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天堂的顏色》: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一場愛與心的羈旅

2021-01-09 你好心語愛

文|你好心語愛《天堂的顏色》由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執導,於1999年2月8日在伊朗上映。這部影片是馬吉德·馬吉迪繼《小鞋子》之後第二次獲得蒙特婁影展最佳影片,並在豆瓣上拿到了8.7的高分。

馬基德·馬基迪比較擅長從兒童純真的視角看世界,將簡單本真的故事帶入電影,輔以成熟的敘事表達,注入飽滿的情緒和真摯的情感,讓觀眾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真善美是人類追求的本質,我想這也是馬基德·馬基迪的作品屢獲佳績的原因,而這部《天堂的顏色》也是他典型的代表之一。

該片講述了一個8歲盲童穆罕默德對自然世界、對生命密碼、對知識的熱愛與渴求,雖然眼盲卻聰明優秀。但在父親眼裡,他卻是自己的累贅,是自己再婚的阻礙。因此被父親千方百計地送走,並最終導致穆罕默德發生意外的故事。這部電影並不是悲劇,而是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是一場愛與心的羈旅。

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從劇情呈現、表現手法和現實意義3個方面對這部影片進行解讀。

縱橫交錯的劇情呈現:表達幸與不幸之間的自我抉擇,揭示愛是心靈的救贖

整個故事從兒童(盲人)視角切入,結合健全人(成人)視角,沿著「看得見和看不見」這條敘事線緩緩展開,層層遞進。並融入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採用細節描寫的方式,有很強的代入感,讓人輕鬆進入劇情。

1.橫向上:多視角對比,表達了幸與不幸之間的自我抉擇。影片開始有一行字:「你既看得見,又看不見。」這句話意味深長。有些人雖然看不見,但他卻用心去感受世間的一切美好與幸福,看不見勝過看得見。有些人雖然看得見,但他卻執著於眼前的不幸與黑暗,看得見不如看不見。它既是對盲童穆罕默德的描寫和隱喻,也是對父親哈山甚至健全人的影射和諷刺。

① 盲人(兒童)視角:看不見的幸福,有些人看不見勝過看得見。學校放假了,父親哈山接兒子穆罕默德回家。一路上,兒子用手感受微風、水流的溫度、麥穗的凹凸,用鼻子聞著花的芬芳,用耳朵聽啄木鳥「噠噠」的啄木聲。大自然對於穆罕默德來說充滿未知和新奇。同時,他將自己感受到的一切聲音節奏、形狀凹凸都與盲文對應起來,抓住可能的機會學習。因為眼盲,他更加熱愛和珍惜自己所遇見的一切,用其他感官去認真探索和愛著這個世界。即使眼睛看不見,他卻用心去「看見」這個世界的美妙。

回到家,穆罕默德「見」到妹妹和奶奶,高興地用手摸她們的臉,感受歲月帶給他們的痕跡。原來,一年不見,妹妹長大了,奶奶臉上的皺紋也增加了。接著,穆罕默德拿出他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她們,這是他對家人的愛與祝福。

對於穆罕默德來說,他雖然眼盲,但卻對周遭充滿好奇和熱愛,他用他特有的方式努力「看見」這個美妙的世界,在此過程中他獲得了來自大自然與家人帶給他的幸福感。

② 健全人(成人)視角:看得見的不幸,有些人看得見不如看不見。父親哈山帶著彩禮去女方家提親,他向女方介紹自己只有兩個女兒,絲毫沒有提及盲人兒子。女方對他很滿意,眼看好事將近。但哈山卻若有心事,他籌劃著把兒子送走,但遭到了母親的反對。一次哈山趁母親趕集,把穆罕默德偷偷帶走,送到了一個盲人雕刻家做學徒。

