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日記】大師是如何煉成的?被供奉供養的大師還是大師嗎?

2021-02-14 文藝小毛驢的零點書房



01

先說一個有關大師的故事。

我有位畫家朋友,在藝術圈小有名氣。據說有一次一媒體人預約了做他的專訪,雙方見面後記者剛開口說:「請問大師您……」誰知記者話剛說了半截,我這朋友當場火冒三丈,衝著記者就大罵上了:「你TM才是大師,你們全家都是大師……」就這樣,一場原本愉快的採訪因為一句不合時宜的稱謂不歡而散了。可憐這位記者,怎麼都想不通自己到底在哪裡得罪了這位素未謀面的大師。

我當然知道朋友為什麼這麼生氣了。要我說記者這頓罵挨的一點兒也不冤,時代的語境已今非昔比,很多名詞早就不再是原本的意義了,身為媒體人居然連這點常識都不知道,當然得挨罵了。我的這位朋友是位儒雅之士,雖聲名在外但卻深居簡出潛心求索,能讓他這麼生氣必定是這事觸碰到他的痛處了。

這是明擺的事,當同志不再是同志,小姐不再是小姐,教授不再是教授的時候,大師當然也就不再是大師了。且翻一翻如今那些以大師自居的所謂大師們的來處吧!不過是一些被商業炮製出來的以大師為營生的投機鑽營者和沽名釣譽者,這些人就是利用大家盲目信奉權威的從眾心理堂而皇之被眾人當做大師供奉著、供養著,背地裡卻一邊竊笑著眾人的無知腦殘一邊清點著這些無知腦殘供奉來的銀子。

這樣的所謂大師我們身邊比比皆是。而真正的大師們,他們因為只會制心一處地做學問,完全不會去包裝營銷自己,終究落得個躺在醫院過道無人問的境地,甚至死了連個大一點的告別廳都租不起。應該倍受尊重的大師們竟被時代的車輪碾壓至如此境地,這話,說起來都是淚啊!

說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每當談話涉及一些曾經備受尊重的詞語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在這些詞語前面加上三個字:真正的。真正的教授,真正的藝術家,真正的作家,真正的大師等等。在越來越多這樣的詞語被急功近利者和濫竽充數者大量佔用之後,我們只能以這種方式來重新定義這些名詞的意義,以區分這些名詞在時代公共語境下的真偽。

且不說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試問:一個「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的時代,真正的大師,誰還敢與這樣的所謂大師們一起被挾裹在已經被搞得烏煙瘴氣的一張臭皮囊裡?若是公然受領此稱謂豈不是等於自取其辱?這就能理解我朋友為一句稱呼大生其氣的心情了,當三教九流的各種所謂大師們紛紛登堂入室招搖過市,真正的大師,自然是要退避三舍了。

 

大師的榮譽應是後人賦予的,真正的大師們是絕不會公然以大師自居的,更別說招搖過市了。話說至此,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大師呢?

02

關於大師,雕刻大師羅丹是這麼說的:

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一些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同樣是看,他們卻能發現別人所看不見的美。我相信這樣的發現絕不是只靠一雙肉眼就能夠做到的,恐怕更多是需要運用心靈這隻靈性之眼的。我以為這種心靈之眼其實是人人都有的,只是大多數人的都被世俗的物慾追求所蒙蔽了。而大師們的心靈之眼時常是打開的,這正是他們不同於常人的地方。

光有這個還是不夠的,它還需要熱愛。要形容這類人對於某類事物的喜愛僅用喜歡或熱愛都是不夠的,得用痴迷才更為貼切一些。這種只對某類事物的痴迷導致他們一生中根本無心於跟隨眾人去追逐所謂財色名利之類的東西,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看到眾人所看不見的,但卻也因此他們在人群中常常被看做瘋子或不合時宜的異類,為世俗生活所不解甚至不容。

在我看來,真正的大師,無論何時何地他們必定都時常保有著一顆原初的赤子之心,並始終細心呵護,以確保他們不被世俗的洪流所侵染。因為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能始終保持敏銳的察覺和內心的純粹,從而能不受幹擾地不斷探索和發現。

