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連貴:我與馬定祥大師的京劇緣

2021-01-10 樂藝會

我與馬定祥大師的京劇緣潘連貴

潘連貴老師簡介 錢幣泰鬥馬定祥先生弟子之一,早年曾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處,任《上海金融年鑑》副主編,師從馬老後專門研究中國金融史和中國貨幣史,出版學術專著《中國古近代金融史》,出版學術專著《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中國學術名著提要之經濟卷》《錢幣學綱要》《中國十銀行家》《上海金融志》,發表過學術專題論文近百篇,現己退休。

自左至右:潘連貴(身後徐曉嶽,徐淵老師弟子)、徐淵、餘榴梁、朱卓鵬、陳福耕、殷國清、常光耀

好長時間了,傳德兄要我寫一篇關於馬老與京劇的稿子,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難題,但又盛情難卻。可是越是想到要寫,越是遲遲不敢動筆,因為馬老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不是三言兩語的一篇短文能講清楚的。今年是馬定祥老是誕辰一百周年(註:本文為2016年撰寫),我僅把自己有限的認識寫了出來,以表示對馬老深久的紀念。拙文若有錯誤不實之處,懇請傳德兄批評指正。

《馬定祥百年誕辰紀念集》(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一書中的馬定祥先生照片

20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在讀高中的時候,鬼使神差似地迷上了京劇,並且花了幾年得時間自學京胡,學到了不少京劇知識,也能演奏和演唱一些傳統戲。1963年,我糊裡糊塗考進上海財經學院讀書,開始對中國貨幣史產生了濃厚興趣。大約是1964年秋,我到廣東路文物商店去觀賞古錢幣,接待我的是一位年富力強、熱情周到,書生模樣的中年人,他就是後來被尊崇為錢幣學大師的馬定祥先生(為了行文方便,下面均稱「馬老」)。

馬定祥門生潘連貴

我那時幾乎每周日都要到文物商店去逛一次,我們不久就很熟悉了。好像是在冬天,中國京劇團來滬演出《紅燈記》,角色很齊整,由錢浩梁(後改名浩亮)演李玉和,高玉倩演李奶奶,劉長瑜演李鐵梅,武丑谷春章演磨刀人,著名花臉演員袁世海出演反派鳩山,這個陣勢老中青三結合,強強聯手。這對當時演出現代劇的劇組來說,已經是一種很高的檔次了。因此,人民大舞臺車水馬龍,一票難求,大有「滿城爭說紅燈記」的盛況。有一次,我到文物商店,寒暄幾句後,馬老突然問:「最近,《紅燈記》你看過嗎?」我說:「還沒有,但我看過電視的實況轉播,演得好。」馬老聽我說後接著說:「錢浩梁唱得真好,音質醇厚,高低自如,而且形象威武,很有氣勢,」我說:「是啊,前些年他剛作為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主角之一來滬演出《界碑關》,是一個不可多得得楊(小樓)派武生,沒想到唱工也如此精湛,真是文武全才呢。」這次見面後,我和馬老之間縮短了距離,漫談京劇已成為一個不可缺少的插曲。

《紅燈記》劇照,錢浩梁(後改名浩亮)演李玉和

中國京劇團再度來滬演出《紅燈記》時,對全劇的唱詞和唱腔作了一些改動。例如,在「痛說革命家史」一場中,李奶奶原來唱「鬧工潮你親爹娘慘死在魔掌,李玉和為革命東躲西藏,」「東躲西藏」被改作「東奔西忙」。當時我認為,劇本文字應該精益求精,這四個字的修改似乎不妥,因為過去在白區搞革命的同志是進行隱蔽鬥爭,隨時都冒著生命危險,哪能不「東躲西藏」呢?「東奔西忙」雖然形容工作繁忙,但體現不出地下鬥爭的殘酷性和艱苦性。我曾把這個想法告訴馬老,他點點頭,表示有同感。然而,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的風暴突如其來,我們之間的交往被迫中斷了。

馬定祥和他的弟子們 選自《馬定祥百年誕辰紀念集》(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

直到八十年代初,餘榴樑和徐淵兩位師兄在上海油印《泉幣之友》,進行錢幣知識普及和學術研究,弘揚幾千年中華貨幣文化。由此,我與馬老重新取得聯繫,他已在上海博物館退休了。記得那天我興匆匆地趕到重慶中路馬府萬拓樓去,久違的馬老很高興,但看上去增添了不少滄桑感,容顏也憔悴了,已不復當年模樣,令人感慨萬分。

