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分屍、剝皮,電影《心理罪》背後竟然隱藏著八個連環殺手

2021-02-08 橘子電影Movie

本周,李易峰、廖凡、萬茜主演的電影《心理罪》上映啦。

這部電影根據雷米的同名小說《心理罪:畫像》改編,講述的是年輕氣盛的犯罪心理學高材生方木與身手不凡的野獸派刑警隊長邰偉聯手破獲連環殺人案的故事。

(方木&邰偉▼)

《心理罪》原著小說主打心理側寫和重口味犯罪。所以電影中的連環殺人案,也比一般的國產電影尺度都要大很多。

剖腹、挖心、控血,各種殺人手法來一遍。

還有「創意性」的人血牛奶。

喜歡犯罪懸疑類型的觀眾肯定不能錯過了。

不過由於尺度和時長等問題,電影只改編了小說的前半部分,其實小說的後半部分案件更加精彩。

兇手模仿了世界上八位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製造了八起殘忍的兇殺案(雖然有些沒有成功),剝皮、肢解、吸血……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兇手做不到。

每次作案,兇手都要留下下一次模仿的線索,方木必須要比兇手快一步,才能解救被害人。


而可怕的是,兇手模仿的這些兇案竟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倒轉五角星與「惡魔的門徒」

在小說裡,兇手模仿的第一個連環殺手,名叫理察·雷瓦·拉米雷斯,美國人,外號「惡魔的門徒」、「夜間狙擊者」。

在《心理罪》中,方木在自己的宿舍門上發現了一個倒轉的五角星,這就是「惡魔的門徒」的殺人標誌。

拉米雷斯的父母是墨西哥移民,身為家中最小的孩子,最初拉米雷斯在父母眼中是很乖的。白天,拉米雷斯樂於助人,是鄰居的眼中的「陽光男孩」,到了晚上他變化身連環殺手,偷偷潛入被害者家中,殺人、肢解、暴力強姦,無惡不作。

沒有特定的手法(射殺、棒擊、割喉……),也沒有特定的人群(不分年齡、性別、職業),拉米雷斯的無差別犯罪,完全是在享受黑夜殺人的刺激。

1984到1985年,拉米雷斯至少製造了13起謀殺案,5次謀殺未遂,11起性侵案以及14起盜竊案,洛杉磯和舊金山兩座城市籠罩在一片恐怖氛圍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拉米雷斯也曾租住過洛杉磯著名的塞西爾酒店,並在此犯案。

2013年因為藍可兒事件,塞西爾酒店再次成為焦點。)

每次作案後,他都會在被害者身上留下一個象徵撒旦標誌的倒五角星。

最初讓拉米雷斯走上犯罪之路的是毒品(毒品害死人啊),少年時他就曾因吸毒、盜竊等入獄。

後來拉米雷斯逐漸陷入瘋狂,崇拜魔鬼撒旦,據說他會在謀殺後,一邊聽著他最愛的AC/DC樂隊的唱片,一邊吃東西然後塗抹撒旦的標誌,還會逼迫被害者發誓崇拜撒旦。

在法庭上接受審判時,拉米雷斯甚至還在高喊「撒旦萬歲」,因此他也被稱為「撒旦的門徒」。

在《美國恐怖故事》第五季中,殺手們開會時,就出現了以拉米雷斯為原型的角色。

《美國恐怖故事:旅館》的靈感也來自藍可兒案和塞西爾酒店,所以劇中不少角色的原型也都是現實中真實的連環殺手。


注射器與死亡醫生

《心理罪》中第二件命案發生在校醫院,一名女患者在輸液時突然死亡,死因是過量的海洛因中毒。

(案件回顧▼)

兇手模仿的第二個連環殺手,是英國的「死亡醫生」哈羅德·希普曼。

在普希曼17歲時,親眼目睹了43歲的母親因疾病撒手人寰,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他開始對醫學產生興趣,因為母親長期用海洛因和嗎啡來減輕病痛,也讓他萌生了以此殺人的欲望。

他利用自己和善的外表和醫生的身份,至少謀殺了215名病人(也有說他殺死了至少300名受害者),其中80%都是女性,最年輕的受害者也有41歲,和他母親去世時的年齡相仿,主要是因為希普曼無法容忍那麼多和自己母親同齡的女性還能幸福的活在世上……

