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經過之前7年的技術積累,我們今年的出貨量實現了逐月翻倍增長,現在一天產量達到了1月份整月的產量。」位於河北保定國家高新區的河北同光晶體有限公司是我國碳化矽行業重要企業之一,說起公司的發展勢頭,董事長鄭清超信心十足:「年初月產碳化矽單晶襯底只有100片,現在每月穩定生產3000片,全年預計銷售突破2億元。」

碳化矽單晶襯底到底是什麼產品,能具有如此強大的市場吸引力?這要從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說起。

上世紀60年代,以矽和鍺等元素為代表的第一代半導體材料,奠定了微電子產業基礎;進入90年代後,隨著信息高速公路和網際網路興起,以砷化鎵、磷化銦為代表的第二代半導體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衛星通訊、移動通訊、光通信和GPS導航等領域。

「與前兩代半導體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又被稱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撐。」同光晶體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昆告訴記者,碳化矽和氮化鎵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高功效、高電壓、高頻率、高工作溫度、高光效的特性,目前已經在5G、新能源、航空航天、大數據等領域應用。

碳化矽單晶位於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產業鏈最前端,是高端晶片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2011年,經營著一家電力電子器件產品公司的鄭清超,接觸到碳化矽這一新興材料,憑藉專業的技術積累和敏銳的市場前景認知,他果斷地進軍碳化矽行業。當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我國的研發剛起步,在民用領域尚屬空白。

「不能總跟在人家後面跑,與其讓外國人在技術上『卡脖子』,不如自己幹。」在鄭清超看來,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上「彎道超車」,是打破前兩代半導體核心技術被國外廠商壟斷的機遇。

確定目標後,鄭清超在2012年成立了同光晶體公司,從零起步,投入巨資組建研發團隊,自主研發攻關搭建生產系統。碳化矽單晶屬於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為此,同光晶體在成立之初就注重聚智發展,產學研深度融合,與中科院半導體所密切合作,引進李樹深、夏建白、鄭厚植院士及團隊,先後聯合搭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SiC單晶材料與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聯合研發中心」「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檢測平臺」等系列創新平臺,為企業自主駕馭碳化矽關鍵技術奠定重要創新驅動力量。

「在研發初期,由於技術團隊對單晶生產工藝系統理解不深刻,再加上氣路、水路等配套環境不匹配,試製的晶體在位錯、應力、微管、空洞等多個指標上都不合格,每個指標的改進都異常艱難,要做上萬次試驗才能成功。」楊昆介紹說,隨著高純碳化矽原料合成、晶型和結晶質量控制、籽晶特殊處理等一個個關鍵技術難題被攻克,同光晶體形成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完整技術路線。

幾年來,同光晶體先後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技術改造工程等重大國家專項,承擔省級研究課題10餘項,擁有專利70餘項,其中發明專利17項。

「慢工出細活兒,企業創立後的前幾年,我們一直在虧錢搞研發。」同光晶體副總經理王巍說,到2019年底,企業先後投入研發資金已近2億元,而當年銷售收入僅1000多萬元。經濟上的困境並未改變同光晶體「以技術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材料領域是個厚積薄發的行業,耐得住性子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2014年,同光晶體自主研發的4英寸碳化矽晶片「出爐」,並於次年量產;隨後,應用在電力電子領域的直徑6英寸N型碳化矽襯底取得關鍵工程化技術突破,達到車規級功率半導體晶片的應用標準,具備了批量生產條件。去年10月在日本舉行的2019年國際碳化矽及相關材料國際會議上,同光晶體的高品質碳化矽材料亮相後受到國際行業認可,產品品質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同光晶體已擁有自主研發設計的單晶生長爐200餘臺(套),建成了國內先進、完備的晶體生長、襯底加工、晶片檢測生產線。隨著世界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我國大力推進「新基建」,碳化矽巨大市場空間開始顯現。同光晶體以其深厚的技術創新積累和人才儲備,積極搶佔產業風口,有序擴張產能。

「目前,我們將高品質碳化矽單晶襯底成功應用到我國5G基建中,徹底打破國際行業壁壘,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破解了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鄭清超說,2021年,同光晶體將籌劃推進下一個2000臺單晶生長爐廠區建設,預計2022年一期項目600臺投產運行,在2025年完成全部設備投資,力爭成為全球重要的碳化矽單晶襯底供應商,引領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

