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最具有江湖意境的詩句,要從具有「江湖氣」的人口中說出來,比如創建德雲社的郭德綱。無論是相聲界流傳已久的改編詩句,還是郭德綱自己「編」的半文半白的詩句,都「江湖氣」十足,江湖意境滿滿。
這裡分享三句郭德綱說過的具有江湖意境的詩句,可能沒有那麼高雅,但細細品讀別有一番滋味,值得好好琢磨。
1、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這句話當年是說蘇秦的,大意是,如果當年家中不是一貧如洗,而是有兩頃良田,怎麼可能身兼六國宰相之職。
說起蘇秦這個人,他當年也過得特別苦,家人就是普通種地的老百姓,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但蘇秦很爭氣,他到鬼谷子那裡學成了一身本事。
學成歸來的蘇秦,剛開始混得並不好,還遭到親朋好友和同行的嘲諷。
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努力,後來才有了蘇秦遊說諸侯,身兼六國(趙、韓、燕、齊、楚、魏)宰相之職,風光無限。
當蘇秦再次回家的時候,看到曾經嘲笑過他的人現在向他行禮跪拜,又想起了從前的遭遇,不禁發出感慨:使我有洛陽二頃良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而郭德綱說這句話也是有原因的。當年郭德綱還沒紅的時候,曾經三次進京想要一展宏圖,但都以失敗告終。
當時沒人肯收留他、幫助他,可以說為了活著,只要賺錢,他啥都肯幹了。
幸運的是,郭德綱老師終於在相聲界闖出了一片天,成為現在相聲界演員之中的佼佼者之一。
他說這句話,是在拿蘇秦比自己,嘴裡說的是蘇秦的故事,其實心裡想的是自己曾經的遭遇,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2、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這句話裡包含了兩個典故,其一:《三國演義》裡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其二:《隋唐演義》裡瓦崗寨46位兄弟結義。
桃園結義一直被人們看作是義結金蘭的典範。劉關張三人的關係也非常好,稱得上是兄友弟恭的典範。
即便劉備好多次都被趕成喪家之犬,關羽和張飛始終都沒有拋棄過他。甚至在面對曹操給出的高官厚祿的時候,關羽也依然是無動於衷,堅持千裡單騎尋找大哥。
反觀瓦崗寨中結義的這些兄弟就不行了,當初結拜時候說好的兄弟義氣,卻在面對個人前途和利益的時候產生了難以癒合的裂縫,甚至陷入手足相殘的境地。
所以才有了「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的說法,這也是在告訴我們交朋友要志趣相投,三觀一致,有共同目標,否則如果像是在古代拜錯了兄弟,交錯了朋友,下場真的是有點慘。
3、裝三分痴呆防死,留七分正經謀生
這句話其實講的是一種生存觀念,大意是,做人可以拿出七分能力來謀求生存,而剩下三分痴呆的樣子,則是為了不引起人們的注意。
換句話說,如果拿出了10分的力氣,就相當於把弓拉得太滿,容易暴露,在引起大家注意的同時,容易招來禍患。
以七三比例來做事,其實是一個比較恰當的分配方式,就像郭德綱老師一樣,幽默中不乏智慧,大智若愚,受人尊重,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存與生活的方式。
這三句話理解起來都很簡單,但把為人處世的道理講得很透徹。江湖是一群人的人生百態,江湖意境的詩句也寫盡了人生的羈絆,包含著生活的智慧。
最後以郭德綱老師的經典語錄介紹來結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我叫郭德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