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可以長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2020-12-27 騰訊網

說到恐龍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

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

龐大的體型呢

恐龍中出現過體型最大的陸生植食性動物——巴塔哥泰坦龍,最重的陸生肉食動物——雷克斯暴龍。

雖然說恐龍當中也有小個子,如在樹林間攀爬營生的胡氏耀龍,嘗試四翼飛翔的顧氏小盜龍。但總體而言,恐龍生存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是什麼決定了恐龍體型大小?

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是什麼?

恐龍是如何突破體型極限的?

圖源http://www.gxmuou.com/jiankang/19218.html

恐龍體型

關於恐龍的體型,有一種說法是: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氧氣含量比較高,因此一些恐龍才有了如此巨大的體型。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知道,恐龍尚未滅絕,現今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我們常吃的禽類——家雞就屬於一類獸腳類恐龍。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

實際上,就脊椎動物而言,呼吸系統對空氣中氧氣的利用模式是非常主動的。其中,尤其以現生鳥類為甚。鳥類相對於其他脊椎動物,有一個獨特的呼吸系統,叫做「雙重呼吸系統」。

鳥類遍布身體的氣囊,吸收和吐納空氣,讓空氣在肺部來回通過兩次。這種呼吸系統相對於哺乳動物(比如說人)來說更有效率。

並且這種呼吸方式還可以根據環境變化來相對主動地調節呼吸效率,更好地利用環境中的氧氣。

舉例來說,高原上的雄鷹可以在氧氣非常稀薄的高空飛行,在高海拔的山地築巢生活,說明它們的呼吸效率是非常高的,這樣,低氧環境就影響不了它們的體型大小。

恐龍和鳥具有一樣的雙重呼吸系統

圖源:https://www.gizmodo.jp/2017/02/birds-change-how-to-use-gene.html

而這種「神一樣的呼吸系統」,在恐龍裡面同樣存在。古生物學研究發現,這種呼吸系統正是鳥類祖先——恐龍們留給它們的「寶貴遺產」之一。

科學家不但在鳥類的近親獸腳類恐龍骨骼上發現了氣腔的痕跡(這些氣腔就是氣囊所在之處),也在親緣關係稍遠的蜥腳類龍中發現了這種結構,而蜥腳類龍恰恰就是體型最為龐大的一類恐龍。

簡單來說,蜥腳類恐龍實際上有一個非常高效的呼吸系統,對空氣中的氧氣利用率極高,類似鳥類。因此,空氣中平均氧氣含量的波動,應該對這類恐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不會存在氧氣高了體型就變大,氧氣少了體型就變小的情況。

蜥腳類恐龍,圖源百度百科

除了氧氣含量,還有很多其他的說法,比如植物中碳和氮的比值,環境溫度會影響恐龍的體型。實際上,和氧氣含量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這些與恐龍生長息息相關的環境因素,是恐龍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也都屬於決定恐龍體型大小的原因之一。換言之:

1、不同恐龍類群的巨型化是不能用同一個或者一組環境因素解釋的。

2、有一些類群(如蜥腳類)的恐龍,它們甚至突破了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那是因為它們生物本身的特殊原因。

因此,真正的大型化的原因,應該從恐龍自身上面去找。

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

實際上,所有動物都是不會無限制的生長的。對於每一類動物而言,都有一種或多種條件去限制其體型的增長。

拿我們熟悉的大象來舉例:大象屬於長鼻類,長鼻類中的成員其實在很早就演化出了與現在非洲象相當的體型,成為陸地上最大的動物。

然而自那之後,雖然各種類群長鼻類興衰往復,但它們的體型並沒有更進一步。也就是說,有一個隱藏的體型「天花板」在限制它們的增大

構成「天花板」的因素很多,比較重要的包括咀嚼、運動、食物來源、繁育方式等。拿咀嚼舉例,咀嚼是需要時間,消耗能量的。

每一個動物的一天,都是一樣長的(24小時)。假設動物a的進食模式是每天最多進食八個小時,一天獲得體重增加1kg,一年體重增加365kg,再乘上壽命,得到的數值就是這種動物的體重上限了。因此,如果咀嚼效率不提升,這類動物就很難攝入更多的能量和物質,就不能變得更大。

