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力學習:我們的大師少了,是因為「大師」做的事太多了

2020-12-22 家庭教育自助參

作者:自助參Hugo

Hugo始終堅持自助參的原則:不黑不粉,對事不對人。

這兩天看了一篇文章,提到了巴菲特的成功之道,就是三個字:少做事。

剛開始看到標題,很疑惑。成功不是要千方百計,竭盡全力,足智多謀,百折不饒嗎?突然冒一個「少做事」出來,感覺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暴擊。

那麼,我所理解的「少做事」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01

少做事就是專注

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今年正好90歲了,依然沒有要退休的意思。他在投資領域,以價值投資著稱,堅持長期價值分析和投資,倡導緩慢致富,而且人家也是這麼做的。巴菲特大部分的財富,都來自他60歲以後。

巴菲特在投資領域,尤其是股票市場上被稱為「股神」。許多玩股票的都想方設法想要掌握巴菲特的秘密。但是,股神早就公開說過了,秘訣就是堅持長期投資,不玩短線,然後是閱讀,閱讀,閱讀。

聽完後,玩家們一臉懵逼,這也算是秘訣?咳咳,巴菲特就是這麼說的。於是有的玩家開始「拋棄」巴菲特了,去追尋國內各大股市大咖的腳步。股票本是拿來投資的,而玩股票,關鍵字在一個玩字。玩股票的,都講究快進快出,短線套現,這個才叫玩股票。

如果你是玩股票的,那麼在出發點上,股神巴菲特就已經甩了你十條街了。股神他不是玩股票,而是投資,擁有價值股票,長期持有。而你只是短暫擁有股票,快速套現離場,這個叫投機。

巴菲特專注的是投資,而你專注的是投機。股神的雪球,是自動滾的,而你的雪球,是手動滾的。你說你事多不多,累不累啊?但你會說,有錢賺當然不累啊!

當然,話又說回來。也有不少投機者,開始投機只是為了賺取第一桶金,然後轉向價值投資者。這種人有沒有?當然有!但這種人需要非常好的自控能力,捨棄快錢,忠於長期投資,這種人很少很難得。

巴菲特的專注,不僅體現在投資上,在生活中也如此。比如,他住的房子,據說已經超過60年了,一直沒換。就這一點,可以秒殺大部分人。當然,我不是提倡所有人向股神學習。只是,可以想像的是,物業增加,你的事情是不是會增加?你會不會想辦法怎麼去獲取稅費上的優惠,你的精力是不是會減少?

前段時間宣布出家的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他曾經說:努力是沒有用的。

他為什麼會那樣說呢?

第一個意思,他所說的努力,是沒有專注的努力,沒有選定最喜歡且最擅長的領域之下的努力。那樣的努力,是真的沒有用。

有多少人的努力是沒有用的?至少50%。如何判斷?只需要問一個問題:你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麼你的努力就是沒有用的。你在花費時間和生命,做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是沒有用的。

第二個意思,如果你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喜歡的,或者說不是自己擅長的,那麼你的努力,也許會讓你保持一個溫飽的狀態,但是想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或者大師,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在那樣的崗位上耗費一生,何其殘忍?這樣看來,你在那種狀態下的努力,就是零。

所以,蔡志忠的話,是這兩層意思。而不是說,所有的努力都是沒用的。找到自己喜歡且擅長的領域,專注做下去,努力就是有用的。

02

少做事就是寡慾

何為大師?

大,就是在某個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或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的成就,不一定發生在大師身上,但是後來者的成就基礎來自大師的成就,這也歸功於大師。

師,傳道授業解惑,為人師表者,德藝雙馨者,方可稱為師。所以,大師是不可以隨便叫的。

大師都是孤獨的。

蔡志忠每天只吃一頓飯,工作時候關閉手機,遠離人群,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很少參與社交,生活恬靜淡泊。也只有這樣的狀態,才能創作出如此優質的作品來。

如果你的生活圈、朋友圈熱鬧非凡,那你才不會成為大師,你最多只能成為大咖或者叫達人。

為什麼要成為大咖?很簡單,成為大咖,意味著名利雙收,有錢。有一個著名的歌手,他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候,主持人問他,好久沒露面了,你怎麼想到來參加節目了?

他非常耿直:我這段比較缺錢。

參加綜藝節目的大咖(很多被稱為「大師」),首先是為了錢,其次才是傳播價值。節目方花錢購買大咖身上的價值,試圖傳播出去,吸引流量,變現賺錢。我們這個時代,出了非常多的綜藝節目,出了非常多的綜藝大咖。

但是,我們這個時代,大師為什麼少?

