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可能被波斯商人賣掉了,因為當時已經沒有明教總壇了

2021-02-13 菊齋

學術界將在中古時傳入中國內地、後來逐漸消亡的三隻外來宗教統稱為三夷教,其中包括祆教、景教、明教。相比祆教和景教,很多人會對明教有或多或少的印象,那不就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面的明教麼!小說的主人公就是那個優柔寡斷、從事業到感情處處被動的明教教主張無忌,故事裡還有後來成為明教波斯總教教主的聖女二代、美麗的小昭姑娘。金庸的作品被反覆改編為影視劇,情節天馬行空,已然偏離原著。我們就以小說《倚天屠龍記》三聯修訂版的相關章節為例,來重溫下裡面對明教的描述。

書中第11章,張三丰與常遇春相遇,常遇春自稱是事奉明尊的明教中人,書中說道:

魔教中人規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律,傳之已達數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對魔教誅殺極嚴,武林中人也對之甚為歧視,因此魔教教徒行事十分隱秘,雖然吃素,卻對外人假稱奉佛拜菩薩,不敢洩漏自己身分。

張三丰於魔教的來歷略有所聞,知道魔教所奉的大魔王叫做摩尼,教中人稱之為「明尊」。該教於唐朝憲宗元和年間傳入中土,當時稱之「摩尼教」,又稱「大雲光明教」,教徒自稱「明教」,旁人卻稱之為魔教。

第19章明教說不得和尚介紹道:

我明教源于波斯國,唐時傳至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義是行善去惡,眾生平等,若有金銀財物,須當救濟貧眾,不茹葷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歷朝貪官汙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

第25章借光明左使楊逍所撰《明教流傳中土記》再次提到明教源起:

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武后延載無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三宗經」來朝,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唐大曆三年六月二十九日,長安洛陽建明教寺院「大雲光明寺」。此後太原、荊州、揚州、洪州、越州等重鎮,均建有大雲光明寺。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

在25章中,明教大會教眾焚火燒香,宣告各地並起,共抗元朝。將元末各地起事都歸入了明教的主導。

第40章寫道:

自此中原英雄傾心歸附明教,張無忌號令到處,無不凜遵。明教數百年來一直為人所不齒,被目為妖魔淫邪,經此一番天翻地覆的大變,竟成為中原群雄之首,克成大漢子孫中興的大業。其後朱元璋雖起異心,迭施奸謀而登帝位,但助他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是以國號不得不稱一個「明」字。

在小說中多處提到了明教的幾個特點,以火為聖,尊火為神;築高壇,壇前燒起熊熊大火。群豪白衣如雪;乘者均穿白袍,袍上繡著一個紅色火焰;三人都身穿寬大白袍,每人的白袍角上赫然都繡著一個火焰之形;雙手作火焰飛騰之狀,放在胸口。中土明教雖然出自波斯,但數百年來獨立成派,自來不受波斯總教管轄。明教的口號「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對明教著墨甚多,提到其來歷,發展,基本教義;明教即來自波斯的摩尼教,並將宋方臘視為明教教主,以及明朝的建立都歸因為明教。明教的特點也非常明顯,不吃葷,著白衣,崇拜聖火等等。金庸的小說往往以真實的歷史為背景展開大起大合的故事情節,那麼書中關於明教的說法究竟是否正確呢?