另一個「天花板」因素是哺乳動物的胎生系統。這種系統運作非常耗費母親的能量,一般而言,動物越大,它的胎兒也就越大,胎兒在母體內孕育的時間就越久,因此整個繁殖過程就會變長,而繁殖周期過長會導致它們快速走向滅絕。

突破體型極限

恐龍的巨型化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們打破了一個個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

鴨嘴龍類是一類大型鳥臀類植食性恐龍,它們也是僅次於蜥腳類恐龍的第二大體型的植食性恐龍類群。

它們其實沒有突破咀嚼的「天花板」,但是它們演化出了一種遠比現在哺乳動物牙齒高效的咀嚼方式或者說結構(齒板tooth battery),所以是鴨嘴龍類把這個「天花板」抬高了,體重可以達到幾十噸。

鴨嘴龍類的齒板,圖源

https://www.agefotostock.com/age/en/Stock-Images/Rights-Managed/MEV-10850724

而最大的恐龍,蜥腳類恐龍,可以說是突破了咀嚼的極限。因為它們吃東西根本就不咀嚼。

蜥腳類恐龍沒有發達的咀嚼系統,也沒有胃磨(胃石加蠕動)系統,它甚至可以把食物從消化道末端一直堆到脖子。

吃進去的植物在高溫和消化酶,也有可能是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產生能量,維持這個系統運作。蜥腳類恐龍本身很懶,身體重的部分不用怎麼動,只要把身體挪到一片林子裡面,剩下的動脖子就行了,吃完之後換下一片。

蜥腳類的長脖子,是它們高效進食的重要「武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蜥腳類恐龍在低能耗的情況下,高速的獲得能量,自己消耗的還少。同時,它們也有類似鳥類的雙重呼吸系統,可以有效的維持大量氧氣供應,使得食物得到很好地消化吸收,維持很高的代謝。

總結而言,蜥腳類恐龍是脊椎動物演化史上的一個異類,它們本身擁有的一系列有利於大型化的結構和生理特徵才造就了這個類群的大體型。

目前對恐龍體型演化的研究,一般認為不同類群的恐龍體型變化原因是不同的。不像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的體型演化方式是非常主動的,不同環境條件下都有適應這個環境並演化到大體型的動物類群。

一隻成年藍鯨,圖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3%9D%E9%B2%B8#/media/File:Blue_Whale_001_body_bw.jpg

很多人認為,自從人類出現後,動物的體型好像都變得比較小了,那動物界還存在像恐龍一樣體型龐大的動物麼?其實是存在的,人類已知體型最重的脊椎動物,也就是藍鯨,就與人類一起生活在這個時代。

參考文獻:

1.徐星 & 趙祺. 恐龍巨型化研究進展. 科學通報 61, 695-700 (2016).

2.Sander,P. M. et al. Adaptive radiation insauropod dinosaurs: bone histology indicates rapid evolution of giant body sizethrough acceleration. Org Divers Evol4, 165-173, doi:Doi10.1016/J.Ode.2003.12.002 (2004).

3.Hummel,J. & Clauss, M. in Biology of thesauropod dinosaurs-Understanding the lift of giants (eds N Klein, K. Remes, C. T. Gee, & P MSander) 11-33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11).

4 .Sander,P. M. An Evolutionary Cascade Model for Sauropod Dinosaur Gigantism - Overview,Update and Tests. Plos One 8, e78573, doi:10.1371/journal.pone.0078573(2013).