答案就是,大咖們本有機會成為大師的,只是他們太忙了,要參加各種節目。

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一個人的精力時間都是有限的,參加節目的錄製,會花費不少時間精力,那你花在精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就少了。少了專注和投入,那麼你很難成為大師。

大師不僅是孤獨的,還必須是寡慾的。欲望太多,就會迷失心性,喪失精神,只會離大師之道,漸行漸遠。

那麼,問題來了?做大咖已經很賺錢了,為什麼要成為大師?這個問題的性質,跟另一個問題,類似:做網紅已經很賺錢了,為什麼要考大學?

現在的綜藝節目,花樣百出,節目的壽命何其短暫?節目可以供養你一輩子嗎?你能保證一輩子在節目上,言行不誤,人設不崩?人設一崩,繁華瞬間變煙花。多少大咖,就是因為上節目,而人設崩塌,從此銷聲匿跡?

當你成為一個大咖的時候,少做事吧,少去參加節目,從自己領域的多角度,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好比「星辰大海,好過那幾捆大白菜」,一樣的道理。

成為大師,應該是你內心的一個精神訴求。唯有這種訴求,才會驅動自己去不斷提升自己,精進自己。成為大師的訴求,是寡慾之外的思想追求。

人因思想而偉大,大師之所以為大師,在於思想境界的廣大無垠。

03

少做事從教育開始

我們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多還是少呢?我們喊減負,說明我們的負擔太重了。

今年我們的教育政策又發生了變化。這裡我只想表達自己的理解。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國家鼓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相關行業布局,讓每個有特長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愛的學校,接受專業的教育。而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接受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與評估。

喜歡跳舞的,可以找到舞蹈學校去學習;喜歡畫畫的,可以找到美術學校去學習;喜歡打球的,可以找到專業學校去學習;喜歡唱歌的,可以找到專業的學校去學習。

如果要求每個學生都全面發展,那麼學生要做的事就太多了。

大師,不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有誰還記得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這裡分享一個故事,從教育家肯羅賓遜爵士那裡獲知的。

英國著名舞蹈家吉莉安琳恩,小的時候,總喜歡動來動去,無法安靜下來。媽媽為此苦惱不已。琳恩在學校成績非常差,上課沒精神,喜歡小動作。老師叫家長了。老師把家長和琳恩帶到辦公室,溝通良久。老師跟琳恩說,我跟你媽媽要到外邊說兩句話,你在這裡先等等。

離開的時候,老師故意把桌上的收音機打開。然後,老師跟琳恩媽媽悄悄在外面,隔著玻璃看著小琳恩會做什麼。只見她隨著音樂,慢慢起舞,非常專注,非常投入。

媽媽很驚訝。問老師,我的孩子是不是有(病)?老師很認真地對媽媽說:小琳恩,她沒有病,她是舞蹈天才,你應該送她去舞蹈學校,而不是在這裡浪費她的生命。

媽媽聽從了老師的建議,辦理了轉學,送琳恩到一所專門的舞蹈學校進行學習。在那裡,小琳恩如魚得水,上課非常投入,她的舞蹈天賦得到老師的讚賞。

「她只有在舞蹈的時候,才會思考」。琳恩後來成為了英國著名的舞蹈家,憑藉指導著名話劇《貓》,獲得話劇界的奧斯卡獎——託尼獎,同時她也是個億萬富婆。

如果琳恩待在原來的學校,那麼她會被界定為差等生,在學校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果琳恩的家長,不送她去舞蹈學校,那麼琳恩也不會成為舞蹈大師。

「我就喜歡跳舞,為什麼要我畫畫」?孩子的興趣,需要引導,需要鼓勵和支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夢想都有自己的顏色。每個孩子在自己的領域裡,專注做事,少做雜事,孩子才更有成才的可能性,也才更有成為大師的可能性。

回到錢學森之問,就看我們的出發點:是培養全面人才,還是培養傑出人才?就像挖井取水,是專注挖一口井,還是同時挖幾口井?價值和意義,如何取捨?學校和家長,都需要好好想想。

也許我們的孩子,不一定會成為大師。但是,希望他們能好好利用這教育的一二十年,專注做自己的事,少做雜事,那麼,二十年後,他們才有專注的精神,專注的能力和專注的希望。希望還是要有的,萬一真的成為大師了呢?

