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恐龍」紐西蘭大蜥蜴,恐龍時代爬行動物的後代,壽命長達百年

2020-12-23 板慄和酥餅是倆鳥

現在很多人養寵物時會選擇爬蟲動物,爬蟲動物比較乾淨,異味小,而且簡單好養。大多數爬蟲動物都是安安靜靜的自己待著,不像貓狗這些需要陪著玩耍。蜥蜴這種新奇的生物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蛙眼守宮

我們家養的蜥蜴大多是蛙眼守宮、綠鬣蜥、鬃獅蜥。這三種蜥蜴養著簡單,適應性強。體型比較小,很適合家庭飼養。

綠鬣蜥
鬃獅蜥

雖然這些小蜥蜴很可愛,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種大蜥蜴。體長最長近1米,壽命長達100年,外形與龍有幾分相似,是恐龍時代爬行動物最後的後代。

它們就是紐西蘭大蜥蜴,因為僅生存在紐西蘭的某些小島上,所以以此命名。它們有「活化石」和「活恐龍」之稱。一方面就是因為它們外形相似,另一方面,就是它們是從恐龍時代進化來的。

紐西蘭大蜥蜴與其他蜥蜴相比,外形非常獨特。它們的頭骨上方還長著第三隻眼睛,這第三隻眼睛會隨著成熟期的進入漸漸消失。

成年的巨蜥十分兇悍,尾巴只要一掃,就能掃到小馬,再將小馬拖到叢林中吃掉。與大蜥蜴生活在一起的各種小型動物,比如野豬、山羊,見到巨蜥就逃。這種從遠古來的生物不愧是「霸主」。

大蜥蜴不僅有很強的捕食能力,也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這一點從它們沒有在恐龍時代滅絕時也一併滅絕就可以看出來了。現在對於恐龍為什麼從地球上滅絕,主要的觀點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隕石墜落導致地球環境巨變。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大蜥蜴卻能根據環境做出改變。不斷進化去適應這個千百年來不斷演化的自然條件。專家研究表示,紐西蘭大蜥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進化最快的生物。

這種進化速度遠比熊、獅子這些動物快得多,再加上這是遠古物種之一,研究價值巨大。任何一隻大蜥蜴的死去對地球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但是在當初巨變的自然環境下都繁衍下來的紐西蘭大蜥蜴,在人類活動下卻要瀕臨滅絕了。

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而全球變暖正是大蜥蜴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這是因為,紐西蘭大蜥蜴在蛋裡孵化時,是由溫度決定自己的性別的。溫度高,孵出來的都是雄蜥蜴;溫度低,孵出來的都是雌蜥蜴。這個臨界點就大概在22.1攝氏度。

隨著全球變暖的速度,專家預測到2085年全球溫度將上升4攝氏度,而在這種情況下紐西蘭大蜥蜴孵出來的將全都是雄性。沒有雌性大蜥蜴,那麼紐西蘭大蜥蜴將很快滅絕。

另外幾種大蜥蜴,也瀕臨滅絕。

孟加拉巨蜥

布朗克蜴大蜥,從恐龍時代倖存下來,但是因為人類的捕食,現在只剩下6個標本。科莫多龍,體長可達3米,人們為了得到它們的皮而捕殺它們,現在只剩下2000隻左右,已經被嚴密地保護起來。

