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律節令】夾鍾之音•春分•二月節

2021-02-12 海容教育

乾坤平分晝夜,卻是燕子來時。水邊新綠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老樹畫畫


二月:雷天大壯

卯月

律呂是夾鍾之音

節是驚蟄,氣是春分。

《呂氏春秋·音律》:「夾鍾之月,寬裕和平,行德去刑。」

丁立人 戲劇人物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焦人不過輕寒惱,問卜怕聽情未了。許是今生,誤把前生草踏青。

——五代丨徐鉉《偷聲木蘭花·春分遇雨》

 

丁立人 《蘇堤春曉》

 

丨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有《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古人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

 

丁立人 戲劇人物

 

丨夾

 

古代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統稱「律呂」,陰陽各六,其中排在奇數位置的黃鐘、太簇……稱為六律,排在偶數位置的大呂、夾鍾……稱為六呂。古樂十二律,第四為夾鍾

夾鍾同時也是我國古代的計時單位計量單位(中國古代計量單位,春秋時齊國以十釜為「鍾」,然標準不一。)

 

律,本來是用來定音的竹管,古人用十二個不同長度的律管,吹出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以確定樂音的高低,故這十二個標準音也就叫做十二律。

 

古人將十二律與十二月相配,夾鍾配二月,所以夾鍾也是農曆二月的別名

 

丁立人《二美圖》

 

丨音

 

十二律的絕對音高,也是半音關係(律名相對於音名)。因歷代黃鐘律音高標準之不同而隨之上下。對不同律制而言,上列十二律名的精確音高關係一般僅指三分損益關係的前十二律,稱為十二正律。

 

對中國古代音樂的研究結果表明,十二律的絕對音高有兩種系統。黃鐘=f1,稱為第一音高系統,又叫鐵尺律;黃鐘=c1,稱為第二音高系統,又叫北朝隋唐太常律。

 

若按第二音高系統,即太常律,則中國古代十二律和西洋音樂十二絕對音高的對應關係為:

黃鐘_大呂_太簇_夾鍾_姑洗_中呂_蕤賓_林鐘_夷則_南呂_無射_應鐘

c1___#c1__d1___be1__e1___f1___#f1__g1___ba1__a1___bb1__b1

 

丨月份及地支對應

 

十二律與月份關係

由於音律與一年中的月分恰好都定有十二個,於是在中國上古時代,人們便把十二律和十二月聯繫起來。據說古人在十二律管中放入蘆葦薄膜燒成的灰,然後將律管放在密室或者埋入地下,到了相應的節氣(嚴格說是十二氣)相應律管中的灰就會飛出來,以此來測月份和時節。

丁立人 戲劇人物

 

依照《禮記.月令》上的記載,它們之間的對應為∶

孟春之月,律中太簇;仲春之月,律中夾鍾;

季春之月,律中姑冼;孟夏之月,律中中呂;

仲夏之月,律中蕤賓;季夏之月,律中林鐘;

孟秋之月,律中夷則;仲秋之月,律中南呂;

季秋之月,律中無射;孟冬之月,律中應鐘;

仲冬之月,律中黃鐘;季冬之月,律中大呂。

  

丁立人 戲劇人物

 

 

十二律與地支關係  

 

黃鐘(子,十一月)、大呂(醜,十二月)、太簇(寅,正月)、夾鍾(卯,二月)、姑冼(辰,三月)、中呂(巳,四月)、蕤賓(午,五月)、林鐘(未,六月)、夷則(申,七月)、南呂(酉,八月)、無射(戌,九月)、應鐘(亥,十月)。

【卯月】《說文》這樣解釋「卯」字,「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象開門之形。故二月為天門。凡卯之屬皆從卯。」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上午 5 時正至上午 7 時正)。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十二闢卦

 

丨卦

 

二月:雷天大壯

陰陽調和,萬物開始生長。

 

