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七月春拍,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拍賣精心策劃「貝氏珍藏戰後中國藝術」,呈獻貝學仁與貝夫人 (Sheridan and Sallie Bell) 伉儷自1972年從美國派駐臺灣開始珍藏接近半個世紀的戰後中國藝術佳作,二十六組拍品獲得100%成交的驕人成績,各方好評如潮,更大幅刷新陳庭詩個人拍賣紀錄;本季晚拍及日拍緊接推出貝氏珍藏的第二部份,亦是貝氏珍藏之全部。
陳庭詩《日與夜#25》
甘蔗板版畫(三聯屏)
一九七三年作
全屏:163 x 187 公分
估價:200,000 - 400,000 港幣
陳庭詩乃貝學仁與貝夫人旅居臺灣時期交情最深的藝術家,因此貝氏收藏亦以陳庭詩作品最為豐碩。貝氏夫婦與蘇富比專家訪談時提到:「陳庭詩呼喚起宇宙能量—創世造物﹑天道循環﹑人間願力的主題—只有抽象藝術能曲盡其妙。」
藝術家畢成創作以版畫最為著名,其於1959至1972年間五次進軍巴西聖保羅雙年展,1970年在韓國「第一屆國際版畫雙年展」獲得首獎,創寫戰後華人藝術光輝一頁,即以版畫揚名國際,《日與夜#25》與《第一聲驚雷》堪稱陳庭詩代表之作,其自七〇年代進入貝氏珍藏,即須臾不曾離開,從臺北、臺中、博洛尼亞﹑巴黎﹑北京﹑日內瓦以至威爾明頓,至今近五十年。從珍貴的舊照片當中,更可見陳庭詩與貝氏一家及友人的歡聚點滴,更顯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
貝氏夫婦的更多珍藏,包括陳庭詩、莊喆、席德進、何懷碩、朱為白、吳昊、吳學讓、文霽之精彩作品,亦將在現代藝術日拍接力呈獻,貝學仁先生此次更親自撰文,回憶他們夫妻對一眾華人先鋒的珍貴回憶,重現戰後中國藝術的重要章節。
過去十二年來,這幅陳庭詩繪畫是我走進辦公室就會第一時間看到的事物。我覺得這幅作品靈感滿溢,因此把它掛在桌後。逢星期一早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領袖計劃的一位或多位參加者,都會來到我的辦公室,而我則會很自豪地向他們解釋,為甚麼這幅作品對我如此重要。我的辦公室是凱薩琳・葛蘭姆度過童年的房間。葛蘭姆是華盛頓郵報發行者﹑二十世紀後期最具影響力的美國女性之一,她授權印行的五角大廈文件,曾令美國在南越撤軍;而她授權的水門事件調查,更令美國總統尼克森辭職。這幅畫作啟發我借鑑於她,打破常規思維局限,嘗試找尋嶄新意念。
貝學仁
陳庭詩《意志#2》
甘蔗板版畫,一九七三年作
62 x 62 公分
版數 1/25
估價:20,000-40,000 港幣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我們得知莊喆將會在新的一年前往密西根大學,夫人因此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到他臺中的家探望。那個下午,莊喆夫婦和夫人品茗賞畫,度過了四個小時。在這愉快的一天的最後,夫人購藏了一張藍﹑墨﹑黃色調的,充滿力量的的抽象繪畫,當她疲倦但快樂地又開了四個小時的車回到臺北之後,即向我展示我們的新藏品!
貝學仁
一九七三年初,夫人興奮地打電話給我,叫我趕緊到臺北一間畫廊,去看一個我們新認識的藝術家的展出。我馬上坐計乘車從美國大使館前往畫廊。夫人與我在兩幅莊喆的抽象繪畫前面徘徊良久,我問夫人喜歡哪張,她沒有馬上表態。最後,我指著一幅讓我覺得仿佛穿透澄靜的海洋﹑看見底下的奇幻珊瑚的畫作,說:『就挑這張吧!』
我走到莊喆跟前,說我們想購藏那幅美麗空靈的畫作;不到一分鐘之後,另一位人士來到莊喆和我面前,說他也想購藏同一幅作品!可惜,他晚了!夫人跟我說,她之前沒有在兩幅作品之間作出選擇,是因為她發現另外一人也在這兩幅作品之間猶豫,而她不想在我下決定時再給壓力。
另一位準藏家因為沒有買到他的首選而大感失望,最後空手而回。夫人和我則帶著畫作高高興興地回家,但四個小時之後,我們又回到畫廊,跟莊喆把第二張畫作也買下了!
每到晚上,當夫人把我們的小寶寶放到床上,我都會坐在客廳欣賞莊喆的作品,讓我經過緊張的一天之後感到安寧。這個客廳掛著莊喆繪畫的地方,是我們家裡榮耀之處,不止在臺北,也在臺中﹑博洛尼亞﹑巴黎﹑北京﹑日內瓦和威爾明頓。
貝學仁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的星期六下午,我帶著兩歲的兒子到臺北機場看飛機。在一條室內走廊,我發現了一個畫展可供購藏,並立即被一幅墨﹑金﹑灰色調的莊喆抽象繪畫所吸引,它給我一種難以語喻的美。我迅速買下了它,把我兒子放進背包,然後歡天喜地的帶著他和畫作回家。
貝學仁
席德進跟我說,這是他最喜歡的繪畫地點之一,在淡水河口附近。
貝學仁
何懷碩作品獨特之處,在於他對人文感知的優美表現,透過自然景觀傳遞含蓄而澎湃的情感—悽清、蕭瑟、孤寂、滄桑的人文情感,與浩瀚無垠的自然造化;此外,他的作品總是非常漂亮。在三聯屏的兩面,何懷碩分別繪畫及書寫了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寄寓此位宋代文豪對這場非凡戰役以及歷史英雄的喟嘆-當我們在臺北畫廊購藏了何懷碩這幅氣勢非凡的山水捲軸之後,就前往藝術家工作室討論如何將之裱於屏風。夫人想請何懷碩在屏風的另一面寫上書法,他欣然應允,並題上此闕宋代名詞。
貝學仁
夫人與我到何懷碩的工作室拜訪,探討如何把畫作裱於屏風,期間我們愛上了一幅畫山的作品。何懷碩一開始不願意割捨,說這是他摯愛之一,不過最後還是同意出讓,並欣然題款,說因為感受到我們的拳拳盛意,知道作品會覓得好歸宿。
貝學仁
何懷碩美麗的作品當中,有著一絲絲的孤寂、坦率的蒼涼,罕見家鄉的寧靜,而總是體現浩瀚的自然。
貝學仁
朱為白的作品生機盎然、活靈活現,透過尋常細微的片段,發現生命可貴之處。
貝學仁
吳學讓非常幽默-他提筆畫人,總想讓我們開懷歡笑,而且確實做到了!
貝學仁
香港展覽
10月3至6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現代藝術晚間拍賣
10月5日
現代藝術日間拍賣
10月6日
拍賣地點將容後公布
拍賣資料快將上線,敬請期待
點擊圖片閱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