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留太空的18位太空人,其中一位將登冥王星,為何不能帶回地球?

2020-11-19 騰訊網

說到世界近代史中的明爭暗鬥,不得不提的就是當年的美蘇爭霸時期的冷戰了。雖然在兩國的較量當中沒有動用武力,但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給兩國帶來了非常嚴重的損失。為了國家建設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其中就包括18位太空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就在美國和蘇聯戰爭中,美國取得短暫勝利沾沾自喜的時候,前蘇聯卻把兩者之間的戰爭搬到了太空當中,在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的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拉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序幕,1961年,前蘇聯又將太空人加加林成功的送入了太空,更為重要的是在一周之後成功的返回了地球,面對蘇聯的這場「騷操作」,很明顯美國措手不及,沒想到在這場戰爭中,前蘇聯會以高科技取勝。

於是當時的美國總統甘迺迪也提出了阿波羅計劃,決定將這項計劃提前實施。為了能趕超蘇聯,當時的美國提出了多項計劃,其中包括水星計劃,阿波羅計劃,雙子星計劃等等,本應該最後實行的阿波羅計劃在迫於蘇聯的壓力,只能提前在1969年阿波羅11號成功駛離地球,美國成為了第1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在外界看起來美國給了蘇聯漂亮的一次回擊,蘇聯和美國都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不同的成就,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這些成功的背後,太空人們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努力嗎?

航天領域的發展讓人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一個又一個的新任務升級完成,但是在這些任務完成的背後是18位太空人的離去。對於國家來說他們是英雄,但是對於妻兒來說,他們失去了最親的親人。這18位太空人在離去之後,他們並沒有返回地球的能力。

對於當時的科技來說,想將一個人的屍體帶回地球,這並不容易,需要耗費非常高的成本和人力。所以你在他們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犧牲後,只能被永遠的留在太空當中,即使是以現在的技術也無法將一個人帶回地球。除了技術上的無法突破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屍體在太空當中漂浮一段時間後,再次返回地球,很難保證他的身體上沒有其他的細菌和病毒。

這18位太空人在犧牲之後留在太空當中是為了國家的榮譽,然而在歷史上還有一位太空人,在死後要求葬在太空當中,它就是來自於美國的天文學家,同時他也是冥王星的發現者,作為一位天文學家,出於對於太空和宇宙的熱愛,決定在死後將自己的骨灰飄灑在太空當中。