卯月,即農曆二月,大壯卦。驚蟄為節,春分為氣。壯,強盛,大壯象徵大為強盛。此時卦象上已經有四個陽了,是陽戰勝陰的意思。陽主動,所以這時候的萬物都開始活動起來,草木生長,動物們也開始繁衍。古時人類有「二八之月,奔者不禁」的規定。即是仿效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繁衍人類的後代。並且此時已過驚蟄,天上始有雷聲,所以名之「大壯」。

 

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又乾剛震動,陽氣從下上升,陽氣大動為壯。但大壯卦乾下震上,乾為天,震為雷,震雷響徹天上。所以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丁立人 戲劇人物

 

丨養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在此時節陰陽平衡協調,人們在保健養生時也要順應節氣的特點,注意保持體內陰陽「平和」的狀態,此時,多梳頭,刺激頭部經穴對於保持平衡並同時消除疲勞很有幫助。《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雖說春捂秋凍,但是春分之後,是否春捂,是要看氣候的。人們要隨著氣溫升高逐漸減衣服。此時頭部要少捂,春分後陽氣上升,多用梳子或者手指梳頭,有助於梳理陽經,利於陽氣升發。《黃帝內經·素問》的「脈要精微論」稱:「頭者,精明之府」,它不但穴位豐富,而且是人體經絡匯集的重要部位,「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頭面」。

丁立人《戲中姿》

  

丨十二律相關

 

 

十二律

古樂十二調。古代漢族樂律學名詞,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

 

律呂

古代漢族樂律的統稱,是有一定音高標準和相應名稱的中國音律體系。十二律分為陰陽兩類,凡屬奇數的六種律稱陽律,屬偶數的六種律稱陰律。另外,奇數各律稱「律」,偶數各律稱「呂」,故十二律又簡稱「律呂」。陽律六:黃鐘、太簇、姑冼、蕤賓、夷則、無射;陰律六:大呂、夾鍾、中呂、林鐘、南呂、應鐘。共為十二律。

 

讀音

十二律呂從低到高的準確讀音依次為:黃鐘(huáng zhōng)、大呂(dà lǚ)、太簇(tài cù) 、夾鍾(jiā zhōng)、姑洗(gū xǐan)、中呂(zhōnglǚ)、蕤賓(ruí bīn)、林鐘(lín zhōng)、夷則(yí zé)、南呂(nán lǚ)、無射(wú yì)、 應鐘(yìng zhōng)

 

三分損益法又稱五度相生律,是古代漢族發明制定音律時所用的生律法。根據某一標準音的管長或弦長,推算其餘一系列音律的管長或弦長時,須依照一定的長度比例,三分損益法提供了一種長度比例的準則

漢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創造。秦以前,漢族已創造了樂器和樂曲,發明了樂律。漢唐盛世,漢族音樂以歌舞音樂見長;宋元以後,則以戲曲音樂為主。當今世界公認的音樂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漢族稱三分損益律)、純律及平均律,漢族皆獨立發明。

丁立人《送別圖》

 

丨閒

 

律呂的發明,是在中國的西北。陝西、河南邊界,有一種呂管,形狀據說像竹子又不是竹子,長短粗細有一定的標準,共有十二種,埋在地下,傳說是埋在天山的陰谷。由於這十二種管子長短不一,深入地下的長短也不同,而上端則是齊平的,管中充滿了蘆灰,管口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輕輕貼上,到了冬至一陽生的時候,最長管子中的灰,首先受到地下陽氣上升的影響,便噴出管外,同時發出「嗡」的聲音,這就叫黃鐘之音。然後每一個月有一根管子的灰噴出來,也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屬於六陽,下面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是屬於六陰,陰陽不同,這又講到中國的音韻學了。如作詩,中國有一本《詩韻》,分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等,如其中「東」與「冬」同是平聲,但仔細去研究,它的發音有陰平、陽平之分,東是陽平,冬是陰平。因此後來到了邵康節研究《易經》,就知道任何一種聲音的震動,都有八萬六千多個幅度,在某一種幅度,聲音可以殺人,在某一種幅度,聲音可以救人。這種理論,在近世西方才證明到,可是我們祖先早就知道了,能說我們不科學嗎?可惜我們子孫不爭氣,沒有在這些科學上求發展,也可以說我們這些子孫很爭氣,因為懂了這些道理以後,覺得沒有什麼稀奇,不拿到物質方面來運用。