推薦BBC紀錄片《致命醫師》,詳細的介紹了這一案件的發生始末。


117號事件

在《心理罪》的第二個案件中,警方發現了受害人身上攜帶了大量的日本原版色情漫畫,兇手要模仿的第三個連環殺手,就是日本的宮崎勤。

宮崎勤案件又叫「117號事件」,被日本媒體稱為「東京-埼玉連續幼女誘拐殺人事件」。

1988到1989年間,26歲的宮崎勤綁架、囚禁並謀殺了4名不到7歲的女童,他甚至幻想吃掉女孩的屍體,可以讓死去的爺爺復活。

女孩被害幾個月後,她們的家人收到了裝有女兒骨灰的箱子和聲明信,而犯罪過程被兇手拍攝下來作為藏品收藏。

宮崎勤是一個標準的「御宅族」,被捕後,在他的家中發現了大量的色情雜誌、漫畫、動畫等,也因此波及到了日本的ACGN產業。

不僅「御宅族」備受社會的白眼,整個日本動漫屆也受到社會的聲討和控訴。相關出版物的內容也被要求整改和規範。

當然這一事件也影響了不少創作者,比如中田秀夫導演的《午夜兇鈴》中各別鏡頭,就受到宮崎勤事件引發的靈感和聯想。


剝皮人蓋恩

《心理罪:畫像》中最恐怖的案件,莫過於這宗剝皮案。

兇手模仿的正是美國最有名的連環殺手之一,艾德·蓋恩。

艾德·蓋恩前後製造過三起殺人案,他不僅謀殺、毀屍、盜墓,甚至還食人、有戀屍癖。

而且蓋恩應該是最受好萊塢編劇「青睞」的連環殺手了,關於他青少年的經歷,如何從一個普通少年,受到母親的影響,變成了保存母親屍體的戀屍癖,可以看一下弗萊迪·海默和維拉·法米加主演的美劇《貝茨旅館》,基本是以此為原型改編的故事。

(第一季和第五季的海報,可以說是前後呼應了▼)

而要了解他成年後是如何犯案的,那就要看希區柯克導演的那部嚇壞不少觀眾的影史經典《驚魂記》(又譯《精神病患者》)了。

(《驚魂記》劇照,標誌性的房子,現實中殺手蓋恩也是生活在這樣一座房子裡,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片中這段經典的浴室殺人,因為太過逼真(當然現在再看還是挺假的),據說嚇得當年很多人不敢洗澡。

在蓋恩的家中,人們發現了大量的「人類手工製品」,人皮造的面具、燈罩,由人頭骨所造的湯碗,頭骨床頭布置和由乳頭造的皮帶等等。

這些在電影中也有大量的描述▼

無論是《貝茨旅館》中的弗萊迪·海默還是《驚魂記》裡的安東尼·博金斯,飾演艾德·蓋恩的演員不僅不是標準的「殺人犯臉」,甚至長得人畜無害,因為蓋恩本人也性格內向、敏感甚至十分害羞。

誰能想到這樣的人,會成為變態連環殺手呢!!(人不可貌相啊!)

另外,根據蓋恩的故事改編的電影還有《德州電鋸殺人狂》、《沉默的羔羊》(其中的野牛比爾)等等。


曼森家族與羅曼·波蘭斯基

《心理罪》的第五名受害者,一位金髮碧眼的外國友人竟然死在了豬圈裡。

該案件模仿的連環殺手,是美國「曼森家族」的領導者查爾斯·曼森。

查爾斯·曼森是美國歷史上最瘋狂的超級殺人王,他領導的邪教組織「曼森家族」是一群他的仰慕者組成的殺人團體。

曼森曾以披頭四的一首歌《Helter Skelter》命名他所謂的終極計劃——發動末日的種族和階級戰爭,並揚言只有他的信徒才能活下來。

像很多普通的青年一樣,曼森也是披頭四樂隊的狂熱信徒,他用毒品(吸毒害死人啊)和音樂來控制信徒。

曼森曲解披頭四的歌詞(列儂就曾表示過,我的歌詞裡根本沒有曼森所說的意思),還告訴信徒說自己是耶穌轉世,而先知就是披頭四樂隊的成員們(披頭四真是躺著中槍)。

曼森計劃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著名的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家人。