這種特質不只會體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毫無保留的顯現在他們的作品裡。他們在藝術上的精益求使得他們永遠都對自己不滿,他們永遠在觀察和思考,在探索和發現;這樣的人絕不會因一時一事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且停留於此;也絕不會在他們的有生之年以大師自居且高高在上受人供奉膜拜;更加不會熱衷於以大師之名謀取福利這種事情,在他們看來,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任何跟藝術無關的事情上都是對生命的浪費。

我以為,這樣的人生態度,正是大師的態度。

 

03

幾天前我就有幸偶遇過一位這樣的藝術家。

他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我們是在宋莊的一個平常的小型畫展上遇見的。那時我和朋友正在一幅當代水墨畫面前,朋友是位畫家,他當時正在跟我講解他之所以欣賞這幅畫的理由。然後一位老先生自我們身後走過來跟我們打招呼。

這是一位一身書生氣的溫文爾雅的老人,顯然他是注意到了我們對這幅畫的興趣才走過來的。他告訴我們他也對這幅畫情有獨鍾,然後跟我朋友就眼前的畫交談起來。兩人相談甚歡,明顯互生好感,之後相約了次日午後再到老先生的工作室拜訪暢聊。

次日午後三點多鐘,其時我們正在環島附近幫朋友看一處房子,我收到了老先生發來的信息,他說:舒僮君,下午來我這兒麼?我們這才記起前日老先生的邀約,於是趕緊辭別朋友,就近在一家水果店裡買了一堆水果,然後就這麼拎著一堆疙疙瘩瘩的塑膠袋子趕去老先生的工作室了。

老實說,我真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先生的家。在此之前,我曾用愛麗絲的兔子洞來形容宋莊藝術家們那些極具個性化特色的工作室和他們的家,但是像先生這樣的工作室卻是我肯定沒有見過的一種。如果用大家普遍意義上的家居標準來看待這個住所的話,我覺得用家徒四壁這個詞來形容他的家真一點兒也不誇張。

在這間工作室裡,我沒有看到大多數藝術家工作室普遍都有的花草綠植流水;也沒有見到任何主人喜愛的大小古物件;沒有任何形式的居室裝飾,偌大的工作間裡,只有一張堆放著筆墨紙硯和畫冊的畫案,一張放著三隻茶杯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小方桌,圍著方桌的三把椅子,是那種最普通不過的辦公室座椅。就這麼幾樣東西,他們是這間工作室裡僅有的家當。

但這個空間卻是充實的。因為整個空間都被大大小小的畫作充滿了。牆上,地上,大的小的,已完成的和正在創作的各種水墨畫。

跟在先生的身後繞過地上的巨幅水墨畫走向小方桌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錯覺,仿佛童年時候的某個早春天氣,跟隨父親走在我們鄉間地頭的田埂上,兩邊都是綠油油的麥田。那是一種久違的來自土地的耕耘者和守護者的幸福感。

我心裡這種剎那間油然而生的幸福感,隨後很快就從先生和我朋友那裡得到了印證。那是在先生為我們沏了茶雙雙落座之後。

茶杯顯然是他早就準備好的,因為在他往茶杯裡衝水的時候我注意到三個茶杯裡的茶葉是早就提前放好的。沏完茶,一老一小兩代藝術家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繼續他們前日的交流了。從他們的交談裡我才知道,二十多年前我朋友就已經看過先生的作品了,先生的畫作當年曾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原來如此!看來畫展上他們相互的好感不是無緣無故的。

這個下午,我這個藝術的門外漢,不由自主的被兩位隔代藝術家相見恨晚的交談感染到了。他們從過去談到當下,從傳統說到當代,從西畫聊到國畫,兩人聊得不亦樂乎,已經完全忘了還有我這個電燈泡了。從他們時不時的會心大笑裡,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內心裡滿溢的喜悅。這讓我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故鄉的田埂上,春回大地之時農人們看著綠油油的田野時的那種幸福。