原來哈山急於把兒子送走,是想擺脫盲人兒子這個累贅,方便自己續弦。在父親眼裡,穆罕默德就是自己幸福路上的絆腳石,是阻礙自己幸福的人。

影片通過多視角對比闡述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差別,從表面與內在兩個層面揭示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深層含義,講述了幸與不幸之間的自我抉擇。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有多麼不幸,而是我們被不幸和欲望蒙蔽了雙眼,而看不到擁有的幸福。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有多痛苦,而是我們選擇了放大痛苦。

2.縱向上:層層遞進的劇情走向,揭示了愛是心靈的救贖。劇情一開始,父親哈山就表現出對兒子的自私和厭惡。這為他後來狠心將兒子送去盲人雕刻家做學徒而導致母親意外離世,以及兒子意外落水後「救與不救」的矛盾心理埋下了伏筆。

哈山的母親得知兒子把孫子送走後,冒著大雨去尋找孫子,最後暈倒,不久就離世了。母親的離開直接導致哈山的婚事泡湯,因為在當地人看來婚前家裡死人是一件不吉利的事。失去眼看到手的婚姻,又失去了母親,哈山悲痛交加。於是,他決定將兒子接回家。

回家的途中,他們路過一座木橋時,橋突然斷裂,坐在馬背上的穆罕默德連同馬一起掉入湍急的河流。這一幕好像在哈山心裡已經上演過無數次,所以他沒有立即搶救兒子,而是呆看著。經過片刻心理掙扎,他最終跳下水。洶湧的河水把他們衝到下遊岸邊,哈山醒後,跑過去抱住兒子,以為他死了便失聲痛哭。這一刻,穆罕默德的手變成了金色,迎著光動了一下。

穆罕默德沒有死,這預示著他的重生。而哈山最終在親情中找回了對兒子的愛,找回了真正的自己,暗示了哈山也重獲新生。我想導演想要表達的是:愛是天堂最美的顏色,是父子倆心靈的救贖。

表現手法:通過人物衝突、角色對比,結合鏡頭語言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擅長製造劇情的衝突和高潮,甚至被稱為「伊朗的史匹柏」。這部電影不僅融合了伊朗傳統宗教文化,還運用自身獨特的鏡像語言講述來自「天堂」的故事。用簡樸自然的筆觸勾勒現實生活的影像,揭示了人性的善與惡。

1.人物衝突和角色對比,反映人性的善與惡。影片中喪偶的哈山想為自己再續情緣,通過擺脫盲人兒子的拖累為自己找到「幸福」。於是,打算把盲人兒子送走,卻遭到母親和兒子的一系列反對。他們之間的矛盾衝突反映出善惡人性的一念抉擇,揭示了指引人性走向的背後真相。

① 父子衝突:只愛自己的父親,自私和冷漠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眼看著婚期漸漸逼近,父親哈山坐立難安。整天只想著一件事就是把兒子送走,讓他從家裡消失。一天,他趁母親去趕集,帶走了兒子,路上穆罕默德察覺到異樣往回跑,結果被哈山輕鬆攔下,拽上了公交車。來到木匠家,木匠熱心地想穆罕默德介紹這裡的一切,但穆罕默德始終不高興。

終於他委屈地對木匠哭訴:「你知道嗎?沒有人愛我,就連奶奶也一樣,他們都因為我是個瞎子而離開我。」穆罕默德感覺自己被父親嫌棄,被家人拋棄。近景鏡頭清晰地描繪了穆罕默德的委屈和酸楚,讓人對其產生憐憫,對哈山的自私產生厭惡。

父親把自己的幸福凌駕於兒子的痛苦之上,卻沒認識到自己最大的不幸在於內心的貧瘠。他自私、冷漠、執拗的背後是他丟失了愛與信仰。因此,他會忘了自己父親的身份,忘了自己身上的責任與擔當,忘了自己對於兒子該有的疼愛。

② 母子衝突:母親對孫子的愛與兒子的自私形成鮮明對比。母子衝突有三個表現場景:

哈山相親回來那晚,對母親說:「我想把穆罕默德送去盲人雕刻家做學徒,這樣他才能獨立自主,我很關心他的未來。」母親反駁:「你是為了他的未來還是你的未來?」哈山啞口無言。哈山送走兒子回來,被母親質問,哈山激動地說:「我這樣做也是為了他好,我做錯了什麼?要讓我用餘生去照顧一個盲童,我已經忍了整整五年,我做錯了什麼?我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男人,我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誰能幫我,誰關心過我?」母親無奈嘆息,冒著大雨去尋找孫子。母親因淋了雨生病了,躺在病床上,哈山問:「要我把穆罕默德接回來嗎?」母親回答:「我擔心的是你,不是他。」前兩個場景利用中景和近景鏡頭,配上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反映哈山的自私自利。第三個場景則利用近景鏡頭,表現母親對孫子的疼愛,對兒子自私慾念的擔憂和無奈。通過母親愛的光輝與哈山人性的自私自利之間的對比,形成角色反差。情節有很強的代入感,讓人的思緒不知不覺地跟著劇情起伏。

2.巧妙運用鏡頭語言,塑造人物心理,引發共鳴。影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點就是鏡頭語言的運用,導演巧妙運用全景、近景、特寫鏡頭和推鏡頭把人物心理描述地惟妙惟肖,引發觀眾情感共鳴。

全景、近景和特寫鏡頭的結合:

學校放假了,穆罕默德在學校苦苦等候父親,終於等到父親到來。近景和全景的切換,一位滿臉愁容的父親遠遠地站著。而後,近景和特寫的切換,父親叫了穆罕默德伸出了手,穆罕默德摸索著抓到爸爸的手,委屈地說:「你以為你不會來了。」父親露出了心酸憐愛的表情。這個片段全景、近景和特寫鏡頭把父親對兒子憐愛與厭惡的內心糾結刻畫得入木三分。

特寫鏡頭:

回家的路上,穆罕默德用手感受風的力度、河水的溫度、麥穗的凹凸、妹妹和奶奶的臉龐等都運用了特寫鏡頭,把孩子內心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欣喜,對家人的想念和愛,通通躍然屏幕,讓觀眾心生感動和溫暖。

推鏡頭和近景、遠景和近景的結合:

影片中,哈山把兒子送去盲人雕刻家的途中,路過一片森林時,哈山聽見一陣詭異恐怖的聲音。導演採用推鏡頭由遠及近,好像那個恐怖的聲音漸漸襲來,讓人產生一陣恐懼。

他四下尋找卻沒發現什麼。但兒子卻自己往密林深處走去,哈山並沒有叫住兒子,站在那一動不動,他緊張又矛盾地期待著什麼?後來兒子被一個工人攔下,哈山低下頭輕嘆了一口氣。導演採用遠景和近景相結合,生動地描寫了哈山邪惡又略帶一絲緊張的內心世界。

母親死後,哈山決定把兒子接回家,半路上哈山牽著馬,穆罕默德坐在馬背上路過一座木橋時,橋突然斷裂,穆罕默德連同馬一起落入湍急的水流。但哈山沒有第一時間搶救,而是在橋邊觀望,他的內心好似這河水波濤洶湧,他好像又期待著什麼。這裡同樣採用遠景和近景,刻畫了哈山對兒子救與不救的矛盾心理。

現實意義:「愛」指引我們敬畏生命、看見美好、走出黑暗、走向幸福

影片採用簡單、細膩的表現手法,縱橫對比的劇情呈現,上演了一場父與子的親情拉鋸戰,情節跌宕起伏又層層遞進。它是一次視覺享受,也是一場心靈之旅。它包含著強烈的人文思想,也蘊含了深刻的教育啟示和現實意義。

1.敬畏生命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穆罕默德在學校等待父親的過程中,聽見微弱的鳥叫聲,他循著聲音走去,在一片枯葉中找到一隻小鳥,他用手託起它,艱難地爬上樹,把它放回鳥巢。「看到」小鳥回巢,他微微一笑,使觀眾內心升起一股暖意。