除了波蘭斯基本人因外出拍片而躲過一劫,他懷孕8個月的演員妻子莎朗·塔特、化妝師等等共5人,均遭虐殺身亡,有的被刺的面目全非,其中一位受害者身上有51處刀傷,化妝師更是被吊在了臥室裡,兇手還用鮮血寫下了「Death To Pigs」等口號。

(莎朗·塔特和波蘭斯基▼)

羅曼·波蘭斯基曾憑藉《鋼琴家》、《唐人街》、《苔絲》等電影,獲得過奧斯卡、坎城、柏林等各大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項或提名。

波蘭斯基的電影《魔鬼聖嬰》(又譯《羅絲瑪麗的嬰兒》)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恐怖的25部電影」之一。

波蘭斯基在妻子遇害後沉寂了兩年,再次復出的作品《麥克白》晦澀、陰暗、充滿了大量的血腥鏡頭,導演回應說「我了解暴力。你如果去年夏天來我家看看,你也會懂的」。

《麥克白》是波蘭斯基回應兇手以及發洩憤怒的一個出口,此後他的電影更加冷硬和陰暗。

之前以曼森邪教為原型的電影大多是一些小成本的B級片,最近《綜藝》傳出消息,導演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下一部影片,將會涉及到這起轟動一時的「曼森家族」案,劇本已經完成,並且演員還在接觸詹尼佛·勞倫斯、布拉德·皮特等一線演員。

不過波蘭斯基導演本人尚在世,影片是否重提舊案,還是只是以此為故事背景,還不得而知。


約克郡屠夫

英國的「約克郡屠夫」皮特·威廉·撒特克裡夫可以說是媲美「開膛手傑克」的殺手了。

他甚至比開膛手傑克更為殘暴,他喜歡拿榔頭敲擊受害者頭部,然後再拿螺絲刀等刺殺被害者的胸部、腹部。

約克郡屠夫的殺人目標,多是街上拉客的妓女,因為母親的不忠行為,讓他產生了報復心理。

在《心理罪》小說中,暗戀方木的女生鄧琳玥就差點死於此種手法下。

(方木的女友陳希▼)


「綠河殺手」

「綠河殺手」本名叫做加裡·裡奇韋(Gary Leon Ridgway),上世紀的80、90年代,他在西雅圖和塔克馬城附近殺死了至少48名女性,其中有妓女也有離家

出走的女孩。

屍體大都成堆成堆的出現在一條名叫綠河(Green River)河流處,有的擺著各種POSE,有的全身赤裸。

根據「綠河殺手」改編的同名電影有不少。不過比較有趣的是,電影《沉默的羔羊》史達林向漢尼拔尋求幫助的靈感,就來源於華盛頓大學刑事學專家凱珀爾與連環殺手特德·邦迪的一段真實經歷,當時凱珀爾正在向特德·邦迪尋求幫助偵破「綠河殺手」案件。


