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將於香港重映,你還記得電影中難忘的紫禁城之美嗎?

2020-09-04 楓漁電影

聽說了嗎?中國香港電影院將於近日復工!此外還有,已故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託盧奇的經典影片《末代皇帝》將於9月17日在中國香港重映!該影片可是在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上曾斬獲9項大獎呢!而且這次播放的是數字修復版,也就是說,在我們重溫經典的同時,還會享受到這部電影高清畫質!《末代皇帝》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了60年的跌宕一生。


《末代皇帝》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採用了溥儀的家庭教師莊士敦所寫的書籍《紫禁城的黃昏》為原始架構,再參考了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關著作,才開始構思拍攝該電影導演本人在2018年11月26日去世。該片是中外合作的電影,是第一部在能夠在故宮拍攝的電影,它記錄下了故宮真實的畫面。

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后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準備接位。 在香菸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

坤寧宮是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先是皇后所居住的寢宮,後來成了供奉薩滿教的祭祀場所,同時還是舉辦皇帝大婚典禮時的宮殿,是古代女性最尊貴的宮殿。

這段影片畫面以紅色調為主,明亮度非常低,宮內昏黃的夕陽,朦朧的煙霧,營造出陳舊腐敗的氛圍,暗示慈禧即將逝去,也暗示著清王朝的衰敗。溥儀作為皇帝,在擁有至高權力的同時也受到了諸多條條框框的束縛,始終無法獲得自由,不能出宮,所以在他進入皇宮後,他的生活一直處於昏暗的光線中,表明他對自己的處境渾然無知。他一直是與外界隔絕的,就如「籠中鳥」一般始終被這陰影籠罩,也是那個時代對他精神壓抑的隱喻。而光線,對於總是處在陰影裡的溥儀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生理需要,更意味著自由、解放。


這一場景是故宮裡的太和殿,是舉行封賞大典的地方,明清兩代皇帝無論是登基、結婚,還是過節、宣布退位詔書都在這個地方接受百官的朝賀及賜宴。

劇情中舉行登基大典,溥儀奔向黃色的巨大幕布,明亮晃眼的黃色與溥儀幼小的剪影形成鮮明的對比,明黃色代表著皇權至高無上。

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紅色,在我國歷來被視為一種表示美滿、喜慶的色彩,富有莊嚴、幸福、富貴的寓意。據說早在十幾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山頂洞人就喜歡用紅色來裝飾自己的住處。為顯示帝王的尊貴富有,從周代始,宮殿建築普遍採用紅色,並一直延傳下來。

故宮的紅色非常飽滿,但在影片中昏暗的陽光下,卻又顯得厚重和悲涼,溥儀奔跑追逐阿嬤的身影在空蕩蕩的長街中顯得格外孤單渺小。

黃色琉璃瓦也是故宮的重要標誌,在五行中黃色屬土,而土居中央,是萬物的根本,所以黃色自古以來就是皇權的正統顏色。明、清兩代,更明文規定,只有皇帝之宮殿、陵墓及奉旨興建的壇廟等,才準使用黃琉璃瓦,其他建築一概不得擅用,否則即是「淝上」,要處極刑。由此可見,封建社會的等級軌制是何等的森嚴。

影片中溥儀就時常爬到瓦上,想要看見宮外的世界。

電影中有許多對稱式構圖。故宮的建築風格最大的特點就是對稱,這樣的構圖無疑是非常適合故宮的,有著大氣磅礴、嚴肅規矩的感覺,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莊正、平衡和穩定。

故宮中有圓形門和方型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圓象徵圓融智慧,包容和諧;方形代表真誠執著,法理合一。

在框架式的構圖下使得畫面更加有層次感和立體感。比如上圖中,就更容易注意到在門中間的溥儀,那些門仿佛是重重枷鎖,將溥儀關在了裡面,顯得彷徨無助。

繪畫是定格的畫面,電影是由成千上萬個畫面組合在一起的藝術,《末代皇帝》的畫面中運用東方美學元素將中國跨時代的歷史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繪畫從最早期的記錄生活到表達個人情感與審美,已經融入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電影更是與繪畫藝術結合,在鏡頭中像作畫一般精心布置,正如《末代皇帝》給我們帶來的視覺盛宴。


每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腦子裡便浮起一層黃色:琉璃瓦頂是黃的,轎子是黃的,椅墊子是黃的,衣服帽子的裡面、腰上系的帶子、裹書的包袱皮、窗簾、馬韁……無一不是黃的。這種獨家佔有的所謂明黃色,從小把惟我獨尊的自我意識埋進了我的心底,給了我與眾不同的「天性」。