2016年1月19日,NASA的新地平線號攜帶著他的骨灰發射升空,目的就是冥王星,但是探測器在經過冥王星之後,似乎並沒有停留下來的樣子,最終新視野號後攜帶著他的骨灰飛向太陽系的深處,這次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18位太空人至今沉睡在太空,而他已飄到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
    而這場軍備競賽,不僅從地上搞到了天空,最後還搞到了太空,簡直是讓世界各國人民嘆為觀止。 當然,太空這塊戰場,先挑起戰火的還得是蘇聯。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就此邁入了太空時代。4年之後,蘇聯趁熱打鐵,將太空人加加林也送入了太空。看到蘇聯人在航天事業上不斷高歌,美國人自然坐不住了。
  • 18位太空人長眠於太空,他已遠離冥王星,成為走出太陽系第一人!
    太空探索總是伴隨著危險,雖說如今的科技十分發達,讓很多前往太空的太空人都能安全反悔,但也是有一些人永遠的留在了那裡。說起對於太空的嚮往,早在上個世紀就是開始研究,前蘇聯是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上太空的國家,奠定了人類走向太空的基礎,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各國陸續研發載人飛船進入太空,若沒有充足的準備就會出現危險,多年來的升空讓18位太空人長眠於太空,更是有幾位在回家的途中出現意外,他們的精神也是值得全人類的緬懷。
  • 3位太空人永遠停留在太空,而他已經飄出冥王星,即將飛出太陽系
    航天途中充滿了無數的危險,有些太空人安全返回,有些太空人因為意外長眠太空,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曾經飄到了冥王星,現在即將飛出太陽系。其實航天事業很早之前就已經有雛形了,在古代的時候,甚至有人為了探索飛行的奧秘,做過飛天的實驗。
  • 18位太空人獻身太空,只有他1人飛到冥王星,即將飄出太陽系
    宇宙就猶如「水中月,鏡中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為了進入外太空,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太空人,都已經拼盡了全力。不過,太空人卻是一份極其危險的工作,他們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還要有隨之為之獻身的準備。實際上,太空探索源於美蘇爭霸,二戰之後的美國和蘇聯各自對地底和外太空發起衝擊。
  • 在太空站喪命的太空人不能被運回地球?這是真的嗎?
    但長大後你會發現,要當一名太空人真不是想像得那麼容易,而且太空人也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職業。從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全世界共有18名太空人在執行任務時犧牲。這些重大的航天事故都發生在天空中,而且殘骸都墜落在了地球上,目前也並沒有發生在太空站的事故。
  • 如果太空人不能返回地球,遺落在其他星球上,會產生新生命嗎?
    如果太空人不能返回地球,遺落在其他星球上,會產生新生命嗎?關於地球上生命究竟從何而來,科學界也有不同的猜測,有人認可達爾文的進化論,有人認為人類其實是從海洋生物進化而來的,其中最為詭異的一個觀點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很有可能是從地球之外而來的,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才是真正的外星人。
  • 為航天探索犧牲的太空人有多少,誰說他們不能回到地球?
    老有人認為在太空犧牲的太空人遺體不能回到地球,最近有位網友又提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太空站喪命的太空人不能被運回地球?真不知道這種無稽之談出自何處,依據何在?而且說這話還說得這麼有底氣,斬丁決鐵,真佩服這種無知的勇氣。
  • 3位太空人永遠因太空沉睡,唯有他飛到了冥王星,即將離開太陽系
    1971年6月6日上午8點,一艘名為「聯盟11號」的宇宙飛船在蘇聯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它的目標是載著飛船中的三名太空人進入太空軌道中,與空間站禮炮1號進行對接試驗。6月29日下午,聯盟11號成功與禮炮1號空間站分離並開始返航,一切進行得都十分順利,3名太空人在高興之餘都沒有穿太空衣,結果返回艙卻發生了失壓意外,3名太空人最終窒息而亡,等到返回艙回到地球時,3名太空人的身體已經失去了溫度,如同睡著了一樣。
  • 唯一葬在月球的人類,三個在太空犧牲的太空人,你知道嗎?
    太空始終承載著人類的所有夢想,但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巨大的危險和付出。有些人為了太空奉獻自己的一生而名垂青史,有的人則在地球之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年是人類太空探索的大年,我們不妨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在地球之外長眠的人類英雄們。
  • 太空人怎麼上廁所?登月時用尿布,在飛船裡「揉捏」糞便帶回地球