未證實的「呼蘭大俠」

《心理罪》中最後一個案件,兇手模仿的是中國的連環殺手「呼蘭大俠」。

傳說中,在黑龍江哈爾濱呼蘭區的一個地方,當晚有52人慘死家中,而兇手在牆上寫下「呼蘭大俠」四個字後逃亡。

不過是否確有其人,以及犯罪過程是否真如網上傳言的那麼兇殘(一晚上殺掉52個人,實在不太可信),也並沒有準確的說法,到底是網上的段子還是一樁迷案,也只能聽聽了。


最後一句

《心理罪》果然很重口味啊。

相關焦點

  • 電影心理罪劇情結局詳細解析 心理罪兇手是誰?兇手有幾個?
    李易峰廖凡決戰嗜血真兇  ­  電影《心理罪》根據雷米系列小說《心理罪》第一部《畫像》的開篇故事「血之魅」改編,再現了犯罪心理學天才李易峰和資深刑警隊長廖凡通過心理畫像聯手挖掘嗜血變態兇手的扭曲變異心理,破解飲血連環案、飼養血源的駭人危機。
  • 電影《心理罪》兩天破億初戰告捷 國產犯罪片尺度新突破
    電影《心理罪》作為為數不多的涉及心理畫像的犯罪電影,對這個類型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國產片少見的黑暗嗜血風格,有些場面的尺度上超出了以往國產片的經驗,不僅案件本身是連環嗜血案,兇手是變態飲血殺手,抓了一個還有一個
  • 10部真實連環殺手電影和世界10大連環殺手介紹!
    關於他的電影並無傑作,但很多電影中的連環殺手都有他的影子。《山腰絞殺手》 2004以上是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的連環殺手電影,下面是世界10大連環殺手!結果他們並沒有找到 Robert Piest,卻在一道隱藏門下的地庫找到 7 具腐爛了的屍體,那一刻他們才驚覺找到了美國其中一名冷血連環殺手,之後在屋內和後花園再掘起 28 具屍體,包括 Robert Piest 在內的其餘 5 名被害者,則因為家中再沒空位而被拋入河中棄屍。身型肥胖的他,在以瘦為主的連環殺手界確是較為罕見的。
  • 惡魔的烙印:十大連環殺手電影
    早在這一世紀謎題破解前,已有多個電影版本演繹過這個連環殺手的故事。除了由克勞斯·金斯基主演的1976版,還有威廉·坦南執導的1999版,最為著名的還是由休斯兄弟導演、約翰尼·德普主演的《來自地獄》。相較於粗製濫造的前兩部,《來自地獄》頗為考究地還原了19世紀倫敦的風貌和服飾,以極其典型連環殺手電影的方式講述了懸案破獲的過程。
  • 惡魔的烙印——十大連環殺手電影
    早在這一世紀謎題破解前,已有多個電影版本演繹過這個連環殺手的故事。除了由克勞斯·金斯基主演的1976版,還有威廉·坦南執導的1999版,最為著名的還是由休斯兄弟導演、約翰尼·德普主演的《來自地獄》。相較於粗製濫造的前兩部,《來自地獄》頗為考究地還原了19世紀倫敦的風貌和服飾,以極其典型連環殺手電影的方式講述了懸案破獲的過程。只不過在電影裡,傑克不是美髮師阿倫,而是醫生威廉·古爾。
  • 雷米《心理罪》:最終鹿死誰手?閱讀之前,沒有真相!
    如果你是《心理罪》的新讀者,推薦閱讀序列是:《心理罪之第七個讀者》—《心理罪之畫像》—《心理罪之教化場》—《心理罪之暗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美麗的大學校園,一個個學生相繼離奇死去,看似沒有聯繫的兇殺案裡,卻透露出讓人難以置信的死亡信息。
  • 中國罪惡之都,這三個字國產犯罪敢拍不敢說
    這個五百筆下,接連出現在《心理罪》和《十日遊戲》裡的城市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最新番外短片是這樣說的:這裡有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攤,人潮湧動的碼頭;它是年輕人的嚮往之地。《心理罪》第一起連環殺人案。這不是綽號。他真的吸血。過程頗有格調和韻味——兇手犯案後,還把死者的血,混合豆漿或者牛奶一起喝掉。像不像你喝奶茶還要選配料的樣子?
  • 電影《心理罪》-越知心 越致命
    如今的電影市場可謂是百花齊放,看多了華麗大場面的視覺大作,走走心,玩一把懸疑驚悚也是不錯的選擇。
  • 為什麼我期待這部IP電影《心理罪》?
    滾燙的IP改編風潮下,IP電影反而成了一條相當不好走的路。在這個背景下,《心理罪》還是桀驁不馴地向大銀幕邁進,既令人緊張,又令人期待。《心理罪》系列小說有著相當廣大的群眾基礎,作者雷米曾被譽為「中國心理犯罪小說第一人」。8月11日要搬上電影銀幕的這部改編自《心理罪畫像》裡的「血之魅」篇。
