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32歲安子寺村的王巧玉,有一個光榮的身份,那就是「軍嫂」,丈夫張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某部隊的一名軍人,目前碩士就讀於湖北省武漢市某軍校。
故事要從2011年說起,張斌心中一直有個夢想——想穿上戎裝,走進軍營,報效祖國。作為戀人,雖然未來的日子將面臨聚少離多,王巧玉仍然沒有絲毫猶豫,堅定地支持張斌去圓自己的軍營夢。
2015年1月,張斌收到了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通知。面對這一份對於軍人來說無上的榮光,本計劃2月份舉行婚禮的戀人義無反顧地選擇延期婚禮。婚後,為了照顧雙方父母,她放棄了隨軍的機會,承擔起照顧老人、料理家務的責任,解決丈夫的後顧之憂。
從戀愛時起,情人節、紀念日,王巧玉最大的幸福也只是一條來自遠方的祝福簡訊。懷大兒子時,丈夫沒能為她做過一頓飯,陪她去過一次產檢。直到她快生產時,張斌才趕回來陪伴,結果還沒出月子又匆匆趕了回去。兒子一歲時,有天晚上突然發燒,小臉通紅,身上也起了蕁麻疹,難受的哇哇大哭,王巧玉一個人又要抱孩子又拿東西。看著才一歲的孩子抽血、檢查,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王巧玉心裡更難受了。伴隨著的還有害怕、疲憊和無盡的委屈,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直到醫生說孩子沒什麼事了,王巧玉才鬆了一口氣,折騰了一晚,到家後已經是後半夜一點了。但這件事直到今天,王巧玉也沒有告訴過丈夫。
在大兒子不到一歲時,王巧玉母親因為糖尿病住院,由於父親已過世,照顧母親的重任只能王巧玉一個人來承擔。住院期間王巧玉全程在醫院陪床照顧,從吃藥輸液到起居飲食,忙的根本沒時間回家,這一住就是十多天。一邊是生病離不開人的母親,一邊是還不滿一歲的孩子,丈夫不在身邊,對剛為人母的王巧玉來說非常無助,但慶幸的是有公公、婆婆的理解和幫助。不但每天細心的照顧孩子,婆婆還每天抱著孩子跟王巧玉視頻報平安,讓王巧玉能安心照顧母親。
現在三歲的兒子已經懂得父親是一名火箭軍,小小年紀的他每每看到穿著軍裝的軍人都很親切。今年七月,二胎寶寶降生後,張斌每天和家裡打一通視頻電話,看看孩子、聊聊家常、說說近況,只要放假回家丈夫就主動承擔起家中的大部分家務,帶孩子、做飯忙前忙後。
從戀人到家人,從相愛到相伴,夫妻倆始終相互體諒,互相支持,用兩種堅守詮釋著「家」的另一種形式。王巧玉說:「我只是千千萬萬名『軍嫂』之一,我會守著初心,竭盡全力照顧好我們的家,支持他的事業,成為他的後盾,和他擔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原標題:《【海港好網民】王巧玉:那一份沉甸甸的「橄欖綠」愛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