    如今,距離人類首次登月(阿波羅11號任務)已經過去50年,但出於某些原因登月的細節遲遲沒有公之於世,普通人對登月的過程更是充滿著好奇,其中有一個問題一直讓大家感到困惑——太空人在月球是如何上廁所的?1969年7月20日,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和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成為NASA第一批成功登月的太空人,但是登月成功的背後是無數汗水和痛苦的「代價」。要知道,在登月的初期,「星際爭霸」賽愈演愈烈,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們只專注於研究如何讓太空人成功往返地球,而忽略了為太空人們設計一個舒適的廁所。
  • 太空人在太空分享金星從地球極光中升起美妙畫面
    太空人社交網分享金星從極光升起短片金星從地平線和極光中升起,金星為圖中亮點。騰訊太空訊(桂林)我們在地球上看過「日出」,阿波羅太空人也發回過在月球軌道上拍攝的「地出」,那麼在太空看其他行星慢慢升起是什麼景象呢?
  • 《流浪地球》: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雖然都是災難片,《2012》是只將部分精英人士運送到「諾亞方舟」上,而《流浪地球》中雖然也為人類留了種子,但是救援隊和劉培強還是選擇犧牲自我,成全大我,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和西方人不同的價值觀。在《流浪地球》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就是劉培強的搭檔,一位俄羅斯的太空人在空間站上,拿出一瓶透明的液體,問劉培強喝不喝,劉培強說:「這東西不是違禁品嗎?」
  • 以色列宣布將把該國第二位太空人送入太空
    新華社耶路撒冷11月16日電(記者尚昊)以色列政府新聞辦公室16日發布聲明說,該國總統裡夫林當天宣布,將於2021年把該國第二位太空人埃坦·斯蒂布送入太空。聲明說,現年62歲的以色列前空軍飛行員斯蒂布將於2021年底被送入太空,並前往國際空間站。
  • 3位屍「屍骨無存」的太空人,有一位的預計2020年飄出太陽系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不僅僅滿足在地球上探索,而是乘坐宇宙飛船去探索宇宙的奧秘。於是衍生出一個新型職業,太空人。在初期,太空人是個危險係數極大的職業。因為科技的不完善,經常會有太空人喪命在宇宙,運氣好的遺骨還能帶回地球,運氣不好的只能一直漂流在宇宙。
  • 現代太空營養學:太空人健康對地球上的人有明顯影響
    正在進行眼部檢查的太空人一些太空人會因為眼睛問題而從太空返回地球。這些問題包括眼睛後部的症狀,如棉絮狀斑(視網膜上出現棉絮狀的白色斑點)和視神經腫脹等。換句話說,一些太空人在離開地球時擁有近乎完美的視力,但回家後就需要戴眼鏡了。此前,科學家將此歸咎於微重力對循環系統的影響,包括體液轉移和大腦壓力的增加。但是,這些理論並不能解釋30%到40%的太空人會出現眼部問題。是否存在別的原因呢?有研究者認為,遺傳差異可能是導致太空人血管功能的原因。
  • 眾多太空人返回地球後,都紛紛信神!
    愛因斯坦剛送走一位朋友,看著桌上的糖果、餅乾、咖啡杯,對記者發問:「記者先生,您知道是誰將咖啡等物安放在此處的?」記者回答:「當然是閣下。」一切自然常數如電子電量、質子的質量、相互作用力的耦合常數等等,若稍有一點不同,原子就不會聚在一起,恆星就不能燃燒,行星、地球、生命都無法存在。
  • 有犧牲在太空中的太空人嗎,他們的遺體又是怎樣處理的呢?
    截止到2018年,在人類探索太空的豪邁徵途上,全球共計有30名太空人英勇犧牲——在太空中犧牲的太空人18人,其中蘇聯4人,美國14人(包括一名日裔太空人鬼冢承次,一名以色列籍太空人伊蘭·沃爾費曼);在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卡門線)以下犧牲的太空人1人;在各種訓練、測試和搜救中犧牲的太空人
  • 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太空人去世了-虎嗅網
    1965年,他在上升2號宇宙飛船 外進行人類首次太空行走:用一條18英尺的繫繩綁在飛船上,在太空裡漂浮了12分鐘,飄出飛船5.3米。 而這次的載人任務只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把人丟進太空中,能不能活?這直接導致他在返回飛船的過程中被卡在艙門外,蘇聯的電視臺也緊急將直播出艙的畫面切換掉。列昂諾夫做了一個十分冒險的決定:將氧氣從艙外服中排出。代價是他將面臨缺氧,稍有不慎就回不去了。 事實上不光是艙外服的設計,在這次的太空試驗中,蘇聯在各個環節的設計都極為激進,上升號的飛船和火箭沒有配備逃逸塔,這意味著兩名航天員如果在發射階段遇到任何問題,是沒有任何逃生方式的。
  • 研究揭示太空探索對人體的影響:太空人將需太空治療
    這 29 篇論文共同促進了我們對太空飛行如何影響人體健康的理解。 這項研究工作源於 NASA 的 「雙子研究」 。在雙子研究中,NASA 太空人斯科特 · 凱利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了為期一年的太空任務,而他的孿生兄弟馬克 · 凱利——一名退役的 NASA 太空人,則留在地球作為對照。  雖然雙子研究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但該研究的對象只有凱利兄弟這兩名太空人。
  • 女太空人返回地球後,國家為何禁止生育?犧牲不是一般的大
    自從2003年我國楊利偉登上太空後,中國的載人航天夢終於實現,之後也有不少航天員相繼登上太空,而這其中還有女性航天員,為了祖國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大家都知道,我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就是劉洋,她在成為太空人之前,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