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西遊記》畫本中的孫悟空
當然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不僅是重量最重,也是師兄弟三人的武器中,影視形象與原作最為貼切的一個。在《西遊記》原著中,描寫金箍棒是「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中間星鬥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以及「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換言之,金箍棒的形象就是一根黑色的鑌鐵棍,前後兩頭包裹黃金,並且還有大量的裝飾。▲浙版《西遊記》的金箍棒算是最還原原著的
不過金箍棒雖然在很多營銷號口中,被說成是什麼本來是大禹用來測量水深的尺子之類吧啦吧啦,但是這玩意的原型,其實是一種明代較常使用的軍械——「大棒」。這個「大棒」可不是現在說的棒槌或者是民間習武用的棍棒,而是一種給步兵使用的鈍器。大棒的棒身為木製,兩頭包鐵以增加重量,雖然重量上要遠輕於錘、鞭、鐧這一類更加出名的鈍器,但是對於小兵們來說,大棒使用起來卻也更容易上手。比如在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就講解大棒的用法只有「用一打一剌棍法習之」,甚至一些西北地區的邊軍,直接「大棒亦無式,不知用法……遂用棒一擊,則毋問甲冑之堅靡」。因此,作為金箍棒的原型,大棒算得上是一種操作簡單的兵器,但也正因如此,使用它的士兵地位也一般不會太高。▲大棒
與金箍棒相對,另一個在營銷號中經常被經常拿來和其對比的兵器就有點意思了,這便是幾乎與豬八戒這個角色綁定的兵器——九齒釘耙。在原作重,九齒釘耙略遜於金箍棒,重為一藏之數,即為五千零四十八斤,也就是約3噸,差不多等於兩隻稍小點的白犀牛。不過和金箍棒不同的是,九齒釘耙雖然在《西遊記》中也有文字描述,但是這個兵器到底長什麼樣,從明代至今卻有著各種說法,比如在明代插畫中,就有狼牙棒形象的九齒釘耙。▲明代插畫中的豬八戒和九齒釘耙
▲明代陝西韓城大禹廟《西遊記》壁畫中的唐僧師徒形象▲明代插畫中的豬八戒大戰沙僧
那麼這些究竟哪一種才更接近作者心目中的九齒釘耙呢?這就要從九齒釘耙和豬八戒的設定入手了。在設定中,豬八戒是掌管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轉世,對於這個官職目前有不少解讀,認為豬八戒管的這個天河可能是對應明代的大運河,天河水兵是負責清淤河道,所以豬八戒是虛職云云,又或者是所謂天河水兵是下面龍王水族之類。雖說名著各有各的解讀,但是我們所熟知的這個《西遊記》畢竟還是明代作品,因此豬八戒這個「天蓬元帥」,自然也要從明代官職和政治習慣中找線索。▲道教中正牌的天蓬元帥
在《西遊記》十九回中,豬八戒的自我介紹中,提到自己「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其中「元帥」這個應該是涉及到作為原型的道教護法神「天蓬元帥」,因此就不過多解讀,但是重點在後面的兩個詞,「總督」和「憲節」。所謂「憲節」,就是朝廷發給負責巡視各地政情的巡按御史,代表身份的符節,所以也常被用來代指巡按。這個官員雖然明代只是七品,但是因為負責的任務頗為特殊,因而也算是皇帝的心腹大臣。▲清代河道總督衙門
至於「總督」,雖然在這裡是作為一個動詞,但這也符合明代在「總督」任命時,授予總督某地軍務的官職叫法。說白了,豬八戒的這個天蓬元帥的職務所對應的,就是明代負責管理運河河道的河道總督(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不是一個)+巡按御史。這個官職雖說不是太大而且也是個文官,但是其特殊性,也算得上是地位重要的皇帝心腹。相對應的,豬八戒的天蓬元帥,應該也是天庭中一個官職不高但是還是很有地位的仙官。▲大運河
繞了一圈講豬八戒,自然也就要引到最關鍵的問題,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到底是啥?這個還是要要參考一下《西遊記》原文,在豬八戒對自己兵器的描寫中,他提到這個兵器是「勅封元帥號天蓬,欽賜釘鈀為御節」。換言之,九齒釘耙一開始的作用並不是讓豬八戒用來當武器,而是他赴任總督和巡按時獲得的禮器。到這,已經可以排除肯定不能當禮器的狼牙棒版九齒釘耙。而原文中九齒釘耙的原名「上寶沁金鈀」,則說明這種九齒釘耙的真實形象肯定不是農用的「耙」,而是作為軍械的「鈀」。加之明代鈀也是軍隊儀仗中的一種重要武器,因此將它作為象徵玉帝皇權的「御節」賜予下屬,其實也是非常合情合理。▲《出警入蹕圖》中攜帶鈀的步兵
不過說到這還沒完,鈀畢竟也還有很多種,況且大家更熟悉的鈀明明都是三齒,為啥豬八戒的就是九齒呢?這裡說一下筆者的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原型很有可能應該指的是明清時期的「通天鈀」。首先這種鈀是確實有九個齒,對的上原著中的描述。其次,在古代也有「天有九重」的觀點,通天鈀有著「通天」之名,鈀刃又能和九天對應的通天鈀,被作者拿來當作天庭使用的高端禮器也就並不奇怪了。▲通天鈀
說完了上面兩位,那就該講講沙僧的兵器了。實際上有關沙僧的兵器,在《西遊記》中正面和側面的描寫還算比較多,比如說沙僧自己介紹時就說自己的兵器「降妖真寶杖」時說:「出自月宮無影處,梭羅仙木琢磨成。外邊嵌寶霞光耀,內裡鑽金瑞氣凝。」這裡的梭羅木,指的並不是很多很多營銷號中說的月桂,而是今天分布在我國南部和東南亞地區的梭羅樹。至於寶杖的外形,則直接被妖怪稱為是根「擀麵杖」,因而絕對不會是明清小說插畫中常見的月牙鏟,或者是現代的雙頭鏟。▲明清小說插畫中的沙僧兵器形象就已經是錯誤的
考慮到沙僧在天庭時「捲簾將軍」這一仙職,對應的應該是明代錦衣衛的捲簾百戶,因此沙僧的這根寶杖,應該就是明清時期儀仗中「吾仗」。說這個名字可能大家聽到會有點懵,但是「吾仗」的另一個大名各位應該就能耳熟能詳了,那便是古代執金吾所拿的「金吾」。當然了,名字聽起來雖然霸氣,但「吾仗」嚴格來說算不上兵器,結構也是一根木棍,前後兩頭以黃銅和黃金包裹裝飾。▲明代的吾仗
在分析完師兄弟三人的兵器後,再看原著中一些比較讓人迷惑的情節,自然也就號理解了。比如為何唐僧更心疼和喜歡懶惰夯貨豬八戒,而不是能打又機靈的孫悟空;又為何黃獅精在偷走三人兵器後,明明金箍棒最重,開的卻不是「大棒會」而是「釘鈀會」。畢竟三件兵器,不說戰力,光說造型檔次,那還是豬八戒的九齒釘耙最高啊!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內容。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府兵制度下的替父從軍?花木蘭原來是隋唐人
古人對付騎兵有多努力,八種暗器加八種陷騎法,後面還有拒馬長槍弩兵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