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保護江豚在行動

2021-02-18 中國綠髮會

大家好!我們是人類的好朋友——江豚,人類總是說我們永遠面帶微笑,是長江中的精靈,很多人親切地稱我們為——「江豚寶寶」,當我們看到人類如此喜歡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開心和感恩。

千萬年來我們一直生活在長江,長江是我們的家,長江兩岸的人類也是我們的親密朋友,我們友好地相處,共同成就了長江的安逸與靜謐。但是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出現,人類一天比一天富有了,但是我們江豚卻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災難。人類出於對利益的追逐和貪婪,不斷的傷害我們,水汙染、電捕撈、迷魂陣、炸藥等種種方式招招致我們於死地,而且由於人類對長江的過度捕撈,我們可以吃到的食物越來越少了,長江中魚類的種類越來越少,從30年前的120多種下降到現在的10多種,我們的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我們經常餓著肚子,而那些剛出生的江豚寶寶常常因為飢餓而過早離去,我們的家族成員越來越少,大家對這樣的生活感到一種絕望和無助…

但是,人類似乎意識到了他們昔日的好朋友——江豚正在一天天的消失,人類開始拯救我們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人類在我們的棲息地洞庭湖建立了第一個江豚自然保護區——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裡的人們對我們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將那些處在危險區域的江豚轉移到保護區內,在保護區裡,人類幫助我們繁殖,對我們進行精心的飼養和保護,我們家族成員的數量越來來越多了,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明天。

不僅如此,在那些沒有設立保護區的河域,那些漁民也不敢隨意捕撈和打擾我們了,國家禁止漁民對我們進行捕撈,禁止航船打擾我們的休息,而且我們驚奇的發現,現在每當人類發現我們在長江中嬉戲玩耍時,他們會主動調整航向,不會打擾我們,這讓我們非常感動,非常欣慰,這時我們就會集體送給人類一個大大的微笑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是的,我們非常感謝人類近年來對我們的關懷和保護,為了讓更多的人類了解我們「水中大熊貓」,請容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我們自己:

我們的大名叫江豚,也有人把我們叫成江豬、烏忌、露脊鼠海豚,我們是鼠海豚科的一個物種。我們與其他海豚的最大區別的特徵是我們沒有背鰭。

這是人類給我們的科學分類: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哺乳綱;亞綱:真獸亞綱;目:鯨目;亞目:齒鯨亞目;科:鼠海豚科;屬:江豚屬;種:江豚。

我們的特徵:我們體型似魚,一般長1.2-1.6米,全身灰黑色,頭短,額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無背鰭,一般我們很少躍出水面,僅露出背脊。

我們的習性:跟其他的小鯨一樣,我們不比海豚那樣有活力,一般不太容易見到。不同地區的我們,性格也會有點不同(例如在香港生活的就比較害怕人類),有些地方的江豚會主動跟著船隻一起遊泳,但是我們一般都害怕船隻,不會靠近它。

我們的妊娠期是11個月,我們多會在晚春至早夏繁殖。當小江豚寶寶生下來後,它們會黏著江豚媽媽的背部,跟隨著母親暢泳,而小江豚會在六至十五個月內斷奶。我們主要食物是魚,但亦會進食蝦及魷魚。

現在儘管還有許多江豚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但我們相信人類,我們相信人類一定會努力留住我們的微笑,我們會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人類的對我們江豚的關懷!