——溥儀《我的前半生》

相關焦點

  • 奧斯卡影片《末代皇帝》香港重映
    已故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經典之作《末代皇帝》 32周年數字修復版確認將於9月17日在中國香港重新上映,並發布了定檔海報。《末代皇帝》是由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尊龍、陳衝、鄔君梅、彼得·奧圖爾等主演的傳記電影。
  • 經典影片《末代皇帝》數碼修復版確認將於9月17日中國香港重映。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中國香港電影院將於近日復工,已故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託盧奇經典影片《末代皇帝》數碼修復版確認將於9月17日中國香港重映。21歲便開始製作電影,從1962年執導《死神》開始,到2012年執導職業生涯最後一部電影《我和你》,貝託魯奇共導演了21部電影作品。
  • 奧斯卡影片末代皇帝香港重映?男主角尊龍師從名伶粉菊花照片曝光
    小編的話:中國香港電影院將於近日復工,已故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託盧奇經典影片《末代皇帝》數碼修復版確認將於9月17日中國香港重映。1988年,尊龍和陳衝在「奧斯卡頒獎典禮」擔任頒獎嘉賓,尊龍說《末代皇帝》不只是一部中國電影,它更是世界的(Universal)電影,陳衝聽後打趣道:「不,是哥倫比亞發行的。」
  •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在真正的故宮拍攝,但為何沒在大陸上映?
    據悉,貝託魯奇《末代皇帝》修復版將於九月十七日在香港重映,已經有預告提前播出,該片也曾於今年五月在中國臺灣重映。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期待尊龍先生的表演,並遺憾沒有在大陸上映。
  • 《末代皇帝》數碼修復版將於香港重映,觀眾的經典記憶回來了
    本期話題【《末代皇帝》數碼修復版將於香港重映,觀眾的經典記憶回來了!】在龐大的影視市場中,特別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真是有著很多經典讓人至今都無法忘懷的作品,精彩的劇情,演技精湛的演員,劇組上下的通力合作等等一系列的細節才造就了流傳至今的經典,尊龍,陳衝,鄔君梅等主演的經典影片《末代皇帝
  • 8月全國電影票房超33億元;《末代皇帝》修復版將在香港重映
    -電影《末代皇帝》修復版將在中國香港重映經典影片《末代皇帝》 32周年數字修復版將於9月17日在中國香港重映,預告片已釋出。該片曾於今年5月在中國臺灣重映。這部電影是已故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託盧奇的代表作,曾獲得1997年奧斯卡金像獎9項大獎,也是歷史上第一部獲準進入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尊龍、鄔君梅、陳衝和彼得﹒奧圖爾主演,蘇聰、戴維·伯恩以及坂本龍一負責為該片作曲。
  • 8月全國電影票房超33億元;電影《末代皇帝》修復版將在中國香港重映
    任嘉倫、譚松韻、魏大勳,這三個明星很多人都知道,但你們知道任嘉倫=任國超,譚松韻=譚晶晶,魏大勳=魏興文嗎?今天本毒就來考考大家,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明星原名。請回答 楊紫、胡歌、劉昊然、吳亦凡、林允、黃軒、羅雲熙這些明星的曾用名 歡迎在評論區補充答案!
  •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豆瓣評分9.3分,曾獲9項奧斯卡金像獎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豆瓣評分9.3分,曾獲9項奧斯卡金像獎《末代皇帝》這部電影是一部超級經典的影片,它最早於1987年上映,一上映就收穫了高評分以及奧斯卡金像獎9項大獎,在豆瓣上可以看到該部影片評分高達9.3分,評分最多的為五顆星,該片由已故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託盧奇執導,今日
  • 末代皇帝9月17日香港重映?太和殿因拍攝此片把英國女王拒之門外
    貝託魯奇導演在《末代皇帝》片場小編的話:貝託魯奇導演《末代皇帝》修復版將於9月17日在香港重映,該片也曾於今年5月在中國臺灣重映。奶媽的離開、那扇走不出去的紫禁城大門、第一次被驅逐、偽滿洲國的二次登基、婉容之死,還有在偽滿洲國永遠也打不開的大門,溥儀的一生都被這道門阻攔著,悲慘且孤獨。故事最後,溥儀買票再一次回到自己曾經的家,他的一生從這裡開始,也在這裡畫上了一個句號。魔幻現實主義一般的蛐蛐終於從罐子中走了出來,這何嘗又不是他的一生?最後的時刻終於得到了解脫。
  • 末代皇帝9月17日香港重映?太和殿因拍攝此片把英女王拒之門外