5. Sander,P. M. et al. Biology of the sauropoddinosaurs: the evolution of gigantism. BiologicalReviews 9999 (2010).

相關焦點

  • 「科普」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那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知道,恐龍尚未滅絕,現今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我們常吃的禽類——家雞就屬於一類獸腳類恐龍。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實際上,就脊椎動物而言,呼吸系統對空氣中氧氣的利用模式是非常主動的。其中,尤其以現生鳥類為甚。
  • 人類真的可以復活恐龍麼?
    如果經歷了10萬年,生物體的DNA幾乎可以說分解得連渣都不剩,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報導超過10萬年的古DNA的論文。最晚的非鳥類恐龍(Non-avian dinosaur)已經在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滅絕,要想從恐龍化石或者琥珀中的蚊子血中提取有效的DNA信息,現在來說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恐龍?意義在哪裡?
    恐龍作為地球曾經的霸主,到底是如何滅絕的?人類研究恐龍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古生物學真的是一門無意義的學科?這絕對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至少在學術界,你要獲得國家的科研經費支持,你得告訴評委你的研究意義在哪裡,而不是自我覺得OK。那麼恐龍研究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 恐龍脖子那麼長,到底哪種恐龍的脖子最長?
    恐龍脖子那麼長,到底哪種恐龍的脖子最長?恐龍,特別是巨大的蜥腳類恐龍,有著地球上最長的脖子。在如此眾多的長脖子恐龍之中,哪種恐龍才是長脖子冠軍呢?另外,中加馬門溪龍的下頜骨和最前端的頸椎看起來都不是特別的大,這和它1.6米的頸椎以及4.1米的頸肋比起來顯得非常不成比例。計算中加馬門溪龍的尺寸時直接套用近親的比例未必就是正確的,況且目前我們也尚不清楚它確切的頸椎數量。總而言之,雖然理論上中加馬門溪龍擁有所有恐龍中最長的脖子,但這其中還有許多目前無法解答的疑問,存在著一定的爭議。
  • 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喜歡恐龍,終於找到答案了!
    孩子們為什麼那麼喜歡恐龍?很多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恐龍長那麼可怕甚至可以說是醜陋,孩子們到底喜歡它們什麼?小編也是這些媽媽其中之一。而腕龍能把頭抬到10米多的高度,可以作為起重機發揮作用。恐爪龍行動敏捷,而且後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的鐮刀狀的趾爪,可以刺戳制服逃犯, 所以如果讓它去協助警察,可以偵破很多案件!
  • 人類用了多少年進化出高級文明?為什麼恐龍兩億年都沒有實現?
    第一個誤區,當代統治者人類是高級文明生物,中生代統治者的恐龍為什麼不是呢?事實上,在人類之前,所有的地球霸主都沒有高級文明。人類之前的陸地霸主是貓科、犬科等食肉目動物,再之前是鬣齒獸、安氏獸,更早是恐龍、勞氏鱷、獸孔類、離片椎兩棲類和巨型節肢動物,都是憑藉體型大、戰鬥力強統治世界的,它們也只會朝著體型更大、戰鬥力更強進化。只有人類是憑智慧統治世界的,人類是個特例,不具有普遍意義。而且,我們之前並不是世界霸主,反而只是食肉動物的獵物。
  • 恐龍合集:終於知道為什麼恐龍滅絕後才有了人類,太兇殘了!
    通過搶救性發掘工作,目前已形成長度150米、厚2米、高8米的「恐龍化石牆」,牆體面積1155平方米,含17個化石富集小區。  歷來恐龍都是備受關注的,或許很大部分是因為人類誕生以後恐龍早已滅絕的原因,對於未知大家總是充滿好奇。
  • 人類數百萬年就成為了智慧生命,為什麼恐龍1.6億年卻沒有做到?
    恐龍崛起之後開始稱霸地球,誰也沒有想到,恐龍竟然能夠持續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要不是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了生態劇變,從而迎來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無法適應劇變的環境而不斷滅絕。那麼恐龍會不會在後來滅絕還是一個未知數。
  • 雞變恐龍,真的可以嗎?
    所以,用DNA復生出恐龍,恐怕是不行了。 這聽起來是不是比用DNA復生出恐龍還要不靠譜?但其實,這個大膽的想法背後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 人類和恐龍,史上兩個最強大的生物,若人類穿越回侏羅紀會怎樣?