相關焦點

  • 「卡脖子」技術問題的成因與規避
    然而,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到來,中國科技企業諸如中興、華為等受到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的限制,從而導致技術「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在技術發展與國家經濟安全日益緊密相連的時代背景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發揮技術的新發展優勢作為戰略目標,進而突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其中,「卡脖子」現象對制定此次技術創新戰略產生了一定影響。
  • 習近平時間 | 提高創新能力 解決「卡脖子」問題
    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十四五」即將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至關重要。
  • 熱解讀丨兩提「卡脖子」問題 這個重磅會議釋放鮮明信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的重點工作部署了八大任務,其中在談及「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和「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兩大重點任務時,都提到了「卡脖子」一詞,會議要求「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卡脖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提及。
  • 創新為上 腳踏實地|優炫軟體為解決資料庫「卡脖子」問題持續奮鬥
    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放在明年重點任務的第一項,提出『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作為資料庫研發及服務提供商,優炫軟體自2009年創立以來,堅持走自主創新研發之路。
  • 劉立|以「非對稱」趕超戰略突破「卡脖子」技術
    從現實科技發展水平來看,工業「大而不強」問題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和科技通用裝置嚴重依賴進口;生物衛生、醫療設備等滯後問題日益突出。在各個戰略技術領域,一旦被實施封鎖,我們將隨時面臨被「卡脖子」的困境。可以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需要鍛造「殺手鐧」技術與突破「卡脖子」技術,需要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以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不斷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 破題「卡脖子」這座製造業重鎮拼了!企業爆單、政府放大招!鄭永年...
    在張燕生看來,佛山會成為未來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創新驅動重鎮。「要解決『卡脖子』難題,除了堅守自立自強的基本原則,佛山未來還應該發展借力模式,形成一個借廣東、借全國、借全球之力的機制。」他說。   要在開放狀態下解決技術創新問題   南方財經:作為製造業大城,佛山在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進程中可以承擔怎樣的角色?   鄭永年:目前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大家都很關注「卡脖子」問題,對於佛山來說,首先要明確自身定位。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評價體系「破四唯...
    這一年,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制定並印發了《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從優化原始創新環境、強化國家科技計劃原創導向、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這一年,我們的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在許多領域寫下了那個「1」,烙下了中國的印記。
  • 從細節著手,解決「卡脖子」問題,濱海新區擦亮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
    中海油渤海公司天津水電熱工程技術分公司每年都要接受總公司考核,但他們的地熱回灌井項目環評報告因為「卡脖子」問題一直沒有編寫完成,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們找到新區政務服務辦尋求幫助。得知申請單位的情況後,服務辦審批二室合理安排時間,將專家評審、網上公示、審批流程等環節實現無縫銜接,幫助申請單位順利完成環評批覆。
  • 「卡脖子」的淺見
    我覺得你可以基於事實來定義,例如有明確的政府法令、通告不賣給我們的,這是有證據可循的,你可以理解為卡脖子,因為,它是有證據的—就像川大總統這典型的2B青年那一套,不過,先忍著吧—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我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不是壞事,但是,除此之外,很多我看談到的卡脖子,沒有這樣的背景,純粹是因為我們自身不重視、不願意投入其中。
  • 年度熱詞:「從0到1」的突破 解決「卡脖子」問題 評價體系「破四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只有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才能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十三五」,輝煌落幕;「十四五」,任重道遠。科技自立自強的號角已吹響,激勵我們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上踏實前行。
  • 破解集成電路「卡脖子」難題!黃河水電多晶矽順利擴增至3300噸
    資料顯示,電子級多晶矽是生產晶片的關鍵原材料,處於集成電路產業上遊端。由於電子級多晶矽對多晶矽材料的純度要求很高(純度要達到99.999999999%),多年來,由於企業生產能力的缺失,我國對於海外的進口依存度較高,這一領域一直是我國試圖攻克的「卡脖子」難題之一。
  • 王夏暉:讓科技成為破解汙染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 解決「卡脖子」技術不能依靠流量變現
    近幾年,「技術貿易戰」頻出,美國接連在晶片上制裁中國科技企業,攻克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成為舉國上下的關切。同時,在今年疫情的防控工作中,人們也親眼目睹了技術對保障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人工智慧、大數據對疫情監管研判、智能診斷、藥物開發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在改變我們的產業模式和經濟業態。
  • 中科院院長:把美國「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
    未來十年將針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新的部署。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徐想 攝)已啟動處理器晶片等「卡脖子」領域研究面向未來十年,「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的目標正在研究制定中。也就是到2030年全面實現「四個率先」的戰略規劃。白春禮表示,其中的前五年,將和「十四五」規劃布局緊密結合。
  • 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分析:面臨「卡脖子」困窘,呼籲三方...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面臨「卡脖子」窘境五一前上海召開的院士沙龍活動中「徐匡迪之問」引發共鳴:「中國有多少數學家投入到人工智慧的基礎算法研究中?」核心算法缺位,人工智慧發展面臨「卡脖子」窘境。中國製造正從「硬體組裝廠」向「軟體組裝廠」蔓延,政產學研浮躁如故、積習難改。
  • 破解煤電「頂牛」 重在產業調整
    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新能源發展,風電、水電設施建設消息不斷傳來,但不可否認的是,煤在我國能源結構中仍然佔有絕對比重,仍是推動社會進展的重要資源。每年電煤價格高企之時,相關部門都會出臺相應措施、倡議,力求平抑煤價。昨日,國家能源局也表示將採取督促電網企業優化運行方式、部署煤炭安全穩定供應工作等措施來保障電力供應。這些都有助於儘快緩解電力供應偏緊的局面。
  • 王軍:新興產業發展謹防過度集聚、盲目競爭
    中興和華為事件表明,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需要高度關注真正代表產業競爭力、佔領行業制高點的核心技術和環節,需要鞏固和強化我國在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的地位,特別是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以避免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環節被「卡脖子」。
  • 中國移動研究院張同須:加強科技創新 破解發展難題
    」 文 | 通信產業報(網) 高超 12月17日,在2020通信產業大會暨第十五屆通信技術年會上,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張同須表示,面向未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很多新的挑戰。要面臨這些挑戰,需要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特別是應用基礎研究。
  • 產學大咖「頭腦風暴」 集成電路發展須補短強長因地制宜
    >   在日前於安徽蚌埠舉行的「2020中國(蚌埠)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龍湖高端對話」上,來自學界、產業界的集成電路專家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與會專家表示,中國發展集成電路要將補齊短板與加強長板相結合,解決設備材料、EDA等產業鏈更深層次的「卡脖子」問題。各地發展集成電路應因地制宜,結合自身長板發展特色產業。  補短強長  解決更深層次「卡脖子」問題  「短期內,沒有哪條路線可以撼動矽基集成電路的主導地位。」
  • 王夏暉:讓科技成為破解汙染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為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