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非常出名的愛貓者,營養師、獸醫的老外寫的養貓方式,他鼓勵大家能用自己做料理給貓吃,減少用貓糧,多用生食餵養。
整理:CHIA 翻譯:臺灣貓友 作者 Lisa A. Pierson, DVM
I'm a vet and a cat lover.
I started this blog to share some useful info with vets and pet owners. Most of these articles are not written by me, I just do the translation. The title of the post links to the original sources.
我是個獸醫也是個愛貓的人。這裡主要會擺從網絡上整理下來的文章跟筆記, 還有一些常被誤解的觀念。標題連結為原出處。
飲食是健康的根基。以下將會列出一些經常被忽略的營養學原則,並且解釋為什麼餵貓吃罐頭會比餵幹飼料還來的健康。多花些心思考慮考慮,你餵你的貓吃了什麼將能夠延長它們的生命甚至讓它們免於遭受一些嚴重且痛苦的疾病。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獸醫協會會員,包括內科專科醫師都強烈建議用罐頭取代幹飼料。
幹飼料最主要的三個缺點:
1. 蛋白質的種類-植物性蛋白質的比例太高。
2. 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
3. 含水量太低。
但我的貓吃幹飼料也「過得很好」啊!
每個生物在疾病發生前都過得「很好」,這聽起來像廢話,但你可以仔細想想……
每隻貓在得到糖尿病之前都過得「很好」,直到主人發現它們出現糖尿病的症狀。每隻貓在泌尿道阻塞前都過得「很好」,直到它們開始排尿困難、死於膀胱破裂或是被送到醫院作緊急導尿。每隻貓在得到膀胱炎之前都過得「很好」,直到它們開始到處亂尿尿並出現血尿。……
每隻貓在長期被餵食那些不適合貓科動物且高過敏性的飼料,最後導致對食物不耐/IBD(炎症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之前也都過得「很好」。每隻貓在腎臟或膀胱結石大到足以引發臨床症狀之前都過得「很好」。每個癌症病人在腫瘤長的大到足以被發現、或是轉移到全身以致產生不適之前也都過得「很好」。
重點在於疾病都是要長期「醞釀」以後才會被發現。
這麼說難道所有的貓都因為吃幹飼料這種不合物種特性的食物而變的病入膏肓嗎?當然不完全是,但比例很高。這就是為什麼「可是我的貓吃幹飼料也過得很好啊」這話對我來說毫無意義,因為我相信預防營養學而不是亡羊補牢。我不想遇到一個其實可以用合適的飲食來避免的疾病,但最後卻只能說「喔噢……我想它現在情況不太妙!」。
當然,為了讓你了解我所謂的「預防營養學」,你必須要知道碳水化合物打亂了許多貓的血糖 / 胰島素平衡、整個泌尿系統,如果有足夠的水流量會健康很多。貓天生對口渴的感覺較不敏銳,所以必須從食物中獲取水分。貓是絕對的肉食動物,換句話說,它們天生就是要從肉類中獲得蛋白質,不是植物!
貓需要的是動物性蛋白質
貓是絕對的肉食動物並且有著和狗非常不同的營養需求。「絕對的肉食動物」代表什麼?
這表示大自然將你的貓創造成必須由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肉 / 內臟)中獲取養份的生物,而且幾乎不太需要植物性蛋白質(穀類/蔬菜)。這同時代表貓缺乏特定的代謝途徑(酵素),無法有效利用植物性蛋白質。
請記住很重要的一點,不是所有蛋白質的組成都是相同的。
來自動物身體組織的蛋白質含有完整的胺基酸組成(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組件,你可以將它們想像成一片片拼圖),而植物性蛋白質缺少一部分肉食動物所必需的胺基酸(拼圖碎片)。蛋白質的質量和組成(有沒有缺了哪塊拼圖?)同時代表了它的生物價值(biologicalvalue)。人類和狗可以從植物性蛋白質中獲得拼圖碎片並使用它們,但貓辦不到。這就是為什麼人和狗可以吃素食但貓不能。(但我並不建議讓狗吃素)。
牛磺酸(Taurine)是其中一種存在於肉類的重要胺基酸,缺乏牛磺酸會使貓失明並引起心臟疾病。
幹飼料中的蛋白質通常絕大部分來自植物,它的質量和罐頭中的肉類蛋白質完全不同,生物價值也較低。因為植物性蛋白質比肉類蛋白質便宜許多,因此寵物食品公司用玉米、小麥、大豆和米當原料可以獲得較多利益。獸醫營養學家和寵物食品公司代表聲稱他們很聰明,知道植物性蛋白到底是缺了哪種營養成份、缺了多少,並且聲明這些缺少的成份都已經加進飼料中並符合肉食動物的需求。
問題人類就是沒那麼聰明,而且已經在過去試著猜測並彌補這類極度不符合自然法則的偏差時犯了致命性的錯誤。距離現在沒有很久之前(1980年代),許多貓因為人類的傲慢而幾近失明和死於心臟病,直到1980年代晚期研究才發現貓對牛磺酸缺乏極度敏感。就因為寵物食品製造商為了賺取更多利益背離自然法則,讓我們的貓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許多情況都可能造成牛磺酸缺乏,其中之一就是大量採用植物作為蛋白質來源。比起減少獲利,在飼料中加入更多肉類,這些寵物食品公司寧可添加牛磺酸。
這的確解決了問題-目前一切都看似很好-但我們怎麼知道人類是不是又再次忽略了哪個重要環節?為什麼人類如此傲慢的認為我們可以背其道而行,讓貓吃一些它們天生不會去吃的東西?