藝術真是神奇啊!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這世間最難的,即便是在至親至愛的親人之間。但對藝術的熱愛卻能如此簡單地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讓素味平生的陌生人片刻間變得親近無比,仿佛失散多年的老朋友見面。

04

我之所以用了這許多篇幅來描述與一位當代藝術大師的偶遇,乃是因為這整件事情讓我感覺太好了,像是做夢一樣。且不說我們無意中竟有幸偶遇了一位當代的美術大師,我沒想到的是,一位當代知名的老藝術家居然會如此重視一位素味平生的後生晚輩的邀約;更讓我意外的是,這位藝術大師的家竟然簡陋到如此地步。

這是一個徹徹底底只有藝術沒有家的人,他的家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必須品之外完全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方寸之間盡顯一位藝術大師的簡樸與純粹。在我看來,這裡就是藝術的一方淨土。在這裡我所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在藝術面前全然裸露的一顆赤子之心,正是在先生的身上,我真正讀懂了熱愛這個詞語。

那是一種忘我的近乎痴迷的對藝術的喜愛。沒有要求,沒有不滿,沒有抱怨和指責;有的,只是恆常不變的謙卑與真誠,以及沉浸其中的歡喜與深情。

這正是我所理解的大師的熱愛。我並沒有深入了解過先生的人生經歷,但是我想,在這短暫的相交裡我已經全然了解他了,我相信在他的生活裡,一切他有交集的人事物應該都是與藝術有關的吧。我不懂藝術,但作為一位仰慕者我記住了先生的話,他說:藝術家永遠是背朝大眾,面向未來的,因為他要引領大眾就必須走在大眾的前面不斷的探索,就一定不能面朝大眾去迎合大眾。

 

05

我理解先生所說的。

所以真正的大師,應該必定是那些默默無聞的、始終赤腳走在時代最前面最高處的時代的反叛者、探索者與實踐者。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因為是用了生命的熱血澆灌而成。我相信沒有一個大師是生成的,任何大師都是歷經千錘百鍊煉成的。與眾不同的背後是長久的無比寂寞的勤奮,是超於常人的長期忍受寂寞和面對孤獨,而這些是我們所看不到的。

 

先知先覺者的孤獨寂寞是註定的。因為大眾的認知常常是滯後的,現實中真正的大師常常並得不到眾人的理解與認可,這就註定了他們在自己的時代裡的情感孤獨與生存掙扎。比如梵谷,這位被無數後來者敬仰追捧的二十世紀的繪畫大師,在他的時代卻死於貧困,死於孤獨。畫畫是唯一讓他快樂的事,但為了能畫畫又是痛苦的,因為得不到公眾認可靠畫畫完全不能養活自己;他熱愛生活,渴望融入群體渴望擁有家庭,但卻一生孤單,他不合時宜的的特立獨行使得他不被世俗所接受,到死他都還被人們叫做瘋子。

這就是大師之路。選擇踏上這條路的通常是那些善良、純粹、敏感卻又執著得無可救藥的人,他們也是情感最為脆弱的一類人。這樣的一種人,在面對一個弱肉強食、充滿競爭的現實社會的時候通常都會是艱難的。正因如此,在他們所選擇的這條路上就總是危機四伏,只要在這條路上行走,就必定會時時面對來自生存、生活以及創作的種種困境與煎熬,只要不停下腳步,這種來自現實的錘鍊與煎熬就會如影隨形伴隨他們。

這是一條不歸之路,是探索者不可逆轉的宿命。盡頭的輝煌只是一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甚至是微乎其微的,盛名與成就只會是身後的事情,付出代價的結果則可能是萬劫不復。但卻總有這樣一些人,明知萬劫不復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這條不歸路,且百折不撓,樂此不疲。