相關焦點

  • 臺灣、香港的風水文化,離我們最近的堪輿大師
    近段時間一直有人詢問現代有沒有風水大師,或者是現代有沒有精通奇門八卦的人,其實這個不好說,因為範圍太大,高人太多,還有很多我們了解不到的隱世者,但是我們可以聊一下比較出名的,要說找風水大師的話,有部分人比我們更迫切,腰纏萬貫的富豪比我們更迫切,比我們找的也更準確,所以我們今天看一下富豪身邊的風水大師
  • 南堂大師
    「先坐一坐,今天碰巧沒客人。一般人呢,我就不說了,你是丫頭閨蜜,我給你多說兩句。」我知道大師的確話很少,沒有廢話。加上口音不是普通話,說得太多,太快,別人也聽不明白。但是他要是說,主動說,那一定是關鍵對話。「我給你講緣分這個事兒,它不是老有。也不是緣分來了,回回都能把握住。有的人你看著好,那不是你的緣分,早晚是要散。快結婚的,也有散的。有的人,再磕磕絆絆,那也是你的緣分,你就去爭取。
  • 星雲大師:世界上最公平的是這件事,可惜太多人不相信
    但是大多數人都以為這不過是勸人行善,教人做好事的言論而已。其實佛教的因果並沒有這麼簡單,因果並不單純只是善惡之報,而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哲學,有因必有果,這也不僅只體現在善惡之報上,而是萬法皆有。佛說:「今日之果,皆往日之因。」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在棲霞寺度過了7年歲月,後來去常州天寧寺做了行單(苦工)。不久又轉到鎮江焦山佛學院。20歲時,他離開焦山佛學院,結束學習生涯。他先到了宜興白塔山大覺寺,在白塔國民小學服務不到兩年,之後又到南京華藏寺,參加同學們發起的佛教革新運動。然而時局動蕩,內戰開始,已經不容他有所作為。
  •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關於淨土宗的佛經主要有三部即《佛說阿彌陀經》、《觀無論壽佛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關於這三部經有不少註解,其中印光大師推薦的值得重視,如印光大師所說:「阿彌陀經,有澫益大師所著要解
  • 南懷瑾|國學大師從《金剛經》與《心經》來講述我們煩惱與執著
    南懷瑾|國學大師從《金剛經》與《心經》來講述我們煩惱與執著國學的智慧,是中國幾千年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源泉,這些悠遠的歷史是每一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凝聚了儒釋道的傳承經典,滲透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中。說國學,在現代國學領域,我們免不了說到我們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如果用佛家的一句話來評價,「功德圓滿」四個字不足為奇。南懷瑾先生的尊稱有許多,國學大師、禪宗大師、宗教家、哲學家、大居士等。他是現代為數不多,能把儒釋道精髓融會貫通的一人。他的言語句句精髓,無不讓人讚嘆不已。
  • 印光大師開示:動物太多了,你放得完嗎?
    邵慧圓居士對於放生一事,苦於沒有萬全之策,寫信給印光大師說:人們常常擔心,動物放生後又會被抓捕,就連佛弟子也多懷疑,曾有人問起此事。弟子說,仗佛慈力加被,放生的動物決不會再投羅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總覺得沒能把道理講透徹。
  • 蓮花生大師全傳(十八)
    我曾向文殊菩薩學習書寫、數學、算術、印刻、建築等等技術,所以能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慧門。」     蓮花王太子問:「工巧不過是實用的科學技術,為什麼說是神通?  毗沙大匠聽了之後哈哈大笑道:「你的心目中,難道只有神變能力才叫神通,而智慧難道不算嗎?當我們了悟通達事理的智慧,就能利用一切工巧技術,來造福眾生,這不正是神通嗎?
  • 【大師分鏡】鳥山明VS尾田榮一郎
    學習 自挑我是都學習~~都是大師!!不管你怎說,兩人都是破世界紀錄的受歡迎而且都被看得懂的分鏡自由創作-熊:羅身上黑色的比重太多,佔據了太多讀者的視野。萌五:羅身上黑色的比重太多,佔據了太多讀者的視野。不會,這樣是為了景深拉鋸,交代角色走位。去掉的話,得不償失。強化走位關係。這樣讀者理解起來會更容易。
  • 漫畫大師蔡志忠落髮少林寺:我只是一直在做我喜歡的事
    很快,年輕的蔡志忠發展了自己的幽默漫畫人物形象,同時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能,並向其他插畫家學習。在軍隊服役的三年裡,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藝術史和平面設計。退伍後,他參加了一家大型影視製作公司的測試,擊敗了其他受過正規教育的應聘者成功入選。在那裡,他很幸運地發現了大量迪斯尼電影,並自學了動畫。