雖然眼盲,但因為對生命有愛和敬畏之心,所以即使行動不便,也要艱難地尋找那隻迷失的小鳥,幫助它回歸巢穴。

而現實中,有多少人會真正關心大自然的生命?比如獵殺野生動物、偷鳥蛋、販賣野生動物等。那些受利益誘惑而漠視生命的人,生命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周國平說:「熱愛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當我們對生命懷著崇高的信仰和敬畏時,便會對生命肅然起敬,那是一種由愛升起的力量。而當人們懂得了生命的來之不易,對生命有了敬畏之心,再次面對挫折和人生黑暗時刻,就會少一份脆弱,多一份堅韌。少一些無助與懦弱,多一些活著的勇氣與信心。

2.看見美好影片中,穆罕默德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孜孜不倦,令人感慨。這讓人不由地聯想到兒童對世界的好奇心,他們總是比成人善於捕捉世界的細微美妙和點滴幸福。因為他們對世界的一切都保持謙虛和敏感,所以,他們能看到我們成人看不到的美好。

這也啟示我們向孩子學習,學著對周圍的一切保持敏銳的捕捉力,學著關注身邊的小確幸與小美好。因為這不僅是對生活的熱愛,也是獲得幸福的一種有效方式。

3.走出黑暗影片中,穆罕默德被送到盲人雕刻家後,對木匠哭訴:「老師說上帝比較疼愛瞎子,因為他們看不見。而上帝也是不可見的,因為它無處不在,你能感受到他,用指尖去觸摸他。所以我現在不停地用手去觸摸這個世界,希望能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但我的世界還是一片黑暗,我並沒有看到天堂的顏色。」

聖·埃克蘇佩裡說:「只有心靈才能洞察一切,最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穆罕默德之所以沒有看到天堂的顏色,是因為父親拋棄了他,並誤認為奶奶也拋棄了他。他幼小的心靈受傷了,他感受不到來自父親甚至家的愛與溫暖,因此,他的世界陷入一片黑暗。

影片最後,哈山看到兒子發生意外,內心卻糾結「救或不救」。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在人性善與惡的拉扯中,在對兒子憐愛與厭惡的矛盾中,他最終選擇了前者,選擇了下水救兒子。那一刻,他終於衝破了內心自私和欲望的束縛,喚醒了心底沉睡已久的愛。穆罕默德沒有死,他們彼此都獲得了「重生」。由此可見,愛是心靈的救贖,是指引我們走出困頓,走出黑暗的一束光亮。

4.走向幸福影片中,哈山說自己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男人,從小失去父親,妻子早亡,還有一個阻礙自己再婚的盲人兒子。在他看來,這一切是造就他不幸的源頭。但其實他不幸的根源在於內心的貧瘠,自私、冷漠佔據了他的內心,把愛一點點消磨殆盡。更重要的是,他過分關注自己的不幸,從而忽視了存在於身邊的愛與幸福。

美國管理心理學家班傑明·史華茲曾提出:「所有的壞事情,只有在我們認為它是不好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事件。」

因此,幸福與不幸是一種主觀感受,是一種自我抉擇。而影片中哈山選擇關注自己的不幸,所以他看不見盲人兒子的善良聰明,看不見自己有一個慈祥和善的母親和兩個可愛的女兒,看不見自己還有一個溫暖的家。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自認為的「不幸」上,便看不到已然擁有的幸福。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順意,沮喪、快樂、悲傷、歡笑才是生活的本真。你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看待。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既然無法改變既定的因素,那就擁抱當下的幸福,努力創造未來的幸福,做個擁有幸福能力的人。