孟加拉巨蜥,棲息地被人類活動破壞,自己也被人類捕食。

婆羅洲擬毒蜥,數量非常少,十分罕見。並不屬巨蜥科,而是擬毒蜥科擬毒蜥屬。

婆羅洲擬毒蜥

這些巨蜥每一隻都有巨大的研究價值,對生態環境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要再捕食野生動物了,不要等這些動物快要滅絕了、消失了,我們才感到心痛後悔!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現存的10種恐龍後代,排第1位的它居然最接近霸王龍?
    恐龍最早出現在大約2.4億年前,它們的統治持續了大約1.75億年。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但是古代恐龍也有一些現代的親戚,從鱷魚、蜥蜴到史前鳥類和海龜,這裡有10種現存的恐龍後代,排在第1位的你見過嗎?第10位 鬍鬚龍這些蜥蜴因其位於喉嚨下面的所謂鬍鬚而得名。每當它們感到壓力或看到潛在的競爭對手時,鬍鬚就會膨脹並變黑。
  • 別再誤解爬行動物了,這個叫法本就是不科學的
    爬行綱冠群的系統發生關係鱗龍下綱包括有鱗目(蛇和蜥蜴)、喙頭蜥目,為當代最繁盛的爬行類。中生代晚期的海洋霸主——滄龍也屬於鱗龍類,滄龍實際上就是海生大蜥蜴。主龍下綱為爬行綱演化主幹,現存典型的是鱷魚。在中生代非常繁盛,恐龍和翼龍都屬於該下綱。
  • 在恐龍時代有沒有哺乳動物?它們為什麼沒有嶄露頭角?
    恐龍曾經是統治了地球約1.6億年的霸主,這給人一種恐龍時代只有恐龍的錯覺。其實,恐龍時代並不是只有恐龍一種動物,比如會飛的爬行類動物風神翼龍、曾經的「海中霸主」滄龍等等,這些動物雖然名字裡也有「龍」,但是它們卻不是恐龍。
  • 【恐龍來了】恐龍化石的演變
    恐龍之所以叫恐龍,是因為當時的人們發現了很多與蜥蜴相似的巨大的化石,於是,在1842年,英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Richard Owen)就創建了「Dinosauria」一詞來稱呼這些傢伙。這一詞來自於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蜥蜴或爬行動物),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 大蜥蜴
    要絕對保護住這些動物免於傷害,它們只倖存於紐西蘭沿海的島嶼上,要保障其自由免於受到非法的幹涉。大蜥蜴自己隱蔽在一種「活化石」的神秘之中——類似於恐龍化石——是一種遠離公眾視線的財富,被自然界的隔離保護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只能在水族館和動物園裡看到它。
  • 恐龍?恐龍!
    那是一套五本恐龍童話系列的最後一本,講述了一隻霸王龍從誕生到成長的故事,儘管細節早就記不清了,但是裡面的畫面和最後的結語一直隱約浮現在腦海裡:一隻霸王龍望著遠方,似乎預感到某些災難的降臨,它可能是地球上最後一隻霸王龍了。而今天在我翻開裡卡多·德爾加多創作的的《爬行動物年代》時,恍惚間有了一種穿越到恐龍時代的錯覺和感動。
  • 雞真的是恐龍後代嗎?6500萬年前的部分恐龍其實存活至今
    根據生物演化理論,現代的「雞」的確是恐龍的後代,但並非6500萬年前因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滅絕的恐龍。 鳥類的祖先也是恐龍 常識告訴我們,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然而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偏差的,小行星撞擊導致了大型恐龍的滅絕,比如霸王龍、梁龍等等,然而也一些小體型的恐龍最終卻活了下來,並演化成其他物種。
  • 恐龍真的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樣子嗎?看《侏羅紀世界》回顧恐龍造型歷史
    最初恐龍被想像成冷血大爬行動物,雖然說靈感來源是鬣蜥,但看那時的插圖,感覺連爬行動物類也不太像,更像中世紀聖經文學的洪荒怪物。 綠蜥蜴。圖片來源:blogspot@discoveryourenergy 這時的恐龍還是大爬行動物。
  • 如果恐龍今天還活著呢?
    史前時代的巨型恐龍看起來很迷人,但我們會希望它們與我們一起生活在現代世界嗎?你已經準備好下班了,但在此之前,你需要檢查一下交通報告。這些天來,恐龍又復活了,天哪!我們來考慮這個問題怎麼樣:如果恐龍今天還活著呢?嗯,從技術上講,許多科學家會爭辯說,恐龍在現代是活著的。事實上,你可能每天都能看到它們,因為鳥類是恐龍的後代。
  • 孩子們最想知道的恐龍知識來了!《給孩子的恐龍簡史》讀懂恐龍