06


這樣的選擇正是大師的選擇。

對於他們來說,只有找到自己內心真正熱愛的事物,才能充分激發出生命內在的激情,讓生命變得充實起來,並因此而有可能在某個領域有所發現。這種持之以恆的專情、專注於某類事物的行為特徵正是成為大師的基本條件之一。正如酒對於印第安人一樣,對於那些準備成為大師的藝術家來說,藝術本身就是他們賴以為生的酒,他們唯願一生沉醉其中且只願長醉不願醒。

我有幸認識一些這樣的藝術家。他們未來是否能成為一代大師我不知道,但他們對待藝術的這種態度,卻是與大師們無二無別的。至少,他們具備了可能成為大師的一種前提。

不可否認,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是粗糙的,置身這樣的時代,善良與熱愛註定要經受烈火焚燒的考驗和風雨雷電的洗禮,成為大師之路因而是少有人走的路。在我看來,未來是否能出大師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時代還有這樣的一些人在這條路上走著。

 

謹以此文

向這個時代走在成為大師之路上的默默無聞者隔空致敬!

2018年3月18日於宋莊零點書房 

舒僮:獨立品牌策劃、自由寫作者

往期回顧

1、宋莊究竟是誰的宋莊?沒有藝術家的宋莊還是宋莊嗎?