 

——節選自南懷瑾《易經雜說·節氣與十二律呂》

畫家介紹

丁立人:1930年出生於浙江海門。六歲習畫。上海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廣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剪紙學會副主席。曾就學於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他對中國的三代玉器、秦漢石刻、近代的木版年畫、剪紙以及非洲、愛斯基摩人等藝術興趣濃厚。主張藝術要充滿生命力,而「雜交」是恢復藝術的唯一的辦法。

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進行展出,被國內外美術刊物專題介紹。河北教育出版社曾出版《名畫家精品集——丁立人》。作品收藏於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澳門文化司署、香港大一學院、河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總社以及國內外收藏家等。

 

關良:丁立人已經繞過了自然主義,擺脫了文人畫,他走上了一條全新道路;在當代中國畫壇上,凡是有才能的畫家都能夠把古代傳統和現代精神結合起來,並且把東西方藝術熔於一爐,然後獨樹一幟地創造自己的新風格。丁立人近幾年在這方面所花的力量是很大的。劉海慄(南京藝術學院院長)稱丁立人為風格多變的畫家。旅法畫家趙無極認為:丁立人的藝術是中外傳統藝術的濃縮的發展。 

丁立人

 

 

 

-END-

 

【編者按】

在公眾號內下方輸入「春分」

即可查閱【二十四節氣】專題之《春分·燕燕於飛》

(圖/文  編輯  巫小茶)

感謝您對海容教育的關注和支持

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感恩您的傳播與分享

點擊右上角可分享本文並關注我們

微信:haironghuadefu

海容生活館微信平臺:海容生活館

新浪微博:廣州海容學校

★ 小學部郵箱

hairongxueyuan@163.com

★ 幼兒部諮詢電話

大學城校區:82352188—838

珠江帝景校區:020-62892469

錦安苑校區:020-89660956

★ 華德福海容教育培訓(淘寶店)

http://shop109511787.taobao.com

★海容華德福生活館(淘寶店)

http://shop68726725.taobao.com

★海容童樂園育兒論壇

http://hirong.cn/discuz/index.php

★廣州 ·四年全日制優律司美專業培訓★

諮詢及報名郵箱:hairongeu@163.com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eurythmy

微信平臺:走進優律司美Eurythmy

↑↑↑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立刻關注

 