摩尼教創始人為摩尼(公元後216年-277年),創建之地為古巴比倫(今伊拉克,當時已經是波斯帝國佔領下的一個行省),所以準確地說摩尼教的教團總部是在巴比倫,而非波斯本土(今伊朗)。摩尼教的根本教義為二宗三際論,二宗即指代表善的光明、代表惡的黑暗兩種勢力;三際分為初、中、後,可以大約理解成過去、現在和未來;摩尼教所描繪的世界就是明宗和暗宗在三際的不同表現。
初際時,光明王國佔據世界的東西北三方,由明尊統治;黑暗王國佔據南方,由黑暗魔王統治。兩個相鄰的王國保持著相安無事的狀態。新疆柏孜克裡克石窟摩尼教壁畫代表東西北三方的善樹(生命樹)黑暗魔王偶然來到兩國邊界,垂涎於光明王國的美妙和快樂,就入侵了光明王國,這就進入了兩宗相互鬥爭的中際。明尊組織了光明王國的神靈進行抵抗,為此進行了三次大的召喚。明尊先召喚出生命之母(善母),生命之母招呼出先意(初人),先意召喚出五明子(氣、風、光、水和火)。先意用五明子做成自己的甲冑,去反擊黑暗魔王,但不敵魔界,五明子被魔界吞噬。甦醒過來的先意由生命之母向明尊求助,明尊再召喚出明友、大般、淨風及淨風的五個兒子。在淨風呼喚先意、先意應答的過程中,又產了兩個神,呼神為淨風的第六子,應神為先意的第六子。淨風擊敗了魔界,從戰死的暗魔身上擠出沒有汙染的光明分子造成日、月,用被汙染的光明分子形成星星,用惡魔的皮、身體、骨頭造成天、地、山,這就是摩尼教的創世紀。明尊為了徹底擊敗魔界,進行了第三次召喚,過程太具有想像力,此處省略一萬字。其中還有惡魔交配,生下了亞當、夏娃,成為了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和人類雖由魔產生,受肉體欲望支配,但體內含有光明分子為其靈魂,摩尼認為人類的身體就是一個小世界,是光明與黑暗的縮影。明尊為了解救被人類肉體禁錮的光明分子,派出明使降臨人間,其中就包括了耶穌。看到此處,亞當、夏娃、耶穌,各位看官一定以為串臺了。一代代明使下凡拯救人類靈魂,引導靈性與欲望的鬥爭,不斷地重複靈性昏睡、臣服於肉體的過程。而摩尼是明尊所派遣的最重要、也是最後一個明使,他終於點醒了人類的靈性,光明分子獲得拯救。此時爆發大火,耶穌二次降臨進行末日審判。各位神靈和被拯救者最終來到光明王國,見到明尊。那時光明和黑暗再次分隔,於是進入到後際。摩尼教的主要教義就是為了激發人類內心隱藏的善,解救被禁錮在人類肉體中的光明分子,被解救出來的光明分子會通過銀河等各星座,抵達太陽和月亮(被稱為渡船),渡船將這些光明分子運回到光明王國。新疆出土摩尼教殘卷 抄寫經書的摩尼僧人(白衣白冠)摩尼教糅合了當時的各種宗教教義,在古經卷中,摩尼自稱:明尊的使者一次又一次地把智慧和善行傳到人間。有一個時代由名叫佛陀的使者傳到印度,又一個時代由名叫瑣羅亞斯德的使者傳到波斯,又一個時代由叫耶穌的使者傳到西方。而今,啟示又降下來,在這個最後的時代,先知的職份落在我摩尼身上,由我作為向巴比倫傳達神的真理的使者。摩尼教創立後,摩尼和其信徒在波斯帝國境內開始布教,並一度得到波斯王室的認可,同時向外傳播。但好景不長,摩尼教在波斯受到當時的國教瑣羅亞斯德教抵制,摩尼最後被投入監獄並殉道。摩尼教在發源地陷入絕境,教徒加速了向外的避難遷徙。在羅馬帝國境內,摩尼教一度得到發展,教徒行跡遠至北非,但最終被基督教和官方視為異端,終於銷聲匿跡。摩尼教往東、往北,基本順延絲綢之路,經中亞而後中國,倒是柳暗花明得到一定的發展。在《倚天屠龍記》中多處提到的聖火及聖火崇拜,其實是將摩尼教與另外一隻來自波斯本土更古老的宗教,也就是瑣羅亞斯德教(也稱祆教)混淆了。
