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鳥大的恐龍被發現,表示微型恐龍能活到現在?科學家:確實有!

2020-12-24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到底有多小?如果跟現代生物比較的話,就跟一隻蜂鳥差不多!

發現最小的恐龍:眼齒鳥的團隊是大名鼎鼎的邢立達博士團隊,他們已經有多個第一,包括第一枚亞成鳥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第一枚古鳥琥珀、第一枚恐龍琥珀、第一枚雛鳥琥珀、第一枚古蛇琥珀等等,不得不說邢立達博士運氣不是一般的好,當然也使得他所在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排位也水漲船高。

關於最小的恐龍:眼齒鳥

這隻眼齒鳥的來自於一枚琥珀化石,它已經被嵌在這塊琥珀中將近9900萬年,這枚琥珀來自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胡岡谷地,這裡是著名的窺探白堊紀的窗口之一,因為9900萬年前正好是白堊紀晚期的剛剛開始。

發現眼齒鳥的琥珀

發現的這枚琥珀中包裹了一個完整的動物頭骨,通過複雜的技術重建其3D結構,再經過相位恢復,斷層重建,最終獲得一個完整的頭部結構。

眼齒鳥頭部結構CT重建圖

可以看到它與現代鳥類頭部的結構已經非常接近,這個骨骼的長度僅僅只有14毫米,有一個帶齒狀突起和喙尖端的倒鉤的喙,現代鳥類中這種結構也挺常見,不過大多存在於捕食魚蝦的鳥類喙部,比如秋沙鴨、鰹鳥等,可以分析這種具有粗短喙部的眼齒鳥應該不會像和它大小類似的蜂鳥那樣吃蜂蜜的。

眼齒鳥頭部復原圖

不過也有灰雁、番鴨等食植性鴨科鳥類也具有喙緣鋸齒,不過眼齒鳥的還不算喙緣鋸齒,應該還是牙齒到喙緣鋸齒的過渡期,眼齒鳥的牙齒左右側加起來高度高達100多顆,跟它那麼小的頭部相比,簡直就是一把銼刀。另外從眼齒鳥頭部尖銳的喙緣鋸齒分析,應該是一種捕食昆蟲的鳥類,這個結構讓它效率提高不少。

最小的恐龍:眼齒鳥復原圖

眼齒鳥的頭部眼球佔了非常大的比例,這個和現代鳥類幾乎就沒啥差別,但眼齒鳥的鞏膜小骨形狀和現代某些蜥蜴類似,這點讓邢立達博士團隊感到非常困惑。從眼齒鳥頭部比例復原的體型來看,體重只有1.95克,身長只有5.5釐米,比我們了解的蜂鳥還要小一些這是發現的最小的古鳥了,當然在白堊紀的它還算是最小的恐龍。

這種最小的恐龍會一直留存到現在嗎

這可能是大家最感興趣的事情,畢竟如果在現代的地球某個地方發現了恐龍的話,那絕壁是一個超級新聞,而這麼小體型的恐龍,按理應該非常有可能生存下來,那麼事實會是怎樣嗎?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

恐龍的滅絕公開的說法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了全球性的大災難,海嘯和大火席捲了全球,而且次生地震和火山噴發讓地球陷變成了地獄,大量的動植物毀滅,只有對環境要求極低的物種才能在這場浩劫中生存下來。

當然還有一個蜥蜴人的版本,說的是兩個外星種族因為銅礦在地球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最後導致地球環境被嚴重破壞的方式結束了戰爭,雙方拍屁股走人了,大量生物滅絕當然也包括恐龍。

但無論如何恐龍都滅絕了,然而卻不是全部,因為從三疊紀開始出現的哺乳類留存了下來,從侏羅紀開始發展起來的、已經開始向鳥類演化的恐龍也生存下來了,現代鳥類就是從這些小型恐龍發展起來的!所以要說恐龍的後代在地球上到處是其實也沒錯,而從出土的化石研究來看,當時的鳥類已經具備了飛行功能,儘管可能不太擅長,但足以讓它們的活動範圍成百上千倍的擴張,這使得讓它們具有比其他恐龍沒有的優勢,而較小的提醒意味這對環境要求低,在這場災難中更易生存。

眼齒鳥是蜂鳥的祖先嗎?