相關焦點

  • 【十二律節令】夾鍾之音·驚蟄·二月節
    待與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霽。——元丨吳存《水龍吟.驚蟄》 對不同律制而言,上列十二律名的精確音高關係一般僅指三分損益關係的前十二律,稱為十二正律。 對中國古代音樂的研究結果表明,十二律的絕對音高有兩種系統。黃鐘=f1,稱為第一音高系統,又叫鐵尺律;黃鐘=c1,稱為第二音高系統,又叫北朝隋唐太常律。
  • 講座綜述|十二平均律與十二平均音
    本次講座由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趙維平教授主持,內容涉及律學、音樂史學、音樂聲學等多個方面,主要就中、西方十二平均律產生的歷史淵源、意義及實際運用等問題展開了討論,並從聲學的角度闡述了人們對於十二平均音的實際追求的理論原理。講座分為三個部分展開。第一部分,平均律產生的緣由。在這一部分中,鄭榮達教授對中西方產生十二平均律的不同需要和背景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 十二平均律是中國人發明的?!
    所以可想而知,《十二平均律》的出現簡直是作曲技術上的極大突破。雖然《十二平均律》並不能算是第一部使用了所有調式的作品,卻在業內擁有極高聲譽,影響力十足。巴赫也因為這部作品,被後世奉為音樂之父。但……你知道嗎?其實巴赫只能算是最早實踐十二平均律的作曲家,因為這個玩意兒,是中國人發明的!
  • 十二律學員考級,評委竟然這麼說!
    十二律鋼琴優秀學員程梓萱十二律鋼琴優秀學員範雅寒十二律鋼琴優秀學員蔣浩龍十二律鋼琴優秀學員李樂穎孫老師震驚的讚許了十二律鋼琴參試學員的高水平演奏,稱讚道「一個學生能教好很容易,一群學生都有如此高的水準實在難得。孩子們都非常優秀,手指乾淨,基本功紮實,音樂表現力強。」      孫老師主動認識十二律鋼琴教師團隊與十二律鋼琴品牌文化,給予十二律鋼琴教師團隊與學員高度的評價,並提出寶貴的建議。
  • 千花百卉爭明媚,三首描寫春分的詩詞,寫盡春分之美
    現代詩人左河水曾作過二十四節氣詩,他在記錄春分這一節氣時,就借鑑了「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的說法,在《春分》一詩中如此寫道:溫風雷鼓入中春,柳絮桃枝日日新。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關於春分在天文地理方面的體現,左河水《春分》詩中這樣說道:「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意思是,春分日太陽正好直射赤道,此後便開始向北半球逐漸移動,當天白晝正好等於夜長,故「白天黑夜兩均分」。也許正因如此,所以才有很多人在春分這個特殊的日子豎立雞蛋,更有「春分到,蛋兒俏」一說。
  • 春分時節,遇見最美的春分詩詞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為二十四節氣之一。《逸周書·周月》:「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春分時節,萬物生長,白天越來越長。《二月十二春分日橫山晚歸作》清代:錢謙益杏園村店酒旗新,度竹穿林踏好春。南浦舟中曾計日,西溪樓下又經旬。
  • 一篇文章讓你秒懂「十二平均律」!
    近期有琴友給小編留言,想重新學習一下十二平均律,希望小編幫忙出一篇相關的文章。 「律」,指音律,是為了讓音樂規範化,人們特意將一組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組成的體系,以及這些音符之間的相互關係。音律決定了調式音高,是在漫長的音樂實踐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 節氣 春分
    花朝農曆二月十二花朝月夜,正是「水引春心蕩,花牽醉眼迷」時節。農曆二月因此也稱為「媒月」與「婚月」,其名稱出自《詩經。花朝月夜的「花朝」,有二月十五與十二兩種說法,十二因緣,更貼近花意。「昆明夜月光如練,上林朝花色如霰。花朝月夜動春心,誰忍相思不相見。」這是梁元帝詩,練如飄拂素絹,霰若飄飛紅雨,而十二夜月是稱為「天亮月」的。到了詩意最濃的時節了——月夕花朝,自有憐才深意。
  • 十二平均律拍音的聽音練習上
    今天,人們採用的調律法多數是從慶巴羅古鋼琴(CLav-icembao1)調律法演變而來。
  • 春分習俗知多少?流行「豎蛋」遊戲 校對度量衡器具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節令到春分,栽樹要抓緊。」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晝夜平分,隨著氣溫逐漸回升,許多地方草長鶯飛,春意融融。在春分時,民間有「豎蛋」、送春牛圖等習俗,農耕的大幕也進一步拉開。農時貴如金,農忙時節,各地搶抓時令,科學開展春耕、春管、備耕,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 十二星座竟然源於道教十二宮!
