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豐古鎮」乾隆下江南創辦滿漢全席的秘密!

2020-12-22 範堤遊子

【舌尖上的安豐古鎮】乾隆下江南創辦滿漢全席的秘密!

文|王舒然

安豐,始建於唐開元年間(713),唐時隸屬於淮南道揚州(今東臺市安豐鎮),因雄厚經濟實力誕生了中國獨一無二的海鹽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素有「吳頭楚尾」的美譽。安豐古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坐擁大自然萬千食材的饋贈。

清代作為末代封建王朝,曾出現過「康乾盛世」,對於一個國家繁榮昌盛,財務賦稅是絕對性重要的。江南一帶可以說是財稅天下第一,是清王朝財政的主要來源,所以江南一帶的安穩對清政府來說至關重要,所以才會有康乾兩帝先後六次南巡,必經轄制中國經濟命脈的兩淮鹽場的揚州。

乾隆南巡圖

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至乾隆六十年(1795),名士李鬥歷時三十年記錄乾隆時期在揚州地區風土人情等等的《揚州畫舫錄》中記載了乾隆皇帝為了安穩籠絡江南士大夫鹽政鹽商駐蹕揚州,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南巡【滿漢全席】,據《揚》云:「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第一分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匯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匯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第二分二號五簋碗十件:鯽魚舌匯熊掌、米糟猩唇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雞片湯、風豬片子、風羊片子、兔脯、奶房籤,一品級湯飯碗;第三分細白羹碗十件:豬肚假江瑤、鴨舌羹、雞筍粥、豬腦羹、芙蓉蛋、鵝肫掌羹、糟蒸鰣魚、假班魚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魚肉片子湯、璽兒羹,一品級湯飯碗;第四分毛血盤二十件: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鴿腥、豬雜什、羊雜什、燎毛豬羊肉、白煮豬羊肉、白蒸小豬子小羊子雞鴨鵝、白面餑餑卷子、十錦火燒、梅花包子;第五分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所謂「滿漢席」也。」

在此皇家食單裡第一份十道菜品,東臺安豐地方菜「鮮蟶蘿蔔絲羹」「淡菜蝦子湯」「鯊魚皮雞汁羹」「魚肚煨火腿」,在坊間早已「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也是尋常人家宴請之頭菜。

鯊魚皮

鮮蟶,不是新鮮的鮮,而是鮮味的鮮,幹制!

淡菜(網絡圖)

在《淮南中十場志》《東臺縣誌》裡有其身影,其中有兩味食材,恐異地遊人不懂,魚肚為魚的鰾。閩粵地區則稱為「花膠」。淡菜不是蔬菜,而是貽貝。魚肚尤以鰵魚(鮸魚)、石首(黃魚)為味佳,可參唐·杜寶《大業拾遺》清·童嶽薦《調鼎集》。

文中「第一分頭號五簋……」用到「簋」,這個是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進行國家活動時候使用的禮器,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反映君權神授不可侵犯之意。在祭祀和宴饗時使用,在《周禮·舍人》和《易·損》等文獻均有記載。而且禮器代表一個國家的命運,具有神秘哲學意義,援引《孟子·梁惠王下》:「毀其家廟,遷其重器」,重器即是代表國家存在的貴重禮器。可見此宴是十分隆重且關係國家大計的國宴。不言而論此宴規格之高,禮儀之重,能參加此等大宴是種難得的殊榮。所以它的首份菜品肩負起釋放十分重要的政治需要和目的。其中第一份十道菜品單單東臺地方菜「鮮蟶蘿蔔絲羹」「淡菜蝦子湯」「鯊魚皮雞汁羹」「魚肚煨火腿」就獨佔四道名額之巨,那麼為何會有這種特殊的眷顧。

那麼筆者就以歷史的角度來闡釋這個現象產生的奧秘。舉例康熙乾隆兩朝常年對國外國內進行文治武功需要大量賦稅以充國庫以資軍需:①康熙皇帝三徵噶爾丹,團結眾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進兵西藏,振興黃教,尊崇達賴喇嘛,護送六世達賴進藏,打敗準噶爾人,為維護西南邊疆的統一,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進剿臺灣,在澎湖激戰,完成統一臺灣的大業;收復雅克薩,組織東北各族人民進行抗俄鬥爭,和沙俄籤訂《尼布楚條約》,保證永戍黑龍江,取得了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為鞏固東北邊疆做出了重大貢獻。

