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是蘇軾47歲謫居黃州遊赤壁時寫的。通過對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三國的周瑜談笑破敵的英雄業績的嚮往,抒發了詩人憑弔古蹟而引起的自己功業無成而白髮已生的感慨。
初讀這首詞時,我體會到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嫋嫋的尾聲。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詞一開始,以一瀉千裡、日夜東流的長江著筆,給人以突兀崢嶸、震驚耳目的感覺。「大江東去」四字,概括出洶湧澎湃的萬裡長江向東流去的特點。「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隨著時光的流逝,千古以來的「風流人物」和他們的英雄業績已成歷史陳跡;這如同長江的浪花一樣,帶著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頭。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兩句是上、下片轉折的樞紐。「江山如畫」,是對上面所描寫的雄偉江山的總括評價。「一時多少豪傑」,雖讚頌周郎,但包括謳歌歷代的無數英雄在內。詩人在這裡,把「如畫」的江山和眾多的「豪傑」聯綴交織成詞,創造出一種高尚雋美的意境,使人肅然起敬,並為之嚮往、傾倒。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這三句描寫周瑜風華正茂的形象。「小喬初嫁了」,這句寫入詞中非等閒筆墨。「小喬」,是喬玄的小女,是當時有名的美人。周郎與她結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戰的時候,他倆成為夫婦已經10年了。不過,這裡寫「初嫁」,不是詩人的一時疏忽,而是著意渲染詞的浪漫氣氛,這對塑造「雄姿英發」的周郎形象起著稍加點染、全篇生色的藝術效果。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手執羽扇,頭戴綸巾,表明他雖為武將,卻有文士的風度,這樣就突出了周瑜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談笑間」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紙背,充分反映了周瑜當年赤壁破曹時那種輕而易舉的神態。「檣櫓」,指曹操的軍隊,含有貶義。「灰飛煙滅」,火燒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滅的慘象逼真地再現出來了,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詞中所描繪的「亂石」、「驚濤」的赤壁景色,「雄姿英發」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輝,各臻其妙,為歷代讀者所傳誦。
這首《念奴嬌》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風景優美,是文人清賞之地。
《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闕。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周瑜,並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作者弔古傷懷,想古代豪傑,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