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是不是又開始追一部古裝大劇了?《女醫明妃傳》開播,演員陣容華麗麗,劇情也還挺靠譜的。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女主談允賢,歷史上是真有其人哦,而且是我們無錫寧!
來看看度娘是怎麼說的:
談允賢 (1461年-1556年) ,中國古代四位(晉代鮑姑、西漢義妁、宋代張小娘子、明代談允賢)女名醫之一,明代南直隸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其祖母對醫藥也十分精通。秉承家學,從十來歲時即「晝夜不輟」地攻讀各種醫學典籍。著有《女醫雜言》一書傳於世。這麼厲害的無錫妹紙,在無錫市中醫院的名醫博物館裡,可是有她一席之地的哦!
明朝天順五年,談允賢出生於無錫城一個世醫之家。自呱呱落地起,她就生活在一片充滿書香藥香的家庭環境中。祖父談復一生從醫,後又入贅到無錫名醫黃遇仙家中,醫術更是日益精進。祖母茹氏,也是一名醫術精湛的女醫。伯父談經、父親談綱雖後來棄醫從政,對於家傳醫術卻終身未棄。談允賢早年的醫術學習,除了深受家學薰陶外,更直接的來自祖母的親自教導和傳授。孩提世代的談允賢,就在祖母的指導下,一邊學習詩書,一邊學習醫學經典《難經》和《脈訣》,15歲讀完了主要醫學典籍,開始幫祖父臨證抄方。
這部連續劇,在講談允賢的行醫奮鬥史的過程中,還夾雜著明朝歷史上最波折、最傳奇的一段歷史,兩位皇帝和她的愛恨情仇。
那麼談允賢后來真的成為兩位皇帝中某一位的妃子嗎?或者說他們生平發生過交集嗎?
通過時間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
談允賢,生於1461年,卒於1556年,活了96歲(醫士就是長壽啊~)
朱祁鎮,生於1427年,卒於1464,活了37歲(皇帝不容易當啊)
朱祁鈺,生於1428年,卒於1457年,活了29歲。(英年早逝!)
也就是說,朱祁鎮駕崩的時候,談允賢才3歲,朱祁鈺駕崩的時候,談允賢還沒出生。所以,在歷史上,無論哪位皇帝,和談允賢之間是不可能發生浪漫愛情的。不過,無論是朱祁鎮、朱祁鈺,還是談允賢,都是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有故事」的人,所以,他們被臨時拼湊寫入電視劇本,談個戀愛啥的,也就情有可原了。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談允賢度過的是怎樣的一生呢?
談允賢長到亭亭玉立之年,被許配給了無錫楊家。只是婚後不久,就患上了氣血不調。氣血不調,無論對於古代還是現代女性,都是一種常見病症,同時也是考驗醫師水平的典型婦科病。15歲就嫁人的談允賢,連續生了4個孩子,每次生孩子都要大病一場,體質非常虛弱。多虧祖母開出良方悉心調理,同時談允賢也通過自己患病醫治的經歷來體察用藥,最終化險為夷,恢復了健康。後來祖母茹氏臨終前,把自己生平的醫療器械、製藥工具傳授給談允賢,希望她繼承衣缽、開拓女醫事業。談允賢繼承了祖母的遺志,從此獨立地踏上了女醫的道路。
「無錫女神醫」的名字,很快遠播整個江南地區。那些名媛貴婦、官宦家屬,更是對她信賴有加,絡繹前來求醫問藥。談允賢的醫學聲望越來越大,最終引起了皇親國戚們的注意。後來,她又被選為宮廷醫婆,開始為皇家眷屬服務。明代「宮廷醫婆」的選拔,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必須經過重重篩選才能入冊。同時,能入選宮廷醫婆也是明代職業女醫們所能得到的最大醫術肯定和社會榮耀。
談允賢50歲的時候,已經在江南醫學界享受盛譽,為了把寶貴的診療經驗發揚光大,她在兒子的協助下,著手撰寫醫書《女醫雜言》,成為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著作。
《女醫雜言》共收載病案31例,是中醫史上較早成書的個人醫案之一。該書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並記載了她對灸法十分嫻熟的動用,因而又是我國古代很少見的專科醫案書。《女醫雜言》採用追憶的方式撰寫醫案,因而每一醫案的診治過程都很清楚明晰。案例雖然不多,但是從臨床治療角度看,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很值得後世醫家參考。
來源:綜合網絡及「團聚無錫」公眾號
編輯:東亞
「無錫日報」微信公眾號所刊載原創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無錫日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任何未註明出處來源的複製、摘編、轉載,無錫日報社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