祆教,是從波斯人的神話故事以及原始宗教發展而來,以其創立者瑣羅亞斯德(約公元前628-551年)命名。其教義存在光明和黑暗兩個世界,進行著善和惡的鬥爭。光明世界的最高神為阿胡拉.瑪茲達,意為「智慧之主」。祆教的創世說來起源於印度-伊朗人(雅利安人種印伊人)的神話故事,阿胡拉.瑪茲達分七個階段創造了世界,火即在第七個階段被創造出來的,「第七造火,火之光芒來自無限光明神,來自阿胡拉.瑪茲達的寶殿,他把火分給萬物,他命令火在戰鬥中為人類服務,準備食物和徵服寒冷」。火是最高神的外表象徵,是光明和正義的化身,具有崇高的地位。根據教義,火有可見和不可見兩種,可見者即為光芒,不可見者即為一種生命之活力,存在於大地、水、動植物、人,賦予人類活的心理和生命。有一整套完整的儀式來將火採集、淨化、聖化,火壇是宗教祭祀的中心,祭祀者通過火來接近神、與神溝通,聖火崇拜成為祆教最明顯的特徵。戰勝歸來的大流士一世(舉手者)向阿胡拉.瑪茲達祈禱居魯士大帝統治期間,祆教成為波斯國教。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佔領波斯實行希臘化後,瑣羅亞斯德教一度衰落。到薩珊王朝期間(公元224-651年),重新被奉為國教(摩尼教也創立在這個階段)。到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徵服波斯後,祆教迅速衰敗。有部分教徒一路遷徙到印度西部繁衍生息,到今天一直奉行著祆教的傳統,從波斯取回的聖火仍受著照料和保護,這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帕爾西人(例如印度財閥塔塔就是帕爾西人)。祆教被薩珊王朝再次立為波斯國教後,在中亞得到廣泛的傳播,中亞地區多個民族接受了此信仰,如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粟特人、月氏人等等。沿著絲綢之路,祆教也進入了中國,並一度在民間與官方得到流行。祆教因對聖火的崇拜,在中國被稱為拜火教,又被稱為祆教、火祆教。「祆」字為「天」加示字旁,音xian(一聲),本意為天神,不稱天而稱祆,有胡天的意思,也即外國的天神。祆教就是我們開篇提到的三夷教之一。今天的考古已經發掘出了大量南北朝、隋唐期間帶有明顯祆教特徵的歷史遺蹟。我們已經知道,摩尼教是發源於巴比倫,其教義部分吸納了波斯祆教的內容,早期的摩尼教教義應當有一定程度的敬火內容,但是聖火崇拜並不是摩尼教的特徵,而是祆教(也即拜火教、祆教)的特徵。摩尼教更多的是對光明,日、月的崇拜。
摩尼教自詡為包羅各宗教的世界性終極宗教,從創立之初就立下了向全世界傳道的志向。如摩尼視自己為繼瑣羅亞斯德、佛陀、耶穌之後的光明使者,他自稱「我的宗教則不同,它將流行與每個國家,它將採用所有的語言,它將傳及天涯海角」。摩尼教在中亞,就經常將自己偽裝成佛教、祆教,以減少傳教的阻力。特別是利用一些地區的彌勒信仰,宣稱摩尼和彌勒佛的合一,用佛教的外衣來包裝自己的教義,以獲得當地民眾的認可與信奉。摩尼教在唐前期或更早傳入中國內地,最早被官方認可的記載是在延載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誕持《二宗經》來朝見武皇則天,武則天悅其說,留其譯經。武則天的時代非常盛行彌勒信仰,薛懷義召集僧人所撰寫的《大雲經疏》就對佛教經典《大雲經》做了曲解,稱武后為「彌勒下生」,為以武代唐提供了君權神授的依據。摩尼教在此期間受官方肯定,多半也是沿襲了中亞傳教用佛教偽裝的老套路。另外在693年天竺僧人菩提流支所譯的《佛說寶雨經》中所出現的日月光天子,以及武則天為自己所創造的名字「曌」,意為日月凌空,日、月、光等要素讓人不免遐想武則天時期摩尼教和佛教信仰之間的相互影響。《老子化胡經》原為道教典籍,敦煌出土遺書的版本中融入了老子化身為摩尼的內容,顯然為摩尼教徒所修改,是為了迎合唐王室奉老子李耳為先祖並信奉道教的傳統。這也是摩尼教傳播的一貫套路。到了開元二十年(734),唐玄宗下敕令,因「妄稱佛教,誑惑黎元」,禁止中國人信奉摩尼教,但不禁胡人依從鄉俗保持摩尼教的信仰。武則天時期對佛教的特別追捧和寬容,導致了許多「偽」佛教的出現,在玄宗期間開始清算,摩尼教也是其中之一。安史之亂爆發後,朝廷不得不借重回紇汗國的騎兵進行平叛,而此時的回紇王庭接觸並逐漸信奉了摩尼教,摩尼教開始在回紇流行,並再度向中原傳教。出於對回紇軍事力量的籠絡,唐官方允許了摩尼教的傳播,並在當時的荊、揚、洪、越等州建立大雲光明寺作為傳教據點。