馬老與北京泉家方子才合作的京劇「蘇三起解」,蘇三為馬老所飾,方扮崇公道。資料提供:馬傳德

馬老反串小生周瑜 資料提供:馬傳德

在與馬老交往的日子裡,向他學習錢幣學當然是主要的任務,但閒聊京劇總是繞不開的話題。他經常提到的人物是周信芳與黃桂秋。一是海派京劇的代表人物周信芳,被人敬稱為麒老牌的,過去的麒派在上海灘極其風行,真是大名鼎鼎,路人皆知。二是江南名旦黃桂秋,嗓音甜美,唱作俱佳,創造了青衣中的「黃派」。由於京劇的旦角人才,四大名旦有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還有小翠花(於連泉)、芙蓉章(趙桐姍)等人身懷絕技,表演超群,稍晚的四小名旦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也脫穎而出,各有風採,故黃桂秋一向不走運,50年代又戴上「右派」帽子,更是被稱為「四大黴旦」之首。黃桂秋雖然運交華蓋,但他戲唱得好,風度翩翩,自然擁有一批忠誠的戲迷。馬老酷愛京劇,慧眼識人,對黃派藝術極為欣賞,可謂是一個粉絲。餘生也晚,60年代初只在中國大戲院看過黃桂秋的《春秋配》、《別宮祭江》和《玉堂春》,這些都是黃派的經典劇目,在記憶中 也不過是七八成座。奇怪的是,我記得每次晚上劇目結束後,黃桂秋總是穿著戲裝走到臺下,與觀眾熱情握手,感謝戲迷的光臨。這個場景至今歷歷在目,令人感慨。

黃桂秋先生《別宮祭江》劇照

許多年後,我因參加一次會議,偶然地聽到馬老與京劇的一件離奇的軼事。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文革"初期,上海有兩個京劇大師倒黴了。一個是周信芳,上海京劇院院長,一個就是「黴旦」黃桂秋。在批判吳晗編劇、馬連良主演的《海瑞罷官》的運動中,周信芳因編演過《海瑞上疏》,成為上海受到公開點名批判首當其衝的人物。

馬老扮京劇甘露寺的喬玄,資料提供:馬傳德

四人幫中的狗頭軍師張春橋惡狠狠地說:「對周信芳,不槍斃就是寬大處理的了。」1968年11月,周信芳即被當作反革命關進監獄(後於1975年3月含冤去世),不僅周信芳本人,連他的家人都受到株連,所受的摧殘是極其慘重的。對於兩位藝術家的遭遇,馬老等心急如焚,儘管他在動亂中也處境不好,卻仍想方設法打聽音信,終於有消息說,周信芳的性質太嚴重,是上面定下來的,非打到不可,沒有辦法挽救的。黃桂秋雖然是右派,但是個「死老虎」,尚算不上這次造反派嚴厲打擊的重點對象。為此,馬老等人認為先把黃桂秋的命保住再說。於是通過一個朋友陳醫生的關係,將黃桂秋以養病為由,緊急送到部隊醫院保護起來,終於轉危為安,也算是九死一生了。人間自有真情在。實際上,馬老已大大超越「粉絲」了,只有對黃桂秋藝術愛得深沉又視為知己的忠實觀眾,才能有如此難能可貴的共情與共鳴,而休戚與共的救援行動又體現了智能和情感。

馬老與梅葆玖先生的通信信件資料 顧欣提供

馬老對這次見義勇為,一向謙虛謹慎,秘而不宣,可見他是一個正義品質的大丈夫,令人欽佩。

我曾親聆馬老與行家談戲。大概是20世紀八十年代,錢幣大收藏家王希賢之子王元芳從北京來滬拜望馬老,我正好也在場,開始以為他是向馬老討教錢幣方面的事情的。不料,他們並未談及錢幣,而全部話題都是關於京劇老生馬(連良)派的故事。據說王元芳是奚嘯伯的關門弟子,馬派唱得惟妙惟肖,能以假亂真,在繼承和發揚馬派藝術上有所貢獻。

那天,聆聽馬老與王元芳的論戲,宛然是一種享受,只見他們談笑風生,相得甚歡,時而低吟,時而淺唱,我只是旁聽而已。馬老說,馬連良流派的形成博取眾長,特點是瀟灑儒雅,書卷氣十足,而且馬派重視說白和做工,藝術成就比較全面,這與麒派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馬連良能居四大老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之首,又與周信芳並稱「南麒北馬」。我對馬派沒有發言權,在外行面前似乎可以冒充內行,但在內行面前則是外行。這次聽了馬老關於馬派藝術的高論,使我茅塞頓開,大受教益。

馬老最愛聽楊寶森的戲,說有味道。有次電臺播放楊寶森演唱、楊寶忠伴奏的《文昭關》錄音,在「一輪明月照窗前」那首美妙的二黃慢板的聲腔中,伴隨楊寶森膾炙人口的唱段,馬老竟然一直輕輕地哼著,雙眼微閉,直至一曲唱罷,連說:「過癮,過癮」。雖然社會上唱楊派的人很多,並有「十生九楊」之說,但馬老仍對楊派缺乏一個出類拔萃的傳人而感到可惜。他認為,上海的楊派演員,汪正華(原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科畢業,上海京劇院著名楊派老生)的水平還是可以的,至少是唱得像,其他人則缺少楊派的韻味。