2、宋莊不是一個地方,這裡是一群人的遠方

3、遠行追夢的異鄉人,讓我為你唱一首讚歌

4、小心!那些隱藏在賽事展覽活動裡的版權掠奪陷阱

5、今夜我不想梵谷,今夜我想弟弟提奧

6、父親的橋

讚賞

我寫作,只是為了提醒人們

那些需要關注卻被忽略的事物

不為權貴唱贊  只為書生發聲

這是一個為原創文藝創作者持久發聲的公眾號

這是給你的信件

但我不會告訴我我在哪裡  我的歌聲會暴露我的蹤跡

如果屬於這片土地  你會聽見我的召喚

你走近我的那一瞬間  便已了知

我全部的心意

相關焦點

  • 從全班墊底到星雲大師首席英文女翻譯,她是如何煉成的
    星雲大師:「你們讀《阿彌陀經》的人就知道,每天早上起來,要以鮮花供養十萬億十方諸佛,要很早,要做功課。」星雲大師:「供養過十方諸佛回來,你還以為能再睡回籠覺嗎?不能。要念佛、念法、念僧。」妙光法師:「After the traveling and offering, do you think you go back to bed?
  • 博學與精專|大師是如何煉成的
    這批「80後」指揮家如今已像珍稀動物一樣被奉為掌上明珠,並隨著近兩年來薩瓦利什、桑德林、科林·戴維斯爵士、阿巴多、德伯格斯等先後離去而愈顯珍貴。這不僅讓人盤點在世的80歲以上的指揮大師們,諸如半年前剛剛來華的內維爾·馬利納爵士,兩次來華的庫特·馬舒爾、多納依和伯納德·海丁克,多次來華的迪圖瓦,從未來華的赫伯特·布隆穆斯泰特、皮埃爾·布列茲、喬治·普萊特雷、麥可·基倫等,還有即將跨入80歲的祖賓·梅塔、楊松斯和巴倫伯伊姆。他們的成才經歷各不相同,而且與年輕一代所遇的時代境況及政經條件都相去甚遠。
  • 《宗喀巴大師全傳》音頻連載 No.11| - 「主攻密宗」
    別人的供奉、歌頌、讚揚,以及用物華天寶予以獻供等,越是豐富美滿,越是對世間萬物產生無常之想,越產生拯救孤獨無助的慈念。願信眾爭先恐後地供奉一切佛與佛子。與貪婪者同流合汙,是沒有道理、沒有時間的。」「這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功德,而非後天所創造的加行。說:『我不是為了想別人為我提供寶座、為我供養等,在任何時候,這些都無常,不可信賴,如魔幻的欺詐,悲哀至之。
  • 班迪達大師圓寂前後
    visarukkhasamūpamo;āvāso sabbarogānaṃ, puñjodukkhassa kevalo" 這是出自經藏之中,《小部‧長老譬喻‧迦旃延那品》(Khuddakanikāye, Therāpadāna, Kaccāyanavagga
  • 洛嶺寺祖師仁真欽布大師略傳
    大師把他賜封為自己的親傳弟子,祈禱所有護法神的保佑,顯現出許多祥瑞之兆,成為當地信眾虔誠信仰和依止的一代宗師。三十二歲時前往青海湖途中受到了人與非人的禮拜伺奉。在隆務熱貢(今同仁縣)為六道有情眾生給予無限法施,使其廣得饒益。從青海湖裡掘出了如意寶。淨相中顯現了大師在瑞山蓮花光宮化為蓮花生威猛身相,授傳了四種灌頂並使相續之道成熟,霹靂火環法輪也在清淨中獲得。
  • 自助力學習:我們的大師少了,是因為「大師」做的事太多了
    成功不是要千方百計,竭盡全力,足智多謀,百折不饒嗎?突然冒一個「少做事」出來,感覺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暴擊。那麼,我所理解的「少做事」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如何判斷?只需要問一個問題:你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麼你的努力就是沒有用的。你在花費時間和生命,做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是沒有用的。第二個意思,如果你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說不是自己擅長的,那麼你的努力,也許會讓你保持一個溫飽的狀態,但是想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或者大師,那是不可能的。
  • 六祖慧能大師的成道因緣
    神秀心想:「大眾所以不作偈頌,大概認為我是他們的教授師,我應當作偈呈給五祖,要不然五祖如何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我呈偈的原意,本來是想向五祖求法印證,倘若只是為了想做祖師,這和一般人想奪取聖位,又有什麼區別呢?可是我若不作偈呈給五祖,終究還是得不到五祖的傳法,這真是令我太為難,太為難了!」
  • 《原佛》義趣|虛雲大師與太虛大師佛學思想比較
    太虛反覆指出佛教不能離開社會,佛教徒的供養來自社會,因而要報四恩,服務社會,淨化社會。當然,這也是南禪入世傾向的進一步發展,但太虛修定、慧的重心與虛雲有異。就當時而言,其融貫真俗中外的智慧亦無人能及。  第二,重視經教,以禪為本,兼宏八宗。禪宗與其他佛教宗派比較而言,確實強調心悟,「不立文字」;但決不能誤為廢經不觀。為糾正明清狂禪的流弊,近代禪宗大師都強調以經教輔宗門。