    恐龍與人類對於地球的統治是截然不同的,人類的戰鬥力並不是所有生物中最強的,事實上很多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的戰鬥力都要遠勝於人類,但人類擁有獨一無二的智慧,依靠智慧,人類可以凌駕於任何生物之上,甚至於可以思考自身的由來以及宇宙的奧秘。恐龍就不同了,如果說人類依靠智慧統治地球,那麼恐龍依靠的就是單純的力量。這種強大的力量極大地擠壓了其它動物的生存空間。
  • 《侏羅紀世界3》命名統治,是人類統治恐龍,還是恐龍統治人類?
    恐龍是以前地球的霸主,如果當時恐龍沒有滅絕的話,很有可能現在就不會有人類的出現。因為歷史久遠,我們要想接觸這些奇妙的生物,通常都是根據那些化石來了解他們。但是現在有很多影視作品中,也有不少恐龍的形象,讓我們對這些生物了更多新的認識。
  • 《人類一敗塗地》小恐龍皮膚怎麼樣 人類跌落夢境小恐龍皮膚介紹速...
    《人類一敗塗地》小恐龍皮膚怎麼樣 人類跌落夢境小恐龍皮膚介紹速圍觀時間:2020-12-17 16:1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類一敗塗地》小恐龍皮膚怎麼樣 人類跌落夢境小恐龍皮膚介紹速圍觀 人類一敗塗地小恐龍皮膚怎麼樣?
  • 恐龍為什麼長這麼大?它能活多少歲?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
    恐龍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體型最為巨大的物種。但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恐龍會長這麼大呢?重量超過100噸的巨型食草恐龍,它究竟能活多少歲?這些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也困擾著我們普通人。
  • 人類穿越回侏羅紀時期,可以打敗恐龍嗎?打贏了也不是好結局
    因為恐龍。當時的侏羅紀幾乎被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恐龍承包。其次,裸子植被在這時候也進入了生長茂密繁盛的時期,還有一些淡水無脊椎動物的數量也噌噌噌往上增加。侏羅紀是一個溫暖潮溼適宜生存的時代,那麼有人就有疑問了,如果人們在侏羅紀生存,可以活下來嗎?
  • 為什麼孩子都喜歡恐龍?這可以滿足娃對恐龍的所有好奇!
    作為國內市場為數不多的有趣玩具+繪本故事+科普知識的主題玩具盒子,恐龍時代每個方面都做的非常好,融合了趣味性、高審美、教育性和創造性,相信孩子玩下來,一定會受益良多~這款《恐龍時代》日常售價148元,伴橙心選團購價78元。8款玩具加4合一故事繪本均價不到10元,性價比可以說超級高了!
  •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為什麼簡單的動物活下來了而恐龍沒有?
    地球上人類未知的地方還有太多,所以還有沒有活的恐龍存在我們也不能有一個肯定的回覆。可能我們地球沒有,在宇宙中另外一個星球上也有也說不定。雖然在地球上沒有讓恐龍漫步的土地——像史匹柏描繪的那般(至少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是想一下,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周圍沒有與滅絕的恐龍同時代的動物。
  • 如果恐龍沒有毀滅,可能不是人類當家
    的簡單問題:如果你的玩具會說話,有著你不知道的秘密生活,那麼會發生什麼?這個問題激發了《玩具總動員》的誕生;如果怪物真的存在,他們的工作就是在夢中嚇唬孩子們,那麼會發生什麼?這一疑問開啟了《怪物公司》的故事;如果那些控制我們行為的情感像一個個角色一樣存在在我們的大腦中,那麼會發生什麼?這個最初的問題引領著《頭腦特工隊》最終的成功。
  • 它熬死了恐龍,如今卻成為人類的寵物,名字霸氣
    「進化」或者說「演化」是人類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原因之一,人類文明出現的時間不過兩三百萬年,但是就是在這相對於地球46億年歷史不長的時間裡推動了整個地球的發展,毫無疑問,人類的出現使地球更加充滿生機,那麼在過去的歲月裡,還有沒有物種進化得像人類一樣特別的呢?
  • 「活恐龍」紐西蘭大蜥蜴,恐龍時代爬行動物的後代,壽命長達百年
    它們的頭骨上方還長著第三隻眼睛,這第三隻眼睛會隨著成熟期的進入漸漸消失。成年的巨蜥十分兇悍,尾巴只要一掃,就能掃到小馬,再將小馬拖到叢林中吃掉。與大蜥蜴生活在一起的各種小型動物,比如野豬、山羊,見到巨蜥就逃。這種從遠古來的生物不愧是「霸主」。大蜥蜴不僅有很強的捕食能力,也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 如果人類徒手被送到恐龍時代,能讓恐龍交出霸主地位嗎?
    我們都知道恐龍出現在三疊紀晚期,興盛於侏羅紀和白堊紀,中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各種恐龍物競天擇,豪霸一時,把其它動物搞得來畏畏縮縮,不敢長大,甚至只能在夜間活動,看到恐龍就瑟瑟發抖。現在再來看一下我們人類。6550萬年前,一顆隕石襲擊了地球,宣告了白堊紀和恐龍時代的結束,非鳥類的所有恐龍全部滅絕,海洋動物等也滅絕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