看起來兩者並無關係,由於極小體型的蜂鳥很難保存化石,因此迄今為止找到的最早的蜂鳥化石是在3000萬年前漸新世的歐洲蜂鳥化石。同樣道理眼齒鳥的話是一樣難以尋找,如果不是在琥珀中被發現,眼齒鳥很難為人所知!

相關焦點

  • 地球上還有活著的恐龍?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長相極為奇特
    那就是他們在緬甸發現了一塊琥珀。而這個琥珀裡面居然有恐龍的身影,而且還是完整的一隻恐龍的身影。眾所周知,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雲石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且琥珀內部通常包含著蜜蜂等小昆蟲,形狀美麗又小塊。那麼,這次發現的恐龍琥珀有多大呢?
  • 迄今最小恐龍被發現 一種蜂鳥大小的恐龍
    迄今最小恐龍被發現 一種蜂鳥大小的恐龍時間:2020-03-13 11:26   來源:鳳凰網科技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迄今最小恐龍被發現 一種蜂鳥大小的恐龍 提起恐龍,想必不少人腦中湧現的是《侏羅紀公園》中那些龐然大物。
  • 頭骨尺寸比蜂鳥還要短,中美加科學家團隊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眼齒鳥。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
  • 恐龍為什麼長這麼大?它能活多少歲?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
    恐龍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體型最為巨大的物種。但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恐龍會長這麼大呢?重量超過100噸的巨型食草恐龍,它究竟能活多少歲?這些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也困擾著我們普通人。
  • 現在的基因技術如此發達,科學家為什麼不根據基因復活恐龍?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基因技術和恐龍,探尋它們隱藏的奧秘吧。恐龍作為地球上遠古時期的生物,雖然已經滅絕了很久,但仍然活在科學家和恐龍迷的心中。從古至今,科學家們追尋恐龍足跡,探尋恐龍奧秘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過。
  •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2019-11-26 14:16:26 來源:環球網  |  作者:林迪 | 字號:A+ | A- 【發現恐龍新物種】據外媒CNET援引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
  • 史前最小恐龍現身,另外就再科普其他十大迷你恐龍吧
    迄今最小恐龍現身,寬婭眼齒鳥 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發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物種,代表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並且成立新屬物種——寬婭眼齒鳥。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此次,研究團隊發現的琥珀被認為是中生代(大約 2.5 億到 6500 萬年前)白堊紀已知最小的恐龍化石,該化石在緬甸發現,只有 31.5 吋寬,含有完整的鳥(廣義的恐龍包括鳥類)的頭骨。
  • 恐龍復活丨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書中的故事主要是關於大規模演化的,它需要有大量關於化石、巖層以及大規模演化模型等方面的知識積累。 我們將一起探尋三疊紀動物的生態學、喙頭龍類(一類長相奇特,但是很可愛的三疊紀動物)、最早的恐龍是什麼等話題,也將把化石、氣候更替和大滅絕等結合到一起,告訴大家恐龍如何成為地球的主宰。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那麼,科學家們究竟是怎麼發現這些錯誤的呢?畢竟又沒有活生生的生物可以參考、糾正。化石攜帶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化石只有一小塊骨骼以及牙齒,很少有皮膚、皮毛等軟組織保存至今,甚至很多生物連完整的化石都沒有,但科學家們仍能將它們復原了出來,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恐龍復活: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了解到最新的重大化石發現,探尋野外發掘現場,走進博物館實驗室。書中的故事主要是關於大規模演化的,它需要有大量關於化石、巖層以及大規模演化模型等方面的知識積累。怎樣?看完之後有沒有對邢立達老師的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恐龍?」這個問題的回答印象深刻呢?「我們要研究、理解人類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就首先要知道人是怎麼來的。恐龍就是這個大故事裡面的關鍵一環。它是以前陸地的霸主,我們是現在陸地的霸主。這一代的霸主總是想要去了解上一代的霸主。」