②乾隆時期蠲免天下錢糧。御史赫泰曾上疏:「國家經費,有備無患,今當無事之時,不應蠲免一年錢糧。」乾隆認為:百姓富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於百姓,那將施於何處!所以,乾隆斷然下令蠲免全國錢糧。據統計,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先後五次普免全國一年的錢糧,三次免除江南漕糧(其中一次為400萬石米),累計蠲免賦銀2萬萬兩,約相當於5年全國財賦的總收入。蠲免全國錢糧,收到社會效益,云:「詔下之日,萬方忭舞。」綜上詳參清·《清實錄》、民國·北洋政府《清史稿》等、蕭一山·《清代通史》等等。

天下糧錢,漕運鹽運,天下賦稅,獨倚鹽課,國家之社稷,民族之興衰,宗廟之存亡全部寄托在以「淮南中十場」古東臺地區為首的兩淮鹽場肩負起這一切重大的歷史使命。由此可見國家對古代東臺為首的兩淮鹽場予以特殊重視。

所以至清·康熙年間的《兩淮鹽法志》《淮南中十場志》云:「天下六運司,惟兩淮司為雄。治蒞三分司,惟泰州分司為最,而安豐又泰州之鉅場也。商灶淵藪,鹽利甲東南之富,我國家國用所需。邊餉所賴,半出於茲。」

《淮南中十場志》又云:「淮南之鹽,熬於盤鐵。其形散其色白,至於青黃色之變也,其味鹹。至於苦辛味之雜也。五行惟水潤下作鹹。故鹽味之厚者曰鹹鹺。場雖有十,而實產鹽以供課者惟五,曰東臺曰河垛曰富安曰安豐曰梁垛。而五場所出,亦略有不同,東河之鹽兼形味色而得其正。富安之鹽文細體重而色微青。安豐之鹽。其色青白日久甜美入口,無滷苦之味,而質較重,故商家多聚焉。獨梁垛之鹽,味鹹而甘,形細而散,色白而光供宗廟、頒百官。」

乾隆皇帝南巡時刻意籠絡優待各級鹽政官員,房屋由鹽官管理、行宮各園安保問題獨授巡鹽御史負責。他在《御製南巡記》中說:「予臨御五十年,凡舉二大事,一曰西師,二曰南巡。」

可見當時以「淮南中十場」安豐場為首的兩淮鹽場在乾隆皇帝眼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和顯赫,先後六次巡幸江南,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為今後在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在「淮南中十場」基礎之上設置東臺縣提供實力背景,所以南巡【滿漢全席】欽定東臺安豐地方菜為第一批菜品是偶然事件中必然趨勢。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主以「水路」京杭大運河,而依偎在大運河旁,其重要分支的串場河(運鹽河),則是安豐古鎮古往今來的經濟文化命脈,可見東臺安豐地方菜榮登南巡滿漢全席,無疑是大運河文化的活化石啊!