馬老對京劇風格卓異得各種流派,始終秉持開放的態度,無論是京派還是海派,他都喜歡,對一些著名的老生和青衣,時常有出人意料的中肯評價,正如他在錢幣研究領域是全才一樣,在京劇愛好和研究方面同樣是全才,絲毫沒有門戶之見,而去不恰當地貶低別人喜愛的流派,馬老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藝術流派共同繁榮發展,這就是振興京劇的正道。

馬定祥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生於1916年11月1日,仙逝於1991年3月15日。字聊元,別名蓮初,號吉齋,又稱萬拓樓主,是當代中國著名錢幣學家,中國錢幣學社創始人之一,曾任浙江省博物館顧問、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市錢幣學會名譽理事、《中國錢幣大辭典》元明清篇主編、美國《珍藏》及《愛華金訊》錢幣雜誌首席顧問。出版過《太平天國錢幣》專著,批註了《歷代古錢圖說》,並編著了《萬拓樓錢幣叢書》等錢幣類書籍。他畢生從事錢幣的集藏、堅定和研究,久負盛名,蜚聲海內外。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相關焦點

  • 馬定祥舊藏樣幣!宣三大清銀幣壹圓樣幣!標準器!
    來源:馬定祥舊藏
  • 別怪我沒告訴你!這幾種光緒元寶銅元價值連城,千萬別便宜賣了!
    彩色包漿原色銅光閃耀,品相頂級,目前已知僅存世二枚,真可謂鳳毛麟角,得以一見頗為不易,極為難得罕貴,湖南銅元大名譽品清江南省造光緒元寶每元當制錢十文白銅試鑄樣幣一枚,老江南編八尾,打制清晰,齒邊,此幣質白中泛青,開門見山,民國時期白銅樣幣即以黃金交易,極為珍罕難得,值得推崇與珍視,目前應僅見四枚,金盾PCGS SP XF Detail<br>來源:錢幣大師馬定祥先生舊藏
  • 超世風採,唯我大師!
    但是老師下面發了一段話卻讓我潸然淚下:我之大師(奘公),戒日王為設十八日無遮會時,造制惡見論,遂破彼雲︰汝不解我義,帶者是挾帶義,相者體相非相狀義。謂正智等生時,挾帶真如之體相起,與真如不一不異,非相非非相。若挾帶彼所緣之己以為境相者,是所緣故。
  • 犯罪大師我是名偵探答案是什麼 我是名偵探犯罪大師答案大全
    2020-11-03 12:20:28 來源: 半盞萌寵 舉報   犯罪大師我是名偵探答案是什麼
  • 一瞬間,我明白了大師賺錢的套路
    二1935年3月8日,阮玲玉留下遺書: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為畏呀!服安眠藥去世,年僅25歲。最好的年紀,因為感情問題,走的如此決絕。這大約就是很多作品對這位奇女子念念不忘的原因。阮玲玉的長相算的清秀,但是,放到現在還能像當年那樣紅嗎?有人說那個年代真正的美女只有周旋,可惜周旋最後的結局也不好。
  • 一瞬間,我明白了大師賺錢的套路
    二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留下遺書:我一死何足惜私信大師。大師說:你給我999我把我在網上賺錢的秘密全交給你,你就是我的關門弟子。剛想交錢。 大師又發來信息,你如果再拉三個人跟我學習,可以免一半學費。我問大師,我不是你的關門弟子了嗎。大師發來一個笑臉說,我這次收的是閉門弟子,掩門弟子,和頂門弟子。
  • 《音樂大師課》古巨基:我爸媽是這麼培養我的…
    古巨基(以下簡稱「古」):我爸媽跟我說,我從手會拿東西開始,就沒有拿過玩具,反而是拿筆畫東西。應該是很小的時候,大概一兩歲時,我爸媽就發現了我對藝術的興趣。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很喜歡畫畫。我們看到,在《音樂大師課》上,您一直在幫助孩子們了解歌曲背後的意義。在您的課堂上,您最想教授孩子們的是什麼?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今天我們有幸請到弘一大師的嫡孫女李莉娟居士,來到晉江五店市傳遞大師遺風,讓我們得以學習大師精神。李莉娟居士:尊敬的法師,各位朋友,很高興來到泉州,來到晉江五店市,跟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我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弘一大師跟泉州非常有緣,我本人也多次來到泉州,但是今天是第一次跟大家分享我的祖父的事跡和貢獻。
