建縣於漢中平二年,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得名。 這裡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自古人文璀璨。 一起來看看安吉6處最美古村落,你可曾去過幾處? 1 鄣吳鎮·鄣吳村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位於銅陵的「飛地」上,吳氏九大古村落之一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處意外走紅的古村落-嶺山吳古村。嶺山吳古村落位於銅山鎮南泉村南端,而銅山鎮是銅陵在池州境內的一塊「飛地」,距銅陵市區約90公裡左右。整個村子三面環山,自然風光十分優美,是吳氏九大古村落之一。古村落始建於宋末,其創始人為四宣義公,系從徽州遷居此地。自然村現有130餘戶500人,吳姓人口佔村落人口總數95%。
  • 還是明代遺世500年的古村落!
    來到井塘古村除了可以探尋《紅高粱》的拍攝歷程,更能恰到好處的去感受北方古村落的神秘意境…青山疊翠、溪水潺潺、石屋林立!這裡有挑柴回家的婦人,有古井提水的老人,更有不知誰家的狗子在石板路上竄來竄去。彎彎繞繞、踉踉蹌蹌地走進了這座被古井、古塘、古廟、古石橋、古戲臺、古石屋…填滿的古村落,風吹過樹枝上懸掛的紅燈籠。風停了,眼中一片嫩綠。這裡有古村落該有的落寞與寂靜,靠著那些低矮的石牆,聽一聽這裡的故事。
  • 績溪:古村落裡的慢生活
    厭倦了城市裡的車水馬龍,喧囂浮躁,如畫卷般的古村落是很多人內心最淳樸的嚮往。績溪縣瀛洲鎮仁裡村,「仁裡」二字語出《論語.裡仁》"裡仁為美」。仁裡村建於公元539年,南朝梁大同5年工部尚書耿源進助國鎮天大將軍致仕後與弟新安山水卜居於此而建。
  • 沉睡百年的古村落,像一個「水墨山居圖」,充滿魅力卻鮮為人知
    因為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有許多古村落,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美麗,吸引了許多遊客,想去這些村子裡體驗不同的風俗習慣。但是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古村落被過度開發,交通量大,所以古韻味逐漸喪失,不那麼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