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犯罪宇宙,可能要成!
Sir沒有開玩笑。
一部番外短片——
嗯。
不是因為某個導演/演員,或某部作品。
是一座城市。
綠藤市。
這個五百筆下,接連出現在《心理罪》和《十日遊戲》裡的城市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最新番外短片是這樣說的:
這裡有充滿煙火氣的燒烤攤,人潮湧動的碼頭;
它是年輕人的嚮往之地。
創業者的夢想之都……
呵呵。
Sir差點信了。
還沒完。
另一位重磅選手下場。
五百參與執導,王千源主演的《在劫難逃》。
官微露出意味深長的細節——
Sir嗅到了一絲不對勁。
這……
是要搞大事情!
各位國產犯罪/懸疑/推理粉絲要注意了。
如果Sir沒猜錯。
五百下一步計劃,極有可能——
把綠藤市,打造成中國的哥譚市。
想想就興奮?
別急。
Sir可不是隨便開的腦洞,證據確鑿。
今天一一列出來。
證據一:犯罪率。
都知道,DC宇宙的哥譚市,乃美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這一點,綠藤有過之無不及。
《心理罪》第一集副標題:「強姦城市」。
拉開籠罩在這個城市的犯罪基因。
1998年,綠藤市發生了一起轟動全市的建築工地頂樓系列姦殺案。
受害者共5名,這也是主角方木第一次展現推理天才的案件。
接著,綠藤市還發生了各種詭異的兇案:
廢棄醫院吸血鬼,校園連環殺人案,泳池沉屍案,甚至網絡直播殺人案……
覆蓋城市各個角落,所有公共場所。
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支撐。
但這樣的頻率和範圍,國劇範圍內幾乎找不到比它更可怕的城市。
證據二:變態程度。
哥譚市最具標誌性的機構是什麼?
不是韋恩大廈,不是警察局。
是阿卡姆瘋人院。
位於哥譚市郊,蝙蝠俠的「非正常人類研究中心」。
裡面關押的,都是危險等級最高的高智商變態罪犯。
包括後期被蝙蝠俠抓住的小丑、哈莉·奎茵、貝恩等人。
以警察局的配套條件,根本不足以關押這些異於常人的魔鬼。
同樣。
綠藤市也有一座精神病院。
而且全市唯有一座。
為什麼要著重提精神病院?
作為國劇老炮,Sir自認見過不少虛構城市。
以其中兩個為例:
《法醫秦明》的龍番市,《白夜追兇》和《重生》的津港市。
他們有啥不同?
雖說都是犯罪劇的虛構城市。
但論兇案的惡性程度,還是犯人的變態尺度。
在綠藤面前,都是小兒科。
津港的大罪犯,都是正常社會的黑幫、黑警等。
龍番市只有一個後槽牙收集者,罪犯大多是迫於無奈的普通人。
綠藤市呢?
Sir負責任地說——沒一個正常人。
吸血鬼。
《心理罪》第一起連環殺人案。
這不是綽號。
他真的吸血。
過程頗有格調和韻味——
兇手犯案後,還把死者的血,混合豆漿或者牛奶一起喝掉。
像不像你喝奶茶還要選配料的樣子?
可這還是開始。
越到後面,口味越刁。
從混著喝,到喜歡喝純的。
從吸成年人的血,到把目標對準小孩,甜度三分到五分。
最後……生吮,張口就咬。
連審訊室也關不住。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要強調精神病院了吧?
證據三:犯罪文化。
沒錯。
一座優秀的犯罪城市,必須要有深厚的犯罪文化支撐。
哥譚市就做得很好。
市民都奉承一個原則:黑白兩道,合作共贏。
市民之上,三股勢力掌控城市穩定:
商業財團,有四大家族。
蝙蝠俠的韋恩家族就是其一,他們掌控著城市絕大部分財富。
見不得人的勾當背後,有數不清的犯罪家族。
他們分不同派系,有義大利的,有愛爾蘭的,有日本的……
儘管有摩擦,但大多都按規矩辦事(直到小丑出現打破平衡)。
維持治安,有警察局。
主要任務就是收黑錢,維護上面兩幫人制定的社會秩序。
長期以來,市民接受薰陶,也都算順從。
綠藤呢?
一點不比哥譚純潔。
《心理罪》中有這樣一集。
藤大殺人案。
挑戰了國產懸疑劇的最大尺度,甚至到現在也只有刪減版。
發生在綠藤大學。
千年古都裡,一座百年老校。
這學校教出了個什麼人?
頂級殺人狂。
利用學校裡的「教育資源」,他對一群世界級殺人犯進行像素級模仿。
一串臭名昭著的名字:
理察·拉米雷茲,吾本真知,哈羅德·希普曼,愛德華·蓋恩,查理·梅森,加裡·裡奇韋。
不認識?