讓我們捫心自問:有多少貓因為這些不合適的食物而生病或死亡,但卻從來沒有人質疑過?我們無法肯定的回答這個問題但我相信答案一定是「非常多」。
有貓靠這些以植物為原料的食物存活(survive)嗎?有,很多貓都是。那貓有因此處在活躍(thrive)的生理狀態嗎?不,它們沒有。
請注意我的用詞,「存活」和「活躍」,這在健康狀況上有極大的不同。另外一個爭議點在於幹飼料中的蛋白質在製造過程中經過長時間的高溫處理,目的是要將水分移除但同時也明顯降低了它的生物價值。
這同樣破壞了其他養份,然後人類就必須去猜哪種養分-它的形式和量-在烹煮過程中被破壞,接著再額外添加回飼料中。
正因為人類永遠不會和大自然一樣「聰明」-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貓手中獵物的每一項細節-當人類因傲慢和貪婪試圖改變貓的天性時將會帶來顯而易見的風險。最後,在考慮到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時,不要被標示所列的百分比矇騙了。乍看之下幹飼料似乎比罐頭含有更多的蛋白質,但換算成乾物重比例(dry matter basis)時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絕大多數的罐頭換算成乾物重比例時會比幹飼料含有更多的蛋白質,而且記住,就算不是,百分比也只代表一部分的事實,蛋白質的生物價才是重點。
我們餵貓吃太多碳水化合物了!
貓天生獨特的肉食動物習性讓它們所吃的東西不像幹飼料中含那麼多的碳水化合物(穀類)。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大貓獵捕的可不是一群群的餅乾,更不會把老鼠曬乾以後拌著玉米吃。
在野外你的貓所吃的食物是高蛋白、水分豐富的肉和適量的脂肪,而碳水化合物只佔了總熱量的 3 到 5%。幹飼料平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35-50%,有些便宜的幹飼料所含的量甚至更高。
這不是大自然要貓吃的食物。相反的,一個高質量的罐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大約是 3-5%。
要注意並不是所有罐頭都是低碳水化合物。舉例來說,大部份的希爾思罐頭(一般配方)和希爾思處方罐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就非常高。
貓在生理上消化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就比較差,這是因為它們缺少其他哺乳動物所有的特定酵素代謝途徑,唾液中也缺乏澱粉酵素(amylase)。貓並不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碳水化合物,更讓人憂心的是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會危害它們的健康。
由此可知,長期餵肉食動物這種只有味道像肉的穀類製品非常不合理,這就跟餵馬或牛這些草食動物吃肉一樣不是嗎?那麼為什麼我們一直不斷的把肉食動物當作草食獸來養?為什麼要餵這種不合物種天性的東西?答案很簡單。因為穀類很便宜,幹飼料很方便。贏就贏在便宜的價格和方便性。
那麼這種塞滿碳水化合物、以植物為主原料又缺水的幹飼料適合貓嗎?當然不。絕對肉食的動物天生就是要吃肉,不是穀類。」
為什麼不選擇自製?
很多家長喜歡自製,從網上搜集各種各樣的貓飯配方,認為用愛心製作的貓飯可以達到健康與經濟的平衡,殊不知,網上流傳的貓飯配方99%都並不符合AAFCO標準!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貓飯配方都是不適合長期食用的,是營養不均衡的!!