(編輯整理:燕陽)(配圖來源網絡,如涉版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動畫電影《江豚》今年將上映!
    「微笑精靈」長江江豚「升級」啦~2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新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正式公布,長江江豚等6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國家一級。長江江豚,在地球上已生存了約18萬年,是這顆藍綠色星球上很早很早的「原住民」。
  • 媒體記者發布《中國長江江豚保護宣言》
    紅網嶽陽站6月5日訊(記者 馮剛)全國志士護江豚,我用環保愛中國。6月4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我用環保愛中國」主題活動在湖南省嶽陽市啟動。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民間環保組織代表、媒體記者等齊聚嶽陽,看展覽作交流,共商護豚大計,掀起了保護江豚的熱潮。
  • 長江保護義不容辭,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危在旦夕」四個字,用在江豚身上,簡直是寫實。環境治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亟呼:長江保護刻不容緩,江豚保護刻不容緩!各界心痛:科研部門、政府機關、NGO、企業家、教師、學生、漁民、明星……紛紛加入江豚保護者隊伍。2018年,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阿拉善SEE、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等公益人士,發起了一次長江江豚科考,並舉行了綠色晚宴。
  • 江豚、長江江豚&無背鰭鼠海豚
    2010年10月下旬,在印尼東加裡曼丹省(即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屬於印尼的部分,共分東西南北中五省)召開了亞洲淡水鯨類保護論壇。境內分布有淡水鯨類的印尼、中國、柬埔寨、孟加拉國、緬甸、印度和巴基斯坦七國相關專家齊聚一堂,共商亞洲該類群的保護大計。當時有與會人員提出將每年的10月24日作為國際淡水豚類紀念日。
  • 有溫度的臨終關懷
    1967年她創辦了世界著名的臨終關懷機構(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後一段過程得到需要的滿足和舒適的照顧,「點燃了臨終關懷運動的燈塔」。最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臨終關懷服務實踐和理論研究,70年代後期,臨終關懷傳入美國,80年代後期被引入中國。
  • 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有生必定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凡人皆好生惡死,新生的喜悅常常令人忘記死亡的哀慟;而面對死亡時又往往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關懷臨終者的身心狀況。
  • 「踐行囑託開新局」在南京,他們這樣保護「江豚的微笑」
    它是江蘇首個以長江江豚保護為主的保護監測站,是全國首個建在城市中心的江豚監測站,也是南京濱江地帶江豚文化交流、長江大保護工作一張亮麗名片。12月16日,記者跟隨「踐行囑託開新局」採訪團來到了南京長江江豚監測站。
  • 靈性關懷:臨終關懷的另一種可能
    ▼在蓮花生命關懷協會的佛堂裡,一位逝者身上蓋著黃布。「念佛真的有用嗎?」我小心翼翼地問出這個問題,生怕引起對方的不悅。可李阿姨卻一笑而過,告訴我上個星期她的母親就在這個病房,老爺爺旁邊的病床去世的。她的母親去世前,家人都在給她念佛經,「她走的時候很安詳,一點痛苦都沒有。」與之前接觸的新喪親的家屬不同,提起母親,李阿姨很平靜,眼神明亮。
  • 看 江豚笑了!抓住瞬間 90後研究生「微笑江豚」獲獎 大橋和江豚...
    體形流暢,微微上揚的嘴巴像是一直掛著的「微笑」,長江江豚因此一直被人稱為「微笑天使」。但是,要在野外環境拍攝到這一經典表情,卻並不容易。12月5日上午,第二屆江豚攝影大賽結果揭曉,一位90後研究生幸運地抓拍到這一幕。
  • 臨終關懷,讓老人有尊嚴的度過餘生
    臨終生命關懷在國外是全民參與的重要儀式在發達國家,臨終關懷系統很成熟。首先,人員齊全,處處為病人考慮,包括,醫生,護士,藥劑師,社工,護士助理,牧師,創傷專家,心理疾病專家等。如此細緻又貼心的人員配備,是讓大家能感覺到國外養老系統成熟的核心基礎。