看看這些人類歷史上惡魔的戰績——
理察·拉米雷茲。
1984到1985年,十個月時間裡,24歲的拉米雷斯在洛杉磯至少製造了13起謀殺案,5次謀殺未遂,11起性侵案以及14起盜竊案,殺死了45個人。
他喜歡無差別犯罪,方法隨機,工具隨機,每次作案後,他會把被害者部分屍體肢解,擺成倒五角星。
哈羅德·希普曼。
1984年,利用自己家庭醫生的身份,開始用注射海洛因或嗎啡的方式殺人,14年間,至少謀殺了215名病人。
其中80%女性,最年輕的受害者也有41歲,和他母親去世時的年齡相仿,原因不過是兇手無法容忍那麼多和自己母親同齡的女性還能幸福地活在世上。
加裡·裡奇韋。
1982年,他開始殺人,一共殺了49個,專殺妓女和離家出走的少女。
他會把屍體拋入一條叫做「綠河」的河中,並讓屍體立在水中,因此被稱作「綠河殺手」。
愛德華·蓋恩。
《沉默的羔羊》中扒皮狂魔「野牛」的原型。
他曾把母親做成乾屍保存,因為喜歡剝皮,曾經盜掘屍體,剝皮後縫製成人偶。
1954年,他把一個酒店老闆殺死,人皮做成了燈罩,頭骨做成湯碗,面部皮膚做成了面具……
這些人類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惡魔。
一次性全部出現在綠藤市。
而他,也是綠藤市親手孕育的惡魔。
沒有止步於書本上的知識。
他在殺人技巧上有自己的創新。
結合各位「大神」,從注射海洛因殺人、催眠、分屍肢解、剝皮,附帶的強姦、性虐……學得有模有樣。
圖片Sir就不放了。
用法醫的臺詞就夠了:
死之後又被專業的工具砍斷了雙臂
死之前有被強姦過
死之後又被分了屍
兇手殺了人之後就開始扒皮
然後又把它套在了這個塑料的模特身上
如此專業和有野心的手法。
綠藤城市的陶冶,功不可沒。
證據四:地理位置。
這是哥譚市某時期的地圖:
美國東海岸,與比鄰城市只有水路相通。
相對封閉,但人口混雜。
簡直一個完美的邪惡溫床——
外界無支援,內亂無休止。
綠藤市也類似。
如果要Sir在中國選一個最適合犯罪題材的地方,東北必是最佳候選之一。
集冷冽與彪悍於一身。
天然的暴力美學背景。
證據五:時代背景。
湊齊以上四點,已經足以讓綠藤與哥譚一決高下。
但最後一點比較特殊。
它的存在,才讓綠藤成為獨一無二的虛擬城市,承載真實的中國故事。
時代基因。
在《心理罪》劇集的時代,警察日常辦案手段,只有傳統的走訪排查。
還經常要面對人手不夠單打獨鬥的場面。
通訊不發達,攝像頭是奢望,更別說天眼系統和更高的技術偵查手段。
面對媒體輿論和上司壓力,不得不倚仗方木的犯罪心理畫像這種近乎「神跡」的方式來解決要案。
△ 眾星捧月的方木
這也是綠藤市曾面臨的狀況——
時代迅速發展,社會治安崩壞,警察越來越無力,瘋子和變態卻越來越多的時代。
危險,不是綠藤市唯一標籤。
讓觀眾相信危險存在於綠藤,才是綠藤宇宙能夠建構的基礎。
《心理罪》出現了各種場景展現的時代真實。
2000年前後的大學校園,日常生活和畢業。
頗有時代特徵的手機、摩託和警服。
最傳神的,應該是這個面對媒體的態度。
第一時間封鎖消息——
維穩。
而《十日遊戲》的拍攝地點是2019年的武漢。
劇中花費大量場景去描寫城市的市井氣息。
就像番外短片說的:綠藤是一個夢想的天堂。
但和所有現代城市一樣。
隱藏在夢想下,還有民眾已經見怪不怪的罪惡。
比起《心理罪》的時代。
危險退卻,欲望增加。
絕望隱去,混沌襲來。
最明顯的例子,是《十日遊戲》裡經常出現的場景:
城市本身。
綠藤變好了嗎?
表面上是的。
高樓多了,霓虹燈起來了,街道整潔了。
但這一切,犧牲的是什麼?
這可能就是綠藤宇宙出現的意義。
它不僅是一個犯罪故事的背景板。
更是一個基託於現實的模型。
重現那些被我們遺忘、忽略,卻又真實存在身邊的。
渺小的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