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 通訊員 楊玉捷
新年伊始,穿行懷化山鄉,有一道讓人難忘的風景,那就是當地百姓過上幸福生活那甜甜的笑容。追根溯源,因水而甜。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隨著懷化把確保老百姓飲水安全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全力推進,2018年底,懷化市率先在湖南省乃至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全市420多萬農村人口全都喝上了「安全水」。
水之潤
「水清了,飯香了,日子更甜了。」1月4日,麻陽苗族自治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村民譚顯清笑著對記者說,黨的政策真的好,讓全村群眾告別了「喝水難」和「泥巴水」的年代,真是「苦盡甘來」!
走進譚顯清家,洗衣機、熱水器等一應俱全。老譚樂呵呵地說,這些電器全村幾乎家家都有哩。如今,洗菜省事了,洗澡方便了。
潔白的瓷磚、良好的通風、衝水式便器……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三鍬鄉菜地村,貧困戶潘啟清通過政府補助用上的新廁所,看起來就和城裡賓館的衛生間一樣。
「旱廁改水衝式廁所後,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兒媳婦、孫子孫女願意回來了。」78歲的潘啟清開心地說,兒子媳婦都在城裡工作,每次帶著孩子回來都不肯過夜。原因就是上個廁所,冬天冷、夏天臭,還蒼蠅亂飛、蚊子叮咬,孩子們都不願意進去。現在換上衝水式廁所,手一按,水一衝,乾乾淨淨。
「自從有了自來水,改掉了祖祖輩輩使用的旱廁,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兒媳婦吳謀連還主動提議把老房子裝修一新,買了洗衣機,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如今,兒孫經常回家探望老人,一家人其樂融融,老兩口的臉色一天天紅潤起來。
走馬苗鄉侗寨,看到的兩處場景,記者真切地感受到「安全水」滋潤著百姓的生活。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排在第一位的是「不愁吃」,而「不愁吃」首先要解決的是飲水安全。
數據顯示,2015年底,懷化仍然有122萬餘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6.12萬人。針對面廣、地大、貧困人口多的實際,懷化以「砸鍋賣鐵也要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的勇氣,創新方式方法,全力破解難題。
懷化市是「吃飯」財政,且2016年因國家政策變化,農村飲水工程專項資金不及往年的五分之一,資金瓶頸成為了最大的「攔路虎」。
自力更生,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懷化各縣市區在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的同時,通過落實財政資金配套、整合部門資源、引入社會資金、加大群眾自籌,多措並舉破解建設資金困局。僅2017年,全市多方籌措資金8.53億元。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懷化共整合資金17.4億元,解決了122.56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實現了34.4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的鞏固提升。
水之安
讓農村群眾「喝上水」,更要「喝好水」,懷化著力讓農村供水保障能力達到安全水平。
談起飲水安全,洪江區桂花園鄉優勝村村民蔣鳳蘭高興地說,去年初疫情高發期間,足不出戶就能喝上「安全水」,不像往年要到山下挑水喝,避免了被感染的危險。
嚴格程序管理,確保施工質量;嚴格材料檢測,把好驗收標準;充分依靠群眾,實現民主監督。懷化「三管齊下」加強工程監管,確保安全可控。
2020年12月6日,漵浦縣觀音閣鎮顏家壠村自來水廠管理員向繼華像往日一樣,來到自來水廠巡查。向繼華是村用水協會選出來的水廠管理員,專門負責村裡526戶2039人的供水、檢修、抄表、收費等各項工作,收取的水費資金用於飲用水工程維修及管理費用,做到專款專用。
村黨支部書記吳華說,按照市、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辦法」,村裡出臺了水廠運營管理細則。水廠正式運營以來,管理維護到位,群眾主動交納水費。
「三分建、七分管。」懷化市建好農村飲用水工程之後,建立健全機制,管好用好工程,保障良性運行,實現長效管理,才能徹底實現飲水安全。目前,市、縣、鄉、村、供水單位『五位一體』格局初步形成,確保了農村飲水工程的長效運轉和安全。
水之源
2018年11月,中央第九巡視組巡視水利部脫貧攻堅工作時,專門下沉懷化調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對懷化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工作給予充分肯定。2019年全省水利工作會議上,懷化市就水利扶貧和農村安全飲水工作作了典型發言。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群眾利益無小事,百姓幸福心才安。」懷化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胡金華說,懷化農村飲水安全這項民生工程之所以走在前面,得益於省、市主要領導將解決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擺在精準扶貧的重要位置,親自抓,親自督。同時,懷化全市幹部群眾以愚公移山的鬥志和豪情,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全力推進。
在沅陵縣二酉苗族鄉廟坪村,記者聽到了一個兩任扶貧隊隊長接力抓安全飲水、讓「蹭水奶奶」粟三妹喝上了自來水的感人故事。
1996年,廟坪村因修建五強溪電站整村搬遷。為解決喝水問題,國家投資建了5個蓄水池,水源來自山上。
「建後不久水源受到汙染,水喝不得了。」粟三妹說。
為解決飲水問題,一些村民在自家門口打井,還有一些村民安裝水泵,從溪裡抽水。而粟三妹這樣的空巢老人沒有打井,也不會裝水泵,用水只能靠肩挑。隨著年齡的增大,老人挑不動水了。
好在鄰居家安了抽水泵。10多年中,粟三妹靠到鄰居家「蹭水」吃。溪水未過濾消毒,存在衛生問題,下雨時更是變成了渾水。
2017年5月,沅陵縣紀委扶貧工作隊進駐廟坪村,把解決飲水問題作為頭等大事。首任工作隊隊長戴繼發向縣有關部門匯報,找縣供水公司設計供水線路,廟坪村飲水工程列入了縣裡項目建設籠子。
因工作調整,戴繼發離開了廟坪村,村民們的心涼了半截。粟三妹抱怨:「老伴沒喝到自來水,不知道我在有生之年能不能喝得到。」
不久,第二任隊長吳德華進村,接棒前任解決飲水問題。他和村幹部30多次實地勘察,最終確定了取水點。
「吳隊長和村幹部在工地上沒日沒夜地戰鬥8個多月,鋪設管道1.5萬多米。」粟三妹說,通水那天,她興衝衝地給親友打電話,「蹭水奶奶」的名字從此去掉了!
一處工程一段情,都有著幹部帶頭幹的感人故事。
在漵浦縣舒溶溪鄉竹坡坳村,缺水,曾如烙印一般,印在村黨支部書記楊祖易的身上。
於是,他帶著村民掘井擴容,引水上山。他們在全村找到了80多個溶洞水源,通過電機抽上來,引入每家每戶,村裡用水問題得到解決,發展產業也有了底氣。
喝著「放心水」,幸福奔小康。這幾年,楊祖易帶領村民種植油茶、西瓜等經濟作物,面積近3000畝,寫下了因水脫貧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