結語

整部影片採用多角度描述,層層遞進的劇情呈現,運用角色對比、人物衝突以及靈活的鏡頭語言講述著一場父與子之間愛恨交錯的故事。從悲傷情節中講述愛與溫暖,從善惡人性中探索信仰的力量,從幸與不幸的內外衝突中凸現出「愛」這個雋永的主題,影片表達細膩、質樸,溫情與愛隨著劇情的起伏潺潺流出,直抵人心,它經久不衰、意義深遠。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幸福,往往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有多麼不幸,而是因為我們聚焦於自己的不幸。把這種不幸不斷放大,最後怨天尤人,甚至墮落邪惡。殊不知幸福的本源是愛。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穆罕默德雖然失去光明,卻擁有對大自然的愛,對生命的愛,對家人的愛。而作為健全人的我們,在人生低谷時,想想穆罕默德,內心便會升起一股暖意,迸發一種向上的力量。正如林肯所說:「你認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會有多幸福。」這也是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當我們身處不幸,愛便是我們黑暗中的一束光,指引我們走出痛苦,走向幸福。

#影評#

相關焦點

  • 豆瓣8.7《天堂的顏色》:幸與不幸的自我抉擇,一場愛與心的羈旅
    文|心語愛《天堂的顏色》由導演馬基德·馬基迪執導,於1999年2月8日在伊朗上映。這部影片是馬吉德·馬吉迪繼《小鞋子》之後第二次獲得蒙特婁影展最佳影片,並在豆瓣上拿到了8.7的高分。馬基德·馬基迪比較擅長從兒童純真的視角看世界,將簡單本真的故事帶入電影,輔以成熟的敘事表達,注入飽滿的情緒和真摯的情感,讓觀眾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
  • 日記:南冠草、羈旅
    夏完淳和陳子龍繼續抗清,不幸失敗被捕。完淳在公堂上慷慨陳詞,痛罵明降將洪承疇。夏完淳在獄中所撰詩稿《南冠草》交付其姊收藏,在刑時,他傲然挺立,拒不下跪,面對明孝陵慷慨就義。另一個,我講到了上海松江的一處著名旅遊景點,位於松江區小崑山鎮蕩灣村北的一個庭院。這裡是江南抗清名士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墓園。
  • 天堂的顏色
    然而天堂不是幼兒園,不可能只有未成年人,一定還有如花的少女和如山的男生吧?少女和男子總要長大,總有婚配和新的天使出生,然後夫妻們慢慢變老,成了慈祥和藹的老人吧? 我想,天堂裡一定綠草茵茵,有不老的翠樹和長香的花,有鮮活的動物和鶯歌燕舞的禽鳥。有豐腴的面點和流淌的蜂蜜。空氣毫無疑問是新鮮的,疾病毫無疑問是沒有的。
  • 豆瓣8.7電影《時空戀旅人》,享受當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本期給大家推薦的是《時空戀旅人》這部電影,在豆瓣中達到8.7的評分。劇情講述主角Tim在21歲生日當天,被告知家族的男生都具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只要找個閉密空間,用心回想當時的場景,就可以穿梭時間。影片也不僅是朝愛情的戲路發展,在友情以及親情板塊上,編劇給予十足的力道,透過時空穿越的構思,孕育出一種強大又吸引人的特殊能力,並且再利用危機設計,讓觀眾更能感受片中主角的抉擇。當絕對的能力賦予的同時,也正是欲望無止境地蔓延,如何自我克制,才能看透一切的根源。
  • 喚起心靈的深處:《天堂的顏色》
    《天堂的顏色》是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拍攝的三部經典兒童電影之一,另外兩部是《小鞋子》和《麻雀之歌》。
