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出爐」的恐龍化石 來看專家講解

2020-12-26 澎湃新聞

新鮮「出爐」的恐龍化石 來看專家講解

2020-12-23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這兩天自貢大山鋪又發現恐龍化石的話題引起了市民的熱議。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呢?隨我們的記者現場去看看。

今天(23日)上午記者來到恐龍化石被發現的地方。這裡是一個在建的工地。化石鑲嵌於一處凹地的小山坡坡腳,走近觀察可以看到,其形似一根殘缺的長骨頭,顏色以紫黑色為主,中心位置呈偏淺的肉紅色,長約110釐米左右。

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等專家在現場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先鏟掉旁邊的泥土,把巖層露出來,然後用電鎬在化石周邊進行開鑿,為了保護化石的完整性,在處理接近化石的圍巖時,進行人工清理。

當天上午,化石的整體形狀逐漸顯露。彭光照等仔細查勘後介紹,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確定是「恐龍肢骨骨骼化石」,並且是「大型蜥腳類恐龍」。鑑於該化石有部分在早期建設施工中損壞,因此,具體是脛骨、股骨還有待運回博物館經過修理後才能進一步確定。該化石是自貢境內至今為止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在自貢4000多平方公裡地域內,至今已發現161個恐龍化石點,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

新聞來源丨

自貢市廣播電視臺

監製 丨 王曦

主編 丨 餘靈 陳祺

記者 丨 幸維薇

原標題:《新鮮「出爐」的恐龍化石 來看專家講解》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快來看史前恐龍化石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紅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 專家:恐龍股骨可能性大,已啟動發掘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2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相關專家初步查看後確認,這是一具距今約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的骨骼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發掘現場 袁偉 攝影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 古生物研究專家散步巧遇恐龍化石 為自貢第161個恐龍化石發現點
    這好像一根恐龍的腿骨化石喲!」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李飛急忙走近細看,發現眼前正是一塊恐龍化石。據專家事後考證,這確是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12月2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將帶著專業設備前往現場進行發掘,以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相關聯的骨骼化石。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 確認是恐龍化石!
    確認是恐龍化石!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市民散步發現恐龍化石,發掘已啟動
    >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
  • 【夜宿恐龍館招募】一大波恐龍來襲!恐龍密室奪寶+化石修復+恐龍浮雕製作+觀3D電影+搭帳篷!
    夜遊博物館+恐龍密室尋寶+恐龍石膏浮雕製作+三葉蟲化石修復+古生物3D電影+搭帳篷+自製三明治,開啟恐龍館夜生活 (*^__^*) 這是個神奇的夜晚,逃離擁擠的觀展人群,在深夜走進孩子熱愛的那些故事、那些化石、那些自然和人文的印跡,靜靜的去觀賞、去研究,給我們的專業老師提出若干的問題去「為難」他們,在博物館裡去尋找各種有趣的「寶貝」,親手修理各種有趣的化石並去追溯那些化石背後的故事
  • 四川自貢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已運抵自貢恐龍博物館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四川自貢市有「恐龍之鄉」之城,在自貢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近日,市民在自貢市大山鋪發現恐龍化石,經過專家勘查和充分準備,自貢恐龍博物館專業人員對這一恐龍化石進行了挖掘,到23日18時,這塊恐龍化石終於與周邊的巖石完整分離。現場發掘人員多人合力抬起這塊重約三四百斤的恐龍化石,將化石安全運抵自貢恐龍博物館。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在現實世界,這件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琥珀中真的有帶有恐龍血的生物嗎? 沒想到真的被專家碰到了,科學家真的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寄生恐龍的吸血蜱。
  • 【恐龍來了】恐龍化石的演變
    恐龍之所以叫恐龍,是因為當時的人們發現了很多與蜥蜴相似的巨大的化石,於是,在1842年,英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Richard Owen)就創建了「Dinosauria」一詞來稱呼這些傢伙。這一詞來自於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蜥蜴或爬行動物),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 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發現恐龍化石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在會上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科考隊,在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2020年12月15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專家委員彭光照、李大慶等人組成的專家組進行了實地考察。
  • 快來看!侏羅紀時代,恐龍在巴彥淖爾留下的足跡~
    近百年來,多個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先後來二連進行科學考察,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二連地區成為最早載入國際古生物史冊的中國恐龍化石產地。二連盆地的恐龍化石生物群是晚白堊紀恐龍生物群的代表,恐龍化石種類多、分布廣、保存完好,反映了晚白堊紀恐龍生物群的主要特徵。從1893年至今,陸續發現恐龍化石十餘屬種,主要有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等。
  • 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發掘確定系蜥腳類恐龍股骨
    化石整體形狀逐漸顯露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12月22日,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15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
  • 南非恐龍化石叫錯名數十年?研究者認定為新的恐龍種類
    一具在南非的博物館陳列多年的「巨椎龍」恐龍化石,近日被證實是一種新的恐龍種類。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具恐龍化石於1978年在南非發現後,便一直保存在約翰尼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內,當時的科學家認為這是一隻早侏羅紀的巨椎龍(Massospondylus)。
  • 中國的恐龍之鄉:世界級的恐龍博物館,出土恐龍化石世界之最
    自貢市在中國還有著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和南國燈城的美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名城。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自貢市。鹽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每個人每天都離不開鹽。但是在古代,提取鹽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而且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產鹽。而地處四川盆地的自貢市,在自從東漢末年直到清朝,就用這一口口鹽井在一千多年的時光裡,為整個國家提供鹽。
  • 在家挖到恐龍化石?這東西太好玩了
    ②翻到最後一頁時,一個立體的恐龍骨架就出現了!,直到考古學家挖掘出整個恐龍化石。2)綜合分析能力:為什麼這個人說這是恐龍化石?是怎麼判斷出來的?最後為什麼要去博物館?3)合作力:發現化石的父子倆、教授、考古學家、記者們分別幹了哪些事?他們為什麼要合作?4)抽象思維能力:恐龍是怎麼變成石頭的?這些石頭能說明什麼?
  • 四川自貢新發現恐龍化石將被取出:系蜥腳類恐龍 股骨長1.1米
    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12月23日上午10時,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幾個男子正圍著21日剛剛發現的恐龍化石鼓搗著什麼。這是恐龍化石的發掘現場,這根蜥腳類恐龍的化石將在今天被取出,送往恐龍博物館。發掘現場,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等專家,與發掘人員一道,小心翼翼地開展發掘工作。「先要將化石周圍的泥土進行清理,然後用電鎬將旁邊的巖石與化石剝離開來,把化石儘可能地露出來,最後再用工具將小的圍巖清理,取出化石。」彭光照介紹。
  • 盜挖恐龍化石最高罰款50萬
    後經考證,這是迄今世界上分布最集中、種類最全、數量最多、層位最多的珍貴恐龍地質遺蹟資源。海外報刊驚嘆:青龍山恐龍蛋化石「全球最完整、規模超西峽」。 這個恐龍蛋化石群,與不遠處梅鋪鎮李家溝出土的恐龍骨骼化石一起,被譽為「龍蛋共存」之奇蹟,成就了鄖陽區「恐龍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