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不是雷,你是爛。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周衝的影像聲色 ( ID:fuck_your_dick)
不得不說,《太子妃升職記》的主創非常聰明。沒有走正劇大牌風,也沒有精良製作範。相反,劍走偏鋒,一個勁地基腐,不要命地雷汙,自設槽點,自我引爆,在B站微博等熱衷獵奇的平臺,利用彈幕和吐槽,將劇情人設服裝等一一變成狂歡導火索,引爆大波小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輿論狂潮。
作為一個新團體,這種設定既保險,又討巧,特別容易逆襲。
果然,它成為一代現象級網劇,以11億點擊橫掃同期電影電視,在2015年的視頻PK賽中獨佔鰲頭。
但依然是那句話,流行的就是好的麼?當然不見得。比如《平凡的世界》,比如《太子妃升職記》,都是一個反證。
雖然劇組自備了無數槽點,也用自我打臉的方式來營銷宣傳,看似坦蕩,實則不然,這不過是另一種高級的虛偽。
因為,所有這些都沒有說出最致命的地方:爛。
就好比,一個得了晚期肝癌的人,他對別人說,我是個病人。我頭生膿包,腳生雞眼,身長疥瘡。
話沒錯,但句句不在點上。因為,你病的不是頭腳身,而是肝啊。
換言之,你不是外面爛了,你是裡面爛了。
別以為在古裝神劇和現代雷句之間劈叉,你就不會扯著蛋。
別以為將基腐範和鬼畜風強行交配,你就能坐地升級。
別以為在二次元和三次元間花樣穿梭,就能玩轉全世界。
如果一部劇需要假借外力,需要發揮段子手的頭腦風暴,和彈幕天雷滾滾的輿論威力,而不是借自身飽滿的美學意義和劇情張力來討好觀眾的話,那麼,它就是不及格的。
別用窮做藉口了,你們窮的不是錢,而是才華。
更別強姦誠意兩個字了。
誰拍戲沒有誠意?誰砸大錢時會說,我就是玩玩而已?真有誠意,放在製作上說話。不要只花大錢在媒體布局,標榜自己窮也窮出花了,炫耀「快來看我們的服裝是山寨的大牌」,還有什麼「導演鳳凰浴火涅盤重生他心裡苦但他不說」。
現在,咳咳,本姑娘正式開課,告訴你們這部劇到底爛在哪兒?
為什麼張鵬會變成一個女人?重要嗎?不重要。於是,沒有介紹。
為什麼太子和趙王公開搶一女人,太后也視若無睹,任由那女人和太子私奔,公然睡在後宮,肆無忌憚地和皇后叫板?需要理由嗎?不需要。於是,沒有理由。
為什麼太子前去繼位,卻要把太子妃一個人留在遙遠的軍營?關你屁事?不關。於是,我管不著。
為什麼貴為九五至尊的九王爺會去妓院,為什麼他365天不間斷、360度無死角地對太子妃調情?你煩不煩?煩。於是,我閉嘴。
……不一一枚舉,因為一拎一串兒,一串一整劇。
總而言之,這些腦洞大開、漏洞百出的劇情,正常人的邏輯再開掛,也是無法理順的。你只有反覆勸自己:你爛你有理,你雷你必贏。認栽吧,認真就輸了。
屎屁尿橫飛,現代毒舌與金句強行亂入。
但凡編劇稍微有點才華,就不會在屍字頭的東西上大做文章。想像力有限,創造力缺乏,才會在排洩系統和生殖系統上擺道場。
真正的幽默,不是惡俗,不是這種低級的笑點脅迫,不是用無節操無底線的手段,撓著別人的胳肢窩,嘻皮笑臉說:好是不是很雷啊,是不是很汙啊,是不是停不下來啊……
還有臺詞,恕我直言,古今切換,如果做得好,的確會讓人捧腹。比如《武林外傳》。
但你這種臉一板,眼一瞪,頭一轉,以男聲說出現代金句的表演方式,與有趣無關,與出戲有染,它只是一種提醒:別忘了,我是男兒心女兒身,好不好玩啊?
對不起,也許你逗得很賣力,但我欣賞無能。
滿屏皆是黃肉,處處可見色情。
男男,女女,男不男女不女,雌雄同體,SM,窺私癖,三角戀四角戀多邊形不規則戀……成為該劇最大的賣點。
有些情色,當然會增色不少。
比如,太子妃和嗑瓜子F4之間的挑逗。
但有些,比如太子和太子妃忽如其來的SM片斷,實在令人無法消受。呃,講真,導演,你這種介於神經病和SM愛好者之間的瀟灑氣度,真的不怕世間難容麼?
還有,四妃的捆綁式衣裙,太子的胸大肌馬甲,開叉開到腰間,讓男人女人全都裹挾上一種濃濃的露陰癖氣質的裙子……都讓我們嘆為觀止。
觀眾趨之若鶩的真正原因原來在此:太子妃狂歡的深處,其實是一種欲蓋彌彰的性狂歡。
布景粗糙得令我佩服。一股子濃濃的廉價影樓風,大紅大綠大藍大粉,足以藐視任何一個六線小城的KTV會所。
可能劇組也知道,除此之外,一無真料,必須用其他東西來湊。
於是,鼓風機一天到晚吹吹吹(我倒,不是窮麼,鼓風機也要電的好吧),假到極致的乾花到處擺擺擺,雪紡窗簾不分場合地飄飄飄(特麼地連營地都飄),亂牙狀的塊狀物參差不齊地放放放(第一眼以為蒙了花布的木架,後來才知道是床)……如果這就是你們說的美,我從此自絕於此詞。
窮不是高贊的理由,用最少的投資,做出最精緻的效果,才值得追捧。並且,你劇投資了2000萬,也不算少了好嗎?