  • 豆瓣8.7,細思恐極的懸疑劇,韓國翻拍又超預期!
    如果背下彩票密碼,可以一夜暴富;如果背下高考答案,可以學業有成;如果躲避一場車禍,可以重獲雙腿;甚至可以挽回親友的性命,也能彌補沒趕上的籤售會。這一本萬利的生意,背後是什麼樣的代價?《365:逆轉命運的一年》公眾號回復名字即可觀看豆瓣8.735分鐘/共32集該劇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Repeat》,是一部帶著奇幻色彩的懸疑韓劇,由李俊赫、南志鉉、金智秀等人主演。
  • 豆瓣8.7,播出5年,全網都在等它大結局!| 薦
    然而,創作過程中,她卻仿佛人物附體,切身感受到了筆下人物的悲哀與不幸,以至于越走越錯,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如果說阿加莎寫的是犯罪美學,東野圭吾呈現的是人性使然,那麼真梨幸子所描繪的,就是宿命般的人物悲劇。
  • 在一起24年林麗吟等來一場婚禮!嫁給吳尊是幸還是不幸
    吳尊曾經也是紅極一時的偶像,是飛輪海的成員,可是組合解散之後,吳尊也沒有什麼作品出現了,之後就是好爸爸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當年公布戀愛結婚的消息也是轟動一時,不亞於現在的當紅愛豆突然結婚的勁爆感如今24年過去了,吳尊的妻子林麗吟終於等到了一場公開的婚禮
  • 萌萌研究 龍卓婷:倖存者之幸與不幸
    萌萌不僅區分了「倖存」之「幸」的正面和反向的意義,也區分了不幸與不幸。萌萌的區分並不在道德的層面上,而是在事實的層面上。在《神性與自我救治——在期待的門檻上》這篇文章中,萌萌借薇依對「不幸」的描述,闡明了「不幸」的特性。不幸屬於本體論的範疇,它不同於「不義」,不義是價值判斷,而「在受苦的領域裡,不幸是與眾不同的……不幸佔據靈魂並給它打下深深的烙印」。[15]萌萌陡然發覺,正是因為不幸與靈魂的相關性,個人的自我救治才成為問題,這才是萌萌所要關注的真正問題。
  • 《婚姻故事》豆瓣評分8.7分 黑寡婦斯嘉麗演技搶眼
    《婚姻故事》豆瓣評分8.7分 黑寡婦斯嘉麗演技搶眼  1月21日,奧斯卡熱門電影《婚姻故事》發布「真實故事」創作特輯。特輯中,斯嘉麗和亞當動人的演繹將婚姻中甜蜜與悲傷交織的複雜情感表露無餘。該片由諾亞·鮑姆巴赫編劇、執導,斯嘉麗·詹森、亞當·德賴弗領銜主演,將於2月28日在全國上映。
  • 好劇推薦《正常人》豆瓣8.7,不要因為尺度大,誤解了這青春片
    男女主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在於他們有共同的羈絆(高中校友、大學校友、成長於相同的小鎮等),無論聚散都沒有真正阻斷他們的聯繫,雖然失去卻未曾遠離。不幸在於,兩人都帶有深切的原生家庭及成長環境刻入性格中的弱點,這些性格中弱點導致二人在各自的生活和戀愛中困難重重。
  • 義大利電影《重生小確幸》超前觀影開啟,成今年最暖心佳作
    義大利愛情喜劇片《重生小確幸》正式定檔10月31日全國公映,並發布一款定檔海報。一對擁吻的情侶,極具義大利式熱情與浪漫——這是撞開天堂與人間之間的壁壘奔向愛侶?還是一個重生喜劇之後的浪漫聚首?正如海報宣傳語所說,這是一場天堂人間混「砸」的奇遇。
  • 看不見的客人電影影評介紹豆瓣8.7分 2017年豆瓣高分懸疑電影
    豆瓣評分8.7,當之無愧的懸疑片No.1!一部懸疑片,一到兩層的反轉就不錯了,通常有兩層反轉就已足夠優秀,三層反轉的懸疑片已經很驚豔了,《看不見的客人》居然有四層反轉,並且每一層反轉都能讓你看得心服口服!但這部電影逆天的不僅僅是它的故事,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電影的渲染,配樂,各方面都堪稱完美!也難怪它在中國上映不久,就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接衝進了豆瓣top250的榜單。