    有個說法是人類在天生就崇尚大而暴力的東西,因此恐龍的關注度尤其是霸王龍,自然就比小昆蟲高許多。很多恐龍身形巨大,是力量的象徵,可以讓孩子獲得一種強大的心理支持。而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無論身高還是力量都很弱小,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和限制。他們渴望長大成人,擁有恐龍那樣龐大的身軀和驚人的力量。好像擁有恐龍,就擁有了各種奇特的力量,強大無比,戰無不勝,什麼都不怕了。
  • 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類的?
    毫不起眼的鴿子是恐龍的直接後代,其中還包括強大的霸王龍。這兩個物種有著非凡的生物學歷史。 古生物學家Paul Barrett教授解釋了我們對恐龍進化的新認識如何改變了科學家的思維方式。 充滿當今世界天空的鳥類是活的恐龍,讓人聯想到遙遠而陌生的過去。
  • 雞是恐龍的後代嗎?有依據嗎?為什麼還有人說恐龍是雞的後代?
    有網友說,雞的祖先就是我們滅絕了6500萬年的恐龍。這個說法一出現,就引起了熱議。恐龍在白堊紀末期可是史前巨獸啊,那身軀有多龐大,咬合力有多強,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出的強大。而雞隻有那麼丁點大,它們簡直無法混為一談。但你們有發現嗎?
  • 恐龍其實也會噴毒液,侏羅紀時代和蜥蜴相似的恐龍
    遠非電影中的小蜥蜴類恐龍,實際龍龍是當時最大的陸地動物,長達20英尺,與現代鳥類有許多共同之處.龍龍生活在一億八千三百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儘管在大屏幕上聲名狼藉,但直到現在,科學家們對這隻恐龍是如何長出家譜的,還是知之甚少。
  • 《聖經》能解釋恐龍嗎?
    1.1恐龍的樣子是根據不完整的化石想像出來的,並且不斷在改變我們若誠實的話,恐怕必須承認:我們對恐龍許多的印象都是從《侏羅紀公園》等的電影以及書上的圖片而來。但我們應當思考:這些畫面有沒有問題?姑且不論這些化石是真是假,也姑且不論這些化石是否都如發現者所說是同一種生物的骨骼,假若給你一段可以證實的爬行動物頸椎骨化石,告訴你說這是一條雷龍,你怎麼將它復原?恐怕一千人有一千種面貌。今日我們對恐龍的現象為何一致?乃是因為我們的思考建基於前人的現象。於是你把恐龍當成一種極為特殊的生物,認為確實在現在沒有看見過。
  • 恐龍的簡介,恐龍生活的時期和恐龍的分類
    看了《我是恐龍》,原聲中英文雙語字幕的動畫片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上了恐龍。現在來分享一下有關恐龍的知識。沒有人見過恐龍,最早的人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時,恐龍都已經滅絕好幾千年了!人類是從化石中發現恐龍的。
  • 爬行動物什麼鬼之通俗版
    脊椎動物中的圓口類、魚類、兩棲類都不是羊膜動物。圖二:爬行動物的卵,圖片來自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herp/pxindex.html 爬行動物沒有乳腺,沒有長羽毛的翅膀,絕大部分長有很多角質鱗片,所以哺乳動物和鳥類就不是爬行動物
  • 《侏羅紀世界》恐龍圖鑑(上)
    加上不是恐龍的中生代爬行動物,也沒達到這個數。但是!和老版三集《侏羅紀公園》類似,《侏羅紀世界》裡都出現的各種龍是最經典的種類——為此,貼心的小編今天製作了《侏羅紀世界》遊園指南,給你們熱熱身,看一看,這一次,會撞上什麼巨獸。
  • 蜂鳥大的恐龍被發現,表示微型恐龍能活到現在?科學家:確實有!
    發現眼齒鳥的琥珀發現的這枚琥珀中包裹了一個完整的動物頭骨,通過複雜的技術重建其3D結構,再經過相位恢復,斷層重建,最終獲得一個完整的頭部結構。最小的恐龍:眼齒鳥復原圖眼齒鳥的頭部眼球佔了非常大的比例,這個和現代鳥類幾乎就沒啥差別,但眼齒鳥的鞏膜小骨形狀和現代某些蜥蜴類似,這點讓邢立達博士團隊感到非常困惑。
  • 復活恐龍分幾步?
    此時,腦洞大開的科學家和科幻愛好者們紛紛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問題:能不能克隆曾經的地球霸主,已經滅亡很久的恐龍呢?所以,克隆恐龍和克隆已知動物的區別是什麼?需要哪幾步呢?Step 1 找到並提取恐龍的DNA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遺傳信息。關於生命體所有的信息都被保存在DNA中。提取得到某個動物所特有的完整DNA遺傳信息是克隆技術的關鍵。
  • 恐龍的祖先是誰?科學家提到一種生物,距今2.5億年長得像鱷魚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霸主曾經是恐龍,它們足足統治了地球長達1.6億年的時間,不過,卻在6500萬年之前,因為一顆小行星撞上了地球,恐龍從地球上滅絕了。不過,很多人好奇的一點是,人類的祖先是南方古猿,那麼,恐龍的祖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