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擬對幼兒園「小學化」罰款
新快報記者近日獲悉,《廣州市幼兒園條例(草案)》(簡稱《草案》)已提請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規定,開展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教學活動(即幼兒園「小學化」)的,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這是廣州第一次將違規的處罰從警告和要求整改直接上升為罰款處罰。
有部分家長擔心幼兒園禁止教授小學的內容,孩子會跟不上小學的進度。專家指出,若孩子過早學習小學內容,會造成想像力封閉、厭學現象低齡化等後果,想要徹底解決家長的擔憂,就要改變「唯分數論」的教育評價體系。廣州某小學的教務主任表示,學校一年級採取零起點教學,家長無需擔心知識性的問題,更應思考如何培養好孩子的行為習慣。
■新快報記者 羅清嶢
幼兒園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近年來,很多家長擔憂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在孩子幼兒時期就開始讓孩子學習文化課程。許多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逐步在幼兒園課程中增添各種小學化的授課內容,例如拼音、100以內的加減法、珠心算等等,即人們常說的幼兒園「小學化」。
廣州市南沙區實驗幼兒園副園長劉穎麗介紹,幼兒園的「小學化」通常包含幾個重要因素,一是教學目標強調技能、知識的學習;二是教學內容以知識學習和方法學習為主;三是教學方法以集體授課、教師講授、孩子聽、記、練等機械的學習方法為主;四是評價方法以學習結果是否記住了知識、學會了技能為主。
按照《草案》,幼兒教育應當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表達等能力。不能以集中授課方式實施漢語拼音以及漢字讀寫訓練、外語認讀拼寫訓練;不能開展奧數、珠心算、數字書寫運算訓練等教學活動;不能布置書寫和計算類家庭作業;不能在正常的保育教育時間內安排興趣班、特長班、實驗班並額外收取費用等情形。
提前「小學化」限制孩子發展潛力
「你畫一個圈,告訴小孩子這是『0』,那麼他可能一輩子看到這個圈,就只會想到『0』。但是通過玩遊戲,他可能會想到很多,這個圈可能是桌球,是太陽,是肥皂泡……」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儲朝暉舉了一個例子,直觀地說明了過早讓孩子學習知識的後果,他指出,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想像是開放的,若是過早讓孩子學習知識,想像力就會被封閉,「以後就不可能發展得好,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劉穎麗也指出,之所以要禁止幼兒園教學「小學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尚未達到小學學習的經驗能力基礎要求。生理方面,小孩子不具備連續40分鐘不上廁所的生理控制能力,也做不到保持40分鐘靜坐聽課的專注。間接學習能力方面,小孩子不具備專心聽講、有意識記、反覆練習等學習策略的使用能力。
對於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劉穎麗指出,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導致孩子厭學現象的低齡化,孩子在情緒上討厭學習。其次,在學習方法上,固化的使用機械記憶、機械練習的學習方式,容易導致死學習、死讀書的固化思維模式。
儲朝暉介紹,在實踐中的調查發現了「三年級現象」,指孩子小時候一直學習,玩遊戲沒有玩開,一年級的考試分數可能會比較高,但二年級三年級,會被玩得開、興趣廣泛、智力較好、感官發展好的孩子超過,孩子們會在三年級時開始分化。
幼兒園應關注孩子五大領域發展
那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只是「玩」,什麼也不「學」嗎?
這種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劉穎麗認為,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走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是孩子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第一步,在幼兒園這個社會環境中,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獲得最初對「社會」的認知,收穫「社會生活」的經驗,因此在此階段,最重要的是「學做人、學生活、學交往」。
具體來說,劉穎麗指出,幼兒園有五大領域的教育任務,在教育健康領域,南沙區實驗幼兒園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其中體育運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鍛鍊身體健康的同時,為以後的高強度學習提高對身體動作的控制和調控能力,同時注重幼兒的情緒愉悅,幫助他們適應環境。
語言領域的學習,強調對語言理解和使用的聽、說、讀的能力,和前期書寫準備,為小學的「寫」打基礎。
社會領域的學習,在強調幼兒自我認同的基礎上,具備同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
科學領域的學習,主要強調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嘗試動手解決問題、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科學探索思維的養成,為以後的學習打下牢固的思維基礎。
藝術領域的學習,包含美術和音樂,從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角度,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滲透健康的審美觀,養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焦點
1
幼兒園不認字,一年級跟不上?
一年級全部採用 零起點教學
為了更好地幼小銜接,小學應該怎麼做?記者查閱發現,2018年7月,國家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規定,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
廣州大學附屬小學教務主任廖定玲介紹,廣大附小每年在一年級開學之前,會有一個開學教育周,請專業的老師來為孩子們上課,對孩子們的時間觀念、規則意識、紀律意識等進行培訓,讓孩子們有個過渡,「也會讓孩子們認識老師、後勤人員等,熟悉學校環境。」
廖定玲說,在知識方面,幼升小的家長不用過於焦慮,開學之後老師們都會很詳細很系統地給孩子們上課,學校用的是國家統一的教材,所有科目都是零起點教學,像數字,會從最基本的「1、2、3」開始認。她強調,家長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方面,「幼兒園強調保育,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更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師對孩子生活方面的關注度不會那麼高。家長還要幫助孩子樹立社交意識、融入集體的意識等等。」
2
擔憂「輸在起跑線上」怎麼破?
老師和家長
應該有清晰的認知
儲朝暉認為,想要徹底解決家長的擔憂,就要改變「唯分數論」的教育評價體系。不過,他認為,短時間內改變教育評價體系是比較難實現的,老師和家長們能做的是,對基本原理有更清晰的認知,要理解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理解「三年級現象」等。
儲朝暉還指出,不止幼兒園,小學一年級也要做好孩子幼小銜接的工作,一年級也應該給出一部分時間讓孩子去玩遊戲,「我們常說的幼小銜接實際上包含另一層的內涵,就是小學要更好地去對應幼兒園,幼兒園孩子玩遊戲,小學能不能也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們玩遊戲呢?」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