回紇汗國衰敗之時,唐對摩尼教的態度開始轉變,逐步限制其傳教活動。到會昌三年,唐軍大敗回紇後,開始剷除境內回紇勢力,摩尼教徒也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正在中國巡遊的日本和尚圓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記載了摩尼教徒被殺戮的情景。唐武宗在位期間,出於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考慮,對各種外來宗教進行打擊,在佛教稱為「會昌法難」;摩尼教同樣經歷了重創,在中國幾乎銷聲匿跡。據何喬遠《閩書》記載,會昌法難之時,摩尼教呼祿法師逃到福州地區繼續傳教,將教名改為「明教」。其由來當如林悟殊先生所推測,明教是基於摩尼教對光明的崇拜而命名,是為了適應當時中國的情勢而做的改變。摩尼教從此以一種中國化(華化)區域宗教的形式,繼續獨立生存著。我們可以從古籍中,近現代的歷史研究與田野調查中發現諸多的明教活動蹤跡,其活動範圍主要集中在福建及浙江地區。例如北宋真宗年間,福建人林世長進獻明教典籍而被封官的事情。《宋會要》中提到明教所念經文為「日光偈」與「月光偈」。南宋洪适在其著作中提到台州人家藏妖書《二宗三紀經》,召集鄉鄰信徒焚香祭神。南宋陸遊也在其《渭南文集》與《老學庵筆記》中,有對明教活動的記載,直指明教為妖幻邪教,信徒已經蔓延到秀才、吏人及軍人了。陸遊記載明教的服飾為白衣烏帽,南宋洪邁《夷堅志》中也提到明教會的黑冠白服,與早期摩尼教的白冠白服已經不同。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泉州發現的一個元代墓碑,上面刻有「管理江南諸路明教、秦教等…」,內容是說當地的各種宗教,包括明教都歸泉州地區的基督教主教管轄,說明在元代時,明教是被承認的宗教,受官方統一管理。這裡的秦教,也即大秦教,就是我們開始所說的三夷教裡面的景教,是從東正教分裂出來的聶斯脫裡派,以東方亞述教會的名義興盛于波斯,在唐代時正式傳入中國內地。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分支,其教義不同於後來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因為與本文主題關聯不大,這裡就不展開了。到明洪武三年,朱元璋頒「禁淫祠」詔書,禁止明(尊)教與白蓮社等宗教。《大明律》又將明教、白蓮教等列入「旁門左道」之列,並規定「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裡」;特別因為明教與大明國號相同,給明教安上了"上逼國號"的大罪,嚴厲禁止,明教由此開始衰敗。福建泉州晉江的草庵,曾被視為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摩尼教(明教)遺蹟,為元代建築,明教在明代被禁後,當地百姓仍然當佛教崇拜,香火得以延續。在庵內依石崖浮雕一尊摩尼光佛跌坐像,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一尊摩尼石雕像,摩尼形象已經華化。草庵前原有一摩崖石刻,勒文「勸念清淨光明,大力智慧。無上至真,摩尼光佛」,原石立於明代,後毀於文革期間。福州的福壽宮也被考古證實為明教遺蹟,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教寺院,大殿前楹聯上書「朝奉日乾坤正氣,夕拜月天地光華」,體現著摩尼教「朝拜日,夕拜月」的儀軌。在福建晉江地區、霞浦等地區也發現了諸多民間明教崇拜的文物,為摩尼教在中國的華化演變提供了更多的考古證據。明教在被官方禁絕後,依然以與當地佛、道結合的方式頑強地生存著。從前面的講述,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摩尼教(明教)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倚天屠龍記》寫作於1961年,書中如此描寫明教是有當時的學術依據的。