  •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大師教誡:生死事大,老實念佛
    蓮宗八祖蓮池大師圓寂日|大師教誡:生死事大,老實念佛蓮池大師,公元1535~1615,明代高僧,淨土宗第八代祖師。法名袾宏,字佛慧,自號蓮池。俗家姓沈,杭州人,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大師、憨山德清大師、藕益智旭大師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 鄭才千:我們身邊的「記憶大師」
    不論是抽頁碼,還是報詩名,抑或是提問詩人名字,他都能準確地背誦出詩歌的全文。一個小小的測試或許不足以說明他超凡的記憶能力,但他經歷十項不同類型的記憶測試、戰勝來自世界各國的記憶高手,兩次獲得「世界記憶大師」最高榮譽的經歷,則是更好的證明。
  • 胡同裡來了「整理大師」,大爺大媽爭相來學習
    東城區東華門街道銀閘社區的會議室內座無虛席,一堂與眾不同的「整理大師公開課」開始了。80後「整理大師」王妤萌正手把手向做了一輩子家務的胡同大爺大媽們,傳授如何通過家務整理高效利用家居空間的妙招。如今,盛行於歐美、日韓等國家的「整理大師公開課」首次進入密布胡同院落的老城區。
  • 西洋棋大師、太極拳王教你劃小圈圈的學習之道
    ——技能拆分,刻意練習3、心理訓練——進行心理訓練,接納壞情緒總結我們已經介紹了很多高效學習的書籍,但能夠寫出來深度,真的能夠把學習過程刻畫的入木三分的書,我們推薦的第一名就是這本《學習之道(The Art of Learning)》,也有翻譯成《學習的藝術》,這表明學習不僅是靠科學的方法體系
  • 二月河去世:2018太多大師離去,我們終究迎來了一個告別的時代
    對於老先生的突然離世,我們深感惋惜!不得不說,2018年似乎是一個悲傷年,一位位大師相繼離我們而去,這些大師的離世,不免令人痛惜!小編帶大家回顧一下2018年去世的大師都有哪些,讓我們一起緬懷!1月18日晚,著名相聲藝術家丁廣泉因肺癌逝世,享年73歲。
  • 星球大戰的絕地大師-尤達教給我們的五個人生哲理
    所以今天總結一下,我從最喜歡的角色-絕地大師-尤達那裡領悟到的五個人生哲理。因為原版都是英文的,所以我會先寫出他說的一些英文版原話,然後再做解釋。Fear is the path to the dark side.
  • 【零點日記】大師是如何煉成的?被供奉供養的大師還是大師嗎?
    據說有一次一媒體人預約了做他的專訪,雙方見面後記者剛開口說:「請問大師您……」誰知記者話剛說了半截,我這朋友當場火冒三丈,衝著記者就大罵上了:「你TM才是大師,你們全家都是大師……」就這樣,一場原本愉快的採訪因為一句不合時宜的稱謂不歡而散了。可憐這位記者,怎麼都想不通自己到底在哪裡得罪了這位素未謀面的大師。我當然知道朋友為什麼這麼生氣了。
  • 瑜伽修習|跟艾揚格大師學習開篇唱誦《向帕坦伽利祈禱》
    《向帕坦伽利祈禱》節選於由吠檀多哲學的代表人物商羯羅大師所著的《瑜伽星河》。艾揚格大師節之所以節選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想告訴大家,「帕坦伽利將瑜伽帶到人間,我們要記住瑜伽之主(瑜伽之神是希克),以及他的功德。」
  • 《射鵰英雄傳》裡最憋屈的華山五絕:一燈大師
    此時的一燈大師,已經完全是個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了,唯有座下跟著的漁樵耕讀四大弟子,在宣示著他曾經的顯赫。面對一燈大師,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這位曠世的武學奇才、平易近人的仁慈君主看破了紅塵,做了那塵世間的破解之人?如若按照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一貫的、與歷史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大理段氏皇族出家不難理解,不過是對佛教的尊崇和對傀儡般地位的解脫之法。
  • 來自靈魂大師的人生智慧
    「我們的目標就是學習,通過知識成為像神一樣的存在。我們知道的事這麼少,你在此是我的老師。我們藉由知識接近神,然後可以休息。接著我們回來,幫助其他人。」 這訊息是從哪兒來的?聽起來一點兒都不像凱薩琳的話,她從未這麼說話、用這種詞彙,而且她的音調也截然不同。為什麼凱薩琳說出這些話?這不是她自己的思想,像是轉述別人對她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