    小編的話:貝託魯奇導演《末代皇帝》修復版將於9月17日在香港重映,該片也曾於今年5月在中國臺灣重映。這部《末代皇帝》是小編一直想推薦的,以一個外國電影大師的眼光來看一個王朝的結束,來看一個人不由自主地被捲入歷史洪流的命運,即使到今天,依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除了角度,本片製作也相當經典,橫掃1987年「第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攝影獎和最佳美工獎!
  • 《末代皇帝》修復版臺灣重映,連破票房紀錄
    《末代皇帝》修復版臺灣重映,連破票房紀錄 2020-05-27 0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誰還記得溥儀的扮演者尊龍?
    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的電影《末代皇帝》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華裔演員尊龍飾演的溥儀也成為不可超越的形象。然而隨著歲月變遷,又有多少人還記得這位電影史上的傳奇演員呢?影片從主人公溥儀以戰犯的身份回國開始,以回憶的方式再現了末代皇帝的一生
  • 《末代皇帝》臺灣重映成票房冠軍
    《末代皇帝》臺灣重映成票房冠軍 時間:2020.05.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末代皇帝》·伯納多·貝託魯奇·紫禁城的黃昏
    1987年,他在北京拍攝了經典電影《末代皇帝》,該片是歷史上首部獲準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這一鏡頭是少年溥儀坐在轎子裡進入紫禁城,這裡將是他長年被囚禁的地方。我們在黎明或日落時拍攝,光照是差不多的。但如果你注意畫面右側你就會看到三個女人走在紅燈籠旁邊。
  • 《末代皇帝》真的是第一部在故宮實地取景的電影嗎?答案不是
    曾經入圍九項奧斯卡金像獎並全數奪下的史詩巨片《末代皇帝》挾著雷霆萬鈞之勢,乘著全球中國熱的狂潮,以及觀眾對於紫禁城、皇廷內苑的好奇席捲全球,該片也成為臺灣影史第一部票房破億的巨作。《末代皇帝》,看的是氣勢、氛圍,記得飾演
  • 電影《末代皇帝》中的這些故事你了解嗎?
    最還原歷史的影片1986年《末代皇帝》在北京紫禁城正式開拍,歷經2年的籌備,導演貝託魯奇用閃回的手法在2小時40分鐘內講述了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將故事拍攝的淋漓盡致。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電影,也是最後一部,有趣的是在拍這部片時,英國女王伊莉莎白我、二世正好訪華,想進去參觀一下卻被拒絕,該片上映後,狂攬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9個獎項,同時在中法英意日5國發行,被無數網友稱為最還原歷史的影片。
  •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再見尊龍: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影院終於解封後,迎來了各類大片和經典之作的上映,其中也包括了香港院線傳來的消息: 由貝託魯奇導演,尊龍、陳衝、鄔君梅等主演的電影《末代皇帝》修復版將於9月17日在香港重映。 1923年,紫禁城內偷盜成風,就在皇帝溥儀下令徹查前的深夜,建福宮忽起大火,燒毀了2665尊金佛,1157件歷代名人字畫,435件珍稀古玩,以及數萬冊內府古書。
  • 《末代皇帝》數位修復版臺灣將映
    《末代皇帝》數位修復版臺灣將映 時間:2020.05.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如果可以,《末代皇帝》是我最想看的重映電影|24幀播映廳
    最近廣州的雨一直在下,總讓我想起和雨水有關的電影。比如那部我在飛機上看到睡過去的《紐約的一個雨天》,比如我的歌舞片啟蒙《雨中曲》,又比如最近在臺灣重映的《末代皇帝》。在雨中扔掉傘的文繡和坂本龍一的配樂《rain》,有多少文藝青年循環了一遍又一遍。
  • 末代皇帝香港要重映?陳衝回憶導演貝託魯奇,拍房事為何性而不色
    小編的話: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導演的《末代皇帝》修復版香港地區9月17號重映,奧斯卡9項大獎,在大銀幕看真是享受!這不電影小編給他滿分,不怕他驕傲。影片長達三個多小時,用倒敘插敘講述了溥儀60年的跌宕一生。該片獲1988年「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九項大獎。論製作,沒有哪部清宮戲能比上了,因為拍攝地點就在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