    足見十二星座傳入中國之後,與十二元辰對應起來,並廣泛運用於地理堪輿、星命推算、齋醮祈禳當中。如果換算成二十四節氣的太陽曆的話,寶瓶座對應的節令應該是大寒到雨水,也就是立春前後一月,雙魚座則是驚蟄前後一月,白羊座是清明前後一月,金牛座是立夏前後一月,雙子座是芒種前後一月,巨蟹座是小暑前後一月,獅子座是立秋前後一月,處女座是白露前後一月,天秤是寒露前後一月,天蠍座是大雪前後一月,摩羯座是小寒前後一月。
  • 十二星座與道教十二宮!
    足見十二星座傳入中國之後,與十二元辰對應起來,並廣泛運用於地理堪輿、星命推算、齋醮祈禳當中。西方的十二星座是按照黃道來劃分的,而我國的天文觀察則是以赤道為坐標的。所以當西方的十二星座傳入我國之後,我國的天文學家便將之和傳統的二十八宿、十二元辰對照起來。而十二元辰及天上星宿等,都屬於術數系統之中的符號,於是道士便很自然的賦予他們以吉兇意義,並將之運用到預測當中。
  • 古琴曲《秋風詞》的樂律特徵
    包括古琴音樂在內的中國音樂皆以十二律表示,按照樂音頻率由低到高的順序,十二律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冼、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樂律學上將頻率較低的音律產生較高音律的方法稱作「下生」,而將頻率較高的音律產生較低音律的方法稱作「上生」。《呂氏春秋·音律》明確指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冼、仲呂、蕤賓為上,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為下。
  • 春分立蛋是什麼原理是什麼意思 春分立蛋用生雞蛋還是熟雞蛋
    春分的習俗當中有一個特殊的傳統習俗,那就是立蛋,但很多人對於立蛋的一些相關知識並不是很了解,那麼春分立蛋的意義是什麼呢?春分立蛋生的還是熟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春分立蛋的意義1、表達歡慶春天的喜悅。春分這一天,民間有個立雞蛋的習俗,雖說是個小遊戲,但已經有四千多年歷史了,不可謂不古老。
  • 十二平均律竟然是隱形的中國四大發明?! | 形而上樂EP.02
    上回我們講了畢達哥拉斯的五度相生律。這一期我們承接上期,介紹一下當下被廣泛運用的十二平均律以及這些定調的法則和爵士樂經典的和弦走向「貳伍壹」到底有什麼關係。民族之光,民族之光~那麼為什麼要發明十二平均律去替代之前已經存在的「五度相生律」以及「三分損益法」呢?
  • 春分的古詩詞古代描寫春分的經典詩句 關於春分的詩詞和諺語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春分的古詩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 巴赫 十二平均律 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 BWV846
    《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48首前奏曲與賦格)是巴赫鍵盤音樂中最偉大的作品,這套作品是巴赫音樂創作的峰巔,彪羅(Hans Guido
  • 春分是什麼意思 春分有什麼含義
    今天就一起走進春分,看看這個節氣對人們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吧。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今年的春分是3月21日開始,4月5日結束。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
  • 吉他初學,一定要弄懂12平均律與吉他的關係,值得看看
    12平均律12平均律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從同一個音到他的高八度音之間,是由低到高的十二個「臺階」的高度,而且按由低到高向上循環的結構。也就是說1234567i(CDEFGABc)這八個音之間,一共是12個臺階的高度,一個臺階代表半音的高度,其中3(E)和4(F),7(B)和i(c)之間是一個臺階的高度,也就是半音,半音在12平均律裡屬於最基本的音高。
  • 閩韻古琴隨堂筆記(三) 琴律漫談一講
    作為這一系列課程的開講前言,陳先生首先鄭重地闡述了琴律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他指出:其一,作為習琴者,假如搞清楚了基本的琴律,在為琴弦調音時,就可以更加科學準確。其二,對於有志進行古琴打譜(即發掘整理古譜)的人來說,研究琴律更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否則,整理出來的琴譜必定會出現謬誤,比如古譜上說某一音位於「七八間」或「八九間」,到底是七徽與八徽之間的哪一個位置,八徽與九徽之間的哪一個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