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在他32歲(1941年)發表了論文《明教與大明帝國》。文章指出大明之國號出自於元末義軍首領韓山童、韓林兒之明王,而明王的稱謂出自明教經典《大小明王出世經》,所以明之國號實出於明教。吳晗用了大量篇幅引經據典,將當時史籍中指為摩尼教或者明教的活動信息、以及摩尼教與其它民間教派(白蓮教、彌勒教、吃菜事魔等)合流的活動信息都一一列出,從而引出這個觀點:朱元璋被劃為明教徒,方臘等諸多民間起事首領也都被認定為明教徒。明之國號來自明教這個觀點,一經推出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學術界。日本歷史名家陳舜臣在其名作《小說十八史略》中,也稱方臘為摩尼教的領袖,將吃菜事魔等同於摩尼教徒,並將摩尼教視為更極端的拜火教。隨著摩尼教研究的持續深入,今天的學術界已經大大修正了吳晗的觀點。因為歷史資料的缺乏或者以訛傳訛的記錄,因為宗教本身的神秘性或者刻意包裝,因為各宗教之間或明或暗的淵源,即使是在專業領域也難免將不同的宗教派別混淆。到今天,各宗教派別的演變脈絡已經相對清晰,但仍然存在著不少的未解之謎和學術分歧。提到明王之來歷,《大小明王出世經》並不是明教的經典,而是當時一些佛教異端的經典。明王之稱謂本身也出現在其它佛教經典中,如唐代義淨大師所譯的密宗經典《大孔雀咒王經》中,首次將陀羅尼神化並稱其為明王。陀羅尼原來自於大乘佛教,為梵文音譯,意譯是總持、能持、聞持、能遮等,意思是對佛法的正確聽聞和記憶,後來慢慢演變、神秘化為「咒」。稍晚於義淨的不空大師(中國密宗創始人之一)所譯《大孔雀咒王經》版本,題目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經》,簡稱《大孔雀明王經》。而韓山童起事所用的口號「彌勒下生、明王出世」,應出自白蓮教;所謂元末起事的義軍主力,並不是什麼明教,而是白蓮教。而我們也沒有什麼依據說朱元璋、方臘是明教中人。前面提到的吃菜事魔,這個稱號始於北宋,從字面上解釋即為吃菜(吃素)和事魔(結黨、事奉魔頭)。學術界以前有種說法,吃菜事魔的「魔」與「摩」同音,指的就是摩尼教,現在這種說法已經被大部分學者所否定。而且摩尼教徒的吃素或者不殺生,從教義上講是為了儘量避免傷害被生物禁錮的光明分子,不是佛教慈悲的不殺生。摩尼教一貫的傳教手法,就是利用當地的其它宗教做偽裝;在傳教中也經常採用裝神弄鬼的方法,號稱能驅魔、治病、祈雨,如此種種也導致了在世人眼中摩尼教(明教)與其它宗教的相互混淆。此文不是歷史考據文章,在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贅述那些可能的誤會了。綜上所述,我們所說三夷教,祆教、景教、明教在進入中國後都逐漸華化,最終消亡;只有同樣作為外來宗教的佛教,在中國適應環境華化流傳至今。至於《倚天屠龍教》中可愛的小昭姑娘,究竟回哪裡的總壇去了,這個就真不知道了。因為那個時期的波斯,正被從伊爾汗國(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建立)分裂出來的幾個小國家所統治,已經完全穆斯林化了,不管是摩尼教,還是拜火教,早在故土失去了生存空間。倒是小說中寫到小昭回歸波斯時的章節題目《東西永隔如參商》,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在中國獨立發展的明教與摩尼教源起之地的真實關係。2002年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 換上波斯服裝的小昭歡迎個人擴散、轉發,公號轉載請聯繫文史宴開白授權。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