  • 《婚姻故事》:這部豆瓣評分8.7的影片揭露了婚姻裡的這幾個真相
    01看完《婚姻故事》,這部豆瓣評分8.7的口碑影片,感觸頗多。《婚姻故事》,導演諾亞·鮑姆巴赫,亞當·德賴弗飾演的查理和斯嘉麗·詹森飾演的妮可是一對生活在紐約的小夫妻。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那些離婚時歇斯底裡、痛斥控訴的女人們,她們常常說著這樣的話:「為了你,我沒了事業、沒了朋友,我一天二十四小時圍著你和孩子轉,我甚至都沒有一點自我的空間,為什麼,為什麼到了最後要落得離婚的地步?」是啊,為什麼呢?其實,從失去自我的那一刻開始,在這場婚姻中,你就已經落了下風。
  • 豆瓣8.7,真實故事改編,揭秘非洲「鑽石」背後真實血腥故事!
    《血鑽》上映自2006年美國,豆瓣評分8.7,好於98%的驚悚片,27萬人給出五星好評,這部電影也拿過很多的獎項,其中有一個便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 麥迪為了得到丹尼手中的走私證據,他幫助所羅門找到了難民營中的妻子和兒子,但不幸的是,他的兒子已經被洗腦成一個只知道服從命令的殺手傀儡,所羅門說出了粉鑽的位置,準備好隨時死在了兒子的槍下。
  • 豆瓣7.8《啄木鳥和雨》:終此一生,我們活著就是為了追尋「自我」
    機緣巧合之下,幸一認識了伐木工克彥,克彥對他寫的腳本大加讚賞,還幫他找來一班村民們當群演,幫他對戲,給他做了一把導演專座,幸一漸漸找回堅定的自我。這部電影成績不俗,豆瓣評分7.8,獲得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會大獎。兩位主演役所廣司和小慄旬,都是日本實力派演員。
  • 豆瓣高分電影榜單,收藏分享大家一起慢慢看!
    》9.3《亂世佳人》9.3《摩登時代》9.3《三傻大鬧寶萊塢》9.2《大話西遊2 大聖娶妻》9.2《天堂電影院》9.2《天空之城》9.1《怦然心動》9.1《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9.0《音樂之聲》9.0《羅馬假日》9.0《——》導演 楊德昌 9.0《班傑明·巴頓奇事》8.9《請以你的名字呼喚哦》8.9《側耳親聽》8.9《情書》8.9《喜宴》8.9《春光乍洩》8.9《天使愛美麗》8.7《剪刀手愛德華》8.7
  • 豆瓣8.7,《數碼寶貝》動畫重製了
    這部新作也同樣收穫到豆瓣8.7高分,《數碼寶貝大冒險》的TV版最早是1999年播出,本來是東映製作的「暴龍機大型宣傳片」,但這部作品在推出後卻格外受歡迎。雖然在當時市場上陷入「寶可夢熱」,但這部作品在相當多觀眾的心中都打下了烙印,無論是和田光司的《Buffter-Fly》還是片尾的「飛帽殺」,都稱得上是動漫史上的經典了。
  • 豆瓣8.7,真實故事改編,揭秘非洲「鑽石」背後真實血腥故事
    《血鑽》上映自2006年美國,豆瓣評分8.7,好於98%的驚悚片,27萬人給出五星好評,這部電影也拿過很多的獎項,其中有一個便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麥迪為了得到丹尼手中的走私證據,他幫助所羅門找到了難民營中的妻子和兒子,但不幸的是
  • 豆瓣8.7,一口氣連刷8集!Netflix新劇太刺激了!
    網飛如此痛下血本,只為拍一部以生存殺戮為題材的作品,上映一集就飆到豆瓣8.7分。社長周末一口氣刷完8集,像是在玩通關遊戲根本停不下來!大家意識到這顯然不是開玩笑,而是關乎生死的抉擇。而每通過一個房間,都要做出如此選擇,規定的時間還會根據關數逐步縮短為10秒。這簡直就像在和時間賽跑,拿生命在做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