  • 臨終關懷病房探訪記:病人到了晚期,也許更需要關懷而非插管
    這是棟粉白色相間的三層小樓,臨終關懷科在二樓,一扇密碼門隔開了外面的喧囂。在充斥消毒水氣味的空間裡,每個人都在用一種更緩慢的節奏行動。走廊裡偶爾有穿天藍色制服的護工和白色護士服的護士走來走去,少有說話聲,只剩下電風扇轉動的呼呼聲。50歲的文祥躺在走廊盡頭的一間六人病房。經過剛剛的突發事件之後,他又回到自己往常的節奏。
  • 善終手冊 | 臨終關懷
    對於他們,我們可以在其臨終的特殊時刻,用我們的愛心來傳達佛的洪恩,使之也能信心開發,往生極樂。儘管會很生疏,還是讓我們試著了解精神層面的知識,並對臨終者提供最大的幫助。二、臨終關懷生命留給臨終者的,是深度的恐懼:恐懼離開所愛的人,恐懼尊嚴蕩然無存,恐懼要依賴別人,恐懼此生毫無意義,恐懼因愈來愈強的痛而失去控制,最大的恐懼就是對恐懼本身的恐懼,越逃避,它就變得越強大。臨終者正在喪失他的一切:他的親情,他的財產,他的身體,他的心。我們在生命裡可能經驗到的一切損失,當死亡來到時,全都匯集到一起。
  • 給生命以尊嚴—馬來西亞臨終關懷手冊全集(附示範視頻)丨優伶夫人
    文章導讀一、影片分享(臺灣)二、什麼是臨終關懷三、決策結束生命四、我能說什麼,我能做什麼
  • 臨終關懷和助念往生
    尤其現代的醫學即使再發達,仍然有他的終極限度,最後還是免不了「死亡」的結果,於是現代人終於意識到,對生命的關懷應該從出生到死亡,從身體到心靈,因此有「安寧病房」的興起,並且將「臨終關懷」當成一項生命的課題來研究、討論與推廣。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醫院都設有安寧病房,對臨終者提供最後的服務。其實佛教很早就有臨終關懷的機構,是設在印度?
  • 臨終關懷與葬禮指南(書藉贈送)
    以勒之家編撰的《臨終關懷與葬禮指南》手冊,經過一年多的實際運營與操作,並結合各教會的操作流程及牧長同工們的指點,在這基礎上編撰,目前已付印成冊
  • 整整齊齊「一家豚」 長江南京濱江段江豚出來遛彎啦!
    11月11日早晨,在靠近南京長江大橋上遊不遠處的江面上,「一家子」江豚整整齊齊、頻頻現身,南京江豚保護志願者武先生拍下了歡快的江豚在江面飛躍的精彩畫面。據回憶,江豚躍出江面並被清晰地拍下,這可能是南京目前有江豚影像資料以來的第二次。
  • 獻給長江江豚的四季戀曲
    「危在旦夕」四個字,用在江豚身上,簡直是寫實。環境治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柴立元亟呼:長江保護刻不容緩,江豚保護刻不容緩!各界心痛:科研部門、政府機關、NGO、企業家、教師、學生、漁民、明星……紛紛加入江豚保護者隊伍。2018年,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阿拉善SEE、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等公益人士,發起了一次長江江豚科考,並舉行了綠色晚宴。
  • 星雲大師: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1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有生必定有死,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凡人皆好生惡死,新生的喜悅常常令人忘記死亡的哀慟;而面對死亡時又往往過度沉溺在自己的悲傷之中,以致忽略了要去關懷臨終者的身心狀況。
  • 長江江豚擬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19日,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升級長江江豚為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中的」微笑天使「 ,他們性格活潑,智商相當於3-5歲人類孩童。根據2017年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僅存約1012頭,數量比大熊貓還少。
  •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索甲仁波切】
    【對臨終關懷者的叮嚀】     在一家我所知道的臨終關懷醫院裡,一位近七十歲的女士,名叫艾蜜莉,罹患乳癌已經到了生命終點不要對自己期望太大,也不要期望你的幫助會在臨終者身上產生神奇的效果或「拯救」他,否則你必然會失望。人們是以自己的方式過活,怎麼活就怎麼死。為了建立真正的溝通,你必須努力以他自己的生活、性格、背景和歷史看待那個人,並毫無保留地接受他。如果你的幫助似乎沒有什麼效果,臨終者也沒有反應,不要洩氣,我們不知道我們的關懷會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