但如此粗製濫造,敷衍了事,作為一隻無奈的觀眾,我只看到兩個愈來愈大的繁體字:窮且爛!
剪輯混亂,邏輯缺乏,前後矛盾,這些都不說了。
就說說劇組拿來反覆宣傳的服裝:太子的露點黑胸肌裝、假冒香奈爾帽、羅馬涼鞋、跟京劇武生背後插的靠旗一樣的莫名其妙的布、準備隨時下鄉慰問演出的雪紡裙,都透露著一種任性的殺馬特風。
你告訴我們,這靈感來自歐洲時尚,劇組fashion著呢。你這麼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你媽媽知道嗎?
如果這是,那我在乳頭上畫兩個工,是不是致敬愛馬仕;我在身上貼滿帶血的衛生巾,是不是致敬lady gaga?我在頭上頂個爛香蕉,是不是致敬Piers Atkinson?
時尚不是這麼玩的好嗎?做一個劇就好好做,把邏輯理順點,把人設弄豐滿點,不要整這些有的沒的。最噁心的是,還強行和老百姓根本無法消受的時尚攀親戚,為自己的胡作非為正名。這就好比出了事,就拉出自己在省城當大官的七大爺的二兒子的三表姑的表侄子,為自己壓陣一樣。
欺負大家因未知而畏懼的心理咩?!
真正有才華的網劇,我們看完之後,一定有一些臺詞留下來,繼續為我們提供樂子。
比如,當年的《武林外傳》,那句「世界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你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嗎」,「葵花點穴手」,「排山倒海」……十來年過去了,然而它們還在記憶裡,甚至還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玩笑中,調劑氣氛,拉近距離。
再比如,《萬萬沒想到》創造了更多經典臺詞,比如「我只想做個安靜的美男子」,「不用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嘿嘿」 ……等等,都飽含著屌絲的幽默與才華,同樣,在網絡上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但試問,《太子妃升職記》有什麼經典臺詞?
你告訴我,你告訴我,你告訴我呀!
對不起,沒有,我看到現在,一句都不記得。
原因很簡單:《太子妃升職記》的臺詞都是消費現有網絡用語,而非創造。
這幾天,我也看了大家的評論,一邊倒、倒無可倒的好評,我當即就絕瞭望了。你國還有沒有一個能正常看劇的人?
你們說顏值高,我忍了忍,認了。
但你們說,演技好,我特麼地當時就噴了。
演技好?你是猴子派來的逗逼麼?
試問,全劇除了女主差強人意,還有哪個演員能捱到演技的邊兒?
太子,全程除了面癱,有第二個表情麼。
九爺,全程面癱外加玻尿酸注射過多感。
綠籬,你真是太天真爛漫了,以至於每句話都要帶一聲銀鈴般的假笑。
而張天愛,劇中的演技擔當,據說研究過男性的生活習慣,但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也不過是甩開大臂走路,見到女人摸大腿,坐著躺著大開腿。
因樂視同時間段強推的,就是《羋月傳》和《太子妃升職記》。因此,它們從一開始,就免不了被比較。這是命。
清一色的聲音都在說,我們看透了《羋月傳》中綠茶婊們陰暗的上位史,所以,我們轉而觀看能讓女人真正活一把的《太子妃升職記》,想愛就愛,想恨就恨,取悅自己,不討好男性,不以色侍人。
可惜,無論太子妃如何花樣折騰,最終仍墮入老套路:利用姿色、身體和生育,來討好男權。
自始至終,它都在窠臼裡,性特權仍歸屬於男人,故事模式仍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瑪麗蘇。只不過,它給這個過程,加了一點鹽。
最難以忍受的,是在男權面前,直的都被掰成了彎的。而且,徹徹底底的彎。
這比《羋月傳》更讓人絕望。
當《羋月傳》因自身質量太差,因而遭遇滑鐵盧,但這是必然的因果,也是作品賞析的正常程序:存在,欣賞,評論。
但《太子妃升職記》質量也差,卻被捧上西天,這便不是正常的審美現象了,它還牽涉到了群體心理。
網絡是一個意見叢林。個人的聲音是渺小的,但個人語言變成群體語言,就會出現聲勢浩大的從眾現象。這就是沉默螺旋理論。
即,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
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這就是沉默的螺旋發展過程。
當一個說「窮雷汙」,我們不以為然;
當一百個人說「窮雷汙」,我們半信半疑;
當一萬個人說「窮雷汙」,我們就會淪陷;
當十萬個人說「窮雷汙」,我們也會說「窮雷汙」。
因為,我們都害怕孤獨,所以會參與最熱鬧的事件,比如觀看《太子妃升職記》、《太子妃結婚記》、《太子妃變形記》;
我們也害怕被孤立,所以避免單獨持有與大眾相悖的觀點。
但我想,當荒誕充斥的時候,總有人得在這種聲勢浩大的集體意識中冒出頭來,說,不,皇帝沒有穿衣服,《太子妃升職記》很爛汙。
沒人說,那就我來唄。
▓文章為有意思(ID:youyisi_cn)轉載,轉載請聯繫作者。
投稿或版權合作:✉ youyisitougao@163.com
-有意思大家族-
youyisi_cn
有意思網 | 中國新聞周刊 | AutoMan | 大人的玩具
開Fun | 反觀 | 財迷 | 劇逗 | 百萬莊的小星星
點擊圖文閱讀|看到女友在王思聰微博底下喊老公 | 生無可戀的30個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