end

相關焦點

  • 乾隆六下江南必去的古鎮竟然是這裡?
    前有《延禧攻略》,後有《如懿傳》,乾隆:朕,最近好忙.兩部劇中,無論從色調、服飾、畫風、人設方面來看都大不相同。不過,即使兩部劇大相逕庭,也會相同之處,比如就算乾隆再怎麼被後宮嬪妃煩得厲害,可依舊對於江南這個地方十分熱衷。
  • 乾隆六下江南,必去的古鎮竟然是這裡?
    不過,即使兩部劇大相逕庭,也會相同之處,比如就算乾隆再怎麼被後宮嬪妃煩得厲害,可依舊對於江南這個地方十分熱衷。© 圖蟲行者三白_867乾隆一生去了六次江南,更是次次繞不開蘇州,而木瀆更是每次來都要在此歇腳的古鎮,《如懿傳》就曾在此停留了將近一個月拍攝。
  • 乾隆六下江南,必去的古鎮竟然是這裡
    不過,即使兩部劇大相逕庭,也會相同之處,比如就算乾隆再怎麼被後宮嬪妃煩得厲害,可依舊對於江南這個地方十分熱衷。© 圖蟲行者三白_867乾隆一生去了六次江南,更是次次繞不開蘇州,而木瀆更是每次來都要在此歇腳的古鎮,《如懿傳》就曾在此停留了將近一個月拍攝。
  • 乾隆六下江南,必去的古鎮竟然是這裡?
    前有《延禧攻略》,後有《如懿傳》,乾隆:朕,最近好忙.兩部劇中,無論從色調、服飾、畫風、人設方面來看都大不相同。不過,即使兩部劇大相逕庭,也會相同之處,比如就算乾隆再怎麼被後宮嬪妃煩得厲害,可依舊對於江南這個地方十分熱衷。
  • 乾隆六下江南必來的秘境古鎮,藏著絕美風景
    不過,即使兩部劇大相逕庭,也會相同之處,比如就算乾隆再怎麼被後宮嬪妃煩得厲害,可依舊對於江南這個地方十分熱衷。© 圖蟲行者三白_867乾隆一生去了六次江南,更是次次繞不開蘇州,而木瀆更是每次來都要在此歇腳的古鎮,《如懿傳》就曾在此停留了將近一個月拍攝。
  • 前有《延禧攻略》後有《如懿傳》,乾隆六下江南的絕美古鎮終於藏不住了!
    不過,即使兩部劇大相逕庭,也會相同之處,比如就算乾隆再怎麼被後宮嬪妃煩得厲害,可依舊對於江南這個地方十分熱衷。© 圖蟲行者三白_867乾隆一生去了六次江南,更是次次繞不開蘇州,而木瀆更是每次來都要在此歇腳的古鎮,《如懿傳》就曾在此停留了將近一個月拍攝。
  • 最近乾隆實在很忙呀~曾六下江南必去的古鎮竟然是這裡?《如懿傳》取景地曝光!
    不過,即使兩部劇大相逕庭,也會相同之處,比如就算乾隆再怎麼被後宮嬪妃煩得厲害,可依舊對於江南這個地方十分熱衷。© 圖蟲行者三白_867乾隆一生去了六次江南,更是次次繞不開蘇州,而木瀆更是每次來都要在此歇腳的古鎮,《如懿傳》就曾在此停留了將近一個月拍攝。
  • 能讓「乾隆」多次親臨的古鎮,江南美景美不勝收,更有118座宗祠
    眾所周知,我國的地理面積非常廣闊,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有600多個大大小小的城市。由於地理位置和環境因素的差異,每個地方的人們的生活是不同的。雖然大多數人已經進入了現代生活,搬進了城市的高層建築,但古鎮的數量也很大,仍然有很多古鎮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 《如懿傳》取景地、乾隆六下江南必去,這個風景絕美的小鎮要火了!
    最近《如懿傳》正熱播中,本劇講述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在宮廷裡演繹了一段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而劇中重要戲份——乾隆下江南則是在蘇州的木瀆古鎮拍攝哦!木瀆,雖比起周莊同裡名氣要小得多,但當你真的走進木瀆,肯定會驚嘆於它的無窮魅力。今天,蘇小遊就帶你到這個乾隆深深迷戀的古鎮逛一逛,尋找將在《如懿傳》中出現的美景。
  • 那個造鹽的城,還有一個叫安豐的古鎮
    離鹽城不算很遠的周邊,有一處迷你古鎮,名叫安豐。這個古鎮雖小,但路過的話也不妨到此一遊。古鎮外有河,有庵,一條古石板路蜿蜒穿鎮而過。(百家號x馬蜂窩)古鎮不大,位於市區的繁華地腳,基本是這條古石板路一條主路一直走到底。
  • 《如懿傳》取景地,乾隆6次棄舟登岸都是被它「吸引」,這座江南古鎮到底有啥不一樣?
    雖然這部戲開篇就在服飾和配色上遭到了全網diss,但人家劇組選的這個取景地,可是曾讓乾隆六次棄舟登岸的仙境古鎮。這座水鄉古鎮與蘇州城同齡,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這是乾隆六次棄舟登岸的地方,他曾在這裡與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