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juzhai99。

投稿請在後臺鍵入「投稿」查看要求。

相關焦點

  • 明教的總壇在光明頂,為何日月神教的總壇確在黑木崖,有何用意?
    在日月神教內部宗教的因素已經完全消失,這也是明教和日月神教最大的區別:明教信奉不存在的偶像,而日月神教崇拜現實中的領袖。明教信奉明尊,是種宗教信仰,眾人雖把教主奉為神明,但更多的是尊敬而非那種匍匐在地上的崇拜。
  • 小昭,你真的不用去波斯,明教不需要你,別被人騙了
    金庸先生按照《倚天屠龍記》的演繹,小昭的母親黛綺絲原本是波斯明教的三位聖女之一。受波斯明教總部的指派,黛綺絲來到中土明教。結果她與前來尋仇的韓千葉一見鍾情,二人有了肌膚之親,生下了小昭。然而,按照波斯明教的規矩,聖女必須是處女,一旦失去處女之身,就將受到烈火焚身。黛綺絲為了躲避追殺,喬裝改扮成金花婆婆,行走江湖。
  • 為什麼小昭最後離開張無忌,選擇做波斯明教總教教主?
    倚天屠龍記後期小昭即為聖女,那麼此處有一問,以當時中土明教的實力再加張無忌神功在身加持即使不回歸波斯和波斯總教為小昭和其母黛綺絲自由之身討價還價大力斡旋也未嘗不可一試,為何小昭仍會別離所愛張無忌回歸波斯繼任明教總教教主之位呢?母親金花婆婆黛綺絲之受火刑所逼。
  • 倚天屠龍記:小昭去波斯明教做教主後,結局令人難以想像
    但是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小昭這個人,對於小昭相信看過這部劇的人都不會陌生,小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到了張無忌,大家都知道張無忌這個人對人都非常的好,所以小昭就決定跟隨在張無忌的身邊。作為這部劇的絕對主角,張無忌的桃花運當然不會少,從小昭、周芷若、趙敏對張無忌的好感就可以知道了,小昭在劇中的戲份並不是很重,所以當然沒能跟張無忌雙宿雙飛,小昭這個人非常的聰明,知道自己搶不過周芷若跟趙敏於是就選擇了在背後默默的愛著張無忌而已。
  • 小昭回波斯明教之前,她和張無忌差點成了好事,被一句話打消念頭
    小昭回波斯明教之前,她和張無忌差點成了好事,被一句話打消念頭看來最近大家都看了新版的倚天屠龍記吧,這部電視劇可是翻拍好幾次了,這都是根據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所翻拍出來的,大家都知道男主角叫做張無忌,她在倚天屠龍記中和4位女子有感情上的糾葛,分別是周芷若,趙敏,小昭,殷離,他們都是非常想和張無忌在一起的
  • 小昭潛入明教有何企圖?她為何知曉光明頂秘道?一切與其身世有關
    小昭第一次出場,是在明教光明頂總壇,當時她雖然是楊不悔的丫鬟,但卻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為她實在太醜了,彎腰弓背,斜眼歪嘴,手腳還被鐵鏈鎖著。當時的小昭,不過是一個丫鬟,長得醜也就算了,手腳還被鐵鏈鎖著,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她到底有何秘密?
  •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為什麼不選小昭!
