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在同錢老先生聊過幾次天之後,發現自己特別可憐。
他講到錢老先生家裡沒有電視機,沒有電話,家裡最響的東西就是藥鍋子。在錢老先生的家裡可以聞到書香,可以聽到安靜,也可以看到從容。
他意識到錢先生才是真正的文化人,而他自己只是一個飾演文化的人,他感嘆自己在文化面前,狗屁不是。在這裡就想到之前看過有網友說過:錢鍾書抖落學識的姿態就像有錢人家的孩子玩車鑰匙的姿態一樣,有一種滿不在乎的氣質,隨便抖抖,卻也不是為了炫耀。真正有才學人的面前,不需要什麼激烈的言辭,僅僅是其自身存在的氣場,就能壓制眾人。
陳道明在接到《圍城》主人公方鴻漸這個角色時是不敢接的,因為他無法把握方鴻漸的形象,他怕毀了錢老先生的作品。但播出後,《圍城》實際很火,錢鍾書先生還親自寫信稱陳道明讓他見到了「活的方鴻漸」。
雖然該書講述的是抗戰時期的小眾精英們的人生經歷,但讀者觀眾都可以從主人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的人設,遠非大奸大惡之輩,而是普通人的怯弱、被動、面對現實時的隨波逐流。和圍城中的其他人物一樣,錢鍾書書中塑造的角色,不是個別人物,而是眾生相。
主人公方鴻漸瞧不起自己,卻也無力改變;不想同流合汙卻又不得不從眾隨俗。方鴻漸與萍水相逢的,自己喜歡的,玩弄自己的亦或和自己結婚的女人,都是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似有非無的感情。在每進入一段新的人生之際,他都會滿懷希望,然而總是會有新的圍城出現。他不是迎面解決問題的那類人,只會逃避。好友趙辛楣這樣評價方鴻漸: 「你不討厭,可你這個人全無用處。」
「圍城」內外,飽含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
該書的吸引力除了在於能夠引起精準的人生共鳴之外,還得益於錢老先生在書中用的那些令人拍案叫絕的精言妙語。
關於吵架,錢老先生說:「先開口的不一定佔上風,後閉口才算勝利。」;關於婚姻,「 結婚無須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就已經夠結婚的資本了。」 ;關於工作會議,「一切會議上對於提案的贊成或反對,極少是就事論事的。」。最毒舌的是關於外貌的那句, 「對於醜人,細看是一種殘忍。」網友紛紛稱,在此書中除了可以看透人生困境外,還可以體悟到文學語言的無窮魅力,各種的比喻諷刺入木三分,毒舌功力十分了得。
《圍城》裡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該書前面是婉約含蓄的浪漫主義情懷,單純美妙;後面是面目猙獰的現實主義浮世繪,一地雞毛。這小說中有著太多驚喜,很多無意間傳達出的微言細語實在是大智慧的凝聚。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先生評論道這是中國近代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甚至可以說是最偉大的小說。
僅需38元,去看看「聰明人是如何看待一生」,又是怎樣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來表述自己的「觀」和「感」的。
一千個觀眾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部《紅樓夢》,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對於《圍城》這樣一部包羅人間眾生相的書,你又會看到什麼呢?
看完後記得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