  • 浙江歷史最悠久的古鎮,有四千多年歷史,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浙江在中國的口碑一直很好,因為浙江的經濟一直在我國的歐式名列前茅,雖然比不上廣州和深圳這兩個一線城市的廣東,但是浙江省的城市發展還是比較均衡的,同時,浙江省也是中國的旅遊大省,作為中國的魚米之鄉,這裡有許多水鄉古鎮,今天說的是浙江歷史最悠久的古鎮,有四千多年歷史,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 蘇州排場最大的園林,乾隆下江南必去,私藏一張龍椅、二十道聖旨
    去年我去蘇州旅行,偶遇了一處園林,它名氣不大、排場不小,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必來,直至今日還私藏了一張龍椅、二十道聖旨。它就是——虹飲山房。虹飲山房位於蘇州木瀆古鎮之內,別說在整個蘇州城,就算在木瀆古鎮,前面也有更著名的嚴家花園,虹飲山房的名氣實在不算太大。它的主人是清初文人徐士元,這位徐老爺是個落第秀才,一輩子官場不如意,談不上和皇室有什麼淵源。
  • 《如懿傳》取景地,江南秘境,蘇州最美古鎮!
    還原歷史背景,《如懿傳》還在此停留了將近一個月拍攝,木瀆古鎮為什麼能讓乾隆如此魂牽夢繞?(圖片來源於網絡)木瀆,乾隆六次棄舟登岸的地方。他曾在這裡與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為解對江南的相思之情,命宮廷畫師畫江蘇圖景,畫成的《姑蘇繁華圖》中木瀆景致佔一半。
  • 宿遷有座「小故宮」 乾隆下江南五次住在這座廟裡
    ,與乾隆皇帝頗有淵源。距離宿遷市區18公裡的駱馬湖畔,有一座皂河古鎮,與乾隆皇帝頗有淵源。皂河古鎮於明末清初成為集市,熱鬧非常。古鎮上最有名的一座建築,叫做乾隆行宮,也叫作龍王廟。清順治年間敕建安瀾龍王廟,康熙二十三年改建。
  • 舌尖上的江南美食——魚味春卷
    舌尖上的江南美食——魚味春卷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孕育了山清水秀的好景色,也造就了蘇州傳統名吃的豐富多彩,蘇州以美景著稱,以美食聞名,眾多的精美小吃讓蘇州足以稱得上美食之城。吃起來魚香繞口,魚肉鮮味道濃,是標準的江南風味,好吃又獨特。魚味春卷在古代是宮廷必備的點心,前不久還曾一舉奪魁,榮獲了滿漢全席"金牌菜"的榮譽,被眾多的美食專家交口稱讚,一時風靡美食界,眾食客們爭相品嘗傳頌。春卷外黃裡嫩,春卷皮脆酥,餡多汁味鮮,據說是外國友人最喜歡的中式小吃。美味可口的魚味春卷,既是日常待客的精緻點心,也是宴請賓客的酒席桌上不可缺少的大菜,也難怪老幼皆喜歡食之。
  • 乾隆下江南
    乾隆下江南如果讓我們公平地評價黃元御同志的話,我們必須說,這位同志哪點都好,愛學習、愛勞動
  • 乾隆下江南途經南運河畔的楊柳青,被稱為北國小江南和沽上小揚州
    楊柳青古鎮隸屬天津市西青區,是西青區政府所在地。2018年入選全國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楊柳青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時期是運河漕運重要樞紐,是北方商貿物流的集散地。依河而建傍河而居,運河兩岸楊柳青青,風光秀麗,被譽為北國小江南,沽上小揚州。
  • 江蘇新晉國家5A景區,康熙乾隆下江南必去之地,天下第二泉在這
    從古到今,惠山古鎮都是文人墨客、帝王將相常去的地方,特別是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時總要去惠山古鎮遊玩,在古鎮、寄暢園、惠山寺、惠山泉等處留下足跡,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歌頌這裡。今天,這些雖已成為歷史,卻也給這個古鎮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文物古蹟。
  • 滿漢全席都有哪些講究?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滿漢用餐是分開進行的,就連乾隆當年開設的「千叟宴」,也是分為滿族和漢族兩部分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滿漢全席雖然起源於清朝,但起源的地點卻並不是清朝宮廷,而是我國傳統的富庶地區江南,確切地說是江南地區的官場菜餚。據《揚州畫舫錄》記載,最早的滿漢全席應該是揚州「大廚房」,主要為到該城市巡視的官員準備的宴席,而且書中還詳細記載了宴席的品類、數目、品級和份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