    寶刀屠龍號令天下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倚天屠龍記》當年火遍大江南北,電視劇裡面有很多角色都是我們很喜歡的,有武功高強的翩翩少年張無忌,楚楚可憐溫柔善良最後黑化的周芷若,英姿颯爽,美豔、狠辣古靈精怪為愛放棄一切的趙敏等等 機靈可愛,好打不平,聰明堅強,善解人意形貌秀美絕倫,性格溫柔和順的小昭有沒有在你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 《倚天屠龍記》小昭是什麼身份,為何知道明教墓道和乾坤大挪移?
    小昭是波斯明教上任聖女(黛綺絲/金花婆婆)的女兒,她在明教光明頂潛伏為了就是要拿到乾坤大挪移的武功心法,交給波斯明教替母親贖罪。所以知道乾坤大挪移是再正常不過的,至於光明頂密道肯定是她母親告訴她的。
  • 張無忌力戰波斯明教高手合擊 倚天屠龍記P21
    而這位身穿紫衣的姑娘一上光明頂立刻大放異彩,她不但武功高強,行事幹練,最主要此女容貌天下無雙,當時明教未婚配的男子均對其神魂顛倒,特別是右使範遙飽受相思之苦,難於自拔。其實範遙風流瀟灑,武功更是除了教主之外數一數二的人物,更嫌他品行端正,與教中上下弟兄關係甚好。陽頂天夫婦也覺得他與黛綺絲真乃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
  • 靈蛇島來了波斯明教是否太突兀,這段情節僅僅是為了送聖火令嗎?
    正如小說所言,波斯明教之所以派遣包括十二寶樹王和風雲月三使在內的一群教眾來到中土,就是因為總教教主去世,乃是尋找聖女黛綺絲的下落而來。當然了,他們最初的想法,是為迎接黛綺絲回去繼任教主,後來知道黛綺絲已經犯了教規,才要抓她回去處以焚身極刑,以正法典。但是,這裡有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波斯教眾來中土尋找黛綺絲為何會來靈蛇島呢?
  • 小昭回波斯之前,張無忌對她做了這件事,讓她更加痛苦
    《倚天屠龍記》當中,男主角張無忌有四位喜歡他的女子,趙敏、周芷若、小昭、殷離。而其中金庸最喜歡哪一位呢?並不是戲份更多的趙敏和周芷若,而是並不太起眼的小昭。小昭美貌,也很可愛,最重要的是她不爭不搶,只是希望以一個丫鬟的身份陪在張無忌身邊,照顧他的日常生活,也不要什麼名分。
  • 《倚天》中的渣男範遙,害死滅絕師太,為何會與黛綺絲生下小昭?
    黛綺絲被波斯總壇派往中原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拿到明教的「乾坤大挪移」心法,並且讓明教放棄對元朝的抵抗,為了瓦解黛綺絲的意圖,並且將其拉攏到自己的陣營,陽頂天教主曾經不遺餘力的撮合黛綺絲與範遙的愛情,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黛綺絲直接拒絕,甚至以死相拒。
  • 《倚天屠龍記》小昭最終去了哪兒,她從波斯回來了?
    《倚天屠龍記》小昭最後去了哪裡,不是波斯!又從波斯回來了?原文有證據。常言道,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十五部小說,其中射鵰三部曲尤為出名。但凡我武林中人,都能娓娓道來。小昭,在靈蛇島,和十二寶樹王鬥智鬥勇後,去了波斯總教,做了總教的明教教主。小編認為,小昭的最終歸宿不是在波斯。小昭是張無忌最喜歡的女子之一,甚至可以與趙敏相提並論。波斯總教的聖女、波斯教主小昭,必須終身處女。作為善良的小昭,這個結局似乎讓讀者無法接受,但是金庸還是安排了她去了波斯。後來的故事,金庸沒有寫,但是提前卻埋下了伏筆。