反之,符合AAFCO標準的主食罐頭,即使裡面添加了卡拉膠等很多家長們嗤之以鼻的添加劑,從營養上考慮,仍然是要優於絕大部分家長自製的貓飯的。儘管我們會覺得吃罐頭拉的bb比我們做自製餵的時候拉的要臭的多,但那僅代表對主料(肉肉)的整體吸收情況,不代表綜合營養成分的補充情況。(這一點在Lisa A. Pierson的網站中也有所提到,如果不是科學均衡的自製配方,還不如給罐頭)
正式進入主題——關於生食
一、生骨肉篇
1、生骨肉的原料
生骨肉這個概念的提出源自還原貓咪在野外自行可捕捉到的食物營養比例。
鼠,兔,禽類,等這些體型貓可以hold住的完整動物的營養比例,是生骨肉追求的最為貼近自然的營養成分比例。至於犬,考慮到他的祖先狼體型更大,所以很多其他動物,比如羊,牛什麼的整隻動物的比例也是可以的。
2、生骨肉的實際營養成分比例
野生情況下,貓犬能捕捉到的動物絕不會只是長期的一種,他們也不會固定吃到同一個部位。根據AAFCO標準,我們能購買的生骨肉原料,即便是整隻動物,也並不能達到均衡營養的數值(關於具體的AAFCO標準,請參見本文最後附錄部分,展示了貓犬的AAFCO現行標準)。損失的牛磺酸大家已經都了解了,這裡我們以鈣磷比為例,我們買到的原始材料的鈣磷比並不能做到其比例是實際對貓咪來說更合理的 1.1:1 —1.2:1,然而貓卻可以承受高達2:1的鈣磷比(這是AAFCO對各項營養指標中幾個少有的有最大值限制的項目之一,2:1已經是最大值了,長期食用比例為2:1的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我們使用了只用雞脖子,背部,或整個雞架當作原料的生骨肉食譜,飲食中過多的鈣會引起在體內的過飽和度,並會導致鈣沉積在軟組織,形成比如草酸鹽結石的東西。過剩的鈣會導致貓的腎臟和膀胱出現結石。我們需要使用更多的肌肉,配合適當骨肉比例,來製作成貓犬的飲食。我們仍然需要添加營養劑,以使生骨肉主餐的營養變得均衡,適合長期食用。
3、生骨肉中的骨
關於骨中鈣的吸收率,由於並沒有人純吃骨頭,所以關於骨中鈣的吸收率,不管是高還是低,我們都不得而知。關於骨,它帶來的問題更多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a、衛生安全方面:
生食中的骨不象肉類一樣,可以通過高溫來達到滅菌的目的(至於高壓,由於我們個人的家庭中,沒有能夠做到低溫高壓的處理儀器,所以自然也無法靠高壓手段來滅菌),因為一旦經過這樣的處理,骨就變得堅硬不宜食用,所以能否保證購買的原料中的骨足夠乾淨或者說是安全,就變得非常重要。如果你買不到可靠的潔淨安全的骨,最好不要使用生骨肉這種做法當作犬貓的主食。
b、骨的形狀帶來的安全問題:
生食對於很多貓犬來說吸引力是致命的(因為喜歡腐味,攤手),尤其是對幼貓幼犬來說,可以為了一塊生肉反目(雖然就一會),也經常有貓在吃生食的時候,因為身邊有人經過,就叼走跑到犄角旮旯的地方偷偷吃。正是因為這樣原始的吸引力,導致很多貓犬,在食用未經研磨(或者說碎骨。。)的生骨肉時,因為著急,緊張等情緒導致被整塊的骨頭卡住嗓子,或者硬吞進去卡在內臟裡,因為無法消化導致內臟被刺穿。
未經機器研磨(碎骨)的整塊骨,無論大小,對貓犬都具有一定危險性,甚至是生命危險。雖然腸梗阻的案例發生在少數貓犬身上,但一旦發生在自家貓貓狗狗身上,他們將承受100%的痛苦。。。。
所以說,如果堅持食用生骨肉,那麼在原料上我們必須注意:
1、骨要足夠乾淨
2、要經過適當研磨(碎骨)
保證不會發生悲劇
(研磨的過程同時也保證了骨的吸收情況要遠好於整塊的骨)。
這裡特別強調一下,為了安全考慮,別買什麼現磨牛仔骨粉這種東西。。。。磨骨的機器衛生狀況實在堪憂,真要買,不如自己買骨,自己磨。注意給器具進行消毒!!!
4、生骨肉與刷牙問題
剛才我們說到了,生骨肉中用到的骨絕不推薦使用整塊骨,他帶來的危害遠比對牙齒那一點點物理摩擦的「潔牙「好處要大的多。
既然使用的不再是整塊骨,而是骨粉/骨沫,那麼刷牙就更是必須要進行的工作。沒有了潔牙的神話,生骨肉也和其他生食/乾糧/罐頭一樣,都需要我們去用專門的寵物牙膏來刷牙。
二、生肉篇
1、純生肉+肝+加鈣粉就是完整配方了?