  • 太極大師朱春平被打倒,我的心拔涼拔涼的
    會不會是大師的誘敵深入之計呀?中了大師的圈套怎麼辦?虧你還姓餘,一點餘地都沒給自己留。右手重拳一直向朱大師的鼻尖逼近,眼看就要挨上了,大師怎麼還不使用騰挪大法呀!或者引進落空,再借力打力,再不使招就來不及了。說時遲,那時快,餘求生的右手重拳已經結結實實的撞在了朱大師的腦袋上。看到這,我想我可能明白了,這是大師使了內功了,餘求生一定是內臟受到了劇烈震動,受內傷是肯定的了。
  • 朋友說她買的平安扣是大師工,還有大師證,我說抱歉,你被坑了
    然後一位朋友就興高採烈地拿著新入手的平安扣來跟我展示,並說這枚平安扣花了幾萬買的,是大師工藝還有大師證。我聽完心裡就是一咯噔,就讓朋友把平安扣拍來看看。朋友的平安扣種水達到冰種,厚度也算可以,卡五點多,大小跟一塊錢硬幣差不多,花了將近三萬入手。(不是上圖的平安扣,上圖只是為了文章配圖)客觀地說,她那枚平安扣的種水對於近三萬的價格確實有些坑。
  • 範冰冰:大師,我還能火嗎?大師掐指一算:冰冰,涼了
    冰冰:我要復出!大師:不,你不行!冰冰:為什麼?大師:因為,冰冰,涼。冰冰:叫冰冰的人很多啊。大師:不,你不一樣,你姓範。冰冰:為什麼?大師:命裡犯「冰」,涼一次,就火不起來了。
  • 我和大師王林,不得不說的故事
    第一次追問:王大師是不是也想戳死記者?  「我和王林個人從來沒有交集和接觸,但他要戳死我,一點也不奇怪。」據王林說「我的氣功是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不犯法……希望你們只要考究我是不是犯了法就可以了。」而當地有關部門回應說「公安機關暫時沒有介入,紀檢機關也沒有介入。」(7月28日《新京報》)  王林說「我的氣功是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不犯法……希望你們只要考究我是不是犯了法就可以了。」王大師的話不無道理。
  • 範曾說:我「坐」大師「望」巨匠!
    」謝絕大師稱謂者確有一二,公開自我評定為大師者罕見,而公開宣稱已超越大師境界者,範曾為當代第一人。我在十幾歲時知道範曾,那時他正當中年,還未得大名,但其作品和故事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眼裡,他是一個有魅力的藝術天才,一位頗具君子之風的中國文人,當時為國中有這樣的人物感到慶幸,無論他輝煌到哪一步,我不會感到意外。
  • 【零點日記】大師是如何煉成的?被供奉供養的大師還是大師嗎?
    我有位畫家朋友,在藝術圈小有名氣。據說有一次一媒體人預約了做他的專訪,雙方見面後記者剛開口說:「請問大師您……」誰知記者話剛說了半截,我這朋友當場火冒三丈,衝著記者就大罵上了:「你TM才是大師,你們全家都是大師……」就這樣,一場原本愉快的採訪因為一句不合時宜的稱謂不歡而散了。可憐這位記者,怎麼都想不通自己到底在哪裡得罪了這位素未謀面的大師。
  • 很抱歉,我真的沒看懂《記憶大師》!
    出於對陳正道導演的《催眠大師》的好感,我去看了「大師系列第二部」——《記憶大師》。但在我和「搖頭玩」討論過劇情後,才明白原來有很多重要的細節、伏筆都是我之前沒注意到的。從這個角度講,《記憶大師》做得不錯,它成功欺騙了絕大多數觀眾。誰能想到,在國產片裡,警察居然可以是兇手!
  • 我的生活美學,由音樂和大師點亮!
    梵谷《星月夜》感恩遇見,感恩曾經的遇見,也感恩這樣與音樂與大師的遇見。因為從那之後,我的生活開始變得不同。大師自然懂得。所以他們的音樂裡飽含著慈悲和溫暖,仿佛當年的長輩用手輕撫頭部。、浪客劍心等一個個英雄的姿態,以及作品背後大師們十年磨一劍的努力和匠心,我切實地感受到了「人生就是一支我們手中所持的火炬,一定要把它燃燒的光明燦爛」,以及「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 《記憶大師》導演陳正道:我給自己打三星
    事實上,《記憶大師》上映兩天破億,排片佔比是五一檔最高的,7.4的豆瓣評分在同類國產電影裡也算得上名列前茅。陳正道之前的「大師系列」電影是《催眠大師》,頗受好評。這一次他玩得更大,架空的背景,軟科幻的設定,黃渤段奕宏兩位影帝飆戲,記憶置換外衣之下關於溫情與救贖的情感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