  • 小昭的情書
    收到明教波斯總教使團送來的信時,張無忌正在應天府(南京)視察軍情。如果他早幾天北上,或者使節團晚數日抵達,也許這封信和那個郵政小包裹,就查無此人了。  靈蛇島一別,一年已有零。這封來在來年的信,可能是金庸全系作品中行文最質樸、筆觸最稚嫩的書箋了。如果批卷老師是戚長發,恐怕連及格都勉強:  自分別以來,沒一個時辰不想念你。你身子安好嗎?反蒙的大業順利嗎?奉上聖火令六枚,這本來是中華聖教的東西。
  • 小昭去波斯後的結局是什麼?從這幾點看,她過得很不好!
    小昭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女孩子,她善解人意靈慧聰穎,雖然有心機城府,但是為人卻善良無害,讓人尤其憐愛的是,她對張無忌的痴痴深情,她說如果可以的話,她願意一輩子在張無忌的身邊,當一個端茶遞水的小丫頭,可惜由於母親的原因,她不得不遠走波斯,去當了明教總教的教主,雖然說她和張無忌是生離,但是遠隔萬裡,
  • 張無忌身邊有4個女人,小昭對他最好,為何最終卻沒有在一起
    那麼,當時東方的明教,準確來講,元朝統治之下的明教,和波斯帝國的明教有何不同呢?若論這一點,先要看看歷史背景。《倚天屠龍記》發生在蒙古人佔領中原之後,已經進入元朝末期。當時趙敏帶著兵馬,進入武當山,還要召喚張三風當大將軍,以此來瓦解漢人的抵抗意志。而據歷史記載,蒙古人滅亡南宋之後,實際上在數十年前,波斯帝國已經被蒙古人所滅。這至少證明,波斯帝國被滅亡之後,拜火教勢力依舊龐大,竟然可以派遣戰船來到東方,尋找聖女下落。
  • 為什麼馬雲給義大利寄語《圖蘭朵》,對伊朗卻問候了波斯小昭?
    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馬雲給義大利和日本捐贈時,都寫了和對方國家相關的話題詩句,而對於伊朗,卻只問候了一個我國武俠小說中的虛擬女性「小昭」是否安好呢?下面,@一啟書就從個人角度,來解讀下馬雲問候小昭的用意。
  • 伊朗行紀(7):我沒有找到小昭,我找到了查拉斯圖拉!
    在現當代文學作品中,最讓人們耳熟能詳的,可能就是金庸筆記的波斯小昭了。於我印象中最經典的,當屬邱淑貞扮演的版本。如今,我們終於來到了奉她為聖女的明教總壇故土了。只有到了這裡,才明白其實邱淑貞的小昭扮相,相比起近距離接觸到小昭的同鄉們看來,其實距離不是一點點。國偉兄鏡頭下的波斯美女們,我以為最有小昭氣兒的,就是這一張了。
  • 陳秀麗版「小昭」好經典!有沒有!
    後小昭為救母親黛綺絲,成為明教波斯總教教主,終生聖潔。小昭聰明堅強,善解人意,形貌秀美絕倫,性格溫柔和順,精通五行八卦之術。平時隱藏上乘武功,遇到危機時,能挺身而出,有大將之風。在綠柳山莊外表現出了優秀的領導才能,為她日後統領波斯明教做鋪墊。容貌天資絕色的美人胚子,母親為傾倒眾生的武林第一美人,小昭眉目之間和黛綺絲有六七分相似,只是容貌之中,波斯異族的氣息只餘下淡淡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