很多人覺得生骨肉就等於肉+肝臟+骨,也就等於肉+肝臟+鈣,那麼我添加了適量鈣,配合我買的肉和肝臟,混在一起不就是快捷版生骨肉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純肉會導致某些胺基酸缺乏,即使配合肝臟(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A等),鈣粉,在沒有精準配比計算下,也是達不到AAFCO營養標準的。
2、生肉食譜的肉類選擇
這裡就簡單說一下原則:
貓儘量從禽類,兔肉選(兔要帶頭的,不是為了吃頭,而是確認自己買到的是兔子,不是別的。。。)同一種動物,不要單一使用一個部位的肉。以雞為例:製作配方的時候不要只用雞胸,可以採用雞胸雞腿1:1的比例混合。
還可以考慮的肉:羊,鹿,牛,牛心(最好的肌肉部位,不屬於代謝器官),其中,有些貓咪可能會對牛肉過敏,應該在製作之前先試一下是否過敏。
去皮與否看配方要求,沒有要求的推薦去皮,因為皮上脂肪含量過高。
3、用生肉製作完整食物的好處
雖然純肉會導致胺基酸缺乏,但是,經過營養劑均衡調整後的符合AAFCO標準的完整生肉生食益處卻很多(同生骨肉一樣,適合生食使用的預拌均衡粉也有不同種類的多個牌子,可以直接加入方便製作,更省事。其實那些符合AAFCO等標準要求的乾糧,罐頭什麼的也都是預先加入了營養補充均衡劑,是同樣的道理,但是具體配方差別非常大)。
a、更易消化
b、比起生骨肉,純肉製作完整配方,更易計算營養比例
c、操作性,方便性優於生骨肉
d、成本低於生骨肉(不必購買價格高昂的好的絞肉機,淘寶一般的那些絞肉機都是什麼質量大家都懂得。。。)
e、避免了生骨的骨渣有可能帶來的便秘問題
f、沒有骨,對腸胃的影響更小,適用範圍更廣,可以根據不同病症調節配方,對治療疾病有積極作用
4、生骨肉和生肉生食不能包治百病
現在非常多的人認為貓身體不出問題則已,一出問題就是因為貓主人沒有餵生骨肉。毛不夠滑,因為你沒生骨肉。出現尿路疾病,因為你沒生骨肉。甚至有某教主不分青紅皂白,就妄下評論指責因無良獸醫導致貓咪死亡的事故,是因為貓主人餵的不是生骨肉,而是乾糧罐頭導致的。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生骨肉和生肉生食只是為了更貼近原始的貓犬飲食,而一些先天習慣,生理構造造成的容易出現的疾病是不會因為你餵了生骨肉就一定不會出現的。
毛光不光滑,是相對而言的,有的貓犬個體就不是那麼順滑的毛的性狀,你吃再均衡的生食配方也比不了一些天生皮毛就是柔軟光滑的。同樣的,天生皮毛就柔軟光滑的,即使食用乾糧也還有可能比有些食用生骨肉的貓犬光滑的多。
生食食譜的效果在於,貓犬原來吃乾糧,毛並不光滑,但食用了生食之後,粗糙的手感消失了;貓咪原來吃乾糧,出現了尿路問題,改為生食之後,情況有所好轉了。這些真正的優點是要通過縱向自身比較的。一味的神化生食的作用是非常偏激而不可取的。至於拿生骨肉當作治病良方,則更是不科學的。如果已經出現了腎臟,糖尿病之類的疾病,不僅要吃藥,更要在飲食上做出調整,而不是繼續盲目的照搬正常貓犬可以食用的生骨肉/生食配方。對待生食,我們更應該用一種客觀,科學的態度去面對。
AAFCO介紹:
AAFCO是美國飼料管理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Feed ControlOfficials)的簡稱。
犬和貓的飼糧需要量最初是由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RC)制定的。這些推薦量分別在1985年和1986年進行了修訂。NRC對每一種營養素的推薦量是以生長期幼犬、幼貓的最小飼糧需要量為基礎的,實驗飼糧在組成上對各營養素進行純化,使其含有結晶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素的利用率很高,但是沒有確定安全限值,所以沒有被用於指導商品犬貓糧的生產。
AAFCO是一個顧問機構,有各州的質量控制人員組成。在寵物食品業內,AAFCO的作用是確保在全國市場銷售的寵物食品營養充足並有統一的標籤。
20世紀90年代初期,AAFCO成立了寵物營養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主要來自各大學的犬貓營養學家和寵物食品廠家。
委員們以商業食品中的常見成分為基礎,提出了犬、貓的營養方案,方案從生長和繁殖期、成年維持期2個角度規定了寵物食品的最低營養水平,並且對被證明有潛在毒性,或者增加其用量時需要謹慎行事,委員們在方案中對其最高水平進行了限定。這些營養方案已經代替了NRC的推薦量,成為寵物食品廠商的使用標準。
同NRC的推薦量一樣,AAFCO方案也提供了犬貓營養需要量的估計值,但是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AAFCO方案提供的是食品中營養素的推薦範圍,而不是最小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