  • 關於連環殺手
    簡單的說就是絕大部分連環殺手和正常人沒有很大區別,甚至你在他被捕之前,完全不會把他們和連環殺手聯想在一起;當然,連環殺手中也會有嚴重精神疾病,或是非常孤僻,生活幾近與世隔絕的。 最著名的美國「炸彈客之王」James Belcastro就是個典型的遙控者。
  • 《心理罪》,及格了.
    如果你一直有關注我的微信,也會發現,我對這類電影之一直比較包容,也更加關注。比如,這一周幾部新上映的大片,我最想看的應該就是《心理罪》了。提到這一部《心理罪》,大家會想到什麼關鍵詞,大IP?熱門網劇?小鮮肉男主?聽起來好像都不是什麼太討評價喜歡的熱門關鍵詞。或者是如上關鍵詞的影響,我對本片的預期也想對比較謹慎。
  • 從李春宰看連環殺手:每一個連環殺手都有一個破碎的家庭
    一部犯罪電影最恐怖的地方是哪裡?我覺得是影片的開頭,一串字幕划過:本片由真實事件改編。《殺人回憶》就是這樣一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韓國電影。美國作為一個盛產連環殺手的地方,為我們了解連環殺手的內心世界提供了大量素材。「嗜好殺人的史上第一殺人王」亨利·李·盧卡斯有殘疾的父親和酒鬼母親。亨利·李·盧卡斯的母親是一個酗酒的妓女,他在母親的辱罵和毒打中長大。這種毒打有多殘酷呢?盧卡斯左眼失明,頭部遭到重創,誘發了後來的精神分裂。
  • 評《心理罪》:在國產網劇中看到美劇質感
    因此,當像《心理罪》這樣一部網劇突然出現的時候,不由讓觀眾眼前一亮。   《心理罪》一掃過去網劇山寨、粗糙的弊病,其布景、道具和剪輯,都頗花費了一番心思,不敢說有多麼精良,卻很好地為該劇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陰鬱質感。尤其是《心理罪》的布光,在大多數場景中都突顯出陰冷、壓抑、黏稠的畫面感,偶爾的暖色調在整部劇裡被襯託得難能可貴。
  • 盤點推薦連環殺手電影,這部連環殺手電影《暗夜迷蹤》值得一看
    連環殺手犯下的罪行,留給人們的不僅是恐懼,還有深深的迷惑。連環殺手電影裡的情節往往是步步緊逼,連環相扣;影片的人物往往也極具特點:冷酷殘忍邪惡狡詐的罪犯,意志堅韌、智力超群的正義使者;影片的畫面氛圍、音樂、音效,這些元素也更容易讓觀眾有一種沉浸式的觀影體驗;而其中一些連環殺手電影佳作,其中更包含著豐富的人生、人性、社會、道德等正面價值觀意義
  • 日本"推特殺手"連殺9人並分屍,死刑
    ► 文 觀察者網 劉程輝當地時間15日,在推特上聯繫9名受害者並將其殺害、被稱作「推特殺手」的30歲日本男子白石隆浩(Takahiro Shiraishi)被判處死刑。
  • 心理罪系列小說無劇透故事
    周日得空,刷了兩部電影,看完之後頭疼欲裂。我先看的「妖貓傳」,之後中場上個廁所直接開刷「心理罪:城市之光」。我想先說一下心理罪,畢竟我是原著黨,即便我是被導演五百的網劇版圈的粉。不管改編劇好看與否,我都會看。上一期推送中,我就談到了心理罪點擊傳送這個系列,所以這次也算再次延伸。
  • 這部高分劇為你揭開連環殺手的秘密
    克裡斯滕森,那位殘忍殺害章瑩穎的連環殺手,就是邦迪的崇拜者,他曾對女友說:上一個能與我比肩的殺手只有泰德·邦迪。儘管時間即將來到2020年,很多連環殺手已經是半個世紀前的人物了,但我們仍然不敢說他們已經成為了過去。當年處理「曼森家族」案的檢察官,至今仍在擔心曼森追隨者發出死亡威脅。
  • 50部連環殺手電影,他們一個比一個瘋狂
    殺手總是讓我們恐懼而又神秘的一個稱呼,掌握別人的生殺大全,玩弄人於股掌之間,如果拋棄道德和法律的桎梏,是一件多麼邪惡而又爽快的事,大溼這次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那些電影中的絕世連環殺手
  • 《心理罪》:嗜血又黑暗,國產類型片新突破!
    兇手的內心決堤、殘暴無度,在一個個靜止鏡頭下,顯得更為觸目驚心。比如廢棄居民樓,走廊視角,一望到底,晦暗的日光燈時亮時暗,飄忽閃爍如惡魔在背後露出狡黠的微笑。連環殺手還在猖獗無度、不斷作案,屢次戲謔地向警察挑釁。而面對棘手危急的案情,和接二連三逝去的生命,警探卻心有餘而力不足。血液危機籠罩城市之下,瀰漫著陰暗恐怖氣息,路人衣食住行都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