  • 蓮花生大師親述塑造供養蓮師身像之功德利益
  • 慧能大師的一生
    慧能大師的一生慧能大師俗姓盧,原籍河北範陽(今北京大興)。他的父親貶官到了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生下了慧能大師。慧能大師年輕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寒,靠打柴賣柴來養活母親。有一天他聽到買柴的客人念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若有所悟,忙問客人這是什麼經文,客人告訴他這是《金剛經》,弘忍大師正在黃梅東山寺給大家講這部經。
  • 《最強蝸牛》原力大師之劍怎麼樣 原力大師之劍屬性介紹
    最強蝸牛原力大師之劍介紹 它就是目前蝸牛最最最最難獲得的裝備... 最強蝸牛原力大師之劍是一種很特殊的裝備,在遊戲當中的話也是比較容易見到的,那麼這個到底怎麼樣,需要有哪些方法可以合成呢?下面來了解下!
  • 超世風採,唯我大師!
    到了此時,玄奘大師聲名更盛,只可惜大師的宏論未能譯為漢語流傳後世,今人無緣得見。而這個時候,一場更大的辯論也緩緩拉開了帷幕。由此因緣,鳩摩羅王與戒日王都仰慕大師盛德,先後延請供養,玄奘大師前往戒日王的宮城應供之時,戒日王急切地請教大師:「聞師作《制惡見論》何在?」法師取出此論,戒日王看了以後大為欣喜,對在座的小乘論師說到:「弟子聞,日光既出則螢燭奪明,天雷震音而錘鑿絕響,師等所守之宗,他皆破訖,試可救看!」
  • 草圖大師如何開啟透視?草圖大師開啟透視的操作步驟
    草圖大師如何開啟透視?如果我們想要在草圖大師Sketchup裡面對模型的整體構造進行修改觀察的話,有沒有辦法開啟SU模型的透視模式呢?本期,模型雲就為您整理了Sketchup草圖大師開啟透視的步驟,一起看看吧!
  • 憨山大師與母親
    母親向他解釋說:「僧是佛的弟子,他們的足跡遍及天下,自由自在,是人天的福田,所以到處都有人供養他們。」他聽說掛搭僧有這般超脫自在,便對母親說:「將來我也做個掛搭僧,好嗎?」「好是好,只恐怕你沒有這份福報哩。」「為什麼需要福報呢?」他又覺得不理解。「世間做狀元做大官的經常有,出家做佛祖的哪裡常有呢?」母親解釋道。
  • 催眠大師、記憶大師後導演又一「大師」新作,可能撞《少年的你》
    但,一個80後臺灣導演,找到了懸疑驚悚片如何在內地市場運轉。他就是1981年出生的陳正道。再加上導演的新作《心靈大師》 ,這三部電影被稱為陳正道的「大師」三部曲。因為前兩部大師系列的成功,我們有理由相信,最後一部大師系列可以完美收官。
  • 宗喀巴大師一生13件事跡
    我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了,最近身體很不好,每天盼望著見你,今生我倆不知能不能再見面,請你回來一趟吧!」大師看完母親附帶的信後,自忖道:「我回去實在沒有多大利益,既然母親要看的是我的相貌,不如繪一張自畫像寄回去,或許這樣能讓母親安心。」大師因此打定主意,立刻繪一張自畫像,寄呈給他的母親。後來當大師的母親展開這張畫像時,畫像竟然開口叫聲:「阿媽!
  • 位置偽裝大師如何使用?位置偽裝大師的使用方法
    位置偽裝大師是款不錯的軟體,不過怎麼樣使用呢?接下來,就是小編講解的位置偽裝大師的基礎使用方法介紹。位置偽裝大師系列軟體最新版本下載位置偽裝大師電腦版軟體版本:v3.6.1手遊電腦版立即查看位置偽裝大師軟體版本:v3.6.1Android軟體立即查看1、首先你需要打開手機開發者選項中的虛擬位置功能2、打開位置偽裝大師,注意如果有詢問是否允許其使用地理位置的提醒,請選擇允許。
  •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八)
    我算定今天你應該會來,所以特別建起了這一座金剛界的曼荼羅來供養你呢!」  蓮花王太子說道:「長者!您實在了不起,您如何了知我今日會前來向您學習呢?」  毗沙大匠哈哈大笑:「這實在沒什麼了不起,而且,這也不是有什麼廣大的神通,不過是我計算能力比較好罷了。」  蓮花王太子十分有興趣地問:「願聞其詳!」
  • 祖師傳·慧遠大師 | 廬山佛影,長謝百憂
    有一次,慧遠大師聽聞「天竺有佛影,是佛昔化毒龍所留之影」,佛影在「北天竺月氏國那竭呵城南,古仙人石室中」。天竺即印度,佛影乃佛的真身之影,即佛的影子,是佛為眾生而留。佛影在《大唐西域記》有記載,法顯的《佛國記》亦有記載。關於佛影,有這樣一個典故。佛陀時代,有一個放牛的人,這位放牛人每日要供奉國王牛乳。
  • 玉雕行業,誰是大師?大師是誰?
    一個玉友說他前幾天,在某網站逛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問題:現在的中國還有大師嗎?  當時他就笑了,中國怎麼可能沒有大師呢?光他一個人知道的玉雕大師就多達百個,更別說還有一些他沒聽過的大師更是數不勝數。  與季羨林先生齊名的饒宗頤先生,在面對"國學大師"的桂冠時,尚且表示"其實大師原來是稱呼和尚的,我可不敢當",對「大師」一詞表達了敬畏與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