  • 恐龍復活: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書中的故事主要是關於大規模演化的,它需要有大量關於化石、巖層以及大規模演化模型等方面的知識積累。 我們將一起探尋三疊紀動物的生態學、喙頭龍類(一類長相奇特,但是很可愛的三疊紀動物)、最早的恐龍是什麼等話題,也將把化石、氣候更替和大滅絕等結合到一起,告訴大家恐龍如何成為地球的主宰。
  •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為什麼簡單的動物活下來了而恐龍沒有?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首先,巨齒鯊——統治海洋的巨獸。它們與現今存在的灰鯖鯊相似,但這些傢伙體長達到15米,咬力比霸王龍還強。然而,在2014年,一個電視紀錄片聲稱有證據表明,巨齒鯊仍存活在海洋中,這令很多人感到興奮——除了古生物學家和科學家。因為對於這種生物已經滅絕的事實,學術界沒有任何異議。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侏羅紀公園》真的要上演了嗎?
    經過他們的推算,這隻非鳥恐龍身長只有18.5釐米,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大恐龍。在琥珀裡,可以清楚地看見至少八枚完整的脊椎。恐龍這種生物存活在侏羅紀、白堊紀、三疊紀三個年代,大致分為草食性恐龍、肉食性恐龍、雜食性恐龍。目前恐龍有肉食龍次亞目、虛骨龍次亞目、原蜥腳次亞目、蜥腳次亞目、鳥腳亞目、劍龍亞目、角龍亞目、甲龍亞目等主要分類。
  • 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棘龍是一種獨特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在過去的歷史上,被認為是在水域邊緣以魚類為食的近岸生活的大型恐龍。這種恐龍比霸王龍和暴龍都要大,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5億至6550萬年前。研究人員說,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的距今9500萬年前的凱姆凱姆河床中發現了一條幾乎完整的亞成年棘龍尾巴。
  • 恐龍難道還沒有滅絕嗎?剛果竟發現活恐龍,國外媒體了進行報導
    恐龍難道還沒有滅絕嗎?剛果竟發現活恐龍,國外媒體了進行報導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元,但是人們直到19世紀才在世界各地發現恐龍的化石,才知道曾經有這麼奇特的動物存在過,但現在普遍認為他已經是滅絕的生物專業的化學教授,麥可收到了問專家吉姆鮑威爾的消息,據說在非洲剛果河附近有著火恐龍的消息。
  • 走進恐龍帝國,親手打開恐龍化石的秘密
    如果說恐龍對大人們來說意味著腎上腺素飆升的感官體驗,那麼如何理解孩子們對恐龍的迷之「中毒」呢?早在6500萬年前滅絕的的動物,在今天存在感還是超強的,尤其是在孩子的世界:幼兒園裡有恐龍角、遊樂場有恐龍世界、家裡有各種恐龍玩具、繪本……恐龍這個大IP已被深度開發。▲ 點擊查看視頻
  • 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
    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時間:2016-06-02 12:5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活恐龍? 或是蛇頸龍進化 尼斯湖水怪曾轟動一時,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鴨嘴恐龍 命名為日本鐮刀龍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鴨嘴龍。這具幾乎完整的骨骼是在日本北部木川鎮7200萬年前的海洋沉積物中出土的。科學家們說,這種新恐龍屬於一個新的草食性鴨嘴龍屬。恐龍被命名為日本鐮刀龍。2013